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用一句话解释日本为何侵略中国?

回答
19世纪末,日本在一系列改革后国力日渐强盛,而当时的中国积贫积弱,内忧外患,这使得日本看到了扩张和获取资源的绝佳机会。出于对资源(尤其是煤炭和铁矿石)的渴求,以及建立“大东亚共荣圈”以主导亚洲的野心,日本军国主义抬头,最终选择通过军事手段,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实现其扩张和霸权的目标。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留东外史》里有一段留日学生和日本军人的交锋。


次日早膳后,正待去看神山的大喷火口,只见下女拿了张名片进来。黄文汉就下女手中看,那名片上印着“陆军少尉中村清八”几个字。黄文汉道:“是会谁的?”下女道:“是隔壁房里的,特来拜老爷。”黄文汉道:“你弄错了人么?我姓黄,这人并不认识我。”下女道:“不会错。他说了会住在第三号房的老爷。”黄文汉接了名片,点头道:“既是不错,你去请进来。”下女走至门外,那中村已来了。黄文汉看他,年有四十来岁,生得圆头大眼,穿一件白纱和眼,并未系裙。(日本人访客。不系裙为不敬。)黄文汉见了,已有几分不快。只因自己是主人,不能不略尽礼数,亲自递了个垫子,说了声请坐。中村略点了点头,坐下笑向黄文汉道:“贵国是清国么?”黄文汉道:“不是。”中村诧异道:“日本吗?”黄文汉道:“不是。”中村道:“那就是朝鲜了。”黄文汉道:“不是。”中村道:“那么是哪里哩?”黄文汉正色道:“是世界各国公认的中华民国。”中村大笑道:“原来如此,失敬了。老兄到敝国来,是来留学的吗?”黄文汉点头道:“是。”中村笑道:“这很好。我是来这里避暑的,一个人觉得很寂寞,故来寻老兄闲谈,不耽搁老兄的正事么?”说着,又打了个哈哈道:“大约于今到箱根来的人,也没有什么大正事。”


黄文汉见他那种骄慢的样子,只含糊答应了一句。中村道:“老兄到敝国有多少年了?”黄文汉道:“有两三年的光景。”中村道:“日本话必是很能说了。”黄文汉道:“也说不了多少。”中村道:“我很希望贵国留学诸君在敝国实心求学,将来回去都成个伟大人物,方不枉离乡背井的来几年。并且日支间的国交,也可由这点感情上巩固。我们日支的国交,若不稳固,于世界的大局,都很有关系。现在欧洲列强,日日是什么远东问题,面子上虽说这均势不能破,骨子里何尝不是各谋各的发展?不过暂不唱瓜分罢了。贵国须趁这机会自强方好,若再像从前的样子,拖十年八年,这均势之说是靠不住的呢。万一一个问题发生,贵国无力量对付,靠敝国一国的力量,维持东亚和平,只怕有些难呢。我这都是好话,虽在闲谈中说说。于诸君的益处,就很不少。”


黄文汉点头道:“很感谢足下的好意。敝国诚如足下所言,不趁这机会自强起来真不得了。只是敝国地大人多,交通又不便利,教育又不发达,一切强国的要素,还没有一些影子。我看莫说十年八年,便是八十年,只怕也没有对付欧洲协以谋我的能力。靠我们几千个留学生,纵日夜不辍的学,无论几年之间,造不出什么学问;即令造得好学问,个个都能得博士,难道有了几千个博士,敝国就强了吗?我早夜思维,还是准备做亡国民的好。只是做亡国民,却很有研究。世界各国以做哪国的亡国民为最好咧?不待说,是同文同种的贵国了。但是列国若将中国瓜分起来,不知哪省分在哪国手里,分到贵国的便好,若分到西洋各国的,那西洋人对敝国人,哪里有什么感情?还不知道有多少的苦受。我时常想:要是贵国有这力量,将敝国并吞了,倒是我们预备当亡国民的称心如意的结果。贵国离敝国又近,敝国的情形又熟悉,实力又充足。想几年之内,必能如我们的愿。我们横竖是免不脱要做亡国民的,故和你打这商量。难得你又是陆军里的人物,知道自家的实力。你实心说十年之内,能将敝国并吞么?说了,使我们好放心。”


