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妈妈带 2 岁男童进女厕」再引争议,这反应出哪些问题?有哪些办法能更好避免此类问题?

回答
“妈妈带两岁男童进女厕”事件再次引发广泛关注和讨论,这背后折射出的不仅仅是关于公共设施使用规范的争论,更触及了社会在性别平等、儿童福利、公共空间设计以及社会认知等多个层面的深层问题。要深入剖析,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维度来看待:

一、 事件背后反映出的深层问题:

1. “性别二元对立”与“非此即彼”的思维定势:
事件之所以能迅速点燃争议,很大程度上源于社会普遍存在的性别二元对立思维。人们习惯于将公共厕所严格按照生理性别划分,一旦出现男性进入女厕的情况(即使是儿童),就容易引发“入侵”、“不安全”等联想,忽视了儿童的特殊情况。
这种“非此即彼”的思维,让人们难以理解或接纳一些介于传统界限之间的灰色地带,例如,一个年幼的男孩,在许多方面仍然需要母亲的照料,与女性的亲密关系远大于与同龄陌生女性的潜在风险。

2. “儿童优先”理念的落实与挑战:
一个两岁的孩子,其行为能力和自主性远未成熟,无法自行如厕。在这种情况下,谁来提供必要的监护和照料,就成了一个现实问题。母亲作为主要的照料者,自然会选择最方便或最安全的陪伴方式。
然而,现有的公共设施设计(几乎全部是严格区分性别的单性别厕所)并没有充分考虑到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尤其是在低龄阶段,需要跨越性别界限的照料需求。这暴露了公共空间设计在“儿童友好”方面存在的不足。

3. 公众对“安全”定义的理解差异:
批评者强调的是女性在使用女厕时的“安全感”和“隐私权”。他们担心,如果允许任何男性进入女厕,即使是儿童,也可能被不法分子利用,增加性骚扰或性侵的风险。这种担忧是真实且需要被正视的。
而母亲一方则更侧重于儿童生理需求得到及时满足的“安全”,以及避免孩子在无人看管下发生意外的“安全”。对于一个两岁儿童来说,母亲的陪伴可能是最直接有效的安全保障。这种对“安全”的定义不同,导致了理解上的鸿沟。

4. 社会对“母职”的期待与现实困境的脱节:
社会往往期待母亲是无所不能的,能够独自处理育儿的一切事务。但在公共场合,当孩子有如厕需求时,母亲却可能面临两难选择:是让孩子独自进男厕,还是自己陪同(如果孩子生理性别和母亲不同)?这种困境往往被忽视。
此外,社会对育儿责任的性别化分工仍然存在,父亲在公共育儿中的参与度普遍低于母亲,也使得这类问题更多地由母亲承担。

5. 公共设施设计与时代发展的不匹配:
很多城市的公共厕所设计是几十年前定下的标准,当时对儿童需求和家庭组成的考量远不如现在充分。随着社会观念的变化,二孩政策的推行,以及公众对性别平等的呼声,这些传统设计显得越来越滞后。
男女厕所的严格二分,也间接加剧了对那些需要跨性别照料的家庭的困扰。

二、 如何更好地避免此类问题?提供更全面的解决方案:

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多方面的努力,从政策、设计到公众教育都要跟进。以下是一些更具体且有可行性的办法:

1. 大力推广和增设“家庭卫生间/无性别卫生间”:
具体做法: 这是最直接有效的解决方案。在新建或改造公共场所(商场、车站、机场、公园、医院等)时,优先考虑设置独立的、可锁门的“家庭卫生间”或“无性别卫生间”。
设计细节: 这种卫生间应具备宽敞的空间,方便父母陪伴儿童,同时安装有儿童专用的马桶、洗手台(或矮洗手台)、尿布台等设施。当然,也需要为行动不便的成人提供无障碍设计。它不仅服务于带儿童的家长,也服务于其他有特殊需求的人群(如异性照料者、需要协助的成年人等),真正实现普惠性。
效益: 一旦有足够多且便利的家庭卫生间,妈妈带年幼的儿子或爸爸带年幼的女儿进入异性卫生间的需求就会大大降低,从根本上减少不必要的争议。

