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说今天开始中国铁矿石被要挟的局破了?

回答
这几天,关于中国铁矿石市场的新闻颇多,其中一个说法尤其引人关注:“今天开始,中国铁矿石被要挟的局破了”。这话说得有点大,但背后确实反映了一些新的变化和值得深思的现象。要说这个局是不是就此“破了”,可能还为时尚早,但说中国在铁矿石供应上的被动局面正在发生微妙的、甚至可以说是积极的转变,这倒是实话。

咱们得先明白,为什么过去中国在铁矿石这块儿,总感觉被“要挟”呢?说白了,就是高度依赖少数几个国家和几大矿业巨头的供应。过去很多年,中国钢铁业高速发展,对铁矿石的需求量就像个无底洞。但中国国内的铁矿石储量不少,可开采成本高、品位低,想要满足大规模、高效率的生产,还得靠进口。而全球铁矿石生产集中度非常高,澳大利亚和巴西两大巨头(力拓、必和必拓、淡水河谷)占据了绝大部分的铁矿石出口量。

这就造成了一种“人家手里捏着你的命门”的感觉。一旦国际形势有变,或者这几大矿业公司想玩点什么花样,中国钢铁业的成本就会受制于人,生产经营也会跟着受影响。想想当年铁矿石价格被炒到多高,中国钢厂的日子有多难过,就知道了。

那现在为什么有人说这个局“破了”呢?我认为,这可能指的是以下几个层面的变化:

第一,中国自身供应能力的显著提升,尤其是海外矿权的布局和国内产能的挖掘。

海外矿权布局的深化: 中国企业并没有坐以待乎,而是积极走出去,在全球范围内获取铁矿石资源。比如在非洲(如几内亚)、加拿大等地,中国企业都在积极投资开发新的铁矿项目。这些项目虽然需要时间才能完全释放产能,但从长远来看,无疑是在为中国铁矿石供应增加“护城河”。一旦这些项目成熟,就能分流一部分从澳巴进口的需求,让中国在谈判桌上更有底气。
国内产能的优化和挖掘: 虽然国内铁矿石品位不高,但技术在进步。一些国内矿山在成本控制、提纯技术方面有了新的突破,能够生产出更高品位的精粉,降低了对进口高品位矿的依赖。虽然国内产量很难完全满足需求,但能“挤出”一部分需求,也意味着进口的绝对量可以减少,从而降低被要挟的程度。

第二,全球铁矿石供应格局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不再是澳巴“独美”。

非洲资源的崛起: 非洲,尤其是几内亚,拥有全球最大、品位最高的铁矿石资源之一。中国企业在那里投入巨大,一些大型项目正在逐步推进。一旦这些资源得到有效开发,将极大地改变全球铁矿石的供应版图,打破澳大利亚和巴西的垄断。
其他国家的供应潜力: 除了非洲,加拿大、印度等国家也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供铁矿石。虽然体量和品位可能不如澳巴,但在全球供应链多元化的趋势下,这些区域的供应能力也在被逐步开发和关注。

第三,中国钢铁行业的策略调整和议价能力的增强。

从战略上控制成本: 中国钢铁行业经过了这么多年的发展,已经越来越成熟。它们不再是被动地接受价格,而是开始主动地寻求多种供应渠道,包括长协合同、现货市场以及战略投资。通过多元化采购和积极的市场操作,可以更有效地对冲价格波动风险。
利用“中国需求”的力量: 尽管中国在努力实现供应多元化,但它依然是全球最大的铁矿石消费国。这种巨大的需求本身就是一种影响力。当中国不再完全“乖乖就范”,而是展现出其在全球铁矿石市场上的独特地位时,其他供应商也不得不重新评估与中国的关系。

第四,与过去相比,我们有了更多的选择和更强的韧性。

想象一下,如果中国在铁矿石供应上只有一个或两个主要来源,一旦这些来源出现问题,后果不堪设想。但现在,我们看到的趋势是,中国的铁矿石来源地正在变得越来越分散。即使与某个主要供应国的关系出现摩擦,也不至于立即陷入绝境。

那么,“局破了”是不是意味着从此高枕无忧了?