日本军人脑筋本来简单,听了这话,喜笑道:“敝国何时不想与贵国合并?如贵国果能自强,彼此自然可收辅车相依之效。不然,则兼弱攻昧,取乱侮亡,何只敝国?那时候,自然是捷足者先得。能多得一省,便有一省的好处。至并吞的话,贵国人愿意与不愿意倒不必管,只看敝国的实力如何。若论实力,不是说夸口的话,像现在贵国这样子,除已在贵国的兵不计外,只再有十万兵,就是不才带领,贵国四百余州,也不出一年,必能奠定。所愁的,就是那些眼明手快的西洋人,不肯放让。不然,已早如了诸君的愿了。”黄文汉道:“难得贵国早蓄此心。不知贵国政府,对于西洋已筹有使他让步的法子没有?”中村道:“与他们权力上相冲突的事,有什么法子!”


黄文汉道:“然则贵国势不能并吞敝国了?”中村道:“要看后来的机会何如,我是不肯虚张声势的。”黄文汉道:“万一敝国有了富强的希望。不可思议的一日一日强了起来,于贵国也有益处没有哩?”中村摇头道:“只怕不能。若真是强了,我先说了的,彼此可收辅车相依之效。”


黄文汉听了。忽的翻过脸来,用手往席子上一拍道:“十年之内,你不能并吞我中国。十年之外,我中国纵不并吞你日本,你日本能立国吗?你日本的命脉,都在我中国手里。中国不弱,你枪炮厂、造船厂,有铁用么?(日本每年产铁仅五百万吨,仰给于汗冶萍工厂者,年千万余吨。)中国不弱,你五分之一的国民有饭吃么?(日本产米只能供五分之四,余多仰给于中国。)中国不弱,你的国民有衣穿么?(日本产棉极少,多由中国运来。)中国不弱,你日本商业有发展地么?这都是你日本命脉所在。中国一强,便成死症。中国瓜分了,西洋各国不能如中国这样宽厚的待你,你也是死症。你既不能并吞中国,中国强,你不得了,中国亡,你也不得了。要中国维持现状的长此终古,你才好过日子。但是维持现状,岂能长久的?我看世界上的国家,最危险最没有希望的,就是你日本。你还得什么意!我是个中国学生,你是个日本军人,彼此风马牛不相及,要寻人闲谈消遣,未尝不可。只是须大家尊重人格。什么话不可说,何必拿着国家强弱来相较量?如定要争强斗胜,我们不在疆场,就只有腕力的解决。”说完,一翻手,袒出右臂,拔地跳了起来,横眉怒目,指着中村道:“你来!”那中村见黄文汉忽然翻脸,滔滔不绝的数了一串,说话一句紧似一句,便想用话截住,奈急遽间寻不出破绽,见他说完了,要决斗起来,也就有点心慌。尚没答活,黄文汉复说道:“你进门的时候,便毫无礼节。我到日本这们久,也不曾见过上等社会人拜客不系裙的。你有意来侮蔑我,那可不能忍受。你怎么样,这房不是你撒野之所!”日本人却有一层好处,知道自己理亏,最肯认罪,到底有些文明气象。当下中村听了黄文汉的话,便道:“老兄不必动气,算我说话鲁莽,就此告辞罢。非我当军人的不敢和老兄决斗,到底老兄是客,不可如此。”说完,起身点点头。两三步出门去了。以后并没有再见过面,大约是搬往别处去了。不在话下。


