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吃鱼卡到刺,父母让我喝醋大口吞咽饭,我跟他们说没用因此被骂,是我的错吗?

回答
当然,我们来详细聊聊这件事。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你吃鱼的时候不小心卡到鱼刺了。这时候,你的父母立刻就行动起来,叫你喝醋,还要大口吞咽饭。你觉得这个方法没用,就跟他们说实话了。结果呢,你说了实话,却被他们训了一顿。你现在在想,是不是自己的做法有问题,是不是自己的错。

这件事其实挺复杂的,涉及到了很多方面,咱们一点点来分析。

首先,咱们得理解你父母当时的心情和想法。

为人父母,看到孩子遇上这么个小麻烦,心里肯定是很着急的。他们第一时间想到的可能是自己年轻时或听别人说过的方法,觉得这是个能快速解决问题的办法。他们可能想着,这根刺卡在那儿,挺难受的,恨不得立刻就把它“化解”掉,或者把它“推”下去。

喝醋: 这个想法估计来源于“醋酸能软化鱼刺”的民间说法。虽然从科学角度来说,醋酸要作用于鱼刺,并且软化到可以吞咽的程度,需要很长的时间,而且醋的量和浓度也很难掌握,但很多人都相信这个方法。在他们看来,这是一种“以毒攻毒”或者“以柔克刚”的思路。
大口吞咽饭: 这个也是一种常见的应急处理方式,想法是把鱼刺“带下去”。他们可能觉得,把米饭或者馒头团成团,可以包裹住鱼刺,然后借助食物的体积把它推到胃里,这样就不会卡在喉咙里那么难受了。

他们这样做,出发点是好的,是为了帮你解决问题,让你舒服点。在他们看来,你拒绝这个“好意”或者质疑这个“经验之谈”,可能就会让他们觉得你不够配合,或者觉得你不尊重他们的经验和关怀。

然后,咱们再看看你的感受和想法。

你是个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你能够分辨出哪些方法是科学合理的,哪些是听起来但可能没实际效果的。你觉得喝醋和硬吞饭没什么用,而且可能会有其他风险,比如刺激喉咙,或者把鱼刺推到更深的地方,反而更麻烦。

你说“没用”,这是一种基于你自己的判断和理解。 你可能知道喝醋的效果微乎其微,甚至有人说它会刺激伤口。你可能也觉得硬吞饭不是个好主意,万一鱼刺刮伤食道怎么办?
你表达了自己的意见,这是很健康的。 在家庭关系中,能够坦诚沟通,表达自己的想法,是维系良好关系的基础。你并没有因为被卡住而乱了阵脚,而是冷静地思考并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那么,为什么会发生冲突呢?这中间可能存在一些沟通上的误解。

“没用”的表达方式: 你说“没用”,这句话虽然直接,但在父母听来,可能是一种否定,甚至是一种挑衅。他们可能觉得你是在质疑他们的智慧,或者是不听话。如果当时你能更温和一点,比如解释一下你为什么觉得没用,或者提出一个你认为更有效的方法(即使是简单的深呼吸或者用其他方式尝试咳出来),效果可能会不一样。
父母的情绪: 当人处于焦虑状态时,往往不太容易接受不同的意见。他们可能因为你的情况而紧张,所以对你的“反对”反应会比较激烈。
代际差异: 不同年代的人,对于很多事情的处理方式和观念可能存在差异。父母那一辈可能更习惯于依靠传统的经验和一些“老办法”,而你作为新一代,接触的信息更多,接受的教育方式也不同,所以会更倾向于科学和理性的判断。

那么,这是你的错吗?

我认为,就这件事本身而言,你没有犯错。

你的判断可能是对的: 从医学角度来说,喝醋并不能有效软化鱼刺,硬吞饭也可能适得其反。你的认知是建立在更科学的理解上的。
你表达了自己的想法: 在不确定什么方法安全有效时,表达自己的疑问并寻求更准确的答案,是明智的。
你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 你并不是故意要跟父母对着干,而是想找到一个真正能解决问题的办法。