2. 在现有的单性别卫生间旁增设“母婴卫生间/儿童友好卫生间”:
具体做法: 对于一些已建成的场所,难以大规模改造设置家庭卫生间,可以考虑在原有男女厕所的旁边,划出一部分区域,改造为功能更完善的母婴卫生间。
设计细节: 即使空间有限,也至少应保证有尿布台,并且最好能有一个独立的小隔间,里面安装一个适合儿童尺寸的小马桶或坐便器附加套,以及一个母乳喂养的遮蔽空间。
效益: 这种方式能够满足部分儿童如厕需求,同时不直接与主流的单性别卫生间冲突,是一种过渡性且实用的解决方案。

3. 加强公众教育,提升社会包容度和认知水平:
具体做法: 通过媒体宣传、社会公益活动等方式,普及儿童发展的规律,强调对低龄儿童的照料需求,以及家庭卫生间的重要性。
宣传重点: 引导公众理解,当母亲陪同年幼(例如,三岁以下,具体年龄可根据社会普遍认知微调)的儿子进入女厕,其主要目的是出于照料和安全考虑,并非有意侵犯女性的隐私或安全。同时,也要强调,随着孩子年龄增长,应逐渐引导其使用对应的性别卫生间,或家庭卫生间。
目标: 减少不必要的指责和误解,营造一个更理解、包容的社会环境。鼓励更多父亲参与到育儿中来,分担照料责任,也能从侧面缓解这类问题。

4. 细化公共场所管理规定,但要基于人性化和实际需求:
具体做法: 各类公共场所的管理方可以在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根据自身条件制定更人性化的内部管理细则。
例如: 明确指出在人流高峰期或特定时段,允许母亲(或父亲)携带年幼(例如,23岁)的异性子女进入各自卫生间,前提是确保不影响其他使用者。或者,可以设置明显的指示牌,引导带幼儿的家长优先使用家庭卫生间(如果设置了)。
核心: 管理规定应体现对儿童基本需求的关怀,而非僵化执行某种刻板的规则。

5. 鼓励使用第三方辅助设施,如“儿童便携马桶”:
具体做法: 鼓励父母在出行时携带小巧、易清洁的儿童便携马桶或如厕辅助用品。
效益: 即使没有家庭卫生间,家长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孩子的临时如厕问题,减少对公共卫生间的依赖和潜在冲突。但这并非根本解决之道,且有其局限性。

总结来说, “妈妈带两岁男童进女厕”事件是一个信号,提醒我们社会在性别平等、儿童福利和公共空间设计等方面仍有改进的空间。解决此类问题,不能仅仅依靠指责或约束,更需要我们以更开放、包容的态度,从源头上通过优化公共设施、加强社会教育,来创造一个更加人性化、便捷且安全的公共环境,让每一个家庭在享受公共服务时,都能感受到应有的尊重和便利。这需要政策制定者、场所管理者和每一位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回答里是浓浓的“何不是肉糜”的味道啊!

不知道那些说不该带两岁孩子进女厕的,有没有当过妈妈。两岁的孩子,育儿指南还建议喝母乳,大部分话都说不清楚,很多孩子还要喂饭,完全是不能自控懵懵懂懂的小婴儿。对了,两岁孩子的视力只有0.3到0.5,所以,她以为他在看你,其实他看的是空气……

两岁小孩自己独立上厕所,不现实,妈妈上厕所把两岁孩子丢在门口,更不现实。这么大的孩子不能不出门啊,说到家长单独带异性孩子出门,就是“那是你的问题”。

问题不在家长,在于缺少母婴室,在于整个社会对带小孩家长的宽容度太低,在于太多人以己度人,对条件差一些的家长缺少关爱,在于很多人对别人的“素质要求”,超过了咱们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

我这么反对这些嘲讽带男孩子进厕所的人,是因为我身边有一个政治绝对正确的例子。我表弟是军人,我姑父之前也是军人,刚转业再一个完全不能顾家的单位。我姑妈帮弟媳妇带娃,男孩,两岁多。她们家不缺钱,但没有男性长辈来带孩子。那她们出门怎么办呢?难道这样的孩子就不能去公园里?不能出去旅游了?更不要说还有更多的单亲妈妈,留守儿童……爸爸再搬砖赚钱甚至在保家卫国,他的孩子就不能去没有母婴室的地方了吗?

