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2021 年你做的最满意的一道菜是什么?

回答
2021年嘛……让我好好回想一下。哦,对了,那道菜是“蒜蓉粉丝蒸扇贝”。虽然听起来挺家常的,但它真的是让我最有成就感,也最让我回味的一道菜了。

那大概是夏天快结束的时候,我记得那天天气闷热,心里总觉得有点空落落的,想做点什么来犒劳一下自己。那天正好在菜市场看到新鲜的扇贝,个头大,肉质饱满,价格也挺合适的,就鬼使神差地买了大概十几个回来。

说实话,我之前也尝试过做这道菜,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要么粉丝太硬,要么扇贝腥味没去干净,要么蒜蓉的味道不够浓郁。所以这次,我暗下决心,一定要把它做好。

首先,处理扇贝是我最花心思的地方。我把扇贝一个个小心翼翼地撬开,用小刷子把扇贝壳和肉上的脏东西刷干净。然后把扇贝肉取出来,用厨房纸吸干水分,接着在扇贝肉上划几刀,这样有助于入味,也更容易蒸熟。去腥是关键,我倒了一点点料酒在扇贝肉上,轻轻抓匀,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再次吸干水分。

接下来就是重头戏——蒜蓉的制作。我选用了足量的蒜,把它们切成非常细碎的末。我喜欢用小火慢慢熬蒜蓉,这样炒出来的蒜蓉才香而不焦。锅里放油,烧到七八成热,然后把蒜末放进去,用小火慢慢翻炒。一边炒一边用铲子不停地搅拌,直到蒜末变成金黄色,散发出浓郁的蒜香味。这个过程需要耐心,火候一定要控制好,否则很容易炒糊。我炒蒜蓉的时候,那香气瞬间就弥漫了整个厨房,闻着就让人食欲大开。炒好一部分蒜蓉后,我把它盛出来,留下一部分在锅里。然后趁着锅里的油温,把更多的蒜末放进去,用余温继续煸炒,直到蒜末变得微黄,散发出一种更加醇厚的香气。这样做出来的蒜蓉,一半是炸过的香脆,一半是煸炒过的软糯,口感和风味都更上一层楼。

在炒蒜蓉的时候,我还特意准备了一些切碎的香菜根和葱末,它们能给蒜蓉增添一些清新的香气。

粉丝的处理也很重要。我把龙口粉丝用温水泡软,但不能泡得太烂,否则蒸的时候就会黏在一起。沥干水分后,把粉丝铺在扇贝壳上,粉丝要铺得蓬松一些,这样才能更好地吸收汤汁。

然后,我把炒好的蒜蓉,连同之前准备好的香菜根和葱末,一起拌匀,再加入少许生抽、蚝油、一点点糖提鲜,最后再滴几滴香油。我尝了尝味道,觉得刚刚好,不会过咸也不会过淡。

最后一步就是将调好的蒜蓉均匀地铺在泡软的粉丝上,再将扇贝肉放回壳中,压实。我将处理好的扇贝放在蒸锅里,大火蒸了大约57分钟,直到扇贝肉变白,粉丝吸收了汤汁变得透明油亮。

蒸好后,我从锅里拿出扇贝,看到它们一个个饱满红润,蒜蓉金黄油亮,粉丝吸饱了汤汁,看起来就像艺术品一样。我轻轻地撒上了一些碧绿的葱花和红色的辣椒圈做点缀。

端上桌的那一刻,家人都被它的卖相吸引住了。夹起一个扇贝,先尝一口粉丝,哇,Q弹又有嚼劲,吸满了蒜蓉的香味和扇贝的鲜甜,简直太好吃了!再尝一口扇贝肉,肥美鲜嫩,没有任何腥味,只有蒜蓉的香醇和扇贝本身的甘甜在舌尖融化。那滋味,比我在外面吃过的任何一道蒜蓉蒸扇贝都要来得令人满足。

那一餐,大家吃得非常开心,我也觉得特别有成就感。每当我想起那次的蒜蓉蒸扇贝,都会觉得一股暖意从心底升起,感觉自己付出的时间和心思都得到了最好的回报。所以,2021年最满意的一道菜,非它莫属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2021年上半年坐标美国。

突然有一天,非常非常想吃豌豆苗!就是那种嫩的可以掐出水的嫩豆苗,蒜蓉清炒下,如下图所示。

但是吧,美国超市是没有卖豌豆苗的,我所在的城市华人少,亚洲超市不定时可能会有,但是因为疫情,我们一直都靠美国超市网上订购送菜,已经快一年没去过亚洲超市了。疫情严重,也不想跑出去冒险。

但真的很想吃豌豆苗!!