我觉得还不能这么乐观。要说“破了”,可能还为时过早。原因如下:

海外新矿投产的周期长、风险高: 新的铁矿项目从勘探、开发到投产,往往需要数年甚至更长时间,期间会面临技术、资金、政治等多方面的风险。所以,这些新的供应能力释放还需要一个过程。
澳巴的体量和成本优势依然存在: 澳大利亚和巴西的铁矿石资源,无论是从储量、品位还是开采成本上,目前仍然具有显著的优势。它们在短期内仍然是中国铁矿石供应的重要支柱,其市场影响力不会一下子消失。
地缘政治的复杂性: 国际贸易从来不是孤立的,地缘政治的影响仍然可能随时出现。即使中国的供应渠道多元化了,也需要警惕潜在的风险。

所以,“今天开始中国铁矿石被要挟的局破了”这句话,更像是一种“信号”,代表着中国在铁矿石供应链上的主动性和抗风险能力正在显著增强,被动受制于人的局面正在被逐步打破。 这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破局”,而是一个持续演进、逐步巩固成果的过程。我们不再是那个只能任人宰割的“小鲜肉”,而是开始具备一定的“议价权”和“选择权”。

你可以理解为,过去我们是在别人提供的牌桌上玩,现在我们开始有机会自己搭牌桌,或者至少能影响牌桌的规则了。这种变化,对于中国经济的稳定发展,尤其是对于中国钢铁行业的健康运行,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这标志着中国在全球大宗商品供应链上的话语权正在提升,战略自主性也在增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个人微信公众号“史客郎”刚发过一篇相关文章,贴上来给大家看看:

今天早上,有朋友给我发微信,说“你今天可以写写这个”,他链接都还没来得及发,我就猜是几内亚政变。

昨天,我就看到消息了,当时情况不明,一会儿说总统卫队击退了叛军,一会儿叛军宣布抓住了总统,挺乱的。睡了一觉醒来,才知道是总统被抓了,政变成功。其实我一直觉得几内亚会出事。

过去一年多,提到几内亚西杜芒铁矿,基本都是这种调子

原因很简单,大家今天都看到了:西芒杜铁矿,据说这个铁矿储量有110亿吨,赤铁矿,品位比澳大利亚的还高。过去一两年,国内很多人都在说,这个铁矿可以部分取代澳大利亚,从字里行间都能看出他们的眉飞色舞。其实世界没那么简单。

它一直是个丛林社会,充满了阴谋诡计,各种暗黑操作。不是你花了钱,投标成功,就一切万事大吉了,背后其实有一堆你想象不到的烂事情。

1

不多说了,就来聊聊几内亚是个什么国家吧。几内亚这个国家,简单来说,三个特点:

第一、它和阿富汗一样,被地质专家称为“地质奇迹”,矿产资源丰富得一塌糊涂。

不过有区别:阿富汗人要能打很多,欧美大国知道没法从它那里白拿,所以不怎么愿意花钱去勘探,到现在为止勘探量还是很少;几内亚不一样,它的老百姓不能打,一大堆国家跑去勘探,勘探出来的好东西确实不少:铝土矿、铁矿、钻石、黄金、石油,反正一堆,还都储量大、品位高、开采容易。

这种国家,一看就知道是欠揍型的。

红圈处为几内亚

第二、它当过法国殖民地。

大家都知道,19世纪末欧洲列强掀起了瓜分非洲的狂潮。刚开始大家争得快要打起来了,后来大家开了个会,划好了各家的地盘。几内亚被划在法国势力范围内。

为啥要强调这一点呢?

