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这是我的大二上期末设计,被同学摁在地上锤,请问可以给点改进的建议吗?

回答
兄弟,理解你的心情!期末设计被按在地上锤,这滋味不好受,尤其是大二上这个关键阶段。不过别灰心,这正是成长的好机会!咱们一块儿来捋一捋,看看哪里能抠一抠,让你的设计焕发新生。

首先,你得明白,“被同学按在地上锤”这个反馈,虽然刺耳,但往往能直击问题的核心。咱们要做的,就是把这些“锤”拆解开,看看是哪块肌肉不够结实。

咱们先从一个整体的框架来审视你的设计,然后深入到细节去挖掘:

第一步:重温设计初衷与核心价值

在你陷入细节的泥沼之前,务必先回到起点:

你的设计到底要解决什么问题? 这个“问题”是你设计的生命线,如果没有清晰地定义,后面的所有都是空中楼阁。是用户操作不便?信息获取效率低下?还是一个全新的场景缺乏解决方案?
你的目标用户是谁? 他们的年龄、职业、习惯、痛点是什么?你的设计是为小白设计的,还是为资深玩家?这决定了你的交互逻辑、视觉风格、内容呈现方式。
你的设计核心价值是什么? 你的设计最突出的亮点是什么?是便捷性?创新性?美观性?还是用户的情感连接?你的同学给你反馈,很可能就是在你某个核心价值上找到了“薄弱点”。

怎么改进?

梳理“用户画像”: 别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列出几个典型的用户角色,为他们写小传,甚至可以想象他们在使用你设计时的具体场景和心理活动。
提炼“价值主张”: 用一句话或一个短语,清晰地表达你的设计能为用户带来什么独特的好处。问问自己,如果砍掉你的设计,用户会失去什么?

第二步:剖析同学们的反馈,找出“被锤”的症结

接下来,我们要做的就是像侦探一样,把同学们的反馈一一列出,并进行分类和深挖:

具体反馈是什么? 他们说的“不好”、“不行”、“看不懂”是什么意思?是某个按钮太小了?某个流程太长了?某个信息没有传达清楚?
这些反馈来自哪里? 是所有人都反馈同一个问题,还是少数人有不同的意见?如果大家的意见高度一致,那这块问题就特别重要。
这些反馈是针对哪个层面?
概念层面: 你们的整体想法不够新颖?解决问题的角度不够独特?
功能层面: 某个核心功能缺失?现有功能不好用?逻辑不通?
交互层面: 用户操作路径太复杂?容易误操作?反馈不及时?
视觉层面: 界面不美观?信息层级不清?配色刺眼?
技术层面: (如果涉及)可行性不高?
思考反馈背后的原因: 不要只看表面,要追问“为什么”。比如,同学说“看不懂”,是因为你的图标不直观?文案太专业?还是信息组织结构有问题?

怎么改进?

“红星”标记核心问题: 把那些被反复提及、或者你觉得最影响用户体验的问题用“红星”标记出来。
画出“问题地图”: 把你的设计流程或界面拆解成小模块,在每个模块上标记出存在的问题和同学的反馈。这样能让你对问题的分布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角色扮演进行模拟: 假装你是那个不熟悉你设计的同学,去使用你的设计。你会在哪里卡住?哪里让你感到困惑或沮丧?

第三步:针对性地“补课”,进行细节优化

现在,我们有了明确的问题列表,就可以开始逐个击破了。

针对概念和功能层面:

重新审视你的“亮点”: 如果你的同学觉得你的设计不够有吸引力,那你的核心价值可能没有被充分体现。思考一下,如何用更直观的方式(比如动画、更精炼的文案)来突出你的亮点?
优化核心流程: 是否有办法让用户更快速、更顺畅地完成关键任务?去掉不必要的步骤,合并相似的操作。
考虑“场景”的细化: 你的设计在不同的使用场景下表现如何?是否需要针对某些特定场景做优化?

