问题

有什么好的生物科普书籍可以推荐?

回答
很高兴为您推荐一些优秀的生物科普书籍!生物学是一个广阔而迷人的领域,从微观的细胞到宏观的生态系统,再到生命的演化和多样性,都充满了令人惊叹的奥秘。以下我将根据不同的侧重点和风格,为您推荐几本我认为非常优秀且具有代表性的生物科普书籍,并尽量详细地介绍它们的内容、亮点以及适合的读者群体:

一、 宏观生命的探索与演化——从生命的起源到多样性

1. 《自私的基因》(The Selfish Gene) by Richard Dawkins (理查德·道金斯)

内容概述: 这本书是进化生物学领域的经典之作,它颠覆了我们看待生命和演化的传统视角。道金斯将基因作为演化的基本单位,提出“自私的基因”这一核心概念,即基因通过自身复制来延续,而生物体只是基因的载体和生存机器。书中详细阐述了基因如何在个体、群体乃至物种的层面上表现出“自私”的行为,以及这种行为如何驱动自然选择,塑造了生命的形态和行为。从亲缘选择到性选择,从利他行为的演化到觅母(meme)理论的提出,这本书提供了全新的思考框架。
亮点:
颠覆性视角: 将视角从个体转向基因,彻底改变了对演化机制的理解。
通俗易懂的语言: 尽管涉及复杂的科学概念,但道金斯以其卓越的文笔,运用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例子,将抽象的理论解释得清晰易懂,即使是非生物学专业读者也能轻松阅读。
启发性强: 读完这本书,你会对生命世界的许多现象产生新的认识,比如为什么会有利他行为,为什么动物会进行求偶展示等等。
“觅母”概念: 道金斯在书中还提出了“觅母”(meme)的概念,将其类比于基因的文化传播单位,虽然这个概念有争议,但极具启发性。
适合读者: 对进化生物学感兴趣的读者,渴望理解生命演化深层机制的读者,以及喜欢挑战传统思维的读者。无论你是学生、研究者还是普通爱好者,这本书都值得一读。

2. 《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Guns, Germs, and Steel: The Fates of Human Societies) by Jared Diamond (贾雷德·戴蒙德)

内容概述: 这本书并非纯粹的生物学书籍,但它巧妙地将地理、生物学、生态学、人类学等学科知识融合在一起,解释了为什么在过去一万多年里,不同大陆的人类社会发展出如此大的差异。作者认为,这不是因为种族或文化上的优劣,而是由于地理环境和生物资源的不同。例如,欧亚大陆拥有更丰富的可驯化动植物,更易于驯化;大陆的轴线方向也促进了技术和思想的传播。书中对病菌的讨论也揭示了生物在人类历史中的重要作用,例如,欧洲人征服美洲的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他们带去的病菌对美洲原住民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
亮点:
宏大视野与跨学科整合: 极具洞察力地连接了生物学、地理学、历史学等多个领域,提供了一个关于人类文明发展差异的独特解释。
地理环境决定论的深刻剖析: 挑战了种族主义的解释,将关注点放在了更客观的、可量化的地理和生物因素上。
故事性强: 虽然是学术性著作,但戴蒙德的叙述引人入胜,充满了引人入胜的案例和故事。
对生物多样性与人类命运关系的思考: 强调了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适合读者: 对人类历史、文明发展、地理与生物的相互作用感兴趣的读者,喜欢宏大叙事和深度思考的读者。

3. 《生物圈:生命的全球网络》(The Biosphere: A Radiant Beginning) by Vadim G. Babkov (瓦迪姆·G·巴布科夫)

内容概述: 这本书带领读者从整体的角度审视地球的生物圈,将其视为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生命系统。作者深入探讨了生物圈的构成、功能以及不同生物圈(如陆地、海洋)之间的联系。书中会介绍各种生命形式如何适应其所处的环境,以及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如何构建起复杂的食物网和生态系统。它会让你认识到生命的顽强和多样性,以及地球作为一个生命星球的独特性。
亮点:
全球化视角: 以地球的生物圈为研究对象,展现了生命的宏伟图景。
系统性介绍: 详细介绍了不同生态系统、生物群落的特征和运作方式。
生态学基础知识: 帮助读者建立对生态学基本概念的理解。
适合读者: 对生态学、生物多样性、地球生命系统感兴趣的读者,希望从整体上理解生命如何在地球上存在和运作的读者。

二、 微观世界的奥秘——细胞、基因与分子生物学

4. 《万物简史》(A Short History of Nearly Everything) by Bill Bryson (比尔·布莱森)

