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澳大利亚游泳选手霍顿在 2019 游泳世锦赛 400 米自由泳颁奖仪式上不愿站上领奖台的行为?

回答
霍顿在 2019 年光州游泳世锦赛 400 米自由泳颁奖仪式上拒绝站上领奖台的行为,无疑是那届赛事中最具争议的事件之一。这不仅仅是一场体育比赛的插曲,更是折射出复杂国际关系和个人价值观在竞技场上的碰撞。

事件的背景:

首先,我们需要回顾一下霍顿的行为发生的大背景。就在前一年,2018 年的亚运会上,孙杨在男子 200 米自由泳决赛中夺冠,而霍顿则获得了银牌。在那届亚运会上,两人之间就存在着一些微妙的互动,尽管不如后来那般公开激烈。

然而,真正让霍顿在 2019 年世锦赛上采取如此极端的做法,导火索无疑是他在 400 米自由泳比赛中的失利。在决赛中,霍顿以 3 分 43 秒 17 的成绩获得了银牌,而他的老对手,中国选手孙杨,则以 3 分 42 秒 44 的成绩夺得了金牌。这是孙杨在 2019 年世锦赛上获得的第一枚个人金牌,也是他自 2013 年以来在世界大赛上再次问鼎 400 米自由泳桂冠。

在得知自己输给了孙杨后,霍顿在赛后采访中就流露出了不满。而当颁奖仪式到来时,这个不满最终以一种更具象征意义的方式被表达出来。

霍顿的行为:拒绝站上领奖台

在 400 米自由泳颁奖仪式上,当奏响中国国歌,孙杨走向最高领奖台接受鲜花和金牌时,站在他旁边的霍顿,以及另一位获得铜牌的选手意大利的盖布里埃尔·代蒂,都站上了各自的领奖台。然而,霍顿并没有像往常一样站上属于他的亚军领奖台,而是选择站在领奖台的下方,或者说,站在领奖台的边沿,拒绝登上属于他的位置。

这个动作在现场引起了不小的骚动,也立刻被媒体捕捉到,并在社交媒体上迅速传播。这是一种非常规的举动,在体育颁奖仪式上,即使是对手之间,也通常会遵守惯例,以示对比赛和对手的基本尊重。

霍顿的动机与解读:

对于霍顿此举的动机,最普遍也是最直接的解读,就是他对孙杨禁赛事件的抗议。在 2019 年世锦赛前夕,国际泳联(FINA)曾裁定孙杨在 2018 年的一次赛外兴奋剂检查中存在违规行为,并对他进行了禁赛。虽然此后国际体育仲裁法庭(CAS)对此案进行了复审,并最终判处孙杨禁赛八年(后因证据等原因被减至四年),但在 2019 年世锦赛期间,围绕孙杨的兴奋剂问题依然是焦点。

霍顿作为一名公开反对使用兴奋剂的运动员,他曾多次在公开场合表达对孙杨的质疑。他认为,孙杨不应该被允许参加比赛,尤其是在 CAS 的裁决尚未最终生效的情况下。站在领奖台的下方,无疑是对孙杨“清白”的否定,也是对国际泳联在此事处理方式上的不满。他通过这种方式,向全世界宣告自己的立场:他认为孙杨不配站上领奖台,他是在用自己的方式捍卫“干净的体育”。

从更深层次来看,霍顿的行为也可以被理解为是一种“道德审判”。在许多支持霍顿的观点看来,体育不仅仅是竞技成绩的较量,更是一种精神和价值观的体现。他们认为,一旦有运动员涉及兴奋剂问题,无论结果如何,其形象都会受到影响,更不应该在最高领奖台上享受荣耀。

舆论的反响与争议:

霍顿的行为无疑在体育界和公众舆论中激起了巨大的争议。

支持方: 很多来自西方国家的媒体和运动员,以及一部分中国以外的观众,对霍顿的举动表示了理解和支持。他们认为霍顿是“勇敢的”,是在“为干净的体育发声”,是在“捍卫运动员的权利”。他们将此视为一场“正义之举”,是挑战不公正现象的体现。

批评方: 另一部分声音则认为霍顿的行为是“不成熟”、“不专业”和“缺乏体育精神”的。批评者指出,在比赛结束后,赛场上的竞争就应该结束,颁奖仪式是一个庄重的时刻,运动员应该尊重规则和比赛的流程。他们认为,霍顿的行为不仅是对孙杨个人的不尊重,也是对整个游泳界和体育精神的伤害。

对孙杨的评价: 批评者认为,虽然孙杨的案件存在争议,但根据当时的规定,他并没有被禁止参赛,霍顿无权在颁奖仪式上扮演法官的角色。他们认为,这是对运动员的二次伤害,也可能涉嫌诽谤。
对体育精神的理解: 很多声音强调,体育的魅力在于公平竞争,无论结果如何,运动员都应该尊重对手和比赛。颁奖仪式是属于所有获奖者的荣誉时刻,不应该成为个人政治表态的舞台。