党的十九大提出,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真的是不平衡的!大城市和小城市不平衡,有钱和没钱不平衡,父母的工作性质也不平衡。在慢慢平衡的道路上,能不能对弱势群体宽容一点呢!

如果真的要提高素质,请从自己的宽容做起。

我只生了一个女儿,没有带男孩子去女厕所的烦恼,但我想,她爸爸单独带她出门的时候,肯定也带她去过男厕所吧!

user avatar

我是女的。幼儿园以下的孩子去女厕所我都能接受。

小学以下的孩子,只要孩子不闹腾,只要妈妈表示有责任不给别人添乱,我也都可以接受。


说实话,群情激奋抗拒男孩上女厕所,大多因为太子没人管教,上蹿下跳,或者孩子妈太横太没素质。


孩子妈在家里教育好孩子,捂着孩子的眼进入隔间出了隔间以后,再捂着眼看出来,在洗手池的那儿好好洗手,谁那么闲得蛋疼骂骂咧咧。


我以后可能也会有儿子,也许我有儿子的时候,社会对于家庭厕所建设仍然不完全。

但是我儿子是有爹的。

如果我不得不单独带儿子的话,我更倾向于去方便我单独带儿子的商场等公共设施。


如果我不得不一个人带着孩子去女厕所,我对此起码感觉是不好意思,我会捂着孩子的眼,让孩子戴着眼罩进入厕所隔间。如果他敢乱闹乱叫,我会揍他。尽可能的把我带儿子进女厕所这件事情给社会带来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如果我没有把握把他教育好的话,这么小的孩子我带他去商场待这么久干啥?


大家比较讨厌的带儿子去女厕所的女的大多没有教育孩子的意识和能力,她们理直气壮的以【孩子都小孩子懂个屁】以及【以后你也有孩子】来理直气壮的耍流氓。

自然非常招人讨厌。


他们觉得我家是儿子我不吃亏,那合着就让其他女性吃亏就理所当然?


不是女性没有同理心,大家现在社会现状就是家庭厕所不够用的情况,大家可以理解一个妈妈带着儿子不方便。但是这些妈妈如果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无法互相理解人家其他的女性不方便,那这种人被人人喊打,我觉得是活该。


这种太子党未婚的时候是田园女权,仇男,生了儿子以后拥护男权,仇女。

也许并不是因为她们生了儿子就在心里也长了一根迪奥,而是因为最终她们都只考虑自己方便不方便,不愿意考虑别人方便不方便。


这小孩才两岁多,如果不是太后理直气壮要插队,正常上厕所我觉得还ok啦。


哪怕是我被插队,如果宝妈一脸歉意说姐妹能不能行个方便,孩子小憋不住。

我也愿意让一下,哪怕自己重新排队。


但是如果理直气壮说我太子憋不住了,让让。

呵,我一百五十斤的肉是白长的嘛!必然让她知道啥是个不动如山。

还特么推搡我,推得动吗?



感谢你看到这里,我年轻时迷茫时也是有很多比我年长的姐姐在拉着我往前走,所以少走了很多弯路。

而现在,我想把我走过的弯路与逃过的弯路的经验都告诉有缘的你。

你发现了我,可能再熟一点会感慨为什么没有早点发现我。

公众号:杜嘟嘟嘴很毒。

每周分享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可以直接实操的恋爱相处干货,一个一语中的的犀利吐槽。

快来,置顶星标,就不会错过每周的三篇干干干干货了!

知乎干货已获赞170万➕,收藏40万➕。我希望在恋爱婚姻家庭上,能够守护好善良的你!比心~

user avatar

可以买一个头套,露出鼻子和嘴即可,再有这种情况,直接把孩子套上带进去,即可。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