内容概述: 这本书虽然涵盖了宇宙大爆炸、地球形成、物理学、化学、地质学等众多科学领域,但它对生物学的介绍同样精彩且深入浅出。布莱森以其幽默风趣的语言,讲述了从宇宙诞生到生命起源、从恐龙时代到人类演化的漫长历史。他会介绍细胞的发现、DNA的结构、遗传学的基本原理,以及各种生物奇观的背后故事。这本书的特点在于,它将科学家的探索过程、科学理论的建立以及科学发现的趣味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亮点:
全景式科普: 将生物学置于更广阔的科学历史背景下,让你理解生物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趣味盎然的叙述: 布莱森的写作风格幽默风趣,充满个人色彩,读起来一点也不枯燥。
聚焦科学家的故事: 通过介绍许多科学家的故事,展现了科学研究的魅力和人类智慧的光辉。
知识点全面: 涵盖了从宏观到微观的诸多科学知识,适合作为科学入门读物。
适合读者: 所有对科学感兴趣的读者,尤其是希望轻松愉快地了解科学全貌,并对生物学有一个初步认识的读者。

5. 《分子生物学》(Molecular Biology of the Cell) by Bruce Alberts, et al. (布鲁斯·阿尔伯茨等)

内容概述: 请注意,这本书是一本教科书,是生物学,尤其是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权威教材。它篇幅庞大,内容详实,涵盖了从细胞基本结构到基因调控、信号转导、细胞周期、细胞通讯等几乎所有重要的细胞和分子生物学主题。这本书的优势在于其严谨性、全面性和权威性,每一章都由该领域的顶尖专家撰写,并配有精美的插图和图表,帮助理解复杂的概念。
亮点:
权威性与全面性: 是该领域公认的经典教材,内容涵盖了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核心知识。
精美插图: 大量高质量的插图、图表和照片,是学习理解复杂概念的得力助手。
深入探讨: 详细解释了各种生物学过程的分子机制。
更新迭代: 经常更新版本,以反映最新的研究进展。
适合读者: 生物学专业的学生、研究生、科研人员,以及对细胞和分子生物学有深入研究兴趣的读者。如果您想系统地学习生物学的微观世界,这本书是绝佳的选择。

三、 生物体的奇妙之处与行为学

6. 《生命是什么》(What is Life?) by Erwin Schrödinger (埃尔温·薛定谔)

内容概述: 这是一本极具影响力的短篇著作,由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薛定谔写于1944年。书中,他试图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理解生物体如何维持生命,以及生命现象背后的基本原理。他提出了生命体如何避免“熵增”的化学机制,以及“负熵”的概念。这本书对后来的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对DNA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启示。
亮点:
跨学科思考的典范: 用物理学家的视角来思考生物学问题,开辟了新的研究方向。
简洁而深刻: 短小精悍的篇幅却蕴含着深刻的洞见。
对生命本质的追问: 引发读者对生命是什么的哲学思考。
适合读者: 对科学哲学感兴趣的读者,希望从更根本的层面理解生命本质的读者,以及对物理学和生物学交叉领域感兴趣的读者。

7. 《自私的基因》 (再次推荐)

内容概述: 除了前面提到的演化视角,这本书对于理解许多生物体的行为也至关重要。比如,动物的利他行为(如工蜂为蜂后牺牲),在“自私的基因”框架下可以得到很好的解释。通过理解基因的复制逻辑,我们能更深刻地理解生物个体行为的驱动力。
亮点: 见前文。
适合读者: 同样适合所有对生物行为背后的逻辑感兴趣的读者。

8. 《动物农场》(Animal Farm) by George Orwell (乔治·奥威尔) (虽然是政治寓言小说,但其隐喻与生物社会学有共通之处)

内容概述: 这是一部政治寓言小说,但它通过描绘一群动物推翻农场主后,内部权力斗争最终导致另一个形式的压迫的故事,深刻地揭示了权力、社会结构和群体行为的运作规律。虽然不是直接的生物学科普,但其中关于社会等级、群体动态、领导者与追随者之间关系等许多描绘,都与动物社会学中的一些概念不谋而合,可以引发读者对社会生物学现象的思考。
亮点:
寓意深刻的社会学洞察: 揭示了权力结构的运作和演变。
引发对社会生物学的联想: 帮助读者思考动物社会和人类社会行为的共性。
适合读者: 对社会学、政治学以及动物行为学交叉领域感兴趣的读者。

四、 生物多样性与自然探索

9. 《寂静的春天》(Silent Spring) by Rachel Carson (蕾切尔·卡森)