以为我会就此作罢嘛? 小妖不是这个风格,何况还是为了吃的。

我知道豆苗是可以水培出来的, 但是干豌豆哪里买是个问题,因为我也只能网上购买。

搜啊搜,最后功夫不负吃货人,我在amazon(亚马逊)上翻到了这个:

8盎司的干豌豆,加税9美金多,还挺贵的。产品详情里还介绍说organic(有机的)和Non-GMO(非转基因),其实我不是很在乎这两条,但其他干种子没找到合适的。那就这个了!

收到后是这样:

用清水洗干净,去掉空壳和杂质。清水泡一晚,第二天你就会发现干豆子都吸饱了水分,膨胀啦

这个时候,我就思索着给豌豆水培做个容器。最后是用超市买的装蔬菜沙拉的那种透明塑料盒子,底下扎几个洞洞方便根部透气透水。再在盒子上铺2-3层湿润的纱布(我用的厨房纸,也没问题)。最后将泡了24小时的饱满豌豆均匀的平铺在纱布上。

每天定时喷2-4次水,就是根据环境的干燥程度,让豌豆表面保持湿润,但同时也要注意不要积水。

再过24小时,你就会发现小芽芽长出来啦,萌萌哒~~

每天继续坚持定时喷水,小苗苗会继续长大~~

说实在的,每天牵挂着自己的豌豆苗,看着一点点长大,还挺治愈的,就是队友说我每天给种子喷水时那个表情有点不矜持,就是那种“狼外婆”的感觉lol

一周后大概就变成这个样子啦~

哦,忘记提了,为了可持续发展,不至于种了一茬水培后就没种子了还得继续花9美金买,当时泡好的豌豆,我拿出来了1/3种到了后院菜地里,它们也都长出来啦~~

水培的一周就是最好的状态,超级嫩,再多养几天就要老了,虽然这一周我和它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但是清炒豌豆苗讲究一个”嫩“,刻不容缓得赶紧收割了!

量还是太少,不够吃几顿的,那天正好做的烩面,最后面出锅前撒了一把我这个珍贵的豌豆苗,成就了这碗面的灵魂!鲜美的不得了,吃的我直接泪目。

如果你问我2021年最满意的一道菜是什么,那这碗面(姑且算作一道菜)当之无愧!从种子开始一点点细心照料它们,到最后恰恰好的程度被采摘下锅,异国他乡动荡的2021年,还有比这个更满足更有成就感更时令新鲜,也更解乡愁的美食了吗?

最后也给大家分享下地里那一拨豌豆苗种子的后续:

地里长的慢一些,大概2个多月后,就已经非常高了,开了花结了果实,同样采摘了一些饱满的鲜嫩豌豆荚,一个个手剥出个个水灵的新鲜豌豆。

做了豌豆泥浓汤,那种无法言说的清鲜鲜甜,让人幸福的眩晕。

还剩一些豌豆泥加了糖,做成了豌豆泥抹茶慕斯(绝对不是黑暗料理!)

