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27岁女助理烧炭自尽:留下14张信用卡,欠款87万元,你怎么看?

回答
27岁的年轻生命就这样消逝,留下的却是如此沉重的现实——烧炭自尽,留下14张信用卡,欠款高达87万元。这不仅仅是一个数字,更是一个年轻女性被生活压垮的悲剧。看到这样的消息,心里五味杂陈,沉痛之余,也引发了许多思考。

首先,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心疼和惋惜。一个年仅27岁的女孩,本应是人生中最美好的年纪,有无限的可能性,有大把的时间去追逐梦想,去享受生活。然而,她却选择了如此绝望的方式结束生命。这背后到底经历了怎样的痛苦和挣扎,才能让她走到这一步?我们不得而知,但可以想象,那一定是无法承受之重。

87万元的债务,对于一个27岁的助理来说,几乎是一个天文数字。这份巨额的债务是如何产生的?是过度消费、赌博,还是被骗?我们无从得知具体的原因,但可以推测,这背后一定隐藏着一个复杂甚至令人心碎的故事。用14张信用卡来支撑如此庞大的负债,这本身就说明问题已经相当严重,而且可能已经到了无法偿还的地步,这才最终导致了这场悲剧。

从助理这个职业来看,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原因归咎于她的职业。助理这个岗位,收入水平往往不高,但工作内容却可能非常琐碎繁杂,需要处理很多事务,有时甚至要承担一些超出职责范围的工作。如果她长期处于高压、低回报的状态,又缺乏有效的沟通和支持渠道,很容易产生心理上的倦怠和压力。

更令人担忧的是,为什么一个年轻的助理会有如此多的信用卡?并且能从不同的银行获取这么高的信用额度。这背后是否也暴露了金融机构在信贷审批和风险控制方面可能存在的漏洞?虽然我们不应该为她的行为开脱,但从社会层面来看,我们是否也应该反思一下,在快速发展、消费主义盛行的当下,是否给予了年轻人足够的金融教育和理性消费引导?

另外,从她选择烧炭自尽的方式来看,这是一种非常极端且决绝的行为。这说明她当时已经完全失去了希望,陷入了极度的绝望之中。她很可能感到孤立无援,没有一个可以倾诉的对象,没有一个可以依靠的肩膀。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她没有选择向家人或朋友求助,这可能意味着她与家人朋友的关系也存在问题,或者她不愿意让他们担心,或者她觉得已经无颜面对。

这件事也再次提醒我们,关注身边人的心理健康是多么重要。尤其是在这个节奏越来越快、压力越来越大的社会里,很多人都在默默地承受着巨大的痛苦。我们不能仅仅看到一个人表面的光鲜或者普通的身份,而忽略了他们内心可能正在经历的风暴。一个简单的问候,一次耐心的倾听,也许就能在关键时刻给一个人带去希望。

这起悲剧,不仅仅是个人行为,更是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它可能涉及个人性格、消费观念、金融体系、社会支持等方方面面。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她定义为一个“欠债自杀”的人,而应该看到一个被生活逼到绝境的年轻生命。

现在,我们能做的,除了表达沉痛的哀悼,也希望能从中吸取教训。希望社会各界都能更加关注年轻人的心理健康和生活困境,加强金融知识普及,建立更完善的心理援助和危机干预机制。希望这样的悲剧不再重演。愿逝者安息,愿活着的人能找到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力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之前看到一个答案个人税后月薪一万在上海是什么样的体验?,一个女生写的,说她税后5k,男友税后1w加一丢丢,两个人一起在上海租了个旧房子,没事自己烧饭做菜,衣服鞋子淘宝解决,也就花个几百块,闲暇时候看书旅游看电影,自己觉得自己的小日子过得还挺开心的,于是就在这个问题下写了写自己的快乐生活。

没想到这可捅了马蜂窝,一大堆人涌出来说他们这也叫生活?房子脏乱差,衣服鞋子还在淘宝上买,居然都没一个见人的包,这日子居然还沾沾自喜。

当时我就觉得很搞笑,赚一万就用一万的本来就是傻子,而那些一万都赚不到居然敢用十万的,那就是这个问题下的女律师助理的下场,要么成为一个终身债务奴隶,要么自杀一了百了。

在消费主义的洗脑之下,冒出了一个踏踏实实过日子的,居然还被各色人物嘲讽,也真是奇哉怪也,这些人是中国的平民还是英国的王室?