内容概述: 这本书是现代环保运动的奠基之作。卡森在书中揭露了杀虫剂(特别是DDT)对环境和生物的毁灭性影响,详细描述了农药如何通过食物链累积,对鸟类、鱼类和其他野生动物造成灭顶之灾,并最终威胁到人类自身健康。她以科学的严谨和充满人文关怀的笔触,唤醒了公众对化学污染和环境破坏的认识。
亮点:
环保意识的启蒙: 极具社会影响力的作品,直接推动了环境保护政策的制定。
科学证据与人文关怀的结合: 将科学研究成果以感人至深的方式呈现。
食物链和生物放大效应的经典案例: 揭示了环境污染的复杂性。
适合读者: 关注环境问题、生态保护、以及对化学物质对生物影响感兴趣的读者。这本书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10. 《植物的性生活》(The Botany of Desire: A Plant'sEye View of the World) by Michael Pollan (迈克尔·波伦)

内容概述: 这本书以一种独特而迷人的方式探讨了人类与植物的关系。作者选择了四种对人类具有重要意义的植物——苹果、郁金香、大麻和土豆——分别从“甜美”、“美丽”、“精神放纵”和“控制”这四个角度,讲述了它们如何通过人类的欲望来扩张自身,并在地球上传播。书中穿插了植物学、历史学、遗传学和人类学的内容,展示了植物的智慧和生存策略。
亮点:
“植物视角”的创新: 尝试从植物的角度来理解它们与人类的共生关系,充满想象力。
故事性与知识性并存: 以引人入胜的故事讲述了植物的进化和人类对植物的驯化。
探讨人类欲望与自然的关系: 深刻反思了人类活动对自然的影响。
适合读者: 对植物学、农业史、人类与自然关系感兴趣的读者,喜欢新颖视角和故事性科普的读者。

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生物科普书籍:

明确自己的兴趣点: 你是对生命演化感兴趣,还是对微观的细胞和基因着迷?是想了解动物行为,还是对生态环境问题感到忧虑?
考虑阅读的深度: 你是想获得一个初步的、轻松的了解,还是想深入学习某个专业领域?
阅读书籍的风格: 有些作者的写作风格非常幽默风趣,有些则更偏向严谨的学术讲解。选择自己喜欢的风格会让阅读过程更愉快。
查阅评价和推荐: 在购买前,可以看看其他读者的评价,或者咨询生物学专业的老师或朋友。

一些额外的建议:

不要害怕触碰稍微难一点的书籍: 有时挑战一下自己的认知边界,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结合图文并茂的书籍: 对于初学者来说,图文并茂的书籍更容易理解。
多看多比较: 不要局限于某一个作者或某一个领域,多阅读不同类型的科普书籍,能够帮助你建立更全面的生物学知识体系。

希望这份详细的书籍推荐能帮助您开启愉快的生物探索之旅!如果您有更具体的兴趣点,比如对某一种生物(如昆虫、海洋生物)或者某个特定领域(如神经科学、免疫学)感兴趣,也可以告诉我,我可以为您做更精准的推荐。祝您阅读愉快!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1、物种起源

特点:充实和完善生物学知识,不利于现实就会被淘汰

上榜理由:

本书阐述了生物进化学书,讲述生存的空间和食物都是有限的,想要生存下去就必须要斗争,有效繁殖后代。

2、菌物志

特点:

关于真菌的基础知识,展现真菌的发展历史

上榜理由:

第一人称来讲述,风格比较诙谐幽默。图文并茂,能够调动孩子的阅读兴趣,让他们爱上阅读,为孩子回顾了真菌的发展历史。


3、图解万物简史

特点:

内容引人入胜,解释了宇宙大爆炸到目前文明世界的历程

上榜理由:

通过400余副图表 为我们解释了宇宙大爆炸到目前文明世界,文笔清晰直观,参考了多份资料,显得更加的严谨。


4、那些活了很久很久的树

特点:

关于树木的有趣发现,丰富枯燥的日常生活

上榜理由:

通过描述樱树、柳树等17种树,让我们更好的了解科学、历史、神话等多个领域,精美的插画,更能够让人身临其境的感觉。

5、有趣得让人睡不着的植物

特点:

展现科学知识的魅力,感受植物的蓬勃生命力

上榜理由:

非常适合孩子读的一本课外读物,它能够为孩子解答一个一个的植物世界里面的谜团,让他们在书本之中感受到植物的蓬勃生机。


6、生命的未来

特点:

跨领域的不断探索,更深入的掌握科学的奥秘

上榜理由:

本书讲述了生命科学的基本原理,我们阐述了分子生物学的来源以及未来将要发展的方向,更深入的掌握科学的奥秘。


7、灭绝与演化

特点:

