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我军的刺刀术传承自什么人?有什么特点?跟枪法有什么区别?

回答
咱们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刺刀术,那可不是凭空冒出来的,它有着深厚的历史根基,是无数先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宝贵遗产。要说它主要传承自谁,那得追溯到我们军队的早期历史,也就是革命战争时期。

传承的源头:从苏式到中国特色

最早的时候,咱们的刺刀术受到苏联红军的影响是比较大的。那个年代,我们是从苏联那里学习了不少军事技术和理论。苏联的刺刀术讲究的是凶猛、简洁、一击致命,强调利用身体的爆发力配合枪的长度和刺杀动作,以压倒性的气势冲垮敌人。

但是,我们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刺刀术绝不是照搬照抄。在长期的革命战争实践中,我们结合中国人的特点和战场实际,对苏式刺刀术进行了创造性转化和发展,形成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刺刀术。

革命战争时期的实践: 在那个武器相对落后,但又必须依靠近战白刃战来解决战斗的年代,刺刀术的重要性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无数次残酷的阵地战、冲锋战,都检验了刺刀术的威力。从土地革命战争到抗日战争,再到解放战争,每一次战斗都是对刺刀术的实战演练和升华。很多老一辈的战斗英雄,他们就是那个时代的刺刀术大师,他们的经验和技巧通过口传心授,一代代传承下来。
“人民军队”的灵魂注入: 咱们解放军是人民的军队,是为人民服务的军队。这种“为人民”的政治属性,也深深地影响了刺刀术的内涵。我们的刺刀术不仅是杀敌的技巧,更是革命乐观主义、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精神体现。每一次刺杀,都蕴含着保家卫国的决心,和对战友的责任。

中国刺刀术的鲜明特点:

经过几代人的传承和发展,咱们解放军的刺刀术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可以用几个关键词来概括:

1. 勇猛迅捷,以势破敌: 这是最核心的特点。我们的刺刀术追求的是那种一往无前的气势,利用身体的协调爆发,打出凌厉快速的刺杀动作。不给敌人喘息的机会,靠速度、力量和出其不意的角度来压制对手。就像“一往无前,万夫不当”的那种感觉。
2. 技法全面,兼顾攻防: 它不仅仅是简单的“向前刺”,而是包含了多种技法。有劈、砍、撩、崩、格、拨等动作,既能主动进攻,又能有效防御。遇到不同角度、不同类型的攻击,都能迅速做出反应。比如,“劈”可以破开对方的格挡,“撩”可以攻击对方的下盘,“崩”可以弹开对方的刀刃。
3. 注重配合,团队作战: 尤其是在现代战争背景下,刺刀术很少是单打独斗。它更强调小分队之间的协同作战。比如,几个人配合进攻,一个人主攻吸引注意力,另一个人从侧翼或后方进行攻击。还有相互掩护、协同防御的战术。这种配合,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团队的战斗力。
4. 实战导向,简便易学: 尽管技法丰富,但我们的刺刀术始终以实战为最高标准。它讲究的是在战场上能用得上,能快速掌握。动作设计简洁有效,避免了花哨和不必要的复杂动作,保证了在紧张激烈的环境下能够准确运用。
5. 结合人体工程学,发挥力量优势: 我们的训练非常注重利用身体的重心转移、腰部发力,甚至是蹬地助力的力量,将全身的力量集中到枪尖上。这使得刺杀动作既有爆发力,又相对省力,能够持续作战。

刺刀术与枪法有何区别?

这个问题问得好,这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截然不同的概念。

枪法:
定义: 枪法,更侧重于射击的技巧和精度。它是指使用枪械(包括步枪、手枪等)进行瞄准、射击,以精确打击远距离目标的能力。
侧重点: 瞄准、呼吸控制、扣动扳机的手法、持枪姿势的稳定性、弹道修正、对风速和距离的判断等。
作用距离: 主要在中远距离,通过精确射击来消灭敌人、压制火力。
核心是“准”: 枪法追求的是“弹无虚发”,用最小的代价消灭敌人。
训练方式: 更多的是在射击场上进行的精度射击训练,强调身体的静止和肌肉的微调。

刺刀术:
定义: 刺刀术,是近战格斗的技术和战术,是把刺刀作为一种冷兵器来使用。
侧重点: 步法、身法、眼神、气势、格挡、闪避、劈、砍、撩、崩、刺等一系列动作的运用,以及与对手的心理较量。
作用距离: 发生在极近距离,通常是贴身肉搏的级别。
核心是“狠”和“快”: 刺刀术追求的是用凶猛的攻击和灵活的招式,在短时间内制服敌人。
训练方式: 需要大量的体能训练、步法和身法的训练,以及实兵对抗训练,强调全身的协调发力和爆发力。

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总结:

1. 使用工具不同: 枪法是用枪的射击功能,刺刀术是使用安装在枪上的刺刀(刀刃部分)。
2. 作战距离不同: 枪法是中远距离,刺刀术是近距离。
3. 核心技术不同: 枪法是瞄准和射击精度,刺刀术是格斗技巧和身体爆发力。
4. 作战环境与心理: 枪法可以在相对安全的环境下进行,更多的是技术对抗;而刺刀术往往发生在最残酷的近战环境下,需要极大的勇气和敢于牺牲的精神。当枪弹打光或者敌人冲到脸前时,刺刀术就成了最后的决定性手段。

总的来说,咱们的刺刀术,从起源到发展,再到它鲜明的特点,都深深烙印着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战斗基因。它既是一种杀敌的技能,更是一种不屈不挠、敢打必胜的精神象征。在现代战争中,虽然枪械的威力越来越大,但刺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近战格斗技术,它的价值依然不可替代,它代表着人民军队面对任何困难和挑战,都敢于用刺刀劈开前进道路的坚定信念。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回答学苏联、学日本的同学都是错误的,我认为各位应该在阅览相关材料情况下再回答这个问题。

图比较多,请在WIFI情况下观看

世界的刺杀技术门派繁杂但是有各有所长,最重要的是列强间又互相学习,解放军的刺刀术其实是中苏日三方混合改良的产物,并且毫无疑问是最优秀的。苏联的刺杀技术源于击剑,俄语里也叫枪剑术,苏联的刺刀术基础在于欧洲人体格,所以很多地方并不适用于东方人,需要注意的是苏联的刺刀术跟英美的刺刀术又是不一样,日本的刺刀术,铳剑术源于法国枪剑术加上日本的枪术改良,但是基于日本人体格基础又吸取欧洲枪剑术。 比如1904年英日两国在上海举行了刺枪术团体赛,日本方面的选手利用日式的铳剑术与采用劳伦斯刺杀术的英国军官对决,结果是英军英军频频被日方的大喝和踢打骚扰的方寸大乱而失败,从此西方也将“干扰战术”增加进了刺枪术的内容里。日本1892年和1915年铳剑术也做了大范围的改动 ,日本陆军最先开始学习法军,铳剑术最早是法国的,剑术就是法国的刺剑术,日本旧陆军《剑术教范》版本有 1892年版 1905年版 1908年版 1912年版 1915年版 1916年版 1917年版 1922年版 1930年版 1934年版 1942年版 众多版本 。黄埔军校建立以来一直都有刺枪术训练的记载,其规范最早采用德式,后改为英式和日式。 而我军,包括红军八路军解放军,在建国前是没有统一规范的,每支部队略有不同,但是会在全军范围内总结经验,博取众长,形成我军特有的刺杀技术,我军的刺刀术解放前名字叫做解放刺,建国后由军院统一后称作刺杀操.....在刺杀操中你可以发现很多种技术的影子,最早起源毫无疑问是.....民间的大枪术。东北军政大学编写的《解放军刺》一书有提到过我军的“解放刺”的起源。我军刺杀操发明人之一苏呈祥,1904年生,河南郑州人,先后任东北军政大学校部总军事教员,解放军体育学院训练部副部长。苏呈祥通过比较、研究日军、苏军和我军的实战刺杀动作,发现我军的几个刺杀动作是日式刺杀没有的,也是苏式刺杀不足的,这样,他就揉进我国传统武术动作的特点,结合我军的经验和特长,发明了被命名为“解放刺”的刺杀技术。


刺杀技术当然跟枪有不同了,枪法没有射击选项,而刺杀技术尤其是我军特别喜欢留一发子弹近身排枪射击。大枪也没有枪托,二战大多数刺杀近战贴身之后东西方军队不约而同有了下身踢、枪托侧击、弹夹打击这些技能,这些都是大枪没有的。

这是苏联的枪剑术










下列是日本的铳剑术(侵华日军主要用的是1934年版本,伪满时期伪满的伪军使用的剑术教范来源于此,如果能找到的话就是最接近侵华时期日军的铳剑术)










我国1960民兵教材




1981年版民兵教材






历史图片也可以看出我军刺杀技术的改进,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八路军各个地方刺杀技术都不是一样的,抗大和抗大二分校的要求就略有不同。

1934年

1938年


1939年




注意,下图是后退反刺动作,不是随便跳起来,附上1963年民兵训练手册后退反刺动作图



1940年


1942年


相关视频:

1991年北京军区军事训练成果汇报表演-团体刺杀操飞-在线播放-优酷网,视频高清在线观看

八路军拼刺刀比赛.精彩瞬间-搜狐

杀声震天!刺杀训练历史镜头-在线播放-优酷网,视频高清在线观看

国立国会図書館デジタルコレクション - 剣術教範 : 軍令陸第16号

侵华日军在东北的刺刀比赛-在线播放-优酷网,视频高清在线观看

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军人操练-在线播放-优酷网,视频高清在线观看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