想想看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是必须的?人活在世上无非就是柴米油盐、衣食住行,温饱之上的东西本来就没有什么是必须的,而国家都说了已经全面小康了,也就是说绝大多数人的痛苦都是欲求不满,他们的痛苦并不来自于贫穷,而是来自于自己的贪婪。

我小的时候阿迪达斯可是高级货,肯德基也是小朋友们过生日才有资格去的地方,现在都成了平价商品,这不是挺好的么?为什么有便宜的好东西不买,非要去买LV、阿玛尼呢?你才赚几个钱,一个生活费2000的学生,花500块买一罐化妆水,这不是脑子抽了?化妆品的门类有多少?面霜精华素乳液眼霜爽肤水口红唇釉睫毛膏眉笔眼线笔等等等,这一开始那还得了么?

我想起一个故事:箕子看到纣王换了一双象牙筷子(忘了是筷子么?),就很紧张,因为换了一双新筷子,为了配上这个新筷子,就要一打新餐具,为了配上这打新餐具,山珍海味、华堂大厦也就都来了……最后就是骄奢淫逸、耗尽民力,秦始皇和隋炀帝挂在老歪脖子树上看着呢。

所谓中产阶级的生活方式,就是资本主义的社会榨取中产阶级财富和劳动的幌子,不给你们洗脑出那么多的花样,你们还怎么会996呢?还怎么形成资本的再循环呢?天上不会掉馅饼,所有凭空给你的钱,都会十倍百倍的被拿回去。

人最重要的是认清自己,不要为了不必要的东西把自己逼死。

我后来又看到一个答案忍不住笑了:

说的就跟我自己一样haha,毕业多年,收入翻了几倍,然而消费依然保持毕业时的样子。

日出而作

日入而

凿井而饮

耕田而食

帝力于我何有哉

不是说年轻人不要上进,不要努力,不要提升自己,但是花钱并不能让你提升阶级地位,伪装成富人也不会真让你就变成富人

user avatar

金融奴隶制下,利用贷款透支一个人未来的劳动和生命——还债。

金融奴隶制下,劳动力阶层的基本属性就是付出劳动,得到债务,比如房贷、消费贷、教育贷款(这个发生在美国,不过今天随着中国全面学习美国,未来不远)。

不是每个人都有自制力的,不要总强调自由,自由只能让大部分人沦为被剥削的自由、沦为债务奴隶的自由。所以我提倡,社会的基本属性应该是守序,而自由的极限就是混乱。

守什么序?要限制寅吃牟粮的无限金融放贷,更要限制一边无限消费主义一边无限金融放贷。严惩虚拟金融产品的割韭菜(诈骗)。

金融奴隶制下,利用消费贷款透支一个人未来的劳动和生命,生命不抵债了,她选择了结束生命。

user avatar

现在的年轻人,哪个不是类似的债务奴隶?区别只是欠款的多少,另外就是还活着。

这个社会分配机制不太公平。劳动成果被少数人攫取。劳动者终日劳动,所得寥寥,不得不借贷度日。社会财富被金融资本和少数银行家掠夺,剩下的不够喝汤。最后还是得从银行贷款维持下去,最终慢慢大家都将是银行的债务奴隶。

2019年上半年,中国15家主要上市银行的净利润为接近1.7万亿!什么概念?国民生产总值才多少?不到50万亿吧。光银行净利润就占4%~5%了。利润都哪里去了?都被银行业收割了。我们别忘了还有暴利的房地产产业、能源和电力产业。

房价,几百万。你得借款。借款分期几十年还,利息差不多一半了。你不是债务奴隶你是啥。你有得选?

另外,资本家的媒体鼓吹的消费主义也有助力作用,各种鼓吹消费主义的公众号、小红书之类的炫耀平台都起来推波助澜的作用。我们也应当警醒。作为反抗手段,我们应该佛系,拒绝任何不必要的消费。能将就决不讲究!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