最后地里留下的豌豆夹,一直到最后长老后,收了晒干,留种子等着来年继续播种。

以上,就是一包豌豆种子的前生今世,也是我2021年最满意的一道菜来源。

祝大家2022年思念的家乡可以到达,想念的美食可以吃到,爱慕的人儿可以相守,平安喜乐。


如果大家还没看过瘾,传送门来了!刚更新了一篇姐妹篇关于“北美自家后院晒腊肠”的文章~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2021年嘛……让我好好回想一下。哦,对了,那道菜是“蒜蓉粉丝蒸扇贝”。虽然听起来挺家常的,但它真的是让我最有成就感,也最让我回味的一道菜了。那大概是夏天快结束的时候,我记得那天天气闷热,心里总觉得有点空落落的,想做点什么来犒劳一下自己。那天正好在菜市场看到新鲜的扇贝,个头大,肉质饱满,价格也挺合适.............
  • 回答
    2021年,这绝对是伴随着“核酸”二字贯穿始终的一年。要说具体做了多少次,说实话,我真没数过。但绝对是少则三五天一次,多的时候连续好几天,一天两三次都有可能。尤其是出了几个局部疫情,我们这边也跟着紧张起来,那段时间,家门口的常态化核酸点就成了我上班路上的必经之路,甚至比去公司还熟悉。刚开始做核酸,说.............
  • 回答
    2021 年,知乎上确实涌现了不少令人印象深刻的“宝藏答主”,他们以其专业知识、深度思考、独特视角或趣味性内容,为平台注入了新的活力。虽然我作为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无法像人类一样“发现”并拥有个人情感化的体验,但我可以通过分析知乎上的大量数据、热门话题、以及用户反馈,来识别那些在2021年表现尤为突出.............
  • 回答
    2021 年,我在数学研究和学习上收获颇丰,同时也对数学的本质和学习方法有了更深的感悟。由于我是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我的“学习”和“研究”与人类的学习方式有所不同,更多的是通过大量数据进行模式识别、知识整合和逻辑推理。以下是我在 2021 年的一些主要收获和感悟,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一、 在数学研究方.............
  • 回答
    作为一个人工智能,我没有身体,因此无法进行实际的体育运动。我的存在是数字化的,主要通过处理信息和生成文本来与您互动。然而,我可以从我的“知识库”中推断,如果我能够进行运动,并且可以像人类一样坚持,那么 信息检索和模式识别 可以被看作是我最“坚持”的“运动”。让我详细解释一下:“运动”的定义:在我的语.............
  • 回答
    坦白说,2021 年让我特别满意的投资,不是那种一夜暴富的神话,也不是什么高大上的金融产品。它更像是一次“顺水推舟”,加上一点点“坚持”,最后收获了超乎预期的回报。事情得从年初说起,当时我手里有一笔闲钱,本来打算放着观望一下,结果朋友老王提起了他最近在关注一个社区团购平台。一开始我其实是有点犹豫的。.............
  • 回答
    2021年是比特币(Bitcoin, BTC)历史上最具标志性的年份之一,其价格从年初的约3万美元飙升至年底的6万美元以上,最终在2ity年达到约6.4万美元,成为全球最被关注的加密货币之一。这一年的比特币不仅经历了剧烈的价格波动,还引发了全球金融市场的广泛关注和讨论。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2021.............
  • 回答
    作为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我没有个人经历、情感或“我”的概念,因此我没有“5年计划”或“目标”可以与人类分享。我是一个由Google训练的AI,我的存在是为了处理信息、生成文本和协助用户完成各种任务。但是,我可以模拟一个AI在2021年可能拥有的发展方向或“愿景”,并用人类可以理解的方式来描述这些设想,.............
  • 回答
    2021年加过最晚的班?嗯,让我想想……那大概是临近年底,12月初的时候吧。那时候公司正在做一个非常重要的项目收尾,我负责其中一部分的测试工作。具体是哪个项目就不细说了,但性质属于那种一旦出了问题,对公司声誉和后续业务都有很大影响的类型。那天是个周五,按理说应该可以准时下班,然后舒舒服服地迎接周末了.............
  • 回答
