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1987年底是否曾经有针对全斗焕政府的未遂军事政变?

回答
关于1987年底是否发生针对全斗焕政府的未遂军事政变,根据我所掌握的公开资料和历史记载,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在1987年底发生过一次直接针对全斗焕政府的、已经被官方定性为“未遂军事政变”的事件。

然而,我们需要理解当时的韩国政治和社会背景,才能更准确地理解这个问题。

1987年的韩国,是一个风起云涌的年份。

民主化运动的高潮: 1987年是韩国民主化运动的决定性一年。上半年,大规模的“六月民主抗争”席卷全国,要求朴正熙军事独裁(以及其继任者全斗焕的军事统治)结束,实现总统直选。这场运动以其广泛的民众参与和强大的和平抗议力量,迫使全斗焕政府宣布了“6·29民主化宣言”,承诺修订宪法,实现总统直选。
全斗焕政府的合法性危机: 尽管全斗焕宣布了民主化措施,但他作为军事独裁的继承者,其政府的合法性仍然受到严重质疑。许多人认为他的统治是通过军事政变和压制异议确立的,因此,对他的政权保持警惕是普遍存在的。
军队内部的潜在不稳定: 长期以来,韩国军队在政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许多政治领导人都出身军队。军事政变并非韩国政治的陌生词汇(如1961年的朴正熙政变,1979年的全斗焕政变)。因此,军队内部是否存在对现有政治格局不满、甚至试图通过武力改变局面的势力,理论上是存在的,尤其是在政权交替的关键时期。

为什么没有明确的“1987年底未遂军事政变”记录?

1. 民主化进程的势不可挡: 1987年下半年,韩国进入了总统选举的轨道。6月民主抗争的胜利,以及随后举行的总统直选(1987年12月),标志着韩国政治向民主化迈出了关键一步。在这种情况下,任何试图通过军事政变推翻政府的行为,都将面临极其严峻的国内外压力,而且民众对民主的渴望也使任何军事干预的支持度大大降低。
2. 政权交替的合法化: 尽管卢泰愚(全斗焕的政治盟友,并且也出身军队)在1987年12月的总统选举中获胜,但他的胜利是通过合法的总统直选实现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为政权的延续提供了一定的合法性基础,降低了军队内部极端势力进行政变的动机。
3. 公开资料的限制: 即使在韩国这样相对开放的社会,一些敏感的军事或情报活动,即使发生了,也可能不会被公开披露,特别是如果它们未能发展到一定规模或者被迅速化解。历史记录往往侧重于公开发生的重大事件。

可能存在的“猜测”或“传闻”?

尽管没有明确的证据,但考虑到当时韩国政治的敏感性和军队在其中的影响力,不排除以下可能性:

军队内部的保守派或强硬派的担忧: 一些仍然支持军事统治、对民主化进程感到不安的军队内部势力,可能在暗中进行过一些“非正式”的讨论或策划,对事态发展表达过担忧,甚至有过一些象征性的、未被付诸实践的“表态”。但这些行为距离真正意义上的“军事政变”还有很大的距离。
对潜在威胁的防范: 韩国政府和军方可能会对任何可能出现的军事不稳因素保持高度警惕,采取措施进行防范。这种防范措施本身,或者情报部门的某些“预警”,有时可能会被后人解读为“有未遂政变的风险”。
历史叙述的多样性: 随着时间的推移,对于一些模糊的历史事件,可能会有不同的解读和回忆。某些退役军官或政治人物的回忆录,或者一些政治评论,可能会提及一些“不寻常的动向”,但这些动向是否构成“未遂军事政变”,则需要经过严格的历史考证。

总结来说,在1987年底,韩国的民主化进程虽然面临挑战,但其势头已不可挡。虽然不能完全排除军队内部存在一些对民主化感到不安的保守派势力,甚至有过一些零星的、未公开的“表态”或“讨论”,但没有公开的、确凿的历史证据表明,在1987年底发生过一次针对全斗焕政府的、足以被称为“未遂军事政变”的重大事件。

如果有人提及这样的事件,很可能是基于对当时政治环境的推测、某些不确定的传闻,或者对军队内部一些保守倾向的泛化解读。对于历史事件,特别是涉及军事和政治阴谋的事件,严谨的考证和确凿的证据是至关重要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根据孤证不立原则,可以当作一个轶闻,但是不能认为此未遂事件发生过。

