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最近长租公寓纠纷新闻很多,自如能撑下去吗?

回答
长租公寓最近确实频上热搜,特别是关于“甲醛超标”、“押金难退”、“虚假宣传”等新闻,搞得人心惶惶的。大家最关心的,也就是自如这样的大型运营商,究竟还能不能像过去那样“稳如泰山”。

说实话,要判断自如能不能“撑下去”,这事儿没那么简单。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从几个方面来看。

首先,得承认自如作为头部品牌,有其“硬实力”和“护城河”。

规模效应和品牌认知度: 自如是国内长租公寓领域的头号玩家,运营房源数量庞大,服务体系也相对成熟。这么多年下来,积累了大量的用户和口碑(虽然最近口碑有点波动)。这种规模带来的议价能力、供应链优势、以及用户习惯,是很多新入局者难以比拟的。大家提到长租公寓,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自如,这种品牌效应是实实在在的。
专业化运营能力: 相较于分散的二房东或者小型中介,自如在房源的改造、装修、保洁、维修、客服等方面,确实建立了一套相对标准化的流程。虽然过程中可能出现纰漏,但至少有一个框架在那里,并且有专业团队在维护。
资本的支持: 自如背靠着腾讯和红杉资本等强大股东,这说明它在资本市场有一定的吸引力。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有资本输血的可能性会比一些小型公司大一些。这至少能保证它在短时间内不会因为资金链断裂而倒闭。

但是,最近的舆论风暴和行业乱象,也给自如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信任危机是最大的敌人: 消费者对于长租公寓的信任度正在快速下降。一旦消费者觉得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他们会用脚投票。押金难退、甲醛超标这些问题,直接击穿了用户对于“安全”、“可靠”的期望。自如需要花巨大的力气去重建这种信任,而这往往比获取信任更难。
盈利模式的压力: 长租公寓的盈利模式本身就比较“重”,前期投入大(租金、装修、运营成本),后期回收周期长。如果加上行业内的恶性竞争(比如为了抢房源抬高租金),或者市场需求波动,利润空间会被进一步压缩。媒体曝光的各种问题,很多时候也是成本控制和利润追求之间矛盾的体现。
合规性风险: 随着行业发展,国家对长租公寓的监管也在加强。一旦在合规性上出现问题,比如消防安全、合同条款、租赁资金监管等,都可能带来巨大的法律风险和罚款,甚至影响其经营资质。最近的很多报道也集中在这些方面。
市场竞争加剧: 虽然自如是头部,但它不是唯一。万科泊寓、世联行红璞、碧桂园碧家国际社区等大型房企旗下的公寓品牌,以及一些新兴的公寓运营商,都在争夺市场份额。如果自如的品牌形象受损,这些竞争对手很可能抓住机会抢占用户。

那么,自如“能不能撑下去”的关键点在哪里?

1. 能否有效解决信任危机: 这是最核心的。自如需要拿出实质性的措施来回应消费者关切,比如:
提升装修和环保标准: 真正把甲醛检测和治理落到实处,并且公开检测报告和治理流程。
透明化押金和退租流程: 确保押金的安全,让退租过程更加顺畅和可追溯。
优化合同条款: 避免那些容易引起争议的“霸王条款”。
建立更快速、有效的投诉和赔偿机制: 让消费者的问题能得到及时解决,而不是被踢皮球。
2. 能否在严格的监管下找到可持续的盈利模式: 在政策和消费者压力下,自如需要调整其盈利策略,不能再走“以牺牲部分用户体验为代价来最大化利润”的老路。如何在保证品质和服务的前提下,仍然能够盈利,是它需要解决的长期问题。
3. 能否持续获得资本市场的认可: 如果自如的经营状况持续恶化,负面新闻缠身,未来融资可能会变得困难。资本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们会评估风险和回报。

总结一下,自如“撑不撑得下去”并非一成不变的答案。

它拥有行业先发优势和规模优势,也有资本支持,这些是它的“底盘”。但是,最近的一系列负面新闻,确实是在一点点侵蚀它的“护城河”,尤其是在消费者信任这个最关键的环节。