强调了大灭绝的重要地位,认识关于化石演化的普遍真理

上榜理由:

一部讲述物种命运的书籍,里面超过了200多种生物的化石,精准的为我们掌握了生命演化的脉搏,从而寻到了生命的启示。

8、疯狂的进化

特点:

蕴含令人敬畏的生物智慧,讲述特殊生存之道的动物们

上榜理由:

这一本书讲述了在自然之中,如果面临绝境,一定要拥有自己特殊的生存之道,这样子才能够更好的生存下去,让人懂得如何生存。


9、生命的运作方式

特点:

看植物如何将阳光转化为能量,为我们解释了生命的运作方式

上榜理由:

通过非常通俗的文字,搭配生动有趣的漫画,为我们解释了生命的运作方式,让人们可以更加贯通了解生命科学的知识和结构。

10、普林斯顿恐龙大图鉴

特点:

介绍数百个恐龙物种,关于恐龙演化以及生物学等多方面讨论

上榜理由:

起始部分写了恐龙演化以及生物学等多方面的讨论,为我们介绍了各每一种物种的结构、时代以及栖息地方面的知识,生动又形象。

user avatar

对微生物比较熟悉,推荐几本自己看过的微生物方面的书吧

1.《细菌简史:与人类的永恒博弈》

这是一本浅显易懂,适合零基础的人阅读的科普小书,里面没有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用的都是尽可能让非专业人士能读懂的语句,书中还配了大量漫画彩图方便理解。这本书主要讲了关于细菌的一些基本的知识,如细菌的大小、细菌的生长,细菌如何繁殖,以及细菌研究历史上的一些里程碑事件,细菌进入人体后人体与细菌之间的大战,还讲了细菌与人类的关系,以及人类和细菌是如何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战争。

2.我包罗万象

这本书相对多了些专业性,书中的内容参考了大量的专业文献,能让读者获得一些干货。书中会告诉你人体微生物数量(39万亿)与人体细胞数量(30万亿)并非大多数科普内容是说的10:1,还会通过讲述一些科学实验告诉你肥胖与肠道微生物群落的关系,还会告诉你现有的研究无法证明益生菌有宣传的那么神乎其神。这本书带领我们以“微生物之眼”重新认识生命体之间的共生关系,微生物能在我们身上塑造器官、防御疾病、消化食物、驯化免疫系统、指导行为,赋予我们很多神奇的力量。

3.欢迎走进微生物组:解密人类“第二基因组”的神秘世界

这也是小小的一本书,这本书主要聚焦在人体内部和表面的微生物与人体健康的关系。人体微生物群(microbiota)被人为是人体的一个器官,微生物组(microbiome)被认为是人体的第二基因组。这些微生物在不同层次上与宿主互作,维持着人体健康。微生物组学是最近微生物研究领域一个比较热门的话题。

4.病毒来袭:如何应对下一场流行病的暴发

这本书主要的着重点在病毒,狩猎加快了病毒的跨种群传播,因为狩猎动物就会吃动物的肉和血,这种直接接触是病毒传播的完美途径。人类迁徙到平原生活后微生物的多样性急剧减少,原本在热带雨林的微生物多样性是很多的,这样就导致了微生物净化,使得人类在有新的热带雨林的病毒来袭的时候不堪一击,因为人类已经没有对那些病毒的免疫力了。人们学会用火加热食物后其实也是对微生物的净化,因为大多数微生物在高温的时候就已经失活了或是包裹微生物的蛋白质松开了使得消化酶能分解蛋白质破坏微生物的技能,这样限制了微生物的多样性。驯化活动使得人口规模扩大、人类群落定居和家畜数量的增长,人类与家畜的密切接触使得感染源的流动变得容易,家畜相当与一座传递微生物的桥梁,让微生物从野生动物输送到人。后面介绍了流行病的一些相关内容,流行病的监测防控,书中还告诉我们病毒并不完全是对人的身体健康有害,有时候病毒对人体健康也会起到积极作用。

user avatar

生物学我是外行

不过确实收藏了一些英文的相关科普书,

图文结合(多以图为主),觉得不错,可过过眼瘾。

多图预警。

文末附电子版下载资源

先从古生物开始吧,再到现代生物。

古生物应该不算跑题吧,毕竟跟我专业更近一些。

先来几本恐龙相关的吧

(1)THE WORLD OF DINOSAURS

这本书算是教材,内容系统、专业,图文俱佳,强烈推荐给喜欢恐龙的朋友们

作者:MARK A. NORELL

出版: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Chicago,

时间:2019

页码:241

封面:

目录:

部分内容截图:

(2)The DINOSAURS BOOK

再来本恐龙的书,极为极为极为精美

从地球生物起源开始讲起,介绍了一部分恐龙前的生物,重点介绍恐龙,内容分的非常细,具体可以看下图的目录。

作者:JOHN WOODWARD

出版:DK(DK想必不用过多介绍了)

时间:2018

页码:210

封面:

目录

部分内容截图(每一页都很精美,挑花了眼,随便放几张吧):

(3)The PRINCETON FIELD GUIDE to DINOSAURS

还是恐龙的书

作者:GREGORY S. PAUL

出版: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Princeton and Oxford

时间:2016

页码:362

封面和目录:

内容截图:

(4)History of Life ,Fifth Edition

算不上科普,是古生物的教材,介绍地球生命的演化历史

作者:Richard Cowen

出版:A John Wiley & Sons, Ltd., Publication

时间:2013

页码:314

封面和目录:

部分内容:

(5)PALEOBOTANY:The Biology and Evolution of Fossil Plants

还是古生物的教材,主要介绍古植物学

作者:THOMAS N. TAYLOR et al.

出版:Elsevier

时间:2009

页码:1253

封面和部分目录:

部分内容截图:


(6)EVOLUTION:THE HUMAN STORY

来本人类起源和演化的书,非常震撼

作者:ALICE ROBERTS

出版:DK

时间:2018

页码:258

封面:

目录:

部分内容截图

(7)ANIMAL LIFE

介绍现今地球上动物生灵

作者:Miezan van Zyl, Ed Wilson

出版:DK

时间:2011

页码:514

封面:

目录:

部分内容截图:

(8)The Complete Human Body

介绍人体的一切,想必是医学生福利

作者:Angeles Gavira, Janet Mohun, Wendy Horobin

出版:DK

时间:2016

页码:530

封面:

目录:

部分内容截图

福利:本文百度云下载链接

链接:pan.baidu.com/s/1RyXUSz

提取码:f0xj

关于其他生物学的英文科普书籍,及其下载链接,课件另一篇回答:

user avatar

比起把这个答案放在收藏夹里吃灰,我更希望你们看到有意思的书或类群就立刻去了解,说不定由此就开启了新世界的大门呢?


作为动物领域答主,我就只推荐动物领域的书了。

既然是生物领域的科普书,那么我想推荐的书一定是有趣味性的,通俗易懂,最好还有很多图片的书。今年是虎年,那就先从猫科动物开始吧:

一,《世界野生猫科动物》



由澳大利亚专精世界猫科动物保护领域的生物学家撰写,由 @猫盟CFCA 引进并翻译。



以虎为例,里面是这样的。有大量高质量的插画和图片,分物种的描绘了当今40种猫科动物中的36种。每个物种会从演化,描述,分布,属性,习性等多个方面进行描述,而且这本书里面对猫科动物的一些资料和描述是在网上难以找到的。

对猫科动物的描述全面,广阔,又易于阅读。如果你喜欢猫科动物,这本书是对它们不错的了解渠道。

二,《人类的表亲》



封面是极具特色的雄性红毛猩猩,这本书直译过来应该叫《灵长类》,这是一本较为全面的灵长类动物科普书,书里面的图片较上一本相比会少一些,但是插画依然很多。



还是以红毛猩猩为例,以属为单位,混合着故事和插画的科普书。虽然比上一本书更厚,但是对单个物种的描述篇幅不如猫科动物那本详细。但其实二者也不应该进行比较,比较猫科动物的物种数量很少,所以客观来说有更多的篇幅可以进行描绘。

总而言之,对于灵长类动物而言,这已经是一本非常全面的科普书了。


三,《中国鸟类观察手册》《中国习见蚂蚁生态图鉴》



这两本书放在一块讲,因为这两本都是图鉴。


第一本《中国鸟类观察手册》,编委里面有知乎上的 @王蛐蛐 老师,这本书好在它是最近新出的书,里面的插画质量高且全面,对同一种鸟的雌雄分化,特征都给你标出来了。


以翠鸟这一页为例,插画,特征,扫描二维码还能听到这些鸟的叫声。

我个人了解鸟类就是靠在外面拍,拍到了用小程序“懂鸟”来识别,然后查这本书里相对应的物种进行学习。


后一本《中国习见蚂蚁生态图鉴》的主编周善义也是著名的蚂蚁教授,现在中国学术领域研究蚂蚁的人不多,作为一本口袋书,列出来了中国大部分的蚂蚁,作为识别的一个参考吧。



以南方很独特的黄猄蚁为例,这书里是这个样子的,有展现它们分尸和织巢的行为。

但是不足之处就在于,很多蚂蚁物种的工蚁,兵蚁,繁殖蚁和蚁后长得都不一样,在书里面没有很明确的图片让人可以借此区分,但是说句不好听的,矮子里面拔高个。

如果要在蚂蚁方面尝试进行了解和入门,这本书还是可以一看。

(这本书杂色弓背蚁还有费氏弓背蚁的图配错了,注意)



