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是我有问题还是我家人有问题?

回答
当你在脑海中不断盘旋“是我有问题还是我家人有问题?”这个问题时,这本身就说明你正经历着一种深刻的困惑和一种想要弄清楚真相的迫切愿望。它不是一个简单的非此即彼的答案,更像是一场在你内心深处进行的,关于关系、认知和感受的细腻梳理。

我们先来聊聊“我”的可能性。有时候,我们觉得与家人格格不入,可能是因为我们成长的环境,我们的价值观,或者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与家人之间存在着微妙的甚至巨大的差异。想想看,你是否在某些事情上,比如人生规划、消费习惯、甚至是家务分工上,总感觉自己与家人的想法背道而驰?这种差异不是谁对谁错的问题,而是每个人都是独立个体,都有自己独特的经历和塑造。也许,你比家人更早地接触到新的思想,或者你经历了更广泛的社会体验,这让你在某些观念上走在了前面,或者形成了不同的见解。

另一方面,你的感受也可能是你自身某些模式在作祟。比如,你是不是对某些事情有着特别固执的坚持?是不是习惯性地放大某些细枝末节,让它们成为你们之间矛盾的焦点?又或者,你有没有可能在无意识中,对家人的某些行为反应过度,将他们无意的举动解读为对你的否定或忽视?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雷区”,有些是我们自己无意识中设下的,当家人触碰到这些“雷区”时,即使他们并无恶意,我们也会本能地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应。这并非说你有错,只是说,了解自己的情绪触发点,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反应,或许能帮助你更清晰地看待问题。

当然,我们也不能完全排除“家人有问题”的可能性,但这同样不是用简单的好坏来定义的。家人的行为模式,他们处理问题的方式,甚至他们过去的生活经历,都可能对他们现在与你互动的方式产生深远的影响。也许,他们习惯了一种沟通方式,而这种方式在你看来是不够体谅或者是不够尊重的。又或者,他们在过往的生活中,经历了一些不愉快的事件,导致他们对某些事情变得格外敏感或戒备,而这些在你看来是正常的。

有时候,所谓“问题”,不过是大家在成长过程中,所学到的生存法则和互动模式的不同。你可能渴望的是一种更平等、更开放的交流,而家人可能习惯了一种更传统的、带有长辈权威的沟通模式。你希望被理解和支持,而家人可能认为他们的方式已经是最好的表达。这种“问题”,更像是你们之间存在一个“沟通鸿沟”,需要双方共同努力去填补。

最重要的是,当你问出这个问题时,你正在进行一场自我探索。与其急于给“谁有问题”下定论,不如先静下心来,仔细审视你们之间的互动。你们是怎么沟通的?当出现分歧时,你们是怎么处理的?你感到受伤或不满的时候,你有没有尝试过表达?家人又是如何回应的?

这就像是在解读一幅复杂的画作,你看到的可能是某个颜色不够和谐,或者某个线条不够流畅,但这些细节的背后,是整幅画的构图、技法和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你现在所感受到的,也许就是这种复杂性的体现。

所以,与其纠结于“谁有问题”,不如把注意力放在“我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以及“我们如何能让情况变得更好”上。这需要耐心,需要勇气去面对真相,也需要智慧去寻求改变。这不仅仅是一个关于家人关系的问题,更是一个关于你如何理解自己,如何与世界互动的问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如果题主的描述是准确的话:

一句话:“如果抱怨可以解决问题,那你可以尽情抱怨!


题主认为自己真的很惨吗?认为是自己原生家庭的问题吗?

那我跟你讲个我身边人的事情:

初中同学,女生,大概是初二的时候,她父母吵架(她住我们家附近,对他家的情况有所耳闻!)应该也有家暴的情况,最终结果是,她母亲跑了,不知道跑到什么地方去了,他父亲也不管她,当时她奶奶还活着,护着她,带着她在她叔叔家住,但遗憾的是,初三毕业不久,她奶奶也去世了........