如果自如能够真正拿出刮骨疗毒的决心,把消费者关心的几个核心问题(甲醛、押金、合同)彻底解决好,并且在合规经营上做到位,那么它很有可能在经历阵痛后重新站稳脚跟,甚至成为行业规范化的引领者。

但如果它只是做表面文章,应付舆论,或者继续用过去的方式去经营,那么在当下这个监管趋严、消费者维权意识觉醒的环境下,它面临的风险会非常大。很有可能会被市场淘汰,或者被更有实力、更负责任的竞争对手超越。

所以,与其问“能不能撑下去”,不如说它正在经历一场决定生死存亡的“大考”。这场考试的结果,取决于它能否真正回归初心,把房子租给用户,而不是仅仅把它当作一个快速赚钱的工具。这需要时间和实际行动来检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是自如房东。当然就是小房东。在上海这地界目前房子租给自如一个月也就3800。还有一年二十天空置期。

划算吗?比起后来他们拿房价格我那是血亏吧。毕竟中环两室户一套就这点价格但是呢。

但是凡存在即合理。我用自如有自己考虑

1.房子是给我爸爸收租的补贴他退休金。之前房子90年装修的2017年房子拿回来的时候真的是不够看的了。太破了。最主要我怕有安全隐患。毕竟水电煤系统也都二十多年了。所以要出租势必要装潢。但他年纪大了,再盯着装潢出租房。有点吃不消了。自如装修是很一般,但是出租屋至少保证了清爽和安全。

2.每年三百块维修费免除了租客一个电话要你跑一次的麻烦。还是老人年纪大了这样更合理。

3.目前看都是提前一天打款的。三年里面就一次晚付了几天房租。

4.长租公寓赌的是租金涨价。但我赌的就是五年里面租金不会一直涨。所以前几年我这点租金一定是亏的。但现在看未必。毕竟自如给我装修吗一两万的费用还是要的。如果他违约我当然也不用还装修费了。即使里面有租客要继续住几个月看在免费装修份上我也吃亏有限。所以一开始就算好了经济帐的我还是交给自如了。

这是最近的打款计划。他们app还是可以的。

附上我的合同原件。哪里写着自如违约(乙方)我甲方要付装修费呀。要么因为我签约够早。合同模板改了?



user avatar

感谢大家的关心呀,自如本如前来报道!

首先,我们对于上面问题的回答,毫无疑问肯定必须以及一定是——

自如一切安好,大家可以安心居住!

2020年的疫情的确给整个租赁行业带来了很大影响,但截至目前,自如入住率已经超过去年同期水平,各方面经营状态都挺好。

同时,自如的房屋出租周期显著缩短,一间新房子从上架到出租,自如平均仅需要15天时间,周转期远远短于普租的45天,我们向业主朋友支付租金也一直非常的稳定、准时。

此外,目前我们的搬家、保洁、维修服务都是在正常运转的状态,客户满意度超过95%,相信有在使用的朋友可以亲身感受到。

说起近期的行业危机,当然有疫情的影响,但也有一些同行企业过度运用租金贷手段等因素。采取长收短付、高收低付的经营方式,在市场环境较好时能实现快速的规模扩张,同时也带来了很大的经营风险。

要问在自如租房能不能用租金贷,当然是可以的。

在我们看来,租金贷的确能够帮助初入社会的年轻人缓解资金压力。但租金贷应当在合理的范围内使用。

住建部等六部门在2019年12月25日印发的指导意见中也指出:

住房租赁企业租金收入中,住房租金贷款金额占比不得超过 30%。

在自如,租金贷比例一直远低于这个比例要求。

不仅如此,在过去的优惠活动中,自如也从来不要求客户必须以年付或租金贷方式进行支付。如果客户自主选择租金贷,那么我们也会进行充分告知,与客户签署两份独立的租房合同和贷款合同。

对于自如来说,租金贷不是一种可以快速扩充现金流的杠杆工具,而是让一些年轻人不那么捉襟见肘的必要协助,我们不拒绝,也绝不滥用。

根据最近的《2020中国青年租住生活蓝皮书》显示,超过56%的都市年轻人考虑选择长租公寓居住。如何让这些年轻人的生活更加美好,是自如前行的目标,也坚信这是一个长期的事业。