四,《逛动物园是件正经事》


作者 @花落成蚀 也在知乎上。整体来说,目前中国大陆的动物园的还处在一个比较低的水平线上,偶有亮点,但是离国际一流的动物园依然相去甚远。

这本书好在它是市面上的独一份,它从前面讲述现代动物园的理念,再到一些世界上的优秀动物园范例,最后以我国各个区块为界限,分别写了各个动物园的小游记,以及作为一个了解动物的人,对那些动物园,以及里面动物的思考和感悟。

在当下,我们如果想要系统的了解自己所在区域的动物园,最好的方法是在网上查资料或者看视频而不是直接去看,因为很多动物园的标牌,还有动物的展示条件都是错误的。

很多人,比如说像我,小时候都有一个感受,作为小朋友去到动物园总会有很多疑问,为什么孔雀会开屏?为什么花豹在笼舍里不断转圈?这些问题我们身边的父母往往回答不了,或者有时候他们的答案令人啼笑皆非。在成年后我每一次去动物园都能听到身边游客给自己孩子们错误的解答。

这些事情都是因为我们公众对动物缺乏了解,而动物园也没有很好的承担自己教育的功能。

从这本书,以及网上目前逐渐兴起的一些动物园游记视频开始,情况应该会慢慢发生改观。


五,《博物杂志》



可能很多人认识博物杂志都是因为博物君,也就是无穷小亮。

但是这本杂志在过去的十几年里甚至可以说是喜欢动物的孩子,能在报刊亭买到的唯一选择。

知乎上一些动物细分领域的研究人员也给博物写过稿,比如图上这两期,就分别有 @林业杰 oOOo@喵鱼酱 的稿件,这些都正好是他们擅长的领域。

15块一本,如果你在某宝上买前一年的杂志还能给你打个8折。从内容的趣味性,图片以及内容的科学性上,《博物》的质量都远超它15元的售价,在这个杂志上是真的看了能有所收获的,作为科普书来推荐,并不为过。

更多的书目就不一一推荐了,在这里列出书名吧。

《掌中花园》作者:张辰亮, 讲多肉植物的。

《采昆虫做标本》 制作昆虫标本的入门书。

《发现之旅》 讲19世纪博物学家的旅程,更靠近文学作品,插画优美。

《万兽之灵》 奚志农写的一本关于野生动物摄影的入门书。


以上。

▶加入我的动物宠物社群,关注微信公众号 远夏的动物园,并点击加群

▶知乎专栏 : 遠夏的动物园 ,跟我一起逛各个动物园吧!

▶哔哩哔哩bilibili:远夏的动物园 (我的视频内容全部在此)

user avatar

生物学科普?那必然是这一本了:《生命的运作方式》

豆瓣评分高达9分。作者是美国生物化学家马伦·霍格兰,两次诺奖提名,是真正的科学家,保证了内容的专业性;插画家伯特·窦德生,一位真正的艺术家, 为60多本书籍绘制过插图,保证了书的趣味性。

很多人都知道进化和细胞,但对于其中的具体细节不怎么清楚。而这些知识,又对了解人体和思维等内容有着举足轻重的基础作用。

一位生物科学家和一位优秀插画家,用他们精美的插图、精确的比喻和精密的逻辑,为我们奉上了这一经典作品,解释了从原子到生命的各层细节。

氢离子、电子、二氧化碳中的氧原子和光,被叶绿素组装成葡萄糖,这些糖分子,又被ATP作用于氨基酸、蛋白质、酶等物质的生产过程。

碳原子又组成碱基、碱基形成DNA、RNA,又被转化为各种蛋白质。到最后,这些东西又组成细胞并在胚胎形成中变化。。

这一大串名词和过程,在过去那都是一头头拦路虎,更不要提一些教科书里长长的分子式和方程。而在这本书里,配合着漫画和比喻,一切都是那么生动和容易理解。

例如:从DNA生产蛋白质的过程,就用了甜甜圈店的工作模型来进行类比,随后三张大插图,深入浅出地进行了解。

整本书都是这样的有趣又精准。拿起来就放不下,读了一遍还想再读。

user avatar

国家动物博物馆精品研究系列:

《动物多样性》

《脊索动物》

《动物进化》

《鸟类》

《昆虫》

《蝴蝶》

《无脊椎动物》

鸟类:《中国鸟类野外手册》

哺乳类:《中国兽类野外手册》

爬行类:《中国爬行动物图鉴》

蛇类:《中国蛇类(上下)》

鱼类:《布洛赫手绘鱼类图谱》

人类:《人类起源的故事》

user avatar

泻药!很多人推荐了不少很专业硬核啊,我只想从我的角度建议,先入门,先有兴趣才是更好的科普更严谨的科普的前提。(毕竟大多数人都不会抱着文字书籍啃。。。)




这几本书是一个比较成功的科普工作者带的货,质量有保障,在易读性,趣味性和科学严谨上做出了比较好的均衡,特别是先从图册入门更加有利于这方面的生物兴趣。

注意,其中有是那只up的个人私货,据说还不错,也和生物有关联。

再下面有三本,趣味性更浓,但。。。由各地的传说演化开始引入考证原型是啥,有意思,但可能专业深度不算特别强


看到了吧。。。博物养的那只藏狐,下面还有个青少年版,不知道啥区别,想来应该是专业术语再次被浅显翻译以及插画的增多和对比度提高颜色丰富之类的。。。

有时候科普究竟哪种好,或许答案就在像无穷小亮,鬼谷他们这样成功的科普视频工作者中,问他们更方便。

user avatar

这取决于你对哪个小方向感兴趣,因为生物学覆盖的范围实在是太广啦: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海洋生物学、生理学、生态学等等。你想涉猎哪个方向呢?每个方向的推荐肯定都是不一样的。( ⸝⸝•。•⸝⸝ )

既然没有特别说明,那我就默认你是没有明确到生物学中某个具体的方向了哦。而且既然定位是科普向的,那就推荐几本个人觉得不错的讲得挺有趣的书吧。

1. 原版:《The Way Life Works》Mahlon Hoagland & Bert Dodson

中文版:《生命的运作方式》

这本书最有意思的一点是有漫画哈哈哈。专业插画家绘制的彩色漫画插图非常的生动形象!从细胞内部开始讲解生命的运作方式。非常有意思!

而且按照我写作者的顺序,前者是两次提名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哦!所以专业性肯定是毋庸置疑的哈。

这本书在生命运作系统的主题下呈现出了很广的覆盖面,既专业、又系统,关键是还很有趣!强推!

2. 原版:《Evolution in Action: Natural History Through Spectacular Skeletons》By Jean-Baptiste de Panafieu & Patrick Gries

中文版:《演化》

这本书很有意思!它是通过超高清的骨骼标本照片配合专业的文字来讲脊椎动物的演化史的。主要包括动物的身体结构、自然选择、物种形成机制、身体结构的改变机制、演化等等内容。

按照我写的作者顺序,前者是生物学家,后者是跟Van Cleef&Arpels、Cartier和LV都有长期合作的摄影师(书中骨骼标本的照片就是出自其手)。

所以说它是艺术品也不为过!拿在手里很有质感的!非常值得一看!

Ps.中文版的翻译也都还不错,都是中科院相关的专业学者进行翻译哒。

3. 原版:《REAL BONES: 骨格と機能美》By 汤泽英治 & 东野晃典

中文版:《骨骼之美》

其实这个跟上面一本书很像,有点像是画册或摄影集,通过骨骼的高清照片与一定的文字解说来讲解各种动物的骨骼以及骨骼与肌肉的联动、各种动物的特性等等。

4. 原版:《生物と无生物のあいだ》By 福冈伸一

中文版:《生物与非生物之间》

生物学家写的生命科学故事。个人觉得很有意思,作者行文像写推理小说似的,能带着我们了解生命的密码,生命是什么?人类对于生命的认识是如何变化的?如果想被激发对生物的兴趣,我觉得这本书非常不错!

不过,各个章节之间连贯性可能不是特别强,没有一定的主线连接,有的小伙伴可能会觉得不习惯。

5. 原版:《Biology》By Campbell

Ps.第八版比较经典,台湾有中译本,但是不太好找得到!

大名鼎鼎的坎贝尔生物学,相比前面推荐的书,这一本学术性最强——毕竟这是一本生物学的深度与广度兼备的教材。哈哈哈所以这本书超级厚!

这本书推荐给那些想要了解生物学中专业基础知识的小伙伴!这个作为专业基础的入门书是很不错的。不过,英语好很关键(因为中文版太难搞到啦)。如果英语不是很好,不想看一坨一坨的文字,那能够get到书里各种专业插图也是很不错的!

