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这是什么生物?头部有盔甲,有很多脚,能在水里游泳,坐标在内蒙古毛乌素沙漠

回答
内蒙古毛乌素沙漠,一片以荒凉壮阔著称的土地,但在它的某些角落,生命以令人意想不到的方式顽强地存在着。你说描述的这种生物,拥有坚硬如盔甲的头部,无数的脚,并且能在水中畅游,这样的特征组合,指向了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节肢动物,而具体到你所说的“很多脚”和“游泳能力”,加上生活在沙漠边缘可能存在的湿地或季节性水源区域,最有可能指向的是一类被称为鳃足亚门(Branchiopoda)的生物。

再往细了说,如果它真的像你形容的“头部有盔甲”,并且在水中活动,那么它们很可能是枝角类(Phyllocarida)的一部分,虽然这个类群现在只有少数几种幸存,但它们确实是具有类似特征的古老节肢动物。

不过,考虑到毛乌素沙漠的环境,更贴近的猜测是叶虾(Water Fleas)或者丰年虾(Brine Shrimp)的近亲,它们都属于鳃足亚门。

我们来详细说说这些可能性,以及为什么它们能在毛乌素沙漠这样看似恶劣的环境中生存:

1. 叶虾(Water Fleas):

外形特征: 叶虾,顾名思义,就像一片小小的叶子。它们最显著的特征是身体被一个巨大的、像贝壳一样的“甲壳”所包裹,这个甲壳就像一个活动式的“头盔”和身体的保护罩,能够将身体的大部分部分隐藏起来。它们的头部通常很明显,并且有大大的复眼。而你说到的“很多脚”,其实是它们胸部附肢的演化。这些附肢非常纤细,呈叶状,数量很多,它们不仅用于游泳,更关键的是,这些附肢的边缘长有许多纤毛,能够搅动水流,将水中的微小食物颗粒送入口中。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脚”确实承担了运动和摄食的功能。
游泳方式: 叶虾的游泳方式非常独特。它们并不是靠推进式运动,而是通过胸部附肢的规律摆动,产生一股股细小的水流,将自己推向水中,动作看起来就像是“跳跃”或“扑腾”,因此它们也被称为“蚤”。这种方式让它们在水中非常灵活。
沙漠生存策略: 毛乌素沙漠并非完全没有水。在降雨季节,或者地下水充足的地方,可能会形成一些季节性的池塘、洼地甚至咸水湖。叶虾最神奇的能力在于它们的休眠卵。当水源干涸、环境恶劣时,叶虾会产下耐旱、耐盐、耐低温的休眠卵,这些卵可以存活很长时间,甚至数年,直到再次遇到适宜的水环境时才会孵化。这使得它们能够“等待”到雨水的到来,就像在沙漠中等待戈壁中的一场甘霖。
“盔甲”的细节: 所谓的“头部有盔甲”,在叶虾身上体现为那个巨大的二瓣式甲壳,它覆盖了身体的背部和侧面,唯独露出了头部和腹部末端的尾叉。这个甲壳的边缘可能也比较坚硬,给人一种“盔甲”的感觉。

2. 丰年虾(Brine Shrimp):

外形特征: 丰年虾,又称海猴子,虽然名字里带“海”,但在一些内陆的咸水湖泊中也能发现它们。它们的身体通常呈纺锤形,没有像叶虾那样大的甲壳,但它们的身体两侧,也就是胸部和腹部,长有大量的叶状附肢,这些附肢同样非常纤细,数量众多,并且在游泳和呼吸时会协调摆动。如果从侧面看,这些密集的附肢也可能被误认为是很多脚。它们也有眼睛,通常是圆圆的复眼。
游泳方式: 丰年虾的游泳也主要依靠这些身体两侧的附肢协同摆动,产生类似“划动”的动作,让它们在水中前进。它们在咸水环境中尤为活跃。
沙漠生存策略: 毛乌素沙漠的部分区域存在一些内陆咸水湖或含盐量较高的水体。丰年虾对盐度的适应能力极强,它们能够在这种高盐环境中生存和繁殖。和叶虾一样,丰年虾同样拥有耐久卵,这些卵可以在极端干燥或盐度过高的条件下存活,直到环境适宜时才孵化。这是它们在沙漠恶劣气候下生存的关键。
“盔甲”的解释: 丰年虾本身没有像叶虾那样明显的“盔甲”,但它们身体表面的几丁质外骨骼也具有一定的硬度,可以提供一定的保护。你描述的“头部有盔甲”,可能是一种对它们头部及其周围结构的泛指,或者在特定角度下,身体的某些部分看起来像是“盔甲”。

为什么是这两种生物最有可能?