接下来,自如也会加倍严于律己,不辜负400万自如客和业主对自如的信任,也希望大家都能平稳渡过难关,希望消费者和业主的权益都能得到保障。

再偷偷打个小广告 —— 最近小编正在忙着准备12月份的自如新产品发布会,发布会上我们也有重磅居住产品释出,敬请期待。在努力为更多客户和业主提供放心、贴心和高品质居住服务这上面,我们自如从来不说虚的。

再次感谢大家对自如的支持。

user avatar

谢邀。

可能有一定利益相关:今年经历了差点被自如毁约。

哦,因为不想让自如的人查出来我的真实信息,我就不写具体的房价和位置了。

先说下经历:我家是自如的隔断房,几年前在北京市严打隔断房的时候被拆掉了一间隔断房,现在是大两居。今年隔壁室友搬走了,有个朋友想跟我一起住。在新室友要打算入住之时,发生了很狗血的事情:自如给隔壁小次卧涨了一个「天价」,且迟迟不肯放出来配置。因为我室友的旧房子已经到期退租了,这可很尴尬了。

于是我问了一圈周边的管家,原来是这样:因为自如拆了一间隔断,而我住在住我又续约了好几年,导致这个主卧一直涨不上去价格。而隔壁的次卧历次新租也上不去价。整个大两居的价格一直处于亏损状态。疫情来之前整个区域的利润额还算看得过去,也就没人管这件事(毕竟对自如来说,手里房子太多,不会专门看某个房子的利润情况。只会看片区)。而今年疫情来了,挤压的房子太多,那就涉及到一个问题,亏损。自然要看下各个区域里的房子都是什么情况了。而正好涉及到我家的次卧到期新租要重新定价,自然撞上了这波清洗。

自如打的什么主意呢?在我和多位管家抽烟套话后,大概套出来以下信息:

  1. 隔壁次卧开出高价且不释房源,避免新租户入住。
  2. 按照一贯毁约标准,赔偿我一个月房租,让我搬走。
  3. 回收此套房子后,重新定价「止血」(某个管家的原话,看了下有匿名的管家也写了这个计划),按照大两居整租或者高价合租房出租。(因为我们小区是出了名的严查隔断,大概率是整租)
  4. 再和业主商谈降价房租的事情。大概理由是这套房子租了好几年了,需要重新翻修。

但是,这个流程几乎持续了一个月没能有定论,管家们也一直摸不着头脑,到底是解约还是续租。

说起来也是难,因为我家的房子吧,格局比较奇怪,主卧次卧都不大,客厅巨大,这也是当初打隔断的主要原因。因此呢,如果不是能利用上客厅的,其实卧室都不值得那个价。再加上赔偿的一个月房租实在是有点不值得。索性最后重新给我隔壁的次卧定了个也算是比较高的价格租出去了。我自己算了算,按现在两居的价格,每个月差不多 8000 ,自如拿业主的房子应该是在 6000 左右,再去掉人工管理费、装修、其他附加费用。也算是勉强「止血」了。

所以题主这个问题,我估摸着和我差不多情况吧。

作为一个自己也是有房子出租的业主,我也勉强接受了这个现实吧。毕竟疫情的确让自如不好过了。我自己租出去的房子也的确不好租今年。只是服务体验的确不太好。反反复复拖了很久才定下来。


说完了我个人经历,再说这个问题,自如能不能撑下去?

