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工匠精神我还真不好说,但我知道为什么中国人老说我们没有工匠精神。
私以为中国从来不缺所谓的工匠精神,这只是表象,本质上我们缺的是契约精神。
我们每天被网络上的视频和吐槽洗脑,觉得中国的制造业不行,比不上西方。身处海外挺久,我感慨良多,中国的制造业其实已经发展得超出国人的认知,我们太妄自菲薄了。
我从来没觉得外国的月亮比较圆,也没觉得外国空气比较甜,出来之后感受更深。
在中国,有一句话,叫你的生产速度和质量,取决于甲方的打款速度。这话一点不假。我举三个例子:
一,去年某日我们部门的授课教授所在的公司缺人手,找了一位我同专业的同学(中国人)去帮忙做甘特图,任务量不算小。教授事先说好给她50磅作为酬劳,她当时答应了,没在意。因为是给自己的顶头上司打下手,所以这位姐们格外地认真卖力气,教授公司的员工也都夸奖。任务完成后,教授拿着一张崭新的50磅钞票给她,她一再谢绝,说能给老师做事是自己的荣幸,怎么能收钱?谁知,教授完全不接受她的马屁,反而生气了,批评了这姑娘,认为她不尊重自己的劳动成果,也不尊重他们之间的约定,也就是不尊重他。这姑娘从未想到自己拍马屁拍到了马蹄上,回去和中国同胞们哭诉,我们也义愤填膺,觉得教授不通人情。
二,硕士刚入学时,搬入新公寓,需要找一电钻在家具上打孔,于是联络公寓管理方。遂来了一位木工,三下五除二把洞打好了。那时刚入英国,听闻小费很重要,于是递给这位木工小哥一瓶水和5磅小费,被拒绝了。他言:我的上级是公寓管理处,工资由他们发放,房间的家具修缮是我的分内事,所以我不是在为你服务,而是在做我的工作,工作时不能接受任何额外的报酬和馈赠。我被彻底震撼,被好好上了一课。
三,家父从事建筑设计和装饰工程,我有幸跟随着见过很多行业里的事。他们接待过很多国外客户,基本都是大型公装,造价和工程款都是千万级以上。我爸曾向我吐露,老外是不是都是人傻钱多,每次中标之后,合同一旦签订,立马就把预付金和材料费打过来,这要摆国内甲方,基本是推三阻四一再延期。我那时也不解,认为老外就不怕我们把事情做砸或者不如预期吗?年深日久,我们见过来自各国的合同,后来发现,在老外眼里,只要我们签订了合同,我们就是暂时的强力的契约联盟和主顾关系,我无条件相信你,所以该你的不拖欠,至于效果如何,这是后话。外国甲方们也确实是财大气粗,但更关键的是他们相信你这个乙方;同时,他们对于工程质量的验收也格外严格,高出国内乙方好几级,凡是不符合他们要求的一律返工甚至扒掉重做,但这个钱就不会给你了,因为它不在合同内,乙方要自负盈亏。
总而言之,在我眼里,什么是工匠精神?要么不为钱,要么钱到位。
放眼中国,无数的物质文化遗产继承,数不清的传统技艺传承者,他们做出来的东西,哪一个不是精美绝妙,技艺精湛?因为他们中的大部分已经不为钱而事,有的穷困潦倒,但这门手艺也许就剩他一个会了,所以反而关注点不在钱上了。
我们也别谈什么人情什么情怀,身处俗世之中,工匠们赖以生存的就是钱,钱也是契约精神的交换媒介。
为什么我们现在缺契约精神?因为价值均衡谈不拢。买东西花100块,却想要500块的功能;收人100块,却干出30块的效果。这能怨谁?有没有发现,进入21世纪之后,我们越来越少看到“物美价廉”这个词了?我从来不认为这是什么好词,这是我们在进步。占便宜和偷工减料两种习惯一旦深入骨髓便有如毒物入骨,再难祛除。
说白了,一分钱一分货。
工匠精神的载体是工匠,工匠是一定有技艺的,这些技艺要么来自于强烈的职业特性,要么来自于高超的技术手段。工匠是讲究传承的,不论哪个行业。中国的教育现在走了歪路,即全力发展高等教育而轻视职业教育。由于众所周知的种种原因,在中国,职业教育已经变得名不正言不顺,甚至提不上嘴,落入了下流。何等的悲哀?在我眼里,职业教育比高等教育对这个国家更重要。
一个国家要有工匠精神,前提是必须要有完善成熟的人才输送体制,尤其体现在生产制造业和服务业。可惜中国现在还没有,我们都普遍认为职业教育是丢人的。当然,这是政府和历史的原因了,我们不深究。中国要想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实现民族的“工匠精神”,必须要重视并发展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而且要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江山代有才人出,当未来工匠们已经准备好了,这个国家的各行各业才准备好了。
希望我有生之年能看到中国的工匠精神成为世界的现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