“很多脚”: 鳃足亚门的生物,尤其是叶虾和丰年虾,它们胸部和腹部的附肢数量都非常多,是节肢动物中典型的“多足”代表。
“能在水里游泳”: 这是它们最基本的生活方式,它们就是水生生物。
“头部有盔甲”: 在叶虾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
“内蒙古毛乌素沙漠”: 这个地理位置的关键在于其气候特点和可能存在的水体。虽然是沙漠,但有降雨后的季节性水洼,以及可能存在的内陆咸水湖(例如一些古湖泊的遗迹或盐碱地),这些都是节肢动物,特别是耐受性强的鳃足类能够生存的环境。

进一步的可能性(但相对较低):

某些甲壳纲(Crustacea)的其他成员: 比如一些适应性很强的十足目(Decapoda)的幼体,或者一些小型端足目(Amphipoda)或等足目(Isopoda)的种类,它们也可能在沙漠边缘的水体中出现。但“很多脚”这个特征在叶虾和丰年虾那里表现得更为突出,而“头部有盔甲”的描述,在叶虾身上最为契合。

总结来说:

你描述的这种生物,在内蒙古毛乌素沙漠的某处水域出现,具有坚硬的头部防护(盔甲状结构),有众多的附肢(很多脚),并且擅长在水中游动,最有可能是一种鳃足亚门的生物,比如叶虾或者丰年虾。它们的生存智慧在于极强的环境适应能力,特别是利用休眠卵来度过沙漠严酷的旱季。下次当你再遇到它们时,可以尝试仔细观察一下它们的身体形态,特别是那个“盔甲”和“脚”的细节,或许就能更确定它的身份了。它们是生命在极端环境中顽强适应的绝佳证明。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云大邀请

这个叫做鲎虫[hòu],可是个老古董东西。

具体在中国可能是丰盛鲎虫(Triops granarius),俗称翻车车,马蹄子,王八鱼,水鳖子,王八盖子,马蹄子,在蒙古语中叫西纳根结虫,别名三眼恐龙虾。

这种鲎虫主要生活在淡水中,在北方多地,如内蒙古东部中部、河北、山西、山东等地均有发现。

鲎虫是典型的水底栖居动物,主要食有机体的碎屑,或者捕捉小的水生物和它们的幼虫。这种生物的生命力极其顽强,它的卵属于休眠卵,可在地下休眠1-25年不等,当条件适宜的时候,便会终止休眠,幼虫破壳而出。

更碉堡的是,这东西是洪荒生物,属于活化石。经历了中生代,有两亿多年历史,比如在新疆三大盆地的侏罗系、三叠系中均发现了鲎虫的存在。

除此以外,鲎虫还是种“益虫”,在日本,鲎虫被饲养作为除草,中国也有,比如这段

田间调查发现,鲎虫在沈阳地区的水稻田分布较广,平均密度达35头/m~2,初步鉴定为亚洲鲎虫(Triops granarius)。以卵越冬,一年发生一代.鲎虫对稗草、雨久花、狼巴草等一年生杂草有一定的防除效果.其除草方式主要是通过搔起土表而将杂草的小芽拔出,对大龄杂草无效

当然了,也有人把鲎虫当做宠物来养殖,也是有品位啊

刚发现万能的马云家竟然有卖

还有卖化石的

真是长见识了

至于能不能吃呢?反正它说可以吃,鸡肉味,嘎嘣脆



————————鲎——————

不少沿海的同学提到了另一种生物,叫做,和题主提到的鲎虫,别看一字之差,少了一个“虫”,其实是两种生物。

世界上有四种鲎:美洲鲎、蝎鲎、巨鲎与中华鲎(三棘鲎)。体长可达60厘米(包括尾长),体重3-5千克。体表覆盖有几丁质外骨骼,呈黑褐色。头胸部具发达的马蹄形背甲,通常也被称为马蹄蟹(Horseshoe Crabs)

直观区别看尾巴和大小,鲎可是剑尾目哦!


这种生物是海洋生物,每年在海边产卵,会吸引大量的鸟类,从而卵成为他们的食物

鲎最神奇的地方在于它的血液是蓝色的,主要是因为含有大量的铜的缘故,具有较高的医用价值。

鲎试剂_百度百科

鲎试剂广泛用于制药、临床以及科研等领域,用于细菌内毒素和真菌葡聚糖检测。

这是鲎被抓来吐血的过程

不过,听说,伟大的吃货们已经在开吃了

潮汕地区有一种传统小吃叫鲎粿,是取鲎肉与米浆混合,加入猪肉末香菇鹧鸪蛋等食材一同炊制

不过由于吃货的力量太强大。

目前,中华鲎已经列入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