......还有很多值得推荐的书。

Ps.其实一些涉及到生物学的文学小说也能包含很多知识。比如说《The Immortal Life of Henrietta Lacks》/《永生的海拉》,它就是以医疗科学史中著名的HeLa细胞为中心而展开的一本书,回顾了HeLa细胞的研究,涉及了很多细胞培植相关的知识,也探讨了相关的道德伦理问题——拿病人的细胞做实验,病人家属是否应该知情等问题,很值得一看哦。

......好书很多,每个人的口味也都会各不一样,所以是推荐不完的哟。

user avatar

对癌症、医药、脑与人工智能 感兴趣的,可以看开放人文系列的科普丛书,能建立对一个领域的基础认知。

很多书反常识,讲讲我觉得值得推荐的几本:



1.《勾勒姆医生》——医药

《勾勒姆医生》,介绍的是科学药效和安慰剂药效。做医药你懂的,临床三期最怕药物的科学药效和安慰剂没有显著性差异,这药就失败了。

安慰剂是大敌。

但是,《勾勒姆医生》提到一点,安慰剂效应是很好的救助手段,不要把安慰剂看作敌人,而是要看作朋友。

另外,有些药通过药物副作用会引导临床试验的病人加强对药的信念感,放大药效。所以哪怕是科学药效,也没法和安慰剂效应完全剥离。

看完后,能建立对临床医学的基础认知,这书推荐对药学、医学专业感兴趣的人看。

另外,这本书我买得晚了,原版书涨了五倍,我没舍得买原版,买了影印版……



--

2.《进化是什么》——进化

《进化是什么》,介绍的是演化,而不是进化。Evolution翻译就是错的,进化进化,看起来evolution像是不断进步一样,导致整个高中生物教学也是误入歧途。

全书就一个观点,演化本身不是越来越进步,而是体现了环境容忍的基因突变方向,有时演化在我们眼里是退步。

比如以前很多女孩子生育时盆腔太小,会难产死掉,这样淘汰了盆腔小的人。但随着科技提高,大家都能顺利生下小孩,所以未来盆腔会越来越小。因为科技手段把难产这个选择压去掉了。

你觉得盆腔小是进化么?它是演化。

全书以很多例子介绍了什么是真正的演化

这本同样也是绝版书,我是之前买的。



--

3. 《进化的大脑》——脑科学,人工智能

《进化的大脑》,介绍了不灵敏、不精密、爱渗漏信号的大脑,和“大脑真牛逼”的常识完全不同。

你可以把大脑想象成亿万个集成CPU组成的并行网络,每个CPU都是个神经元,每个都不精密,都很烂,同样信号刺激下每个CPU反应大小不同,就不是0或1的反应,而是强或弱。再加上信号传导时神经元信号渗漏,更是一塌糊涂。

但为什么大脑又牛逼呢?

因为CPU多啊,它并行网络开得多,你搞个亿万台计算机,模拟大脑神经元的的环路,加上研究出配套的算法,也能制造出一个硅基大脑。

这书从硬件上介绍了大脑,很适合对脑科学、以及计算机科学感兴趣的人。



--

4. 《癌症的起源》——癌症

《癌症的起源》,估计现在一堆研究癌症的都不知道,癌症最早是扫烟囱容易得睾丸癌这块发现的。

随后1908年从鸡身上发现了第一个致癌病毒,1976年才发现对应原癌基因Sac(Sacroma简称)。

癌症到现在为止,真正深入的研究只有五六十年

几十年就取得这么大的进步,未来肯定会更好。

这书是癌症的科学史。



--

5.《生活中的毒理学》——医药

《生活中的毒理学》,介绍了毒理学的起源,和生活中形形色色的“毒物”。

比如酒的起源;比如酒放在铅杯里能尝到甜味,导致罗马希腊一度铅中毒严重;比如烟叶;比如D品。书里分章节讲了十几种常见物质的历史及其毒性。

同样反常识的是,现在毒理实验往往是动物实验,长毒实验也就13周,对很多药其实是不够的。临床I期哪怕在人体上看1-2年也不够。

所以,大家不要乱用新鲜事物,说不定二十年后告诉你,这个毒得很。

这本书是唯一一本目前还是原价的书。所以最近我趁没涨价,又补了一本……



--

总体来说,世纪人文这套书科普价值很高。

比较可惜的是,2017年后这套书不更新了,而后续没有再出过同样档次的科普丛书。我国的科普事业真是任重道远。

由于这些书出得早,基本都已绝版,价格昂贵。除了买纸质版,也可以考虑电子书或图书馆借阅。

user avatar

科普书的灵魂在于插图。

而这本书的插图真的很好。

分子生物学的浅显入门,但是插图确实是顶尖水平。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