行为的影响:

霍顿的行为并没有改变孙杨最终的比赛成绩,也没有直接影响到孙杨日后的职业生涯(尽管 CAS 的判决最终对他产生了巨大影响)。然而,这一事件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中澳两国在体育领域的摩擦,也让国际社会更加关注运动员的“干净”问题以及兴奋剂的监管。

同时,霍顿的行为也引发了关于运动员个人权利与体育规则之间界限的讨论。运动员是否应该被允许在公共场合表达自己强烈的政治或道德立场?这些立场又应该在何时何地表达?

我的评价(以一个客观分析者的角度):

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来看,评价霍顿的行为可以从几个层面进行。

1. 立场与权利: 作为一名运动员,霍顿有权表达自己的立场,尤其是在他所认为的“干净体育”这一原则问题上。他对此事非常坚持,也愿意为此承担可能的后果,这体现了他的原则性。

2. 时机与场合: 然而,颁奖仪式是体育赛事中一个非常神圣和具有仪式感的场合。在这里采取如此激烈的个人抗议行为,确实会引发争议。许多人认为,即使霍顿有他的理由,他也可以选择其他更合适的时机和场合来表达,而不是在颁奖仪式这个本应属于所有获奖者的时刻。这种行为可能被解读为将个人恩怨和道德判断凌驾于体育规则和仪式之上。

3. 体育精神的边界: 体育精神的核心是尊重对手、尊重规则。在大多数情况下,即使是对待犯规或存在争议的对手,运动员也应该在赛场上保持风度。霍顿的举动触及了体育精神的边界,让人们思考,在什么情况下,个人价值观可以凌驾于既定的体育规则和传统之上。

4. 影响的复杂性: 他的行为无疑吸引了公众对兴奋剂问题的关注,这也是他可能期望达到的效果之一。但另一方面,他也可能因为其方式而失去一部分原本可能支持他的人。这种行为的影响是双刃剑。

总而言之,霍顿在 2019 年世锦赛 400 米自由泳颁奖仪式上的行为,是一次具有高度象征意义的个人表达,反映了他对“干净体育”的执着追求以及对孙杨兴奋剂事件的强烈不满。尽管他的动机可以理解,但其行为的时机和场合引发了关于体育精神、个人权利和规则界限的深刻讨论,使得这一事件成为 2019 年光州世锦赛乃至近年来体育界最具争议的时刻之一。这既是对他个人信念的展现,也是对国际体育界在处理兴奋剂问题时所面临的复杂性的一个缩影。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知乎毕竟还是一个用来讲清道理,说明事实,辨别真伪的平台。看了这么多回答,除了嘲讽意淫,真的没有任何有价值的实质内容。你们在这里抖机灵,外网已经几乎一边倒的站到霍顿那边去了,你们自己嘴上爽了,真的有帮助到孙杨和中国游泳队吗?

想出征的,先看过我这篇再去,谩骂是没有用的,事实才有。

首先,霍顿以及一众西方媒体究竟在指控孙杨什么?不少人还觉得是2014年孙杨被禁赛三个月的旧事,其实已经不是了。他们现在指控的是,2018年9月,孙杨以及他的团队,擅自销毁用于检测的“血样”,国际泳联反兴奋剂小组经过调查,认定孙杨团队的行为不构成违规,而国际反兴奋剂机构对此提出异议并上诉至国际体育仲裁法院(CAS),CAS将于9月份召开听证会,做出进一步结论。而西方媒体普遍认为,在没有仲裁以前让孙杨参加比赛,是不公平的。

第二,那么事实到底是怎样的?问题就出在“血样”上面。根据国际泳联反兴奋剂小组的调查报告,2018年9月造访孙杨家提取血样和尿样的三人小组中,只有一人的资质合格。随后在填写表格的时候,孙杨发现了异常并提出质疑,他的质疑没有被解答,孙杨在请示领导以后,拒绝签字。反兴奋剂小组在随后的报告中承认,血样的采纳过程非常不专业,也没有得到合法授权,采到的“血样”不能被视作一个样本,整个采样程序无效。采样的四个小时以后,咨询了有关官员的建议和意见,孙杨团队决定销毁血样,即用锤子砸碎血样小瓶。这个行为被反兴奋剂小组称为“愚蠢”,但是由于“血样”的采取本身非法,孙杨团队的行为不构成销毁血样,不被追究责任。

最后,我个人认为,孙杨团队的行为确实失之鲁莽,但是国际泳联的采样违规在先,孙杨团队的行为有充分的合理性。国际泳联已经做出不追究的决定,那么孙杨完全有资格参加本次比赛。国际体育仲裁法院的听证未举行,按照疑罪从无的原则,暂停孙杨比赛的主张也完全没有法律依据。在这个问题上,霍顿等一众西方运动员和媒体,完全是在施行双重标准。

要出征的,请你们有理有据,中国人是讲道理的。


怎么讲理,早就教过你们,你们不会,赖谁?