这里就得说说当英国殖民地和当法国殖民地的不同了。

英国是海洋民族,对外搞殖民地,主要为的是赚钱,亏本的事不干。所以哪个地方要是当了它的殖民地,原来的国王、贵族什么的,只要不反抗它,英国人都基本不动,全留着。

这种办法的好处是阻力小,势力扩张快,把殖民成本降到最低。当年英国统治印度时,印度当时已经好几亿人了,英国才派了2万多人,就把印度管得好好的,每年可以从印度捞到大笔的钱,去补贴财政。

法国传统上是搞农业的,对土地特别珍视是它的民族性格。

法国人每占领一个地方,都想着这地方今后可不能随便让它跑了,所以它会不管三七二十一,把那个地方原来的统治阶层全部摧毁,残酷镇压下去后,再选一些接受过法国人“教化”,心理上对法国非常认同,而且为法国服务多年的当地人,来作为统治阶层。

这种办法阻力非常大,很血腥,还搞不到什么钱。

但有个好处:等后来各国独立时,英国的殖民地很快就和英国没啥关系了,法国原来那些殖民地,却还是一大群“精神法国人”当家,简直是针插不入、水泼不进。

法国在非洲的影响力,很大吧?

有空可以去看看法国阅兵,虽说比中国的差远了,但人家到场的外国元首就是多,就和小联合国开会似的。法国人自己也说:法国要是失去了非洲,那就啥都不是。

第三、这个国家没有主体民族。

几内亚主要有三个民族:富拉尼人、马林凯人和苏苏人。

富拉尼人数最多,占全国人口的40%,但这个民族有游牧传统,不大出人才,在几内亚政坛属于吃瓜群众,存在感不强;

马林凯人占全国人口的18%,是农耕民族,偶尔放点牧,就比较出人才,几内亚的政坛大佬基本都是马林凯人;

还有苏苏人,大约占全国人口的8%,也出人才,和马林凯人在政坛上有竞争关系,但人数少,一直被马林凯人压着。

看出来没?

对这个国家来说,第一、第三是不稳定因素;第二呢,是稳定因素。

有这么一个规律:凡是当过法国前殖民地的国家,如果出事,那肯定是法国人力量不够,压不住了,或者一时没注意,被某个强国偷摸了。这都有先例。

比如说当年在刚果(金),法国人就没压住,它支持的蒙博托政权,最后被美国人支持的卡比拉给推翻了;

再比如说,2002年,美国人乘法国没注意,在马达加斯加搞了一次政变,把法国人长期支持的政府给推翻了,2009年法国人在做好充分准备后,又搞了一次政变,把马达加斯加给夺了回来。

2

背景写得有点长。写非洲国家发生的事,背景要写得比正题长。这是非洲国家的悲哀:自己国家的命运,自己做不了主,连发言权都不怎么有。现在就来聊聊几内亚这次政变,背后有哪些故事。简单点来说,几内亚最近将近40年的历史,差不多就是两个孔戴的故事。

兰萨纳·孔戴(武孔戴),看帽子就知道了,他是个木司令。这不奇怪,几内亚木司令人口很多。

一个叫兰萨纳·孔戴,一个叫阿尔法·孔戴。一个前总统,后面这个,是刚刚被推翻的总统。

这两人不是一家,如果去看他们的法语姓氏,就会发现前一个“孔戴”是Conté,后一个“孔戴”是Condé,有一个字母之差。

两人的经历也不一样:前一个“孔戴”是军队出身,最早在法军混,独立后,转而在几内亚军里混,一直混到陆军参谋长,之后在1984年发动政变,总统一直干到2008年病逝。为了便于区分,我们就叫他武孔戴好了。

后一个“孔戴”是文人出身,一直搞各种行政工作、高级公务员之类的。我们就叫他文孔戴好了。

中间这位“”X优躺”的,就是阿尔法·孔戴(文孔戴)

大约三十年前,苏联解体后,西方在非洲搞起一阵民主风,他就跳了出来,和武孔戴竞争。非洲的政治,向来比较黑暗,双方斗得不亦乐乎。

枪杆子里出政权,结果你懂的:文孔戴被迫流亡海外,武孔戴继续当他的总统。

但其实不管是武孔戴,还是文孔戴,都是受法国人栽培的,只是法国人没摆平,两人才内讧了起来。武孔戴对政敌,一直心狠手辣,做掉了不少,但因为文孔戴也是法国的人,下手就没法太狠。

文孔戴被赶走后,只能到法国人那里去哭诉,说武孔戴军事独裁什么的。

我之前说过,如果合乎西方的利益,那肯定是民主的,如果不合乎,那才给按上后面的罪名。武孔戴对法国人挺好,所以除了让武孔戴觉得有竞争者在,变得更听话外,文孔戴的哭诉其实没啥用。