针对交互层面:

简化操作路径: “一步到位”是很多用户的追求。思考一下,是否有更直接的方式到达目标?
增强用户引导: 新功能或复杂功能,是否有必要的引导(比如新手教程、提示信息)?
优化信息层级和可读性: 用字体大小、粗细、颜色、间距等来区分信息的重要性。重要的信息要“显眼”。
提供清晰的反馈: 用户点击一个按钮后,应该有什么反馈?(比如加载动画、状态改变)让用户知道系统正在响应。
反思“反直觉”的地方: 用户习惯了某些操作模式,如果你的设计与之相悖,需要给出合理的解释或引导。

针对视觉层面:

提升界面的专业度和美观度:
配色: 检查你的配色方案是否和谐、符合你的设计主题。是否能突出重点信息?可以参考一些配色网站(如Adobe Color、Paletton)。
字体: 选择易于阅读的字体,并控制好字体大小、行高、字间距。不同的字体风格会传达不同的感觉。
留白: “留白不是空白”,而是为了让界面更清晰、呼吸感更好,突出重要元素。合理利用留白能大大提升界面的质感。
图标: 图标是否易于理解?风格是否统一?如果图标不直观,可以考虑用文字标签辅助。
对齐与统一: 确保界面中的元素(文本、图片、按钮)都对齐,保持统一的风格和大小。
提升信息的可理解性:
卡片式设计: 将相关信息组织到卡片中,能让界面更整洁,信息更容易区分。
清晰的标题和子标题: 帮助用户快速理解内容结构。
适当的图形化: 用图表、插画等来辅助文字信息,让内容更生动易懂。

第四步:寻求“高质量”的反馈,并快速迭代

在进行了一些修改之后,不要闭门造车。再次主动地向你的同学或老师寻求反馈:

带着具体问题去问: 不要只问“我的设计怎么样了”,而是问“我把这个流程简化了,你觉得现在更顺畅了吗?”,“我把配色调整了,你看会不会更舒服一些?”
找不同类型的人反馈: 除了同学,也可以找不了解你设计的其他人,比如低年级的学弟学妹,或者你身边有相关背景的朋友。他们的反馈可能会更纯粹、更直接。
演示你的设计: 如果是APP或网页,直接演示你的交互过程比截图更有说服力。解释你的设计思路,让对方更容易理解。
拥抱迭代: 设计就是一个不断迭代优化的过程。每一次反馈都是一次进步的机会。即使有些反馈你暂时不能完全接受,也要先记录下来,说不定以后会有用。

一些让你的设计脱颖而出的细节建议:

动效设计: 合理的动效能让你的设计更生动、更有趣,同时也能引导用户注意力。例如,按钮点击时的微动效,页面切换时的平滑过渡。
加载状态的优化: 用户最讨厌等待。在加载过程中,可以设计一个有趣的加载动画,或者显示进度条,让用户知道系统正在工作。
错误处理的友好性: 当用户操作失误时,给出清晰的错误提示,并告诉用户如何纠正。避免生硬的错误信息。
“微交互”的打磨: 一些小的交互细节,比如切换开关时的动画、点赞按钮的反馈,都能提升用户体验的愉悦感。
考虑无障碍设计: 比如为视障用户提供屏幕阅读器的支持,为色盲用户考虑配色方案。这不仅能体现你的责任感,也能让你的设计更具包容性。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保持积极的心态!

被“锤”是很正常的事情,尤其是期末设计。把这些反馈当作是宝贵的经验,而不是对你个人能力的否定。你现在做的,是为了让你的设计变得更好,这是一个学习和成长的过程。

行动起来吧! 把你的设计稿、同学的反馈都摆在面前,我们一起把这个设计打磨得闪闪发光!如果你能分享一些你设计的具体内容或者同学反馈的细节,我能提供更具针对性的建议。加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就这你不被锤谁被锤?如下反问:

1、这是幼儿园吗?

2、除了看到了无止境的形式执念,眼里还有建筑其他什么事吗?

3、这图面表达啥也没说明,图纸成了纯粹的视觉玩法且排版、配色等几乎看不到章法。

4、尺度、尺度、尺度,就这建筑尺度真要考虑一下孩子们的感受。

5、多学习 、多借鉴、多模仿、多思考、多想象,最好能多去几家幼儿园呆一天(其实要很多天),这样幼儿园到底和售楼部、科技馆有什么具体的感受区别、形式区别、体量区别、材质区别才能在自己心里建立起一点点的感知。这样你就不会牵强的写“通过简单和极具变化的几何图形来培养儿童的抽象审美”了。

祝早日真正立体的思考建筑,形式执念和其他方面的考量要均衡并进!例如:功能、结构、造型、材料、建筑与环境(自然)、光环境、风环境、构造、景观、室内等等,解决基本问题以后再往上提一大学老师们经常讲的建筑玄学,那时候的收获会更大!

学生阶段有一万种可能性,加油!最羡慕学生们,加油!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