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
昨晚刚讲完“外地流入的青壮年和资本是大城市的筑底”;
你看今天这就来了。
一群人纠结“吸引来一堆骗子咋办呀”。
憋纠结这个了,先纠结一下发不起钱的地方吧。
大家被熊追,一人疯狂跑在前,落后的人急得大喊:
“小心!伤膝盖!”
一,人是先来的,钱是后到的。
先放出消息:来我们这创业可以申请贷款,还不上我们可以免一部分。
一群躁动的大学生按捺不住,毕业后奔赴浙江。
到了一看,哟嚯:
申请创业贷款是要有抵押物的,能无抵押物拿下创业贷款的是少数;
拿下贷款后依然是要还的,还不上依然是要被催收和上征信的;
而所谓的“代偿”,指的是你还不上贷款逾期了之后,地方的创业担保基金会补一部分;
地方资金补了这部分,不等于你就不用还了,银行还是会继续催收。不过在催收所得里,银行会返还一部分给地方。
明白没有?这是地方政府在为银行的宽信用做托底,刺激银行放贷。不是给你发钱,醒醒。
这是15年的老政策,结果今天一群人解读成“宽容失败”。
都上征信了,还“宽容失败”?
但等很多小胖友明白过来时,人已经在杭州了,房也租了工作也找了,人生重大决策已经拍板了。
这就是宣传收益。
二,钱也没那么好骗。
申请贷款时的抵押物和审核流程,其实已经筛了一波人。
这波筛选是银行做的,银行不会太瞎。
等到你无还贷能力逾期时,要不要动用政府的创业担保基金来填一部分,又要筛一波。
这波筛选是政府做的,更加谨慎。
肯定会有糊涂账,但普通人想在这两大体系面前玩钱,你怕是对自己有什么不切实际的幻想。
三,这个政策的真正刺激主体是企业,不是个人。
大学生毕业就去创业,那就是小鸡仔冲狼群,百不存一。
这些刺激政策的真正导向,是鼓励本地企业加大招聘用工力度,把自己的上下游产业链尽可能都搬到浙江,做大本地交易总量。
你以工作室个体户的形式承接企业的业务,你不就是“个人创业”了嘛。贷款你可以申请、房租补贴你可以拿、还有一次性无偿补助。
企业出面来操作,为你出具资料;银行那边一看有大户做你的客户,轻松通过。你拿了补贴,企业拿了房租税费减免,赢两次。
这实际上就是地方政府砸钱拉就业、拉人口、拉增长。
我好像把浙江说得有点坏...
浙江不坏。
人家真的有生活补贴、租房补贴、购房补贴;
真有创业贷款,普通人材料硬一点真能申请的那种;
从事家政/养老/现代农业的创业和工作,真发钱。
真金白银的钱,不是“爷赏你一个本地购房资格”那种。
眼下真正要关心的不是浙江这个老政策,是那些完全没有财力搞这类刺激手段的地区。
新增人口下跌成定局,毕业大学生数量在千万上下的高位也就这十来年,而每年这千万人的去向就决定了一个地区未来三十年的兴衰。
能稍稍淡定点的,还是北上广深。到杭州武汉成都郑州这一列,就已经要展开肉搏战了。
而很多地区根本没有能力参与青壮年人口争夺战,只能眼睁睁看着劳动力和关联的消费税收流失外地。
越流失,越固化板结。农村流失有宗族和教门,小城镇流失有中县干部,这些社会变化加上本地因投资外流而导致的就业与工资下降,会进一步刺激本地青壮年离开。
最近楼市萎靡,三四线城市尤其疲软,很多人看乐子,等着大城市的房价自由落体。
但小心,别看乐子看到自己头上。在吸血大战里,如果你吸不过别人,你就是被吸的。
有前途!
当然最好先开发一套反欺诈的智能AI系统,只要不是欺诈,剩下的就让年轻人放手去干就对了!