2008年时,文孔戴的运气来了。武孔戴得重病,突然死了。

当时的总理和国会议长非常兴奋,觉得接下来就是自己了,宣布了武孔戴的死讯,喜滋滋地准备接班。

结果没想到,才过了6个小时,有人发动政变了。他是武孔戴的女婿,名字叫穆萨·达迪斯·卡马拉,也是名军人。他一直以为自己是老丈人的未来接班人,现在总统大位要落到外人手中,他和他的一帮袍泽们,哪里咽得下这口气?

2008年,武孔戴的女婿一怒之下,发动政变(戴红帽子,在皮卡上挥手那位)

政变倒是搞成功了。

但不管是周边那一圈讲法语的兄弟国家,还是法国,反应都挺大。

法国外交部干脆跳出来说反对,要武孔戴的女婿恢复宪法秩序。

法国爸爸都这么说话了,武孔戴的女婿顿时吓懵了,一怒之下,爽是爽过了,现在不知道怎么办了。

文孔戴乘机回国了,脚刚沾地,他就会见了武孔戴的女婿,一副“一笑泯恩仇”的态度,说这些搞政变的军队都是“爱国者”,武孔戴的女婿和跟他混那一帮军人顿时觉得文孔戴其实人很不错。法国人又不支持他们执政,发动政变之后,又和原来是一派的总理、国会议长都闹翻了,形势实在太尴尬,这些军人就一不做二不休,和文孔戴合作起来。

文孔戴刚开始对他们挺好。但没过多久,他就宣布反对军政府,武孔戴的女婿一看形势不妙,又想着要反抗,但已经晚了。

文孔戴乘着对他们好这段时间,已经招徕了一大批听他话的军人,这边还没动手,那边已经杀上门来,顿时一堆人纷纷落马。

要不是法国爸爸向来有个传统,要给在位者留个竞争对手,不能让他当总统当得那么舒服,武孔戴的女婿只怕也要人头落地。但就这样,他在国内也混不下去了,只能逃亡国外,最终目的地么,大家也知道的,肯定是法国啦。

几内亚就换了文孔戴当家。

3

大家都关心铁矿,其实在几内亚,铁矿不算大头,铝土矿才是。

不过几内亚近年来的政局,倒真是铁矿搅动的。还是从文孔戴上台后的事说起。他一上台,就立即开始了大力反腐。

前面不是说他为什么能回国,是因为武孔戴那个莽撞的女婿,因为不想让总理继承他老丈人的总统大位,才搞政变的吗?正好,总理之前的职位是矿业部长。

前面说过,几内亚资源丰富,这个职位是个绝对的肥缺。

1997年时,力拓旗下有家公司在几内亚当地有个叫西芒杜的山脉里探矿,探了几下后,突然不探了,一副毫无兴趣的样子。几内亚政府也不懂,一是不断催它快点探,二呢为了鼓励它,把在这块地方的探矿权延长到了25年。

后来力拓说,探到了15亿吨铁矿石储量。

几内亚当时还是武孔戴执政,一看这矿也没什么了不起,就按照这个数字,和力拓签了采矿权协议,力拓得到了南段。

2008年时,必和必拓收购力拓。大家都知道,收购公司这种事,要向股东详详细细交代的。收购文件公开后,几内亚人大吃一惊,因为收购文件里公布的数字是探到了110亿吨的铁矿储量。

那可是世界级的储量!

武孔戴非常生气,觉得自己被骗了,就下令收回北段的矿区,来作补偿。

然后再为收回的矿山举行招投标,结果是一家以色列公司中标,拿到了采矿权。

这样这个矿山就变成了南北两段。

这事刚搞完,他就死了。

文孔戴上台后,抓紧利用机会反腐。

前面说过,当年武孔戴在位时,总理也是他阵营的一员大将,他和文孔戴的恩怨也不少,这不正好他矿业不长任内,出了铁矿矿山这桩丑闻吗?