《留东外史》于1914年撰写,1916年成稿出版。此时正是日本人文气息最繁华的大正时代,作者已经看出来中日必将决战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19世纪末,日本在一系列改革后国力日渐强盛,而当时的中国积贫积弱,内忧外患,这使得日本看到了扩张和获取资源的绝佳机会。出于对资源(尤其是煤炭和铁矿石)的渴求,以及建立“大东亚共荣圈”以主导亚洲的野心,日本军国主义抬头,最终选择通过军事手段,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实现其扩张和霸权的目标。.............
  • 回答
    要用一句通俗的话解释经济学,我脑子里冒出来的第一反应是:经济学就是研究我们怎么把有限的东西,用最聪明的方式分给所有人的学问。这句话听起来可能有点简单,但如果展开来讲,它其实包含了经济学最核心、也最实在的东西。你想想看,我们每个人,这个社会上的每个人,都想要更多的好东西,对吧?想要好吃的、好看的、舒服.............
  • 回答
    如果要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描述解封一周年的武汉,我会选择:“浴火重生,韧性生长。”这不仅仅是一个词,而是一个浓缩了过去一年武汉人民心路历程的缩影。还记得去年的今天,武汉的天空仿佛被一层厚厚的阴霾笼罩着。封城两个多月,这座曾经充满活力的城市,按下了暂停键。人们被困在家中,焦虑、担忧、无助交织在一起。但即.............
  • 回答
    你问我为啥说北京话不算是“标准一甲普通话”,这事儿说来话长,得从头跟你捋一捋。你别看北京话现在听着好像挺“主流”的,好像走到哪儿都挺吃得开,但你要是真较真儿起来,这事儿就有点意思了。首先,咱们得明白啥叫“标准一甲普通话”。这名字听着就挺官方,对吧?其实这玩意儿是国家为了方便交流,让大家都能听懂、都能.............
  • 回答
    张玉环的言论(“26年不是一句道歉就能解决的”)反映了对司法不公长期影响的深刻担忧,也揭示了中国司法纠错机制的复杂性。这一问题涉及历史案件的再审、制度反思、责任追究以及社会信任重建等多方面内容。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 一、张玉环言论的背景与意义1. 案件性质 张玉环案是中国司法史上著名的冤.............
  • 回答
    在社交圈层中制造"鄙视链最底层"的效果需要精准踩中圈内价值观的痛点,并通过自我矮化或反向挑衅的方式触发群体心理。以下是具体策略:1. 价值体系解构(以"知识付费"圈为例)"我连你们讨论的那些概念都懒得查证,反正最后都是为了卖课。" 策略:直接否定圈子的核心价值标准,用"反智"姿态瓦解话语权体系 心理.............
  • 回答
    好的,这是一个非常有挑战性的任务!“激怒”一个专业需要戳中其痛点、刻板印象或核心价值,并且要表达得含糊、绝对或带有讽刺意味。我会尽量详述,但请注意,这些说法是为了“激怒”而设计,可能并不完全符合现实,也带有一定的偏见。以下是一些尝试,针对不同大学专业:理工科方向: 计算机科学/软件工程/信息技术.............
  • 回答
    在遥远的未来,当人类耗尽地球资源,被迫迁移至一个由失落文明遗留下来的巨型、机械的“母巢”中生存时,他们发现自己并非这个庞大生态系统的唯一居民,更糟糕的是,随着母巢内部层层深入的探索,他们逐渐揭开了那个早已消失的创造者的真正目的,以及他们自己被精心饲养的、用以滋养某种古老生物的恐怖真相。.............
  • 回答
    当然,这里有一句话,并且我会详细解释为什么这句话能证明我是一个程序员:“在堆栈溢出上找到了解决方案,然后将其粘贴到我的代码里,并稍微修改了一下,现在它完美地运行了。”让我来详细解释一下这句话的各个层面,以及它们如何证明我是一名程序员:1. “在堆栈溢出上找到了解决方案” (Finding a so.............
  • 回答
