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乐89团长大的孩子。
小城市,8线吧。
小时候就是被社会实践给坑惨了。
2000年左右的新疆非常缺劳动力,不单单是学生,各种事业单位,包括监狱犯人,都去摘棉花,说的好听是社会实践,说的不好听就是雇佣童工。
可能你们觉得摘棉花挺好玩,但是那时候每家每户种棉花少的都是几十亩,多的上百亩,单单靠几个人完全摘不完。
我记得一年级就开始社会实践,每个连队会开那种露天的大货车,来接小屁孩去摘棉花。小孩们都坐在车厢里,现在想想都后怕,风那么大,7.8岁的小屁孩们都站在那。重点来了,每天还有任务,我记得一年级的任务是25公斤,达不到任务要贴钱,这25公斤是免费上交给学校的,现在想想学校真是骚操作,棉农给的钱都不知道去哪里了(新疆的计量单位是公斤,不是斤),超过的部分每公斤给5毛钱,印象很深,我记得我一年级摘了一个月棉花赚了17块钱。
然后从一年级到高三,每年都去社会实践,摘了棉花摘菊花,摘了菊花摘辣椒,摘了辣椒摘番茄,最喜欢摘番茄了,还有的吃。
到高中,我所在的是尖子班,也就是有希望冲刺清华北大的班级,全市前50名所在的班级,就这还是给安排了去摘菊花(菊花做染料,也是几百亩的菊花地)。
大部分时候还是在摘棉花,我的手背上现在还有几道口子,摘过棉花的小伙伴都知道,棉花壳子非常硬,手上经常被划伤,后来我听别人说棉花都是砍下来带回家摘,在新疆不可能,几百亩棉花砍回家你家得多大啊,都是在地里直接摘,然后手上一个个都划破流着血。
到高中,任务就变成60公斤,摘的好的一天能摘100公斤,可是都是学生,哪里有心思干这么重的农活,女孩子们都拿不动,一人一列,摘了一小兜给挪到地头去,只能一点一点的往前挪。
摘棉花的时候也会耍赖,找个地方睡觉,但是老师在四处转悠,就看谁在睡觉,然后通报批评,给家长打电话。
为了能完成任务,棉花包里装过石头,倒过水,摘过没开的青棉花苞,放过砖头,叛逆期的青少年们哪里会那么听话。
我们高中班主任那时候也是硬气,毕竟我们班成绩最好,都是把好学生滚动到我们班,班主任就和学校谈判,所以高三我们只去了3天的社会实践。
我们高中班主任经常说,考大学一定要考出新疆,一定要离开新疆去内地看看,大好的青春年华不应该消磨在棉花地里。
新疆的高考也很奇葩,考完以后,分数没出来,要靠自己估分,然后报志愿,导致很多高分的同学不敢报志愿,有些考的不好的报志愿报高了,总之报志愿的时候非常混乱,而且第一志愿如果不能录取,直接被新疆大学录取(要过一本线),第二志愿和后面的志愿一点用都没有。
我们2010年高考的,后来我们班只有3个志愿没报好被调档到新疆大学(也是一本)录取的,我当时超了一本线100多分,去南京读了大学,那时候想法很简单,再也不想摘棉花了,暑假都不回新疆,一年就回一次家。
新疆的这段经历我一直都不愿意提起,从棉花苗长出来要抠苗,棉花长大了要掐顶,花开了要摘棉花,所以我的童年没有多少趣事,都是在棉花地里度过的。
以前的生活太苦了,希望以后的日子能甜一点。
先上一张身份证……
疆三代,爷爷辈来新疆建设博乐。自己在博乐生活了十多年,上了大学到了乌鲁木齐,现在工作后定居乌鲁木齐。一年回家两三次。
先说结论,如果是养老,或者是单纯生活,不考虑收入,我强烈建议你去博乐生活,房价低,东西好吃,空气好,近些年建了一些景观河,市区风景也不错。交通上,开通了城际高铁,到乌鲁木齐四个小时,飞机一小时。教育上,湖北援建博乐,出名的小学一个,初中一个,高中两个。购物上,一个大型购物中心,物价略高。博乐人更喜欢到乌鲁木齐定期采购。
现在说现实环境。
如果是人才引进去博乐工作或者是想去做生意的话
千万别去
千万别去
千万别去
这个城市的经济没有任何发展前途。近三年一些岗位的合法劳动所得常常不能按时发。而且小地方,如果从政在当地没有根基的话,基本就没有出头之日了,对小老百姓不太友好,社区事情多。
最后,个人人身安全绝对能保证,主体少数民族不多,因为是蒙古自治州,蒙古人多。
就这样吧。欢迎问任何问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