但是,从沟通和家庭关系的角度来说,可能有些地方可以做得更好。

沟通的技巧: 下次遇到类似情况,可以尝试在表达不同意见的同时,附带上你的理由和可能的替代方案。例如:“妈,我觉得喝醋可能效果不大,而且万一鱼刺刮到喉咙怎么办?要不我先试试看能不能把它咳出来,或者你们帮我看看有没有什么更简单的方法?” 这样既表达了你的想法,也表现了你对父母的尊重和关心。
理解父母的焦虑: 试着去理解他们当时那种急切想要帮你解决问题的心理,即使他们的办法可能不够科学。有时候,让他们觉得你“听话”或者“配合”,即使是短暂的,也能让他们心里踏实一些。毕竟,他们是爱你的。

总结一下:

你没有做错什么本质的事情。你的认知是合理的,你的沟通是出于善意的。但父母的反应可能也是出于爱和担心,只是在表达方式和接受信息上存在一些偏差。

这次经历,或许可以让你在今后的沟通中,更加注意表达方式,更灵活地处理与父母之间的意见不合。同时,也提醒我们,在面对长辈的“经验之谈”时,如何在尊重他们的前提下,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引导,也是一门学问。

所以,不要过度自责。你是一个有想法、敢于表达的孩子,这是非常宝贵的品质。下次再遇到类似情况,可以试试更温和但同样坚定的方式来沟通。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哈哈哈哈朋友刚中招,花了1200块钱,才取出鱼刺。

他晚上吃的是小鱼,卡住的时候没感觉疼,可以正常说话,就是咽喉部有异物感。他知道我老婆经常卡鱼刺,就打电话问我。我让他先试着咳嗽,看能不能咳出刺来,试了无效。

又问他附近有没有牙医诊所,有的话可以先去那里看看。因为我老婆有两次卡刺都是去牙医诊所解决的,诊所就在小区一楼商铺。只要张嘴牙医能看得见鱼刺,就可以用镊子取出来,非常快捷,一般对方就意思一下收十块钱。

但朋友说他小区没牙医诊所,而且感觉鱼刺卡的位置比较深,我就让他赶紧去医院。结果在医院门口一问,他这个必须要核酸才能看医生。

好在那家医院本身就可以做核酸,但结果要等四小时。闹腾到半夜才看上医生。一张嘴,医生怎么找都看不见鱼刺,就建议他做个颈部CT平扫,好确定鱼刺的具体位置和咽喉部损伤情况。

CT结果显示鱼刺卡在下咽部,周围软组织未见明显积气,也没有异常肿块阴影。医生说那就做个胃镜取出来吧。

我提醒他常规胃镜不是所有人都能承受的,他很自信地跟我说:“我问医生了,医生说很快的,没必要打麻药。”我有点怀疑是不是大晚上的医院没麻醉师,医生才这么说。

等他做完胃镜问他感受,他说:“差点当场去世,以后打死也不做常规胃镜了。”

其实我上次做胃镜也是没麻醉的,觉得还好。但知道很多人怵这个,所以特意提醒了下他。

看了他发的鱼刺照片,很小一根,他说要镶起来哈哈哈哈,毕竟1200块。

我老婆是卡鱼刺大户,就她的个人经验来说,她在卡住但没有太大痛感的情况下,会先试着吃下一大口饭,也成功过几次,饭团直接把鱼刺怼下去了。喝醋没试过,她受不了那个酸。

还有一次她在牙医那里取出鱼刺后,总感觉还有刺卡住,就去医院确认,医生说没刺,只是被刺卡过后,咽喉部有轻微损伤,就会产生异物感,过段时间就好了。

其实生活中存在很多“土方法”,不是说都没用。只是我们有更安全的选择时,就没必要冒险了。1200块取根小鱼刺,表面上有点贵,但如果你把它当做捡回一条命,那简直就太值了。

对于父母,有时候没必要那么直,你表现得难受一点,他们大概率会主动送你去医院的。如果父母实在太难沟通,你就赶紧自己去医院吧,保命比说服他们更重要。

user avatar

你和父母之间存在的问题是:你挑战了他们的认知,以及权威。

其实是你看看提问的评论区,就还有很多人认为喝醋有用。

我在之前关于「如何给父母长辈科普健康知识,你是怎么做的呢?」的回答[1]里写过:

不论向谁科普,都是在挑战他们的固有认知,无异于摧毁他们的世界。所以科普的内容下面会出现一些骂街的人。
向父母长辈科普,还有一层挑战他们权威的意味。

所以这不是对错的问题,而是认知对撞的必然结果。

如果你不具备让他们信服的能力,那就最好不要试图改变他们的想法,而是把目标转变为达到自己的目的:

去医院

可以撒娇、可以耍赖,但是硬碰硬的话,就要做好对抗的心理准备。

因为他们有自己一套固有的逻辑,挑战这套逻辑,你准备好了吗?