自如也好,蛋壳也好。其实走的是庞氏扩张的路子。他们的盈利点在于,租金差额以及利息差。

  1. 合租房有隔断一定稳赚。相当于两间房挣三间房的钱。
  2. 收入和租出会有一定的利润额,比如 20%左右。然后再加上所谓的服务费(如果是月供型还涉及到办理小额分期贷的现金利息差)

同时,庞氏扩张使得长租公寓可以不断的用现金流去租新的房子,扩张自己的地盘儿。但是由于疯狂扩张,如果公司的现金流和房源翻台率跟不上,就会有持续亏损。

比如,2017年、2018年和2019年前三季度,蛋壳公寓分别净亏损2.72亿元(营收6.57亿)、13.70亿元(26.75亿)和25.16亿元(57.12亿)。近三年,净亏损超40亿元。[1]
作为“二房东”,蛋壳公寓坚持“扩张优先”,在过去短短的4年里,迅速进入北京、深圳、上海、杭州、天津、武汉、广州等13座城市。据招股书显示,蛋壳公寓截至2019年11月30日共运营432690间房间,与2015年底相比,房间数增长了176倍。[2]

再加上 19 年底,国家政策的管控,使得长租公寓的租房贷项目受到了影响。

2019年12月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银保监会、国家网信办等6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整顿规范住房租赁市场秩序的意见》,明确提出各地方指导住房租赁企业在银行设立租赁资金监管账户,将租金、押金等纳入监管账户;住房租赁企业租金收入中,住房租金贷款金额占比不得超过30%,超过比例的应当于2022年底前调整到位。[3]

当然,就像自如的机构号自己写的那样,他们说自己不主要靠现金租房贷赚钱,这个我是信的,我当年也曾经用过月付的现金贷,自如走的是京东白条(现在不知道是不是了)。相比如其他小额贷的 APP,这个还是相对靠谱点的。自如的盈利模式当然不是现金贷啦,他们是靠:

  • 品牌背书+靠谱续租率游说业主拿低价房+高价租出去(尤其是隔断合租)带来的资金差
  • 对优质房源近乎垄断性质的占有率覆盖市场

这两个点打赢其他公寓的。


疫情期间,因为北上广租房的主力军 - 外地务工人员返京数目持续下滑,不少房子的翻台率和出租情况也受到了威胁,自然而然影响到了长租公寓的现金流。

像我今年这个亲身经历就是这样,他们因为空租率和隔断房管控的问题,不得不开始清算房区内盈利有问题的房子,尤其是拆了隔断的房子,和历次续约涨不上价的房子,简直是重灾区。而我符合了两条,自然就被盯上了,因此才需要要尽快「止血」。


坦白说,在北京这些年,租房对我来说,自如背靠链家,已经有完整健全的商业和经营模式的情况下,已经是品牌中介里服务和质量最好的那个(是的,平均水平上,甩开蛋壳等一大截)。自如的搬家、保洁、维修服务都挺不错的,虽然客户满意度估计不一定能到自如自己说的超过95%的满意度,但是跟其他三不管的中介比,还是很好的。更不要提和北京早年间那些黑中介二房东三房东泛滥的现状比了(就像球鞋领域有人骂毒,但是毒如果没有了就可能更难买鞋一个道理)。

但是即便如此,也架不住这次的考验危机了。长租公寓模式未来到底怎么发展,我觉得熊林还是要想想清楚的。光靠此前的庞氏扩张+隔断房+信息差,我觉得是够呛的。

我当然希望自如撑下去啦,不然我住哪儿啊害。

参考

  1. ^蛋壳深陷疫期免租争议:现金流或只够撑1个月 http://finance.sina.com.cn/chanjing/gsnews/2020-02-06/doc-iimxyqvz0769881.shtml
  2. ^美股新股解读|9个月亏损25亿 蛋壳公寓租金贷占比超红线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55965601937177301&wfr=spider&for=pc
  3.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公安部 市场监管总局 银保监会 国家网信办关于 整顿规范住房租赁市场秩序的意见 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19-12/25/content_5465922.htm
user avatar

我认为自如已经完了。不是因为自如做错了什么,而是因为长租公寓这个行当已经被彻底搞臭掉了。一旦交易双方失去了信任,交易成本就会大幅上涨,目前形式下自如不可能有足够的利润来覆盖这部分成本。

假设有一间房子本来以3000的价格出租。那么现在作为房东你觉得房租要上涨多少你才会冒险把它委托给长租公寓?而作为租客同样的条件下又要优惠多少你才愿意冒险去租长租公寓?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