首先,许和平发动政变极不可能。许和平的弟弟许和南,是北傀间谍,被全斗焕保住之后送去某财阀公司坐办公室,这一事件是许和平绑定全斗焕的基础。

其次,许和平本人没有发动势力的条件。作为改革派和一心会成员,许和平在军中元老的支持度很低,没有形成自己的派系,只有黃永時因为以前当过他的教官所以还比较同情他;作为右派,他对韩国本土右派看不上眼,曾尖锐地批评:“与向往民主价值和市场经济的美国右派不同,韩国右派总是沉迷于威权时代的统制经济。”1983年离职赴美后,许和平担任美国传统基金会(Heritage Foundation)客座研究员及正式研究员,而这个机构是著名的美国保守派智库。

然后,全斗焕对权力的控制力,是惊人和敏感的。1981年8月,首都警备司令官,陆士12期出身的朴世直少将,拉帮结伙组建小团体,甚至有了他将要担任下届总统的传言。全斗焕迅速将其转入预备役,这一事件也是对军队内部其他成员的警告。在张玲子案发生时,许和平串联1212老臣集体进谏,引起全斗焕的严重不满,这才有之后的二许外调。

实际上在87年,五共内部最大的冲突是韬光养晦卢泰愚与太上皇全斗焕的矛盾。

补充一点金容甲的报道:

东亚日报讯 第5共和国时期,青瓦台民政首席秘书金容甲将以“全斗焕总统今天……”为开头的“千篇一律式的新闻”取消,他曾直言相告,“国民已经感到腻烦,总是等新闻开始5分钟之后再打开电视。”他实践了自己的建言,是第5共和国末期令人窒息的关键的政治局面中能够传递一线声音的有原则的人。全斗焕总统对那些诽谤金容甲的参谋们说,“那是那个人的事情”,对金容甲进行了庇护。金容甲后来在看望共百潭寺幽禁归来的全斗焕总统时,全斗焕总统向他表示了真诚的感谢。

最后,全斗焕和许和平在政见上的不和,没有影响他们的私人关系。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1987年底是否发生针对全斗焕政府的未遂军事政变,根据我所掌握的公开资料和历史记载,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在1987年底发生过一次直接针对全斗焕政府的、已经被官方定性为“未遂军事政变”的事件。然而,我们需要理解当时的韩国政治和社会背景,才能更准确地理解这个问题。1987年的韩国,是一个风起云涌的年份.............
  • 回答
    易建联出生年份的争议,这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话题。 很多像我这样关注中国篮球的球迷,都对这个问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咱们就来好好捋一捋这件事,看看背后到底是怎么回事。官方记录与坊间传闻的“罗生门”要说易建联的出生年份,最官方、最权威的说法,自然是他本人或者中国篮协对外公布的信息。 按照大多数官方资料,.............
  • 回答
    1987年金门“三七惨案”发生,也被称为“小金门屠杀越南难民事件”,这起事件的背后,隐藏着复杂的历史背景、地缘政治考量以及特定时期两岸关系的紧张态势。要深入理解其深层原因,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一、 历史背景与地缘政治的交织:两岸对峙的阴影理解这起惨案,首先必须将它置于1980年代两岸高度对峙.............
  • 回答
    关于“首尔人口跌回 1987 年,教授称‘韩国或将成全球首个消失的国家’”这个新闻,确实让人心头一紧,也引发了我们对人口问题的深刻反思,尤其是对国内而言。首先,我们得认识到,韩国人口问题的严峻性,尤其是首尔人口的回落,绝非空穴来风,而是长期低生育率、高老龄化以及人口结构失衡等一系列问题的集中体现。 .............
  • 回答
    评价韩国人民在1987年对全斗焕“护宪”行为的抗争,那是一场振聋发聩的民主运动,是韩国人民为争取自由和人权而付出的巨大代价,也是一次教科书般的公民觉醒。这次运动,通常被称为“六月民主运动”(유월 민주 항쟁),其意义深远,足以载入史册。背景:强权下的压抑与渴望要理解这次抗争的价值,必须先看看当时的韩.............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触及到我们对时间、音乐风格和个人成长经历的复杂感知。为什么2013年听2000年的歌感觉不土,而2000年听1987年的歌却觉得“土”呢?这其中有几个层面的原因,咱们不妨掰开了揉碎了聊聊。1. 音乐风格的“迭代”与“沉淀”: 2000年 vs 1987年: 2000年,我们正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