今年大学本科毕业生预计1050万,创历史新高。
估计今年的就业形势很难。
这是在实行了计划生育情况下,如果没有计划生育,毕业生估计得2000万
键盘侠们高呼人口负增长,那么增长的人口就业问题怎么办?
刚刚跟体制内的大佬讨论了一下
虽然看上去很像是抢人大战,但是在实操中会因为隐形门槛变成定向放水。
大学生创业其实可能性不是很强,更多的事实是骗贷虚假创业。
我算了一下10万以下政府代偿,10万以上50万以下政府给代偿80%
也就是说,直接贷50万,还8w贷款,净得42万在手里。
对于有心人而言,贷款到手就算创业成功了。
毕竟50万对于创业而言真的不多,但净得42万就很可观了。
而且在现在这个就业环境,创业的基础有么?
年年喊创业,大学生破产的反而更多些。
这些年的考公考研风潮就能证明很多问题
所以,就浙江政策而言,个人认为并不值得仿效,且应严格审理跟监管。
加更
有大佬替我们读文件了,根据《浙江省中小微企业融资担保代偿资金管理办法》解释
其实还是定向放水,只不过这个政策如何界定大学生创业。
首先跟征信无关
中小微企业融资担保代偿是说省担保公司来担保,比如说具体的项目里,担保到多少。然后把程序走完后,钱给你了。然后你经营破产后,那么就按照《浙江省中小微企业融资担保代偿资金管理办法》进行处理。
然后你走正常程序就是了,申请企业破产,破产流程可以参见《破产法》。
然后你确实不能偿还了,则进入担保代偿核销。如果有其他原因的,那么依然会追你的账来要钱,但追偿期限一般不超过2年时间。
然后,省担保公司按照《代偿损失核销管理办法》汇总整理后,上报至省财政厅,省财政厅再批准核销。省财厅的核销受上级机关,国务院财政部监督和管辖。
然后核销流程走完后,创业者该干嘛干嘛去。
并不会影响你的征信,也不会影响你具体什么东西。
谈积极意义
诚如 @王子君 大佬所言
最近十多年千万级别的高校毕业生会决定地域未来发展兴衰,所以浙江施行抢人计划。
因为如果确实能通过撒钱解决城市未来高素质人口也好,青年人集聚也好,本身是一件很合算的事情。
有人才有一切,毕竟某县都能干掉300亿,而浙江用这300亿吸引的人才创造的价值又何止300亿呢?
加更
浙江省人社厅解读创业担保贷款政策:代偿后原则上要予以追偿
浙江省人社厅发布创业担保贷款政策解读称,因创业失败还不起贷款,由政府设立的创业担保基金提供担保的贷款被认定为不良的,贷款10万元以下的,由创业担保基金全额代偿;贷款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由创业担保基金代偿80%。同时,在实施办法中还明确了追偿和核销机制,代偿后原则上要予以追偿,但对实在没有能力予以偿还的,按规定程序经审批后从创业担保基金中核销。
会不会形成“人头通道”的骗贷专用程式化?毕竟“如果创业失败,贷款10万以上,政府代偿80%”。
就凭这一点,创业成功还重要吗,主要是能不能把钱贷出来,贷出来,哪怕直接做成破产,收益率也是惊人的。
浙江的纳税人愿意纳税去成全这种“创业梦”吗?
退一万步讲,即便真的专款专用,对于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真的有如此大能力,足以打败社会上的各种老江湖而创业成功吗?如果能力都那么强了,还至于被区区10-50万元难倒吗?
其实这个政策的一半已经在执行了,大学生落户创业就能获得几千几万元各种补贴,学历越高,力度越大。
俗称人才引进政策。
现在只不过是多了个贷款十万五十万的,却语焉不详。
以我对浙江地方政府之精明的了解,很多人明显多虑了,怎么可能有那么好的事情。
就拿房补来讲,老公来的时候给了15万,等到老婆再来,就只给7.5万,把你吃得死死的。
这么精明的政府,你觉得它会犯傻吗?
