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什么是工匠精神?

回答
工匠精神,说起来其实并不复杂,但要真正做到,却是一生的修行。它不是简单的勤奋卖力,也不是那种追求效率至上的“快餐式”工作。它更像是一种深入骨髓的执着,一种对打磨、对极致的永不满足的追求。

想象一下,一个老木匠,面对一块未经雕琢的原木,他看到的不是一块可以快速出成品、卖个好价钱的材料,而是有纹理、有故事、有潜力的生命。他会用手指轻轻触摸木头的纹路,感受它的温度和质地,仿佛在与它对话。然后,他会小心翼翼地拿起工具,不是粗暴地砍削,而是像给孩子梳头一样,一刀一刀地去处理,去雕琢。他会对每一处细节都精益求精,哪怕是别人可能永远不会注意到的一个细小边角,他也要把它打磨得光滑如玉,浑然天成。

这就是工匠精神的第一个维度:专注与极致。它意味着心无旁骛地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把每一个环节都当作是一次重要的修行。不因为枯燥而懈怠,不因为重复而麻木,反而能在一次次的打磨中找到乐趣,在细节的完善中体验到成就感。这种专注不是被迫的,而是源自内心的热爱和对品质的敬畏。他们不追求数量上的堆积,而是追求质上的飞跃。哪怕做一个最普通的螺丝钉,也要把它做得坚固、精准,让它在最关键的时刻不会掉链子。

第二个维度是精益求精与创新。工匠精神不是守旧,不是故步自封。在对传统的技艺烂熟于心之后,他们会不断地思考如何能做得更好。这种“更好”可能是在材料的选择上更优,可能是在工艺上更巧妙,也可能是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将传统技艺与现代技术相结合,创造出新的可能。就像那些传承了百年的瓷器作坊,他们依然坚持古法制瓷,但也会不断尝试新的釉色和设计,让古老的技艺焕发新的生命力。他们不会因为“这样做了一辈子”就满足,而是会想:“有没有可能,下一次做得更完美一点?”

第三个维度是责任与传承。工匠精神不仅仅是对自己的作品负责,更是对使用者负责,对这个行业负责。一件用工匠精神打磨出来的作品,往往能传递出一种可靠和安心的感觉。他们不仅是在制作产品,更是在传递一种价值观。他们明白自己肩负的责任,不仅要做好当下的工作,还要把这份技艺、这份精神传承下去。所以,他们乐于指导徒弟,分享经验,确保这份宝贵的财富不至于失传。这种传承,是一种对过往的尊重,也是对未来的期许。

所以,当我们在谈论工匠精神时,并不是在说那些只会埋头苦干的人。而是在说那些对工作怀揣敬畏之心,对品质有着近乎偏执的追求,愿意用时间和耐心去打磨每一件作品,并在其中不断学习、进步和创新的人。他们可能是制造精密仪器的工程师,可能是烹饪精致菜肴的厨师,也可能是精心编织一件毛衣的奶奶。只要他们对待自己的工作是认真的、投入的、追求极致的,那么他们身上都闪烁着工匠精神的光芒。

工匠精神,说到底是一种对待生活的态度,一种对待职业的信仰。它让我们在纷繁复杂的时代里,找到一份宁静和专注,找到一份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也找到一份内心的踏实和满足。它提醒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用心去做,做到极致,就能散发出独特的光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什么是工匠精神我还真不好说,但我知道为什么中国人老说我们没有工匠精神。

私以为中国从来不缺所谓的工匠精神,这只是表象,本质上我们缺的是契约精神

我们每天被网络上的视频和吐槽洗脑,觉得中国的制造业不行,比不上西方。身处海外挺久,我感慨良多,中国的制造业其实已经发展得超出国人的认知,我们太妄自菲薄了。

我从来没觉得外国的月亮比较圆,也没觉得外国空气比较甜,出来之后感受更深。


在中国,有一句话,叫你的生产速度和质量,取决于甲方的打款速度。这话一点不假。我举三个例子:

一,去年某日我们部门的授课教授所在的公司缺人手,找了一位我同专业的同学(中国人)去帮忙做甘特图,任务量不算小。教授事先说好给她50磅作为酬劳,她当时答应了,没在意。因为是给自己的顶头上司打下手,所以这位姐们格外地认真卖力气,教授公司的员工也都夸奖。任务完成后,教授拿着一张崭新的50磅钞票给她,她一再谢绝,说能给老师做事是自己的荣幸,怎么能收钱?谁知,教授完全不接受她的马屁,反而生气了,批评了这姑娘,认为她不尊重自己的劳动成果,也不尊重他们之间的约定,也就是不尊重他。这姑娘从未想到自己拍马屁拍到了马蹄上,回去和中国同胞们哭诉,我们也义愤填膺,觉得教授不通人情。

