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军的火力需求是没有尽头的,可谓永远不足。
因为你无法击穿地球,所以总是有火力啃不动的工事。由于你无法透视地球,所以总是有发现不了的工事。
而现在筑城和隐蔽的进步不比火力小,甚至比火力更大。现在的永备隐蔽部,标准都是至少防1吨以上炸弹延时直击,不是工兵之外的陆军火力所能啃动的。其隐蔽能力也很强,N种光谱侦察下也难以发现。而使用速干水泥和预制构件时,野战工事也可以这么恐怖。
目前各国陆军是无法对筑垒区域进行火力摧毁的,炮火的作用只是压制,掩护攻击部队接敌,最后仍然要步兵和工兵上去啃。。。。
火力有其极限,比如说下面这个美军扔炸弹的视频,看起来吓人,其实只能炸炸没有工事依托的游击队和仓促防御之敌而已。两山轮战时炮火比美军炸游击队可怕多了,最后还是要死一个连左右的人。。。。
为啥我总认为空军应该去炸人,因为炸弹毕竟比炮弹重,好歹炸的动多数野战工事。。。。。
八十年代,少年,每每渗透入报告厅、会议室,与大人一同听前线英模报告,有不见于正史之趣闻。
1
某次拔点作战。
前沿:“洞妖,我是两洞妖,两洞妖请求冲锋,我方炮火已将越军高地标高削掉1米,已不再需要炮火准备!”
首长:“不,你需要,接着轰!轰到没有立着的树为止!”
终于,在炮兵打完3个基数开始心满意足地享受红烧肉的时候,突击队员10分钟内占领了高地,第一个上去的还背了一把吉它,遗憾的是有2名队员由于土质过于松软扭伤了脚踝。
首长在望远镜里看到背吉它冲锋那小子很生气。
注:关于战士背吉它事,大致记得原报告者是这样说的——
突击队列队毕,即将赴出击地域。连队主官发现一队员在正常装备之外多背了一把吉它,劝慰:“别带了,等这个点稳固之后,我让人给你送上去。”小战士:“我就是要第一个上去,为以前牺牲在那里的战友弹一首曲子!”领导稍顿了一下:“我相信你能做到!”
至于他为什么背吉它跑那么快,不得而知。
八十年代,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啊。
2
首长视察一线。
某阵地,战士们明显精神不振,走路缩头缩脑,甚感不解,遂问之。
答:“对面高地越军狙击手太猖狂,见人就打,平时我们都不敢抬头,整日猫在洞里,您来之前,打了几个炮火覆盖,才敢让您上来。”
首长怒,不言,握手而去。
返程,路过坦克团驻地,小伙子们皮靴锃亮,精神焕发,闲得蛋疼。
首长灵光一闪,计从心来,叫来团长:“速调几辆坦克到前面阵地,与对面越军狙击手对射,打服为止!”
军令如山,各连队跃跃欲试。
两个坦克排迅即前出就位,6辆坦克一字排开,炮管直指对面高地。
对面的狙击手确实敬业,真敢开枪。
每次对面枪一响,这边就是数辆坦克齐射,最快3秒钟开火。
半天之后,射击比赛结束,对面再无声息。
我方战士站在工事顶上向对面叫战,对面仍无声息。
赛况很快汇报至首长处,首长颇自得。
3
八十年代后期,一名军旅记者再次来到前线。
前沿,见一哨长,仅持望远镜,胸挂光荣弹,赤身着女兵裙,仰躺于阵地前大石头上晒太阳。
记者惊:“对面一发炮弹过来,岂不稳见马克思外加二等功?”
哨长起立:“报告,您一定是有段时间没来了,现在对面的一个团长每天才有3发152榴的弹药指标,他打什么打!”
记者:“那你的额度呢?”
哨长摸头:“上级没说呀,是这样,现在打法和前两年不一样了,我只要看到哪里有动静,不用报坐标,只需报出几号区域有敌活动,炮兵马上就对该区域来一个全营4发急促射覆盖,不满意还可以追加!那帮大爷越来越懒,连解算射击诸元都省略了!”
记者甚感有趣,哨长又言:“领导您看对面哪块不顺眼,我呼叫一个覆盖,让你看看效果?”