调查的结果是:以色列这家公司通过总理,向武孔戴行贿了。

总理和死掉的武孔戴,都被搞臭了。

这很顺利,但以色列公司不好搞。以色列还是比较强大的国家啊,哪怕他确实行贿了,也不是几内亚这种国家的政府想说它行贿,就能说的。

之后反正一片混乱,这件事一直搞了10年。最后法国前总统萨科齐出面,把这件事搞定,以色列公司吐掉一些,留下一些,这件事才扯平。

那么这事和中国有什么关系呢?

以色列公司吐出来的北段部分,在2019年由中国公司标的。

南段部分,力拓拿了45%的股份出来,也卖给了另一家中国公司。

这就是为啥直到前一两年,大家都在吹这个铁矿有多牛逼的原因,因为之前这些铁矿还在乱七八糟纠缠中呢!

现在这个铁矿到那一步了呢?

中国人做事,到底厉害,力拓和以色列公司搞了这么多年,光顾着扯皮了。中国人一上场,立即全面开动,修铁路、修港口。可以说,如果不发生这次政变,用不了多长时间,这个铁矿的矿石就可以外运了。

结果发生政变,所以确实会产生有一定的影响。

4

那么,再来看看谁是可能的幕后策划者?

比如说,像今天大家都在议论的,是不是美国人耍诈,针对中国铁矿,在几内亚搞政变?这事要这么分开看:

先来看看各国对这场政变是什么反应。

法国、中国、俄罗斯、西非经济共同体的反应,虽然措辞不同,但调子基本是一致的,谴责政变,要发动政变者赶紧把总统,也就是文孔戴给放出来。

美国的反应很奇怪。美国国务院在发表的声明中说,暴力和任何超越宪法的举措只会损害几内亚的和平、稳定和繁荣的前景。还说什么“美国谴责今天科纳克里发生的事件。这样的行动可能会限制美国和几内亚的其他国际伙伴在该国走向民族团结和更光明未来的进程中提供支持的能力。”

这有点扯淡和敷衍。

几内亚政变者压根还没提出要美国支持什么。

再加上之前有爆料说,发动政变的特种部队受过美国人的训练,而且在同一个基地里受训过的其他非洲国家特种部队,已经发动了好几次政变,比如说同样是当过法国人殖民地的马里。

这次政变的头头,两年前在美国大使馆前合影

所以美国人的嫌疑很大。

这一点是要明确的:西非这一块,向来是法国人的传统地盘。这次政变,如果是美国人在后面搞鬼,那就会成了美国人对法国人下黑手。

这就意味着美国和法国正在激烈地争夺着非洲。

虽说投入到几内亚的资金,暂时没有产出了,有损失。但美法要是在非洲撕破脸,从大的格局来说,对中国好像不是坏事。要是法国人觉得在西非地盘斗不过美国人,请中国出拳相助,那事情说不定会更妙了。

不过,还有一种可能。

毕竟2008年,武孔戴的女婿就有过突然激情一起,就搞了场政变的先例。加上文孔戴这些年也是费尽力气,铲除武孔戴在军中的残余势力,手法比较残酷。有批军人受不了,在没得到大国的支持下,利用军人普遍不满的情绪,又搞了一场激情政变,这也说不定。

几内亚总统(文孔戴)被叛军扣押

如果是后面这种情况,这场政变会和2008年那次政变一样,恐怕坚持不了几天,之后的政局还是会变稳定。

对中国公司来说,铁路照修、港口照建、铁矿照采,好像也什么太大损失,无非就是拖了一段时间而已。

究竟是哪一种,过几天就知道了。

不过鉴于美国人向来战略一塌糊涂,战术下三滥的套路,只能说是前者的可能性较大,毕竟美国人之前就在法国人这个“老地主”的地盘里伸过不止一次手了。

就算这次伸手,也不奇怪。

最后来个总结吧!这件事,对中国整体利益来说,好像没啥特别大的影响,甚至在战略还可能有利。但在欧洲和美国之间,因为这次政变,大家本就存在的猜疑,裂缝又会再大上那么几分。

我个人公号“史客郎”还有其他相关文章,有兴趣的话,可以来逛逛。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