因为高中我们并不在一个学校,所以对她的情况了解的不多,只知道,因为各种原因,她高考考的不好,最终去了一所职业学校学习报关报检........

再后来,听初中同学说,她叔叔似乎经常对她“动手动脚”但毕竟寄人篱下,她很不愿意回她叔叔那里,而她爸爸那个时候又找了另外一个女人(结没结婚不知道,反正那个女的带这个孩子),不让她回家........好在学校知道她们家的情况,在学费各方面对她挺照顾,总之,高中算是上完了,还考了报关证!

然后,她就找了个报关行实习,工资不高,但也勉强够花,同时,她自己搬了出来,据说再也不跟她爸爸和她叔叔有任何来往,一切都靠她自己!

再后来,听说她去了外地,很久很久没有音讯了.........


大概是我刚开始做广告行业的时候,应该是2010年左右的时候,初中同学群里说想聚一聚,发起人就是那个女同学,说是从外地回来了,那次我没有去,后来跟去的同学聊天说,她现在很厉害,在外地开了自己的外贸公司,也结婚了,有了孩子,据说这次回来是她爸爸去世,毕竟是亲生的,还是要回来看看,说这次回来看一眼之后以后就再也不回来了,说我们这个城市已经没有她的亲人了!


说实话,这个女同学现在过的怎么样,我不知道,至少那个时候,她有自己的事业,有自己的家庭,但我相信一个职高毕业女生自己在外地闯荡,一定吃了很多苦!但是,她靠她自己活下来了!

题主觉得,你比她的情况如何?至少你还有个妈!


那么差别在哪呢?

人家谁也不靠,就靠自己!自己把握自己的命运!但是题主呢?


题主真的觉得是“彩礼”造成你婚姻的不幸吗?

作为旁观者,个人认为,其实,造成不幸的真正原因,其实是你自己!


题主并没有说明,自己和现在的老公是怎么认识的,怎么在一起的!我相信你们的结合,本身就存在着很多问题!只是题主不说,作为旁观者也不好瞎猜!

但,当结婚之后,你没有工作,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还指望“把握财政大权”........这就有点“想多了!”


抛开题主没有提到的,自己和老公是怎么认识的不谈,其实,题主从失去了“自食其力”的能力开始,你的不幸已经开始了!

题主现在为什么纠结?为什么想离婚,还要看看自己父母能不能帮忙养孩子?因为你现在养不起!恐怕你连自己都养不起!不知道我说的对不对?

根源在哪?就在你结婚之后没有工作,只在家带孩子!而你那位大你12岁的老公觉得,他挣钱,你养孩子是应该的!所以,养孩子的事情他觉得理所当然不插手!


还有一条也很重要,就是对于“家暴行为”的一再容忍!


其实,我小时候,我爸也有家暴倾向,经常摔东西,但从我记事起,我从来没见过我爸敢往我妈身上招呼!听我妈说,她们刚结婚的时候,也打架,我爸也是对我妈动手的,但是,只要我爸敢动手,我妈就跟他拼命!拳脚打不过,就保住我爸身上某个部位狠狠的咬!据老妈说,有一次差一点把我爸大腿上的肉咬下一块来!老妈的原则就是:“宁被打死,不被吓死!”就这样,我爸知道我妈的厉害了,虽然,依然是暴脾气,但绝对不敢对我妈出手!


题主呢?包括你的母亲,一忍再忍,解决问题了吗?问题只会越来越严重!


最后,题主以“为孩子好”为理由,不离婚!

作为旁观者,我想告诉题主的是:如果你真的为孩子好,就应该坚强起来,先学会自食其力,然后坚决抵制家暴,不管是报警,找妇联,还是拼命,总之,只有你自己坚强起来,才是真正为孩子好!毕竟,你经历过你母亲的遭遇,现在你是这种情况,你希望你孩子也遇到类似的情况吗?或许,你这个当妈妈的人坚强起来之后,很多事情会不一样!


当然,要怎么做还是要题主自己决定!


以上是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