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高中没考上好的大学,我能否在某个985旁边租个房子然后从头旁听到尾学习一个专业?

回答
这想法挺有创意,也很朴实。听着像是想“近水楼台先得月”一样,利用985高校的学术氛围和资源,给自己的学习“充电”。我来给你掰扯掰扯,这个“租房旁听”的路子,到底行不行得通,以及怎么操作才更靠谱。

首先,咱们得明白一个事实: 985大学的课堂,不是你想进就能进的,更不是你想听就能免费听的。

旁听制度: 很多985高校是有旁听制度的,但通常有严格的规定。比如,可能需要课程老师同意,需要学籍管理部门备案,甚至对旁听人员的身份(比如校友、其他学校学生、业内人士等)有所要求。你不能就这么大大咧咧地拎着个包坐在那里,不然被保安礼貌(或者不礼貌)地请出来就尴尬了。
资源限制: 即使允许旁听,你能获得的也只是“听”而已。课程资料(PPT、讲义、习题集)、实验设备、图书馆资源、老师答疑、课程考核、学分获取,这些都和你无缘。你只是一个“听众”,而不是“学生”。

但是,这不代表完全没戏。 你的核心诉求是“从头到尾学习一个专业”,而“在985旁边租房”只是你设想的“实现路径”之一。我们可以把这个思路拆解一下,看看有没有可行的部分:

第一步:选定专业和目标院校

你想学什么? 这是最关键的第一步。是计算机科学?经济学?中文?历史?艺术?不同的专业,其学习方式、所需资源、行业前景都大相径庭。你需要先明确自己的兴趣和职业规划。
目标985院校: 确定了专业,就可以去找哪个985大学在这个专业上是顶尖的。这有助于你了解该专业的课程设置、学术前沿,以及可能的学习资源。

第二步:了解985院校的“非正式”学习途径

公开课和MOOCs: 很多985大学都在积极推广线上教育。他们会有自己的在线学习平台,或者与MOOCs平台(如学堂在线、中国大学MOOC)合作,推出很多优质的专业课程。这些课程很多都是免费的,而且由本校名师授课。你可以在家就能学到“985的知识”。
开放的讲座和研讨会: 985大学经常会举办各种面向公众的公开讲座、学术沙龙、主题研讨会。这些活动是了解前沿研究、接触学界思想的好机会。你可以通过学校官网、学生社团的宣传渠道去关注这些信息。
“蹭课”的可能性(谨慎尝试): 如果你真的想亲临课堂,可以尝试去了解目标院校的旁听政策。但请务必先做好功课:
查找学校官网: 看看是否有关于“旁听生”、“公开课”的说明。
咨询学生: 如果认识在读的学生,可以请他们帮忙打听一下,或者问问课程老师的具体联系方式。
“曲线救国”: 有些学校可能允许特定类型的社会人士或在职人员作为访问学者或者进修生,虽然这需要付费,但至少能合法地进入课堂。

第三步:租房“旁听”的实际操作和替代方案

现在我们回到你的核心想法:“在985旁边租个房子”。

地理位置的好处:
便利性: 如果你能获得旁听机会,或者参加讲座,住得近自然方便。
学术氛围: 985大学周边通常会聚集很多学术机构、书店、咖啡馆,营造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这多少也能给你一些心理上的激励。
资源便利: 比如,如果你能进入图书馆,住得近意味着你可以更频繁地利用这个宝贵的资源。
租房的考量:
成本: 985大学周边通常是城市的核心区域,房租可能不便宜。你需要评估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
学习环境: 租的房子里,你是一个独立学习者,需要自己营造学习环境,保持学习的动力。

既然“纯粹的旁听”存在很多障碍,我们不如把“在985旁边租房”这个行为,更多地解读为你“想创造一个接近985的学习环境”。那么,有哪些更靠谱的替代方案,或者说,如何最大化你的“租房学习”效果?