我知道有些人觉得我的答案碍眼,碍眼就对了,碍得就是你们这些只会窝里横人的眼。

user avatar

看了回复,有些朋友说我这是变相承认孙杨嗑药了。

不可否认,中国游泳队确实有过不少“前科”,想要再次证明自己,就必须要承受更多的非议。

但是,“霍顿”们的言论,听起来却是多么的滑稽。

好比:和珅骂纪晓岚贪污,汪精卫骂蒋介石卖国。



你看人家欧美运动员多会玩,个个“身残志坚”,带病坚持比赛。

硬生生把吃禁药变成了“励志故事”

中国队学着点

.

挪威——哮喘滑雪队(自1992年以来,挪威队在奥运会滑雪赛事上所得奖牌中的70%是由患有哮喘的运动员赢得)

治疗哮喘的沙丁胺醇和“瘦肉精”的作用相同,治疗哮喘的药物“信必可”中含有类固醇激素。

挪威国有广播公司NRK公布了挪威队医带往平昌的药物清单。其中包括1800支信必可(Symbicort)、1200支异丙托溴铵(Atrovent)、1200支环索奈德(Alvesco)、360支沙丁胺醇(Ventolin)以及1200支沙丁胺醇吸入剂(Airomir),比挪威邻国——芬兰队携带的剂量多出了10倍。

挪威国家队队医负责人克尔兹伯格(Mona Kjeldsberg)称,“确实,对很多人而言,这些药看起来非常多...我懂!但如果把它们分开,看起来就没有这么多了。我们根据上一届奥运会情况做了统计。整个奥运会期间我们负责250人,应带够250人的量。”

所以,据计算,挪威队人均携带了7.2支信必可、4.8支异丙托溴铵、4.8支环索奈德、1.4支沙丁胺醇以及4.8支沙丁胺醇吸入剂。

哮喘患者“信必可”的最大用量是每个月2支,就算每个挪威队员天天哮喘发作,这些药也最少可以使用100天。

哮喘患者“异丙托溴铵”的最大用量是每个月1.2支,就算每个挪威队员天天哮喘发作,这些药也最少可以使用120天。

哮喘患者“沙丁胺醇吸入剂”的最大用量是每个月2.4支,就算每个挪威队员天天哮喘发作,这些药也最少可以使用60天。

环索奈德是纯粹的类固醇激素,哮喘患者“环索奈德”的最大用量是每个月0.6支,就算每个挪威队员天天哮喘发作,这些药也最少可以使用8个月。


美国——多动症体操队

治疗多动症的哌甲酯可以使人的精神高度集中


美国——哮喘游泳队


澳大利亚——失眠游泳队

治疗失眠的思诺思是一种催眠剂,可以缓解一些运动伤痛,也能起到掩盖服用兴奋剂的作用


user avatar

赢的漂亮!

导致对手霍顿在合影时特地不站上领奖台,而选择以仰望孙杨的方式拍下这张合影。

大家别误会霍顿以为他不屑和孙杨合影哦,他是想告诉全世界:

自己这辈子只能注定仰望孙杨!


感蟹赞同~

万水千山总是情,加个关注行不行?

user avatar

他要是直接拒绝领奖,银牌和铜牌往后顺延。我还佩服他算有种。

不是赛后表示“我只是不想和一个行为举止像他那样的人,共用领奖台。”那为啥还腆着脸来领奖啊,真是委屈您了。

现在闹这一曲,暴露出此人又想领奖,又不服气,又没礼貌,又缺素养。毫无运动精神的真实嘴脸。


这脸上的表情,输不起三个字直接写在他脸上。仿佛别人欠他好几百万。要是真有本事就在泳池里面刚啊,拿金牌才是硬道理。搞这些宫斗剧般的无聊drama,实在只有用恶心两字才能形容。


这个角度看上去,霍顿不仅在行动上的矮子,精神上就是一个巨婴。今天他的行为简直是对运动精神的玷污。希望国际泳联能有所动作。

更为可气的是,这位仁兄不仅自己不要和孙杨合影,还撺掇铜牌得主不要和孙杨合影。

据媒体报道,霍顿在赛后表示,自己要求意大利的德蒂也不要上台,但是,德蒂拒绝了他,理由大意是:“为了铜牌,我训练得很刻苦,我想要站上领奖台。”