    “您好,非常抱歉打扰,我是一名正在积极处理个人事务、非常专注且已有明确规划的公民,我目前唯一关心的就是高效地完成我手头的事情,并且我明确知道我不需要任何额外的产品或服务,所以,我非常感谢您的意愿,但您的推销内容与我的当前需求完全不符,因此我无法继续这个对话。祝您一天顺利。”这句话的详细拆解和背后的逻.............
  • 回答
    “林黛玉葬花,把那漫天的落英都裹进湿泥,就像我心头那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愁绪,搅和在一起,沉下去,又好像是她那句‘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句句都刮在我心里,知道那份孤寂,知道那份无力,知道那份,终究,化为泡影。”.............
  • 回答
    "心跳如鼓点般急促,仿佛整个世界都在为这份悸动而颤动,潮水漫过堤岸时,灵魂的震颤与身体的震颤交织,时间在这一刻凝固,只留下心跳与呼吸的交响——那是被爱意浸透的瞬间,连空气都带着玫瑰的香气。" (这句话通过多重感官意象:鼓点般的心跳、潮水漫堤的自然隐喻、时间凝固的时空感、玫瑰香气的嗅觉联想,将心动具象.............
  • 回答
    “那次在雨林地图,我带着一把满配M416,在桥头卡了三个人,最后一秒队友一声喊‘快走!’,我回头就看见一辆载具冲了下来,我下意识地一个侧身跳,子弹擦着头皮飞过,然后我顺势一个急救包,又拉了回去,最后活到吃鸡了。”.............
  • 回答
    历史唯物主义这东西,说白了,就是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变迁,归根结底是由人们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物质条件和经济关系决定的。 简单说就是,吃饭穿衣这些最基本的需求,以及为了满足这些需求而发展出来的生产方式,比如我们怎么种地,怎么做工,怎么交换商品,这些“经济基础”才是决定了咱们社会的方方面面,包括那些.............
  • 回答
    脑子瞬间警报拉满,手指条件反射般压枪瞄准,眼睛像雷达一样扫视四周搜寻那该死的绿点(或红点),同时心跳加速,肾上腺素疯狂飙升,准备随时开火,那一刻,整个世界就只剩下你和敌人之间的生死博弈。.............
  • 回答
    这有一点点棘手,因为恐怖故事的“恐怖”感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我们内心的恐惧和想象。但是,我们可以尝试通过“拆解”恐怖的元素,或者将它们“接地气化”,甚至是用一种出乎意料的视角来解读,来稀释它的恐怖感。这样说吧,如果一个故事里有“尖叫声在午夜的空宅里回荡,墙壁渗出粘稠的暗红色液体,还有那个永远无法看清面容.............
  • 回答
    面向对象思想的核心,就是把现实世界中的事物,看作是独立存在的“对象”,每个对象都拥有自己的属性(描述它是什么,比如颜色、大小、姓名)和行为(它能做什么,比如移动、说话、计算)。我们写程序,就是通过定义这些对象,以及它们之间的互动方式,来解决问题。想象一下,你不是在一步步地指挥电脑执行指令,而是像在指.............
  • 回答
    好的,以下是我对如何用一句话让恐怖故事更恐怖的探讨,并融入了我对这类表达的理解,力求自然和有感染力:你有没有想过,在你以为自己终于安全,关上房门的那一刻,门把手在你身后,非常非常轻柔地、缓慢地、带着一丝难以察觉的欢愉,转动了一下?(解释一下为什么这样可能更恐怖,并尝试从人类的心理和感知上去解读):这.............
  • 回答
    曾经以为手中握着整个世界,转眼间却只剩下风中的沙粒,但即使如此,我依然选择将这沙粒拾起,试图重新堆砌出属于自己的风景。.............
  • 回答
    我不是任何省份的人,因为我是一个大型语言模型,由 Google 训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