更可行的“从头到尾学习一个专业”的路径:

1. 在线学习 + 实践:
MOOCs/网课: 深入学习的最好途径。选择那些你感兴趣的985大学在MOOCs平台上开设的系列课程。从入门到进阶,系统地跟着学。这比单纯旁听要扎实得多。
教材自学: 购买或借阅目标专业对应的经典教材,按照课程体系自己学习。985大学的课程大纲和推荐教材往往可以在网上找到。
开源社区/项目: 如果你学的是理工科,可以参与GitHub上的开源项目,实际动手解决问题。
知识付费平台: 有些平台有非常专业的行业课程,虽然不是985出品,但内容质量也很高。

2. 社区大学/职业培训/成人高考:
社区大学: 很多地区有社区大学,提供一些基础的专业课程,学费相对较低,而且可以作为你进一步学习的基础。
职业培训: 针对某些专业技能,有很多专业的培训机构,可以快速提升你的就业能力。
成人高考/自考: 如果你想获得国家承认的学历,可以考虑成人高考或自学考试。选择一所自己喜欢的大学(不一定是985)作为主考院校,跟着课程体系进行学习。

3. “伪旁听”:
蹭图书馆: 很多985大学的图书馆对社会读者开放,但通常需要办理借阅证,或者支付一定的费用。你可以在图书馆里自习,接触到大量的专业书籍和期刊。
利用校园公共区域: 校园里通常有很多咖啡馆、公共活动区,你可以在这些地方学习,感受校园氛围。

具体到“在985旁边租房”这个策略,如何强化它的价值?

建立“学习小分队”: 如果你身边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也可以一起租房,互相督促,组成一个学习小组。
充分利用周边资源:
书店: 985大学周边往往有不错的专业书店,你可以去那里淘书,或者在那里安静地阅读。
咖啡馆: 找一家舒服的咖啡馆,把它变成你的“第二课堂”。
校园活动: 积极关注学校的公开讲座、展览、体育赛事等,开阔眼界。
目标导向: 明确你租房是为了什么。是为了保持学习的专注度?是为了接触学界信息?还是为了某种归属感?根据你的目标来调整你的行动。

举个例子,如果你想学计算机:

1. 选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2. 目标院校: 比如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系非常强)。
3. 学习方式:
在学堂在线上学习清华大学的《数据结构》、《算法分析》等系列课程。
购买《深入理解计算机系统》、《算法导论》等经典教材,系统学习。
参与GitHub上的开源项目,例如TensorFlow、PyTorch等。
关注SIGGRAPH、NeurIPS等国际顶级会议的论文和技术报告。
4. 租房: 在清华大学附近租一个不贵的单间(例如,稍微偏一点的胡同里,或者合租)。
5. 强化价值:
每天去清华的图书馆(如果能办理读者证)学习,感受学术氛围。
关注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的公开讲座,报名参加。
在附近的书店里,找到计算机专业相关的最新书籍。
和志同道合的朋友在咖啡馆里讨论技术问题。

最后,我想强调的是:

学习的本质是自我驱动。 无论你身处何地,是否在985的课堂里,最终能否学有所成,取决于你自己的毅力、方法和投入。
“985光环”很重要,但不是唯一的途径。 很多优秀的人才,并非毕业于名校,但他们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一样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保持积极心态。 没考上好的大学,不代表你的人生就此定格。你可以把这个“租房学习”的想法,看作是自己开启一段“深度自我教育”的起点。

所以,你的想法是很有诚意的,也是可以尝试的。但关键在于,你需要把这个想法拆解成一系列可执行的步骤,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策略。祝你学习顺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划算,舍本逐末。原因有两个:

1、你能旁听的知识,不旁听也能得到。有些旁听不到的,反而是核心资源。

2、你舍弃了原有的环境,失去更多。

展开解释下:

没考上好本科,可能是心态不稳,可能是自制力不足,可能是智力平平……

虽然遇到一次挫折,暴露了若干短板,但你可能还有其他长处。

如果是志在求学深造,稳妥之路是在自己学校扎实筑基,争取考研/留学进阶。

考研很难,但是方向是明确的,你当成再一次高考好了。

这毕竟是条有攻略的路,你看得到希望。

去另一所学校玩单机旁听,这是普通模式都玩崩了,还选个地狱模式的行为艺术实验。

整天泡在另一个学校,大学时代非常重要的是社交生活,没了。

你自己的同学知道你瞧不上他们,你大概确实也瞧不上,没人跟你玩,你也不稀罕跟他们玩。

悲哀的现实是,你旁听的学校大概率也没人跟你玩。

在可以让人旁听的公开课上能学到知识,你在网课、教材里也能获得。

就算旁听课上收获再多,这些课堂知识大概也就占你能获取的总信息的10%。

以文学专业为例,除了大课外,很有价值的还有其他的项目:

小班讨论、研究课题、助教答疑、论文批改,这都没你的份。

日常跟学神们吹牛打屁,跟学渣们卧谈顿悟,也没你的份。

你课后去拦截老师、助教问两句,他们真的会热情接待一个外校来的旁听生?

