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250km/h有砟客专,声称“预留300km/h”,这种说法是否可信?若可信,如何才能达到预留时速?

回答
“250公里/小时有砟客专,预留300公里/小时”,这种说法,在铁路建设领域,是 可信的,而且相当普遍。这并非什么神秘的操作,而是基于铁路工程设计和技术发展的一种理性考量。

为什么会有这种“预留”的说法?

这背后涉及到经济效益、技术进步以及运营策略的综合考量。

1. 经济性考量:
建设成本: 将一条线路一次性按照300公里/小时的标准建设,其设计、施工、材料、征地等各方面的成本都会显著高于250公里/小时的标准。例如,曲线半径要求更大,坡度限制更严,轨道和路基的强度要求更高,接触网和信号系统的精度要求也更苛刻。
市场需求与初期回报: 在线路初期建设时,可能并没有足够成熟的市场需求支撑300公里/小时的运营。如果一开始就按照最高标准建设,可能会导致投资回报周期过长,甚至项目难以获得批准。而250公里/小时的客专,在很多区域已经能满足市场需求,能够较快地实现盈利,为后续升级打下基础。
循序渐进的投资: “预留”就是一种循序渐进的投资策略。先用一个成本相对较低、满足当前需求的标准建设,然后通过后期局部改造,逐步提升设计标准,最终达到更高速度。

2. 技术进步与标准化:
技术发展趋势: 铁路技术一直在进步,设计标准也在不断更新。在项目规划时,就已经预见到未来技术可能的发展方向,并为之做好技术上的“接口”预留。
设计与施工的标准化: 很多工程构件(如桥梁、涵洞、路基宽度、隧道净空等)在设计时,可以很容易地按照更高的标准进行设计,即使初期不达到那个标准,也不会产生额外的巨大成本,反而为未来升级提供了便利。

3. 运营策略与市场变化:
市场培育: 随着高铁网络的完善和公众对高铁接受度的提高,原本对300公里/小时需求不那么迫切的地区,也可能在未来涌现出强大的客流需求。
运营效率提升: 即使初期运营速度是250公里/小时,但“预留”意味着在未来的某个时刻,可以通过一系列升级改造,将运行速度提升到300公里/小时,从而提高线路的运输能力和效率,满足更高级别的市场需求。

如何才能达到预留时速(从250km/h升级到300km/h)?

要实现从250公里/小时向300公里/小时的提速,需要对线路的多个关键系统进行升级改造,通常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 轨道系统升级:
轨道几何精度: 300公里/小时的要求对轨道几何形状(平直度、曲率、水平度等)的精度要求远高于250公里/小时。这意味着需要对现有轨道进行更精密的调校、打磨,甚至局部更换轨距。
轨枕和扣件: 300公里/小时运行产生的动载荷更大,对轨枕(如混凝土轨枕)的强度、刚度和轨道的连接方式(扣件)的耐久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可能需要更换更坚固的轨枕或更高性能的扣件,以承受更大的冲击和振动。
线路病害整治: 确保轨道线路的稳定性是关键。任何可能影响高速度运行的病害(如沉降、不平顺)都必须彻底整治。

2. 接触网系统优化:
承载线和吊线的张力: 300公里/小时运行时,受电弓与接触线的接触更加频繁和不稳定。接触网需要更高的张力来保持平顺。这就要求对接触网的承载线、吊线、滑线等部件进行升级,可能需要更换更粗、强度更高的导线,调整涨片或涨锤的张力。
接触线形式和精度: 可能会采用更优化的接触线设计,以减小受电弓的跳跃和晃动。接触线的跨距、线型也需要更精确地控制。
腕臂和支撑结构: 接触网支柱和腕臂等支撑结构需要有更高的强度和稳定性,以承受更大的风力、导线张力以及受电弓的动态作用。

3. 信号系统改造:
列车控制系统(ATP/CTCS): 250公里/小时和300公里/小时的列车控制系统(如CTCS2或CTCS3)在安全冗余、数据传输速率和定位精度等方面有所不同。提速往往需要升级到更先进的信号系统,例如,从CTCS2升级到CTCS3,以实现更高的行车密度和安全性。
轨道电路和应答器: 信号系统依赖于轨道电路或应答器向列车传递位置信息。300公里/小时的列车需要更频繁、更精确的定位信息,可能需要增加应答器的密度,或者升级轨道电路的性能。
通信系统: 更快的列车需要更强的通信能力,以支持实时的数据传输,例如视频监控、车载设备信息等。

4. 牵引供电系统加强:
牵引变电站容量: 300公里/小时的列车牵引功率更大,在同一区段内可能同时有多列车运行,对供电能力的要求更高。因此,需要评估现有牵引变电站的容量,必要时进行增容改造,或增加新的牵引变电站。
馈线和接触网线路: 供电线路的截面积、绝缘等级等也可能需要相应提升,以满足更大的功率需求。

