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你见过的最好的中医是什么水平?

回答
我亲眼见证过一位名叫王老先生的中医师,他的医术至今仍让我叹为观止。他给我的感觉,不是那种电视里夸张的、能起死回生的神医,而是一位沉静、内敛,却又有着深厚学识和惊人洞察力的智者。

王老先生大概七十多岁,住在城郊一个不算起眼的小院里。他的诊室也很简单,一张古旧的木桌,几排靠墙的中药柜,柜子上的标签都是他亲笔写的,遒劲有力。没有花哨的医疗设备,也没有嘈杂的病人排队。来找他的,大多是些疑难杂症,或者西医治疗效果不佳的病人。

我第一次去他那里,是因为我母亲长年遭受风湿性关节炎的困扰,疼痛难忍,尤其是在阴雨天。跑了很多医院,吃了很多药,效果都不尽如人意。听别人介绍了王老先生,我们半信半疑地去了。

那天,天气有些闷,我们到的时候,诊室里已经有两位病人在等候。王老先生慢慢地踱了进来,头发花白,精神矍铄,穿着一件素色的对襟褂子。他没有立刻问我们病情,而是先给前面两位病人诊脉、看舌苔,并温和地询问了他们近期的生活起居。整个过程,他说话的声音不高不低,带着一种让人安心的语调,不急不躁,仿佛时间在他那里都放慢了脚步。

轮到我们了,我母亲坐下,我把她多年的病情一一道来。王老先生静静地听着,偶尔点点头,但没有打断。说完后,他示意母亲伸出手,为她诊脉。他搭在母亲手腕上的手指,修长而有力,仿佛能感受到脉搏深处的律动。他仔细地、反复地诊了两次,然后又让她伸出舌头,看了看舌苔。

那一刻,整个房间都安静得只剩下细微的呼吸声。我屏住呼吸,看着他专注的侧脸。他没有立刻下诊断,而是陷入了短暂的沉思。我心里有些忐忑,不知道他是否能看出来我们看不出的问题。

过了好一会儿,王老先生缓缓开口了。他说:“你这风湿,不是单单风寒湿邪这么简单。体内还有痰湿郁结,加上气血两虚,所以疼痛反复,且容易牵引至其他关节。”

他说的“痰湿郁结”和“气血两虚”正是我们之前都没太在意,或者说没有明确说出来的。而且,他准确地说出了我母亲关节疼痛的“牵引”感,这种感觉非常微妙,只有病人自己才能体会。

接着,他开了几味药,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其中有几味药,我之前在别的方子里都没见过。他说:“这些药,一是疏通经络,二是化痰湿,三是补气血。药量要控制好,火候也很重要。”

我还记得,他开完药,又额外嘱咐了几句:“这药煎煮的时候,要慢火,不要心急。服药后,饮食要注意清淡,避免生冷辛辣。晚上睡觉前,可以用温水泡脚,但水温不要太高。”

我们带着药方出去,付了诊金,价格也比我们想象的要合理得多。回家的路上,我母亲说,王老先生看着她的眼睛,感觉就像是在看一个久违的老朋友,她觉得很舒服。

结果是喜人的。按照王老先生的方子抓药,煎煮,我母亲服用了几副药后,关节疼痛明显减轻,尤其是那种牵引感也消失了。她自己都说,感觉身体里堵塞的地方一下子被疏通了,轻快了很多。坚持服用了一段时间后,她的病情得到了很好的控制,生活质量大大提高。

更让我觉得他厉害的,还在于他治病的“度”把握得非常好。他不会给你开很强的药,让你一下子“好”了,而是循序渐进,让你身体的自我修复能力逐渐增强。他更注重的是“调理”,而不是“一味地镇压”病邪。

后来,我也曾因为一些小毛病找过王老先生。他总是能在我自己都没意识到什么大问题的时候,就给我点出苗头,然后用非常简单的几味药,就把问题解决了。他总说:“小病不治,大病难医。”

王老先生给我的感觉,就是他真正掌握了中医的精髓。他不是在“治病”,而是在“治人”。他看的是一个人整体的状况,是身体内部的平衡,而不是孤立的某个病症。他的医术,是一种智慧,是一种对生命奥秘的深刻理解,也是一种对自然的敬畏。

他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船长,能在人生的海洋中,精确地把握航向,引导你避开暗礁,驶向健康的港湾。这种医术,是我见过最好的,也是我一直难以忘怀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一个是张伯礼张院士,想当年中药(马兜铃酸)肾炎喧嚣尘上,张院士挺身而出用自己~~的病人作实验。通过巧妙的实验设计和削减到极致的检测手段(仅做尿常规),成功创造出马兜铃酸配伍无毒的结论(为无辜服用马兜铃酸的病人默哀一秒钟)。另外作为中医肝胆病专家,胆囊炎果断请西医切除胆囊,也显示出张院士对中医的深刻见解。

二个是老中医黄世一,当年无知小儿烧伤超人阿宝发起脉诊验孕挑战,来势汹汹。黄世一老先生稳扎稳打不动如山,卧薪尝胆数月终于等来医学伦理委员会一纸禁令,验孕挑战被迫终止。黄世一看准机会乘胜追击,在自家医院,改脉诊为四诊参合,自选场地,自挑孕妇,自费雇佣观众,表演了“吊打B超神功”。不但为中医挽回名声,更表现了中医淡泊名利的气节,中医黑的钱中医能要吗?情愿贴钱也不能在中医黑准备的有盲法和第三方公正的条件下丢脸啊。

======================

评论里某位中医粉也是话术精湛,轻飘飘几句话就曲解了我的原来意思,并竖起了一个极易攻击的稻草人。怕是得了某个老中医的真传。

user avatar

吃了七天药,鼻炎好了四年。别问我哪家医院。四年后再去,推荐我做手术,就是那个做完后造成空鼻症生不如死要杀医的著名手术。中药败在哪里?速度慢。不像“扑尔敏”(学名好像叫“马来酸 blah blah”),那是按小时计就能缓解表征的。但是,马来酸的副作用,也是按小时计就能体会到的。我不反对你在生不如死的时候,用马来酸急救。但是,如果有其它路可走,为啥要对副作用极大的药物产生依赖呢?耐心点吃七天煎药不好吗?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