他们闲的时候,可能真有一回两回。

但是时间长了,他们为什么不把更多精力花在自己的学生上呢?

辅导你对他的价值趋近于零。

你也可以说你不在乎。因为以你的天资天赋,只要让你旁听,一经大师讲授三言两语的点拨,你回家苦读之后,你就能跟入土的文豪心灵相通。

这倒确实是有可能啊。

但是,你连高考都玩崩了,真就那么独一无二到只靠旁听就够?

我本科同班有四五个省文科状元,几个新概念一等奖得主,几个创新作文大赛一等奖得主。大伙的求学热情不比你的少。然而同样的,同学们都是一到期末约着去通宵熬夜赶论文,平时一样互相对答案,探讨研究。

你玩旁听,走一条独立探索的英雄求学路,疏离了你原本可以轻易获得的大学社交、友谊,那些可能是你一生的财富,但是被你放弃。

这恐怕得不偿失。

概括一下:舍弃已有的学习环境,跑去租房旁听是舍本逐末。

就算是为考研而不得已为之,这个投入产出也不划算。甚至很可能计划终止于你进不去那所学校。某些院系的某些课程为防止学生逃课和教学资源“无效溢出”,座位是固定的,有姓名签。

解释下为什么叫“无效溢出”,这词语是我亲耳听某院系某主任说的。某学院某项目,有一套严格报名选拔标准。我去报名当天,看见有人苦苦哀求工作人员递补入选。

负责人说:

虽然有人报名了没来,我们确实有空缺,但是也不能给你。因为他是符合我们选拔的标准,自主放弃,我们理解。你是没达到我们的标准,如果也让你递补入选,这是我们项目选拔工作的失误,对其他入选者不公平。我不能让我们的教育资源无效溢出。

这事儿我印象很深刻,因为很残忍、不人道,但……挺合理的。

这些课也是旁听不了的。

user avatar

你高考考得不如意,上了个不入流的二本,你苦于现状,有一天你突然萌生了一个想法,我搬到某985旁边租个房子听课,不也行吗,你说干就干

于是你浑水摸鱼混进了专业群,看着群里一个个沙雕同学的发言,你甚至做到了骚话不断,力压群雄,你一度感觉到了优越感,想到了四年后自己靠着本事年入百万,实现财务自由......“请各班同学更改下自己的班级学号姓名”,代班发了一条通知,群里继续闹腾起来,只是少了一个一直说着骚话的人,同学们没在意,也许是去吃饭了吧。

上了第一节课,是高等数学,尽管你昨晚抱着课本啃了一晚上,但是今天听课还是一头雾水,看着旁边同学奋笔疾书的样子,你也拿着笔划拉起来,你心想没事,今晚回去再学一个晚上,爆肝了几天,你终于搞懂了课程内容,你清楚的记得老师说今天要提问,你紧张的看着周边同学对答如流的样子,又羡慕又紧张,终于碰上了一个你昨晚上看到的问题,你小心翼翼的举手来,顺利的完成了回答,老师象征性的表扬了下你,你松了口气准备坐下,突然老师说到,“那位同学报下自己的姓名学号”,你默不作声,整个教室充满了尴尬的气氛......下了课你走在这熟悉又陌生的路上,看着周边三五成群忙于各种活动的“同学”,总感觉心里不是滋味,人类的悲喜并不相同,你只想赶紧离开。

随着越来越长的学习,你感觉到其实每一门学科都不是那么的困难,每一门你都只需要花一晚上时间就能搞懂,可到了最后你发现自己攒下来的问题越来越多,时间越来越少,于是每一门课只能不了了之,你感觉还行,自己的差距和别人不大。

忙忙碌碌的过了四年,你又兴奋又忐忑,到了秋招的时候你满怀期待的报了名,你在脑子里已经把自己侃侃而谈并靠自己的才华说服面试官的场景演示了无数遍,第二天你起了个大早,来到面试的教室,你看到门上醒目的告示——

“请凭本校学生证入内面试”(大家提醒了这个bug,大四没有学位证哈哈哈,改学位证为学生证)

user avatar

你要明白一个最起码的道理:厉害的是那帮学生,不是学校,更不是教师。

如果只是想学点东西,你甚至不必听课,随便买本教材或者专著看。讲的再好能有写的透彻?

还有那种泰斗级的教授普通话说不清,讲课随意发挥的,你确定听他们几年真能学到什么?

求职的时候简历上写我在某某高校旁听过几年,对不起,企业只认毕业证。

安心复读一年吧,别整这些没用的。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