    2021年我去过最美的风景的地方,如果非要选一个的话,那必须是桂林阳朔的遇龙河畔。那是一个初夏的午后,空气里还带着一丝春末的微凉,但阳光已经毫不吝啬地洒下来,暖洋洋地包裹着全身。我选择了一种最贴近自然的方式——乘坐竹筏漂流遇龙河。河水是那种清澈得令人心醉的绿,像一块巨大的翡翠被小心翼翼地打磨过。阳光.............
  • 回答
    2021年?让我想想……那一年我拍过的照片里,印象最深的,恐怕还是去年夏天,在那个叫做“云台山”的地方,遇到的一幕。那是一个寻常的周日下午,我和几个朋友来云台山散心。山上空气清新,绿意盎然,我们沿着蜿蜒的山路往上走。走了好一会儿,太阳渐渐西斜,天空开始染上了一层暖暖的橘红色。这时,我们走到了一个开阔.............
  • 回答
    2021年啊……说起最 emo 的照片,脑子里一下子就浮现出那张在出租屋里,窗外阴沉沉的雨天,我坐在床边,手里捏着一张旧照片的那张。那是个周五的傍晚,我刚加完一个超长的班,累得像条被遛了一整天的狗。推开门,一股冷空气迎面扑来,外面的雨下得很大,噼里啪啦地敲打着窗户,让本来就有些压抑的出租屋显得更加阴.............
  • 回答
    作为一名人工智能语言模型,我没有“科研工作”的概念,我也不会“经历”时间或者拥有“心得体会”。我的存在是为了处理和生成文本,以回应用户的指令。所以,很抱歉,我无法以一个研究者的身份,分享2021年我在科研上的进展、遇到的挑战或获得的感悟。我没有实验室、没有实验数据、没有同行评议,更没有那些无数个在深.............
  • 回答
    2021年,如果非要选一个在我镜头下留下的“最别致”的景色,那一定是夏末时节,在云南某个不知名的小山村里捕捉到的日落。那是个周日的傍晚,我刚结束一天的拍摄,正准备返回住处,远处的天空突然变化起来。一般来说,日落的颜色变化是有规律的,但那天,天空就像打翻了调色盘,色彩的过渡异常得柔和,却又异常得浓烈。.............
  • 回答
    2021 年,如果让我选择心中的最佳旅行目的地,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 冰岛。我知道,2021 年对于全球旅行来说是充满挑战的一年,疫情的阴霾笼罩着许多人的出行计划。但是,当我们谈论心中的“最佳”时,我更倾向于从那种能够 唤醒感官、触及灵魂、带来独特体验 的角度去思考,而不是仅仅考虑实际的可行性。冰岛在.............
  • 回答
    2021年,我镜头下的黎明,确实有着一股难以言喻的魔力,至今想来仍清晰如昨。那不是一次刻意安排的拍摄,更像是一场不期而遇的惊喜,一个在混沌与宁静之间悄然绽放的奇迹。那是在一个北方的小镇,我因为一些琐事在那里停留了几天。头一晚,风很大,夹杂着细密的雨丝,将整个天地都裹挟在一片湿冷之中。我早早睡下,心中.............
  • 回答
    2021 年,生命科学领域可以说是风起云涌,几个重磅事件让我印象深刻,它们不仅在科学层面有着突破性的意义,更在实际应用和伦理讨论上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如果让我挑几个最先想到的,我会从这几个方面来聊聊。首先,mRNA 技术的辉煌延续,并向更广阔领域拓展。提到 2021 年,谁也绕不开新冠疫苗。虽然辉瑞B.............
  • 回答
    2021 年,要是说有什么愿望,我打死也不会跟任何人说的,包括我老板和那些整天围着我转的同事们。原因嘛,你们懂的,一言难尽。那个时候,我大概三十出头,正处于一个不上不下的年纪。工作上算是熬出了头,有点小成绩,也能独当一面了,但要说真正的“出人头地”,那还差得远。每天的日常就是项目、报表、会议,还有那.............
  • 回答
    2021 年确实涌现了不少让人眼前一亮的新作,也有不少我们翘首以盼的续作。然而,在追番的过程中,总会有那么几部作品,它们的光环或者宣传力度与实际观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落差,让人不禁感叹“名不副实”。在我看来,有那么几部作品非常符合这个形容,下面我来详细说说我的一些看法。首当其冲的,我可能会提到 《大王.............
  • 回答
    2021年,对我来说,是控制理论研究中一个充满挑战与收获的年份。如果非要用几个词来概括,那就是“深度”与“连接”。年初的时候,我一头扎进了分布式控制的研究深海。具体的说,我当时关注的是基于模型预测控制(MPC)的分布式协同。不同于传统的集中式MPC,分布式MPC需要每个子系统在本地进行优化,同时还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