二,硕士刚入学时,搬入新公寓,需要找一电钻在家具上打孔,于是联络公寓管理方。遂来了一位木工,三下五除二把洞打好了。那时刚入英国,听闻小费很重要,于是递给这位木工小哥一瓶水和5磅小费,被拒绝了。他言:我的上级是公寓管理处,工资由他们发放,房间的家具修缮是我的分内事,所以我不是在为你服务,而是在做我的工作,工作时不能接受任何额外的报酬和馈赠。我被彻底震撼,被好好上了一课。

三,家父从事建筑设计和装饰工程,我有幸跟随着见过很多行业里的事。他们接待过很多国外客户,基本都是大型公装,造价和工程款都是千万级以上。我爸曾向我吐露,老外是不是都是人傻钱多,每次中标之后,合同一旦签订,立马就把预付金和材料费打过来,这要摆国内甲方,基本是推三阻四一再延期。我那时也不解,认为老外就不怕我们把事情做砸或者不如预期吗?年深日久,我们见过来自各国的合同,后来发现,在老外眼里,只要我们签订了合同,我们就是暂时的强力的契约联盟和主顾关系,我无条件相信你,所以该你的不拖欠,至于效果如何,这是后话。外国甲方们也确实是财大气粗,但更关键的是他们相信你这个乙方;同时,他们对于工程质量的验收也格外严格,高出国内乙方好几级,凡是不符合他们要求的一律返工甚至扒掉重做,但这个钱就不会给你了,因为它不在合同内,乙方要自负盈亏。

总而言之,在我眼里,什么是工匠精神?要么不为钱,要么钱到位。

放眼中国,无数的物质文化遗产继承,数不清的传统技艺传承者,他们做出来的东西,哪一个不是精美绝妙,技艺精湛?因为他们中的大部分已经不为钱而事,有的穷困潦倒,但这门手艺也许就剩他一个会了,所以反而关注点不在钱上了。

我们也别谈什么人情什么情怀,身处俗世之中,工匠们赖以生存的就是钱,钱也是契约精神的交换媒介。

为什么我们现在缺契约精神?因为价值均衡谈不拢。买东西花100块,却想要500块的功能;收人100块,却干出30块的效果。这能怨谁?有没有发现,进入21世纪之后,我们越来越少看到“物美价廉”这个词了?我从来不认为这是什么好词,这是我们在进步。占便宜和偷工减料两种习惯一旦深入骨髓便有如毒物入骨,再难祛除。

说白了,一分钱一分货

工匠精神的载体是工匠,工匠是一定有技艺的,这些技艺要么来自于强烈的职业特性,要么来自于高超的技术手段。工匠是讲究传承的,不论哪个行业。中国的教育现在走了歪路,即全力发展高等教育而轻视职业教育。由于众所周知的种种原因,在中国,职业教育已经变得名不正言不顺,甚至提不上嘴,落入了下流。何等的悲哀?在我眼里,职业教育比高等教育对这个国家更重要。

一个国家要有工匠精神,前提是必须要有完善成熟的人才输送体制,尤其体现在生产制造业和服务业。可惜中国现在还没有,我们都普遍认为职业教育是丢人的。当然,这是政府和历史的原因了,我们不深究。中国要想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实现民族的“工匠精神”,必须要重视并发展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而且要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江山代有才人出,当未来工匠们已经准备好了,这个国家的各行各业才准备好了。

