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谈到的 Astrolirus patricki(“派大星”背板海星)是一种七腕、中心体盘较小的海星,属于棘皮动物门-游移亚门-海星总纲-海星纲-项链海星目-项链海星科-背板海星属,生活在太平洋西北部深海地带(样本采集于西北太平洋海山1400米到2100米水深处),发现的个体均与深海海绵共生。根据采集到的样本,这种动物的成体中心盘直径约7到10毫米,腕长约150到200毫米、腕最宽处宽约7到8毫米。
这种动物的名字来自“派大星/Patrick Star”,并不是直接叫“派大星”。
可以查看发现者提交的论文:
Zhang R, Zhou Y, Xiao N, Wang C. 2020. A new sponge-associated starfish, Astrolirus patricki sp. nov. (Asteroidea: Brisingida: Brisingidae), from the northwestern Pacific seamounts. PeerJ 8:e9071
DOI: 10.7717/peerj.9071
论文中的图片展示了这种动物身上正统的海星构造。这是一种食肉动物,其腕部受损后可以再生。
那么,你知道海星是如何进食的吗。
海星的嘴在身体下面,连接着两个胃,其中一个胃可以伸出来包住食物进行消化。
有的海星靠水管系统打开贝壳,把胃插入贝壳消化壳里的肉。
半消化的食物送入体内的另一个胃继续消化吸收。
海星的触腕里也经常配置着消化管。
1958年在伦敦召开的第十五届国际动物学会议通过了Bradley提交的法规草案,确定了“国际动物命名法规”。那之后经历了四次修订,最近一次修订于1997年。其主要内容如下。
动物命名法应用于已知的现生种和已灭绝动物以及其各级分类阶元的科学命名,涉及科、属、种以及亚种和动物产物(如粪便、脚印等)。根据假想概念、畸形标本作出的命名以及对杂交种、亚种一下阶元如变种、类型的命名和俗名土名不在动物命名法的应用范围之内
动物命名法相对于其他生物的命名法是具有一定独立性的,这种独立性体现在,当一个物种或分类阶元由动物界移出时,其学名在动物界内仍以异物同名的形式保留,即后来的动物界物种或分类阶元不能使用这一物种或分类阶元曾经在动物界使用过的名称。
动物命名法作用于1758年1月1日以后正式发表的动物学名。
高于种的分类阶元的名称由一个拉丁文单词构成,种的名称由属名+种名构成,亚种的名称由属名+种名+亚种名构成,当存在亚属这一分类阶元时,亚属的名称可以通过属名+(亚属名)+种名来体现,但是括号中的亚属名并不是动物学名的一个组成部分。
发表于1931年以前的动物名称须满足动物命名法对于学名的一切语法要求(第IV章.第11条),并须提供对该物种的描述、定义;发表于1930年以后的动物名称还需提供对该物种的描述并有附图;1950年以后发表的动物名称还必须署名发表;1960年以后发表的动物名称除满足以上所有条件外,还不得对一个变种或型命名
优先律是动物命名的原则,一个分类阶元或者物种的命名以最早的命名为基准,除非该命名违背了命名法的规定而成为不可用的命名;当一个命名超过50年无人使用时,这个命名则成为遗忘名,遗忘名不再享有动物命名的优先权;当同一物种或分类阶元被两个或以上的不同作者同时以不同的命名发表时,以第一厘定者所选择的命名为基准;当一个物种的不同部分或一个物种生活史上不同形态被先后作为不同的物种施加以不同的命名时,优先律同样有效,即选择最早的一个命名作为这个物种的命名。
对同名关系的处理遵循同名律,当两个不同物种的命名相同时,后来者(即所谓次同名)须被废弃,以其他名称替代。同名关系根据产生的不同而分为原同名和后同名,原同名指最初发表时就出现的同名现象,后同名指的是某一物种发表后由于属分类关系的改变而产生的同名,当后同名产生时,对后来者(次后同名)须以其他命名代替,若分类关系改变,则必须命名恢复为原初的状态。
模式是对于动物分类和命名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模式是一个分类阶元的核心和命名的基础。种的模式是一个或一组标本,称为模式标本;属的模式是一个种,称为模式种,对于模式种的命名,命名法建议其种名使用typicus或者typus;科的模式是一个属,称为模式属,科的命名须以模式属命名的词干加上-idae的词尾构成,显然当一个科的模式属认定发生变化时,一个科的学名也随之发生变化。
国际动物命名法委员会是由国际生物学联合会授权专门处理动物命名法相关事务的常设机构,委员会负责向联合会提交国际动物命名法规的修改建议;对法规附则进行修改;编纂动物学内已经获得接受的命名索引;针对命名相关事务发表公告、意见、法规解释等文件。
《国际藻类、真菌、植物命名法规》旧称《国际植物命名法规》,在2011年7月于墨尔本举行的第18届国际植物学会议上改为现用名。目前使用的最新法规是2017年出版的《深圳法规》。
《国际细菌命名法规》规定了除蓝绿菌外的原核生物的命名办法。
在这些规定允许的范围内,你可以使用来自任何语言的、原本表示任何含义的词语,可以用汉语拼音去拼写一些外国人根本不知道是什么的玩意。
这个故事告诉我,一个优秀的动画片,准确说,一个优秀的具有科普意义的动画片,是实实在在会影响一代又一代孩子的,甚至会在科学史上留名~
众所不太周知,海绵宝宝的作者Stephen Hillenburg真的是个研究海洋生物的学者,甚至从事过一段时间专职科研,他做《海绵宝宝》这个动画片是半道辞职转行搞的~(真正的大佬)
他现在已经去世两年多了,我想如果他看到这则新闻应该也会非常开心吧~
《海绵宝宝》里面很多细节都体现着知识点,比如我这两个陈年老回答提到的
扇贝真的会游泳~
海绵真的会感染真菌、细菌、病毒……
顺便,这已经不是最近第一个关于物种命名的新闻了,前阵子还有用胡歌和古天乐名字命名的胡古叉襀,Nemoura hugekootinlokorum
我不是专门搞分类学的,所以还真不了解物种命名有没有什么特别的规则,不过就我见过的奇葩物种名来看,似乎还挺随意的……
比如周小姐虫(Misszhouia longicauda),来自于化石发现者周桂琴的姓。
图片来源:
比如翼龙目里有一个科叫悟空翼龙科(Wukongopteridae)
比如英良迅猛龙(Xunmenglong yingliangis)
至于一些植物的命名,看起来就更随意了……(主要不是说英文学名,主要是说中文学名)
一支黄花、诸葛菜、野迎春、拉拉藤、刺儿菜……这些你敢信都是《中国植物志》收录的官方中文学名嘛……
顺便安利一下博物君无穷小亮 @无穷小亮 这期视频
【北京初夏草虫】矢车菊的“矢车”是啥?
小亮说的就是这个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