所以贷款创业的事情也是一样,肯定给你各种细节安排得明明白白,想偷奸耍滑估计是难的。
至于有什么积极意义?象征意义吧。
有鼓励和扶持总比没有强,蚊子腿的肉也是肉不是。
现在国家放水,却放不到田地里。
能放到大学生手里,广种薄收,说不定还有收获呢?
至少能让就业数据好看很多吧。
现在大学可发愁了,学生就业率令人头疼。
请注意“代偿”这个词,就是说债务并没有消失,只是从欠银行变成了欠政府而已,政府一样可以通过各种手段收回债务,所以风险相对还是可控的。
需要警惕的,其实是形成产业链,尤其是网贷等这些下三滥的东西,最后很可能是一条龙伪造各种创业材料然后帮助欠贷人员去搞这个创业贷款来还款,把债务甩给国家。
老法务同工:以往 这种补贴在实际中都有细则条件的,比如一定的销售额要求(直接对应的上缴多少税款)
还有代偿的含义,媒体也不会去解释。
某些媒体一报道就成了:人人只要肯创业至少给10w+
取个好标题,流量kpi达成,99%的网民也不会细看,评论999+ ,kpi二度达成。
真正的意思,几乎没有人会去看……
肯定有细则。
给你一个可以占便宜的新闻。
过去以后就两码事了。
否则,浙江省把财政收入赔干净也不够。
把钱贷出来就算创业成功了
#浙江大学生创业失败贷款10万以下政府代偿#【鼓励创业没错,但这样砸钱不应该】浙江是经济发达省份,但有关部门决策和治理水平尚有待提高:
1.很多地方都需要用钱,很多困难群众还面临生计困难,却无条件的把公共财政资金用于给一小部分人试错。这显然不合理。
2.大学生创业失败,ZF可以代偿,那其他群体创业失败怎么说?大学生群体为何能享受特权?这显然不公平。
3.大学生社会经验匮乏,创业失败率极高。而且无法排除有人钻政策漏洞,以创业之名套取财政补贴。这显然不科学。
和深圳经营贷一样,利好房市
骗贷款的本金这个难,肯定有监管,而且代偿的话只是欠银行的变成地方政府的,虽然理论上不能直接上征信,但是实际上操作手段很多,比如政府去告你一把你就成老赖了
加上大学生也不是SB,不会有人拿自己的征信去赌博的
但是都能政府代偿,肯定是低息贷款
但是只要贷款利息低,又不真欠银行钱不会坏征信,肯定借出去买房啊
这不就和深圳的经营贷一样吗
只不过小微企业换成了大学生而已
这是鼓励创业还是鼓励创业失败呀?
建议浙江省政府聘用许家印当创业主席
许总在线教你如何创业,大赚2万亿
消息来源于财联社,应该是真的。
难道是因为就业形势严峻,鼓励大家创业,变相的暂缓就业压力?
不管怎么说,总的是个好消息,有几个问题?
1、这些钱是从哪里来呢?
2、对于这个政策,是所有大学生都可以申请呢?还是说先筛选之后挑选项目呢?
3、如果是挑选项目,那项目的界定标准是什么呢?
4、之后会不会有人打着此政策的名义,从中获利呢?
讲一个故事:
河南某农村,强制建档立卡、低保等家庭贷款。
借用贫困户的身份贷款,直接进入某公司账户上,贫困户拿不到这笔钱,某公司给贫困户几千块的封口费。
还有那些农村养殖贷款补贴项目,也不见得有几个真正从事养殖的,但钱也不知道被谁带走了。
还有现在外面的空壳公司还少嘛,政府给钱支持去创业,然后拉一堆大学生去充当群演,招大学生一天200自带电脑坐着玩的充场。
大学生啥经验都没有,啥人脉都没有,没有社会经历,创业能成功的概率小,钱大概率都会被打水漂。
这一政策着实直接拉高大学生的消费能力,不知道我到时候能不能找一个杭州大学生合伙创业(手动狗头
以为可以骗贷的太幼稚了,谁骗谁还不知道呢。
看看政策原文吧:
大学生从事家政、养老和现代农业创业,政府给予10万元的创业补贴,大学生到这些领域工作,政府给予每人每年1万的就业补贴,连续补贴3年。
意思是说,要创业做这些特定领域的项目(家政,养老,农业)才可以申请创业补贴,而不是你随口说创业就可以忽悠10万块钱出来。
愿意从事这几个特定行业工作,也可以每个月获得833块(合计一年10000块)的就业补贴。
问问你自己,市场上的家政阿姨工资5000块,给你5833块,你愿意做吗?