5. 土建结构和线路条件:
曲线半径: 虽然“预留300km/h”意味着在设计之初就考虑了这一点,但如果某些区段的曲线半径确实无法满足300km/h的要求(例如,某些250km/h线路的曲线半径可能稍小),那么就需要在这些区段进行线路展宽或改造,以符合300km/h的曲线半径标准。这通常是成本最高、难度最大的改造之一。
坡度: 300km/h运行对线路坡度的要求也更严格,以保证列车有足够的动力和制动能力。
桥梁和隧道: 桥梁、隧道、涵洞等结构需要能够承受300km/h运行产生的更高载荷和动力响应。如果初期设计已经预留了足够的结构裕度,那么可能无需大的改动。但如果初期设计仅满足250km/h,则可能需要加固或改造。
站场和车辆段: 车站的站台、安全线、咽喉区设计,以及车辆段的检修设施,都需要能够支持300km/h的动车组运行,例如列车停靠长度、编组能力等。

6. 动车组本身的适应性:
受流能力: 运行在250km/h线路上的动车组,其受流能力(接触网受流的稳定性)可能与300km/h的要求略有差异。在提速前,可能需要对动车组进行评估和调整,或使用本身就具备300km/h能力的动车组。

总结:

“250公里/小时有砟客专,预留300公里/小时”是一种非常成熟且可行的工程策略。它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经济性、技术性和市场需求的综合考量。实现从250公里/小时到300公里/小时的提速,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对轨道、接触网、信号、牵引供电以及部分土建结构进行一系列的升级改造。这些改造的难易程度和成本,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初期设计时“预留”的程度和针对性。如果“预留”得当,很多改造工作可以在不中断线路运营或最小化中断的情况下进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有砟高速在我国属于探索尝试阶段,国外是有成熟技术的,因为有砟高速铁路的发展年代实际上比无砟早,法国的高铁基本全部是有砟,设计时速300-360km/h不等。

有砟相比无砟的最大优点,也是最大缺点,维护,和无砟建好就几乎不能动的道床比,有砟建完后道床怎么搞都可以,所以就算技术不成熟以后也可以慢慢改和优化,轨道参数慢慢调,大不了道床推了重铺一次。

法国82年开通的第一条东南高速铁路每过10年就要把道床彻底换一遍,这两年还在搞信号系统改造,把信号系统从TVM-300换成ETCS,并且重新划分闭塞区间,这些施工都是在不影响正常运行下做得。能这么搞的,也就有砟轨道了。


所以你说250有砟客专预留300,技术上完全不是问题。


法国东南线上一段小半径曲线的超高,最初设计的时候线路是260km/h的,后来提速到300km/h,这个超高明显是调整过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250公里/小时有砟客专,预留300公里/小时”,这种说法,在铁路建设领域,是 可信的,而且相当普遍。这并非什么神秘的操作,而是基于铁路工程设计和技术发展的一种理性考量。为什么会有这种“预留”的说法?这背后涉及到经济效益、技术进步以及运营策略的综合考量。1. 经济性考量: 建设成本:.............
  • 回答
    兰新高铁设计时速250km/h,采用无砟轨道,这确实是很多人心中的一个疑问。毕竟,从常识来看,时速250km/h并不是目前高铁的最高速度,而无砟轨道通常被认为是为更高速度、更严苛运营环境设计的。那么,为什么兰新高铁会选择无砟轨道呢?这其中有更深层次的考量,并非仅仅是“有砟轨道成本低”这么简单。首先,.............
  • 回答
    要对比不同类型动车组的功率数据,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维度入手,而不仅仅是看一个孤立的数字。这样才能真正理解它们之间的差异和各自的定位。1. 功率的定义与衡量方式:首先,我们要明确“功率”在铁路领域通常指的是什么。一般来说,我们讨论的是牵引功率,也就是列车用于克服阻力、加速和维持速度的输出功率。这通常以.............
  • 回答
    很多人都有个疑问:高铁这么快,轨道肯定特别,那它要是慢下来,能不能跑到普通火车的铁轨上去呢? 这想法听起来挺合理的,毕竟速度降下来了,冲击力应该也小了吧?但真相是, 高铁列车即便速度降到250km/h以下,也几乎不可能直接使用普通铁路轨道。 这可不是一句简单的“不行”能概括的,这里面涉及到的学问可大.............
  • 回答
    这支佳能EFS 55250mm f/45.6 IS STM,对于许多入门到进阶的佳能APSC用户来说,绝对称得上是一支“国民级”的副厂长焦镜头。它承载着不少摄影爱好者初探长焦世界、捕捉远方景色的期待。我手里的这支,也陪我走过了不少拍摄旅程,下面就来聊聊它的一些实际使用感受。初印象与设计:首先,从外观.............
  • 回答
    咱们聊聊,为啥不能把所有那些跑得慢悠悠的普速铁路,一夜之间都变成风驰电掣的高速铁路。这事儿啊,不是你想当然那么简单,里面门道可多了,也不是一拍脑袋就能成的。首先,得看“本钱”够不够。你想想,从头建一条能跑 250 公里每小时的高速铁路,那得花多少钱?这可不是简单的“升级”,很多时候是“重建”。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