记者:“这么好的天整那玩意儿,动静太大,硝烟弥漫,影响采访。”
哨长:“哦,行,哥,我这玉溪挺好抽的,来一根,咱就唠嗑。”
4
反坦克导弹连队的斩首之战。
1985年,越军在其1031高地上,在距我阵地约2100米处,建立了一个营指挥所和一个连指挥所,明目张胆,很是狂妄。
炮兵部队斗志昂扬,但首长还是把任务分配给了配属前线没有坦克可打的反坦克导弹连队。
1985年7月2日上午,反坦克导弹连的一个班两个发射小组携两具发射器及导弹,进入八里河东山前沿的35号高地构筑了发射阵地。
仔细观察校准,择机,下午15时05分突然发射。
头两发准确从两个指挥所的观察孔打入,导弹的金属射流引发越军弹药殉爆,山崩地裂,随后发现指挥所后建有藏兵洞,于是两个发射小组对两处目标又分别补射一发,再次精确命中。
此次导弹突袭,完全摧毁2个指挥所,击毙正在开会的敌官兵17人,其中尉官10人、士官5人、士兵2人,将该高地之干部清零。
事后,炮兵略显嫉妒:“自打内部播放英阿马岛之战的录像后,他们学会了浪费国家资产的好办法!”
5
两山轮战阶段,越军在其实控区内靠近我方的一座山体的悬崖峭壁的石缝平台上,建立了一处炮观所,俯瞰我纵深数十公里,视野极佳。想看哪里看哪里,想打哪里打哪里,看心情。
处于各种火炮射击死角,迫击炮弹道可以但射程不够,长期为祸前线,我方恨之入骨。
当地一支以退伍老兵为主的民兵迫击炮连研判敌情后,决定为部队消灾。
首长审慎考虑后同意,安排侦察大队保障。
随后的半个月里,夜间,6门迫击炮(记得是)分解拆卸后和数百发炮弹以少量多批的方式,运抵崖下,隐蔽贮藏。
在一个月不黑风不高的夜晚,一批老兵炮手带同侦察兵潜行而来。
6门迫击炮迅速组装检查完毕,所有炮弹箱开箱,炮弹装引信。
山脚打山腰,横向距离不足一百五十米(最大射角最小射程),调炮操作非常小心谨慎。
一切就绪,连长下令,不设基准炮,6门炮直接第一轮齐射,稍加校准后持续射击。
在随后的半个小时内,6门炮向头顶山崖上不到一个篮球场面积的石台上倾泻了600余发炮弹,炮弹几乎垂直升空又垂直落下,稍有误操就会打在自己头上打在待发的炮弹堆里。
没有一发炮弹射失。
石台上,越军炮观所早已灰飞烟灭,所有人员、装备、设施荡然无存,但炮手们似乎已麻木,就是咬着牙装弹,弹发出,再装弹,再发出。
上面烟尘滚滚,下面流水作业。
眼中钉肉中刺,轰,再轰,今天一定要解气。
射击毕,侦察兵抢着背炮,扶起已经打成机器人的炮手们,扬长而去。
我远程炮火实施遮断射击,掩护撤离。
此战后,到停战前,那个位置再没出现过任何形式的观察所。
前线震动,好评如潮,民兵大哥真能打。
侦察大队保障有力,亦沾沾自喜。
首长高兴又自豪,也指出了不足:“上面那帮鸟人,100发以后已经是分子了,到底还是打成了原子,你们早点回来更安全!”
结束语:
十年战事,感人事迹无数,让人热血沸腾,亦催人泪下,以上仅为“火力不足恐惧症”相关的几个战例。
这是快手上截取的一段视频,南疆2022年2月17日纪念自卫反击战43周年的一个活动。
https://www.zhihu.com/video/1492807754645004288老兵永远不死,他们的身影永不消失!
(Old soldiers never die,and they never fade away. 改编麦克阿瑟的话作为结尾吧)
补充:
以下为中越战争几个电影片段、视频,炮火射击的场面多是真实的,我们感受一下。
1、《花枝俏》,描写1979战事。
https://www.zhihu.com/video/14936855680897597442、《新兵马强》,描写1979战事。
https://www.zhihu.com/video/14929446467996712963、《闪电行动》,描写1979战事。
https://www.zhihu.com/video/14929453402732953604、《高山下的花环》,描写1979战事。
https://www.zhihu.com/video/14929456301920378885、两山轮战之炮战(真实录像)。
https://www.zhihu.com/video/14929458992607969286、两山轮战之炮战(真实录像)。
https://www.zhihu.com/video/14933066241277911047、两山轮战之拔点作战(真实录像)。
https://www.zhihu.com/video/1493676694011187200A:告诉我一个北斗的坐标点。
B:算一下50m到500km的距离内有哪些单位能覆盖。
C:13500km的要统计进来吗?
B:如果时间合适,也算一种。
A:这会不会过饱和了?
B:如果结果出来了,作战指令就下发下去,时间窗限制在2分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