问题就是没人愿意做。
养老,家政和农业,目前都是非常缺人的,特别是养老这块,真正需要的不是钱,而是人,需要有年轻人来照顾那些失能的老人。
但是哪个寒窗苦读20年的大学生愿意干这个?
这项补贴政策的背景是这两年企业效益不好,所以冻结了招聘,导致很多大学生找不到工作。
这种补贴,其实就是鼓励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不要只盯着高大上的行业,传统行业也是可以做的。
真正市场化的领域是不可能给你创业补贴的,你想想,按目前的经济环境,市场上有多年经验的企业都赚不到钱,毫无经验的大学生创业就能比这些有多年经验的企业做得更好吗?
浙江政府很清楚,这是不可能的,这种泛行业的创业补贴只会打水漂。
还有就是,只凭一张大学毕业证就能贷款吗?
不是的,肯定是你的公司开出来了,员工到位了,业务跑起来了,人家上门考察过,才可以去申请创业贷款,这是一个很长的流程,你花掉100万这10万都不一定能到账。
空手套白狼是不存在的。
这种补贴,其实就是把从你身上赚的钱返还一部分给你,政府一点都不亏的,例如总共给你30000的就业补贴,你在浙江扎根下来所交的社保和个税肯定是超过30000的,人家的账是这样算的。
你开办企业要养那么多人,解决就业问题,解决市场需求,这些人的社保、个税等也是政府收益,甚至连带产生购房租房需求,政府的获益远远超过这10万块。
这些政策都是精算过的,如果你有得益,政府肯定得益更大,不可能给你倒贴的。
但是,有政策总比没有政策好,能把大学生抢到自己的城市来就是赚的,把这个收益返还一部分给大学生,双赢。
好好搬砖吧,天降横财的事情轮不到你的。
先替毕业生问两个问题:
被代偿,会计入征信么?会影响上岸么?
大概有些眉目了:
征信可能出问题,代偿并不是说不用你还了。
这个政策还是2016年杭州的创业贴息贷款,前提是法人公司以及个人无力偿还时,必须走司法程序,才会被代偿。(有人咨询了杭州人社局)
其他非一线城市,哭晕了。
二三线城市一直喊人才回流,浙江一个大招,一年业绩没了。
不遗余力抢人才,也只有江浙沪,北上广敢卷进来。。。
杭州已卷疯,这下整个浙江要卷疯了,房子继续坚挺。。。
作为新杭州人,卷的我好累(๑ó﹏ò๑)
这东西出细则了嘛?
怎么申请?
提交什么材料?
怎么审核?
且不说最后没说这个钱可以不还,甚至没说这个钱在政府代偿之后计息怎么计,催收怎么催。
理论上,政府如果要搞催收,不比银行更厉害啊。经侦直接找你谈话,不用别的,你就每周经侦报道就玩死你。
咱们先不说什么优惠政策不优惠政策,要知道,创业这事儿,比赌博赢的机率都低。也就是,你借了钱,政府变成了你的债主。但是,实际上你能读到大学,大概率都是优质的借款人,你因为创业,把钱从银行借出来,投资在当地。然后赔塌了,等于是变成了当地的消费和一部人的工资。现在你还不上钱,政府又成了你的实际债权人,你得打工卖身还地方政府……一里一外扒你两层皮……
不愧是你啊,浙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