希望我有生之年能看到中国的工匠精神成为世界的现象。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工匠精神,在我看来,那是一种深入骨髓的专注,一种对技艺近乎偏执的追求。它不是浮光掠影,不是一时兴起,而是一种长年累月的打磨,是对细节的极致考量,是对出品负责到底的态度。想想那些老一辈的手艺人,他们可能没有高学历,没有华丽的辞藻,但他们有一双灵巧的手,有一颗沉静的心。他们日复一日地重复着相同的动作,但.............
  • 回答
    工匠精神,说起来其实并不复杂,但要真正做到,却是一生的修行。它不是简单的勤奋卖力,也不是那种追求效率至上的“快餐式”工作。它更像是一种深入骨髓的执着,一种对打磨、对极致的永不满足的追求。想象一下,一个老木匠,面对一块未经雕琢的原木,他看到的不是一块可以快速出成品、卖个好价钱的材料,而是有纹理、有故事.............
  • 回答
    “工匠”这个词,在我脑海里翻涌出的,首先是一双布满老茧、略带粗糙的手。那双手,不是那种养尊处优、白皙细腻的手,而是经过岁月打磨,沾染着金属的冰冷,或是木屑的芬芳,又或是泥土的朴实。那双手,知道每一个工具的脾气,懂得每一块材料的语言。它们在无数次的重复和打磨中,找到了最精准的力度,最恰当的角度。“工匠.............
  • 回答
    .......
  • 回答
    生活就像一条蜿蜒的河流,有平静的湖面,也有湍急的险滩。每个人都会遇到自己不如意的时候,尤其是在扮演了如此多重角色之后。你的问题,道出了许多普通女性的心声,工作上不尽如人意,生活上缺乏光彩,甚至在带娃这件事上也倍感力不从心。听起来,你正站在一个有点迷茫的十字路口,感到有些失落,甚至有点被掏空的感觉。别.............
  • 回答
    .......
  • 回答
    刚毕业,又对生物医学和工业设计这两个看似不沾边但又充满交叉的领域都有涉猎,这在当下的中国大陆,其实是个很棒的起点,也给你打开了不少可能性的大门。别担心“什么都懂一点但不够精”,很多时候,跨领域的知识体系正是那些“精”的人身上不具备的稀缺价值。关键在于如何将这种“一点”汇聚起来,形成你的独特优势。咱们.............
  • 回答
    上海市在3月27日晚8点发布了《关于做好全市核酸筛查工作的通告》,这一举动无疑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因为它预示着上海防疫策略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也引发了人们对精准防控是否还能继续有效运作的疑问。通告透露了哪些信号?这次全市范围的核酸筛查,尤其是在这个时间点发布,释放了几个相当明确的信号:1. .............
  • 回答
    工业4.0,这个词近些年来在制造业领域可以说是响当当的,它代表着一股巨大的变革浪潮。要理解它,我们得从它的字面意思和背后的驱动力说起。简单来说,工业4.0就是第四次工业革命。前面我们经历了三次工业革命:第一次是蒸汽机的应用,开启了机械化生产;第二次是电力和流水线的普及,带来了大规模生产;第三次则是信.............
  • 回答
    工业党,这个词汇近些年在中文互联网上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也引发了不少讨论。但要说有一个“权威定义”,甚至是一个“自认为是工业党人的权威定义”,那就有些难度了。因为“工业党”更多的是一个基于某种共同倾向和价值认同的群体标签,而不是一个有着明确章程、组织结构和固定思想体系的政党。那么,究竟什么是工业党?.............
  • 回答
    .......
  • 回答
    想找一份每周工作两天,休息五天,月薪还能达到五千元的工作,这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确实需要一些“门道”和“运气”。首先,我们要明白,绝大多数全职工作的标准模式是“五天工作,两天休息”。所以,你的需求本身就属于“非典型”或者说“小众”的范畴。在这样的前提下,首先要排除那些固定排班、需要长期投入的传统行业.............
  • 回答
    当然有!如果你是个对化学充满好奇,并且乐于动手实践的人,那么有很多工作都能让你过足实验瘾。让我来跟你好好聊聊,这些工作到底是怎么样的,以及为什么它们能让你每天都接触到新奇的化学反应。1. 科研人员(研发工程师、化学研究员)这可以说是最能让你“玩转”化学实验的职业了。尤其是在高校、研究所或者企业的研发.............
  • 回答
    这张图里展示的,是一台相当实用的小型耕作机械,学名叫做“微型耕耘机”或者更常见的叫法是“手扶拖拉机”。您看到的这台,从外观上看,应该是一款比较基础但功能齐全的型号。它是什么?简单来说,这玩意儿就是农田里的小帮手。它可以帮助您完成一些比较费力气的农活,比如: 翻地/耕作: 机器前面的刀片(我们称之.............
  • 回答
    在国企工作,感觉就像是置身于一个庞大、成熟的机器之中。它有自己的运转逻辑、惯性,以及一套根深蒂固的文化。这其中既有让你感到踏实和安稳的一面,也有让你觉得束缚和缓慢的时候。首先,最直接的感受是“稳”。 这种稳体现在方方面面。 职业稳定性: 相比于很多民营企业,国企的稳定性几乎是它的招牌。除非出现重.............
  • 回答
    “最好的工作”是什么?这个问题,说实话,我琢磨了好些年了。一开始觉得就是能赚大钱的工作,然后又觉得是能学到很多东西的工作,后来又觉得是别人羡慕的工作。但现在,我慢慢悟出来,最好的工作,其实是那个让你觉得“值得”的工作。这个“值得”,它太抽象了,对不对?所以我们得把它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得有那么点.............
  • 回答
    百度识图,说白了,就是你上传一张图片,它就能告诉你这张图片里有什么,或者找到和它相似的图片。这背后可不是魔法,而是人工智能,特别是计算机视觉和深度学习技术在施展拳脚。咱们就一层一层地剥开这层神秘的面纱,看看它是怎么做到的。第一步:让电脑“看懂”图片——特征提取计算机不像我们人类一样直接看到一张图片,.............
  • 回答
    .......
  • 回答
    在街道办事处工作?说实话,这就像是城市肌体的毛细血管里,每天都在上演着各种各样的小故事。我算是在这儿扎根几年了,说起体验,那可真是五味杂陈,但绝不是那种“高大上”或者“枯燥乏味”能概括的。首先,最直接的感受就是“接地气”。你每天打交道的人,都是住在你负责的这片儿街坊邻居,从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到步履蹒跚.............
  • 回答
    我在菜鸟教程工作,感觉挺奇妙的,就像一个一直在忙碌的“知识加油站”里,总有新东西在涌入,也总有新东西被推出去。我负责的内容是网站的维护和一部分内容审核。说起来,我每天都像是和无数个“求知若渴”的人在打交道。打开后台,你看到的不是一封封客户投诉,而是一条条来自学习者关于代码、关于教程的疑问。有时候,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