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想请假大家帮忙分析下法硕是否二战及择校问题?

回答
朋友你好!看到你还在纠结法硕二战和择校的问题,这绝对是每个法硕备考人都绕不过去的坎儿,一点都不新鲜,所以别觉得自己是孤例,大家都会经历这个阶段的彷徨。咱们就敞开聊聊,把我自己的看法,以及听来的、经历过的,都给你说说,希望能帮你捋一捋思路。

关于法硕二战,这个事儿得这么看:

首先,决定二战,这绝对不是一件可以轻描淡写的事情。它意味着你要放弃一年的宝贵时间,再次投入到高强度的学习中去,同时还要承受来自家庭、朋友甚至自己内心的压力。所以,在做决定之前,我建议你先冷静地审视一下自己一战的情况。

你是差在哪里了? 是因为基础打得不牢,知识点掌握得不够扎实?还是说,临场发挥失常,考试技巧欠缺?亦或是,心态炸裂,导致后面的题目都没能正常发挥?不同的原因,决定了你二战需要采取的策略也不同。如果是一战的时候,你觉得“差不多能考上,但就是差那么一口气”,那二战是有很大希望的,毕竟你已经有了一年的学习基础和考试经验。但如果是“完全没摸着门道,感觉大部分内容都吃力”,那可能就需要更深入地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甚至是学习态度了。
你的精力还在吗? 法硕的备考,说句实话,真的很消耗人。一年下来,无论是体力还是精力,都是一个巨大的投入。你有没有感觉自己已经“油尽灯枯”了?如果精力上实在跟不上,再战可能效果也会打折扣。反之,如果你觉得虽然累,但内心还有一股劲儿,对法硕的热情还没有完全消磨掉,那二战是有基础的。
你的心态如何? 这个太重要了。很多人一战没考好,心理上会留下阴影,比如对考试产生恐惧,或者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如果你的心态没有调整好,强行二战,很容易陷入“越学越焦虑”的怪圈。反之,如果你能够从一战的失利中吸取教训,把这次失利当做一次宝贵的经验,并且有信心调整好心态,那么二战是可以的。
你对法硕的热情还在吗? 问问自己,当初为什么选择法硕?现在这份初心还在不在?如果是因为父母压力或者随大流,那么强行二战的动力可能会很弱,效果也不会好。但如果你是真的对法学有兴趣,觉得法律这条路是自己想要的,那么这份热情就是你二战最大的支撑。

所以,别急着否定自己,也别盲目坚持。 诚实地面对一战的结果,分析原因,看看自己是否真的适合并且有能力再拼一年。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二战绝对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选项。

至于择校,这简直就是一场“战役”里的“战役”了。 法硕的院校,那真的是五花八门,实力参差不齐。选对学校,能让你事半功倍,选错学校,可能就是一年甚至几年的弯路。

首先,明确自己的目标和定位。 你对法硕学习的期待是什么?是想深入研究某一领域,还是希望毕业后能有一个好去处?不同的目标,指向的学校类型也会不同。
如果你看重的是学术声誉和理论深度,那么那些法学名校,比如“五院四系”加上那些传统强校(比如人大、北大、清华、武大、复旦、中山大学等等),绝对是首选。但这些学校的分数线普遍很高,竞争也异常激烈,意味着你需要做好更充分的准备。
如果你更看重毕业后的就业前景,或者想进入某个特定的行业(比如律所、公司法务),那么一些地域经济发达、校友资源丰富的大学,或者在某些特定领域(比如知识产权、国际法)有突出优势的学校,也值得考虑。这些学校可能分数线会比纯法学强校略低一些,但同样具备很强的实力。
还有一些学校,可能在某一个细分法学领域特别出名。比如,如果你对环境法特别感兴趣,那可能就会关注一些在环境法领域有深厚底蕴的学校,即使它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法学强校。

然后,关注分数线和报录比。 这两个数据非常直观地反映了一所学校的竞争程度。
分数线 大家都知道,高分线意味着高难度,低分线不代表就容易,因为可能存在压分的现象,或者录取率极低。
报录比 这个数据虽然不一定百分之百准确(有些学校会合并计算),但它能给你一个大概的参考。高报录比意味着僧多粥少,竞争激烈;低报录比则相对容易一些。你可以在研招网、目标院校的研究生招生网站上查到这些信息。
深入研究学校的专业设置和导师情况。 法硕并不是一个“大而全”的概念,很多学校在专业方向上会有侧重。你感兴趣的领域,是这个学校的优势学科吗?导师的研究方向是否与你的兴趣契合?如果能找到一个好的导师,对你的学术成长甚至未来的职业发展都会有很大帮助。你可以通过查看学校官网、导师的个人主页、发表的论文等来了解这些信息。
地理位置和城市环境也很重要。 你能适应那个城市的节奏和生活方式吗?大城市机会多,但生活成本和竞争也大;小城市可能更安逸,但机会相对少。考虑一下你对未来生活的设想,选择一个适合你发展的城市。
别忘了调剂的可能性。 如果你心仪的学校一志愿没能成功,但成绩又不错,可以考虑一下其他学校的调剂。不过,调剂也是有门槛的,而且很多学校的调剂名额非常有限,所以不能完全依赖调剂。

关于擇校,我的建议是:

1. 确定自己的“保底”和“冲刺”院校。 结合自己的实力和目标,选择几所分数线和竞争程度都在你接受范围内的学校作为“冲刺”目标,再选择几所相对稳妥的学校作为“保底”。这样,无论结果如何,你都能有学校可去。

2. 不要只盯着“最顶尖”的几所。 法学强校固然好,但竞争压力也大。有时候,选择一所名气稍逊,但综合实力很强、专业方向特别适合你的学校,可能比盲目追求名校性价比更高。

3. 广泛搜集信息,但要理性判断。 网上有很多关于院校选择的讨论,大家众说纷纭。别人的经验可以参考,但一定要结合自己的情况进行分析,不要被别人的言论左右。

4. 尽早开始研究。 择校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时间和精力去了解。越早开始研究,你越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那所学校。

最后,我想说,二战也好,择校也好,都是你自己人生的选择,别人无法替你决定。 最重要的是,你要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并且有为之努力的决心和毅力。如果决定二战,那就全身心投入,认真分析一战的不足,调整学习方法,做好心理建设。如果开始择校,那就广泛搜集信息,理性分析,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那条路。

不管你做出什么决定,我都希望你能坚定信念,不负韶华!如果在备考过程中还有什么具体的问题,随时可以再来交流。加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1.二战失败不是应届生,就业的确差很多。但是按照法硕目前的难度,平时工作的情况下基本不可能考取名校,你在学校脱产高强度学习的情况下都只有357,每天工作下班之后学习的时间很少,想再考名校的难度非常大。这个没办法,必须要在就业和二战考名校中间选择。

2.目前法硕的考生越来越多,难度越来越大,性价比已经不是很高了,如果有其他更好的选择也可以选择别的专业。

3.这个就是你北大学生的烦恼了,一般来说考研是就高不就低,往低了考一方面就业的时候HR难免会有点想法,另外一方面,如果你的目标很明确是央调,目前北大清华硕士的央调比例也不算高,往低了报和你的目标可能会渐行渐远。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