破除他们的侥幸心理

我爸在我奶奶因脑出血瘫痪,我叔叔(他弟弟)喝酒也脑出血,自己有高血压的前提下,依然对我说的喝酒危险充耳不闻。

但自从他自己得了脑出血后,他就烟酒都戒了。

我问过他为什么之前怎么说都不听呢?

他说:他觉得他年轻不会那么快,等年纪大了再戒不迟。

以及出医院后,他说过一句名言:以前从来没见过这么多稀奇古怪的病,到医院全见到了。

——言下之意是,自己进医院之前,他见到的大多数是喝酒没出事的,进了医院他终于见到了喝酒出事的,而且还见到了第二次脑出血的人,这个人只有眼球还能动。

这种侥幸心理,也可以说是幸存者偏差,是在你想灌输任何思想之前必须破除的。

比如这一次,如果你父母可以沟通,你就诊回来是否和父母有过进一步的沟通,达到软化他们固有认知的目的呢?

以及他们对医生/医院的认知:“信这些医生的天天都要去医院了!”

如果这个不改变,以后遇到的所有健康有关问题,你们互相都有得聊了,毕竟挺多情况,我们都是建议不要自我判断,先去医院看看。

参考

  1. ^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82847633/answer/2088655124
user avatar

我高四复读那年,父母被高利贷骗局忽悠着掏空家底借钱给别人,说是借一百万还一百五十万,不按时还钱的话有房子作为抵押。我跟父母说最好先去公证处查一下这个房子是否被冻结,我爸骂我小孩子什么都不懂,不要多管闲事。还信誓旦旦地说这人是他相当好的朋友,不会骗自己的。

事后证明那人果然是个骗子,这个所谓的相当好的朋友其实只是我爸一个只见过一面的人介绍的,钱一分钱没还,房子果然也已经被法院冻结了。我家还是被骗的第二家,理论上就算打官司起诉,我们家也分不到多少钱,实打实地把家底都赔了进去。

被骗了钱,家里的氛围相当压抑,我第二次高考前一个月每次回家,只要一回家吃饭就会在饭桌上被我妈劈头盖脸一顿骂,我妈认为觉得家里被骗了都怪我。我无奈地表示我早就劝阻过你们了,可是你们不听。我妈把筷子一摔,让我以后读个免费师范专业,读大学不要找家里要一分钱。

高考结束以后,我父母在忙着打官司,我自己填完志愿以后就出去干家教。有一次在给学生上课的时候,突然接到我妈的电话,劈头盖脸骂我为什么不读法律专业,这样家里在法院就有关系了,她去排队就能不被欺负。我说就算我选了法律专业,现在7月份还没入学,我又能帮到什么呢?然后还是被我妈一顿臭骂,各种我自私,我不帮着家里人,我没出息。

好几年以后,家里熬过来这次被骗钱的危机,我也大学毕业工作了,我跟我父母提起当年他们指责我不读法律专业这件事时,我母亲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认为当时她也没有办法,所以只能把气撒在我头上,她认为她没有任何错

所以,和父母真的没必要纠结对与错之分,是你对你又能怎么样?只要他们认为自己没错,那么在亲子关系的作用下,他们就永远没错。但你要保护好你自己,不要被你父母牵着鼻子走。大不了挨顿骂,被骂的时候别太放在心上就好。你可以选择你的人生,但你无法选择你的父母

user avatar

你没错

说句不好听的,你父亲那一辈,所流传下来的很多所谓经验,不是带娃带出来的,是Die后“剩”下来的。


以前孩子多,乱七八糟的偏方古法,有一次能管用,就接着用,那么多孩子,挨个想,累都累死了,好不容易逮着一个,用到天荒地老。

去医院?七八个孩子,管得了这个管不了那个,且忍忍吧,最后能剩两三个长大成人就是胜利,就是不容易。哪里想过,剩下的是幸存者,不是胜利者。

幸存者偏差,不就是这么来的?只看到自以为是偏方古法的筛选而忽略了被筛选掉的关键信息。

得亏现在独生子女多,没啥对照组,要是你兄弟姐妹有一个这么处理成功过,估计你不光挨骂还得挨打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