哈哈,铜牌得主直接打脸霍顿。

孙杨表现的十分清醒,在赛后记者会上表示,霍顿就是想通过这些场外小动作来影响他,希望他在赛场上表现打折扣。孙杨表示他会做好自己的事情,不会受到影响。

其实在这次开赛之前,连同霍顿在内的一些欧美选手就开始公开diss孙杨了。还好孙杨的专注度够高,场外因素已经很难影响到他了。

本来不想说一些关于种族的事情,因为觉得体育归体育。但欧美运动员在体育竞技这件事情上采取双重标准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严于律人,宽以待己。中国人在一些高强度高耐力的项目上取得突破,立刻被质疑和放大检视,前有叶诗文,后有孙杨。他们无时不刻表现出的优越感真是令人生厌。

之前俄罗斯黑客攻击WADA(世界反禁药组织)运动员医疗档案,发现超多欧美大牌运动员因为各种理由获得使用禁药的豁免权。从而直接间接的提升了竞赛成绩。结果呢?欧美主流媒体根本没有深入报道。这些使用禁药的运动员也没被追究责任。依旧保留各种荣誉和巨大商业利益。这对于他们的对手来说,是不是一种不公平?WADA和这些运动员之间是否存在利益输送的腐败行为?没人知道。

最后恭喜孙杨,不管对手怎样作妖,金牌在我手,你气又如何!


附上孙杨和霍顿的成绩对比:

孙杨全方位无差别的碾压霍顿。霍顿在孙杨面前只能算是二流选手。不知道他哪来的自信?

最新消息:国际泳联已经向澳大利亚游泳管理机构和霍顿发出警告:

user avatar

本人国外留学几年,有什么几点体会:

  1. 白人的特点是极致的自私和精致利己主义(知道有圣母要说我一竿子打死一船人这样的话,省省吧。我说的是其中的大部分,不是全部。但大部分足以说明问题了,对吧?)。他们压根不在乎讲不讲道理讲不讲证据。他们和你打招呼拥抱握手笑地很灿烂不是想表现善意或对你有好感,而是这样可以体现他们热情好客,相信我,他们第二天就可以翻脸不认人;他们有时候看上去讲道理是因为讲道理对其有利,而不是真的愿意讲道理,讲道理对其不利时就会立刻翻脸,显现出蛮不讲理的本来面目。看看霍顿的丑陋嘴脸。
  2. 西方人(还是大多数,别说我一竿子打死一船人)对中国人乃至亚洲人的歧视与优越感是根深蒂固,难以改变的。认为讲理或者通过友好的方式可以改变这种现象的可以省省了,认为还有很大比例的西方人对中国人发自内心的友好的也可以省省了。没存在过,现在不存在,将来也不会有。历史告诉我们西方人欺软怕硬,只能不由分说先打服然后再另寻打算(想讲理的这时候再讲理)。霍顿这事我们能不能骂得过我不知道,但骂肯定比讲理有效,而且骂不要只用为了使霍顿或外国网友看懂而只使用英语,要用双语,且中文多于英文。要让他们感受到语言不通的大环境带来的压力(而且英文怼西方人也容易吃亏),这样很有帮助。另外,注意用小号等保险措施的使用。
  3. 说句政治不正确的,和西方人干架,能不能赢,占不占理都要坚持战斗到底,且手段不能太干净。近代史告诉我们,西方人为了利益从不忌讳使用任何肮脏的手段。看看他们怎么联合起来在场内场外对孙杨施压的,霍顿这么多次的去喷孙杨,这次还单独把季军拉过去合影的举动目的何在都明白吧?

我说的这些很多都是政治不正确的观点,但我相信中国人更讲事实,没那么多政治正确要去遵守(比如有些人好吃懒做我看大家也都发现了)。但对西方人足够了解的人自然会理解的。

最后,拥有相似观点的人看到这个回答别忘了,还有人和你们站在一起。

user avatar

这事儿懒得再多说了,就想说一点:

在实现最终目标的过程中,该有的战术,该有的理性,该有的让步,都可以有。

但是,我们的最终目标,并非让全世界各国人民都高兴。更不是无条件严格遵守现有玩儿法,现有定义,乖乖当费拉良民。

而是,

我们定义谁算是 “国际社会”,谁才是 “国际社会”。

我们定义什么是 “全球标准”,什么就是 “全球标准”。

我们建构出某种 “伟光正”,那它就是 “伟光正”。

我们制造某种 “边缘化”,那它就会被 “边缘化”。

而以上的概念和定义,不但其涵盖范围内的个体都普遍认可,而且其涵盖范围外的个体,也不得不隐隐认可,认可到哪怕他们嘴上不承认,但思考直觉也无处不体现着这种认可。


可现状?

以此事为例,你在FINA有几个人?FINA章程是你制定的么?你能左右仲裁么?你在WADA有几个人?WADA的药物列表和流程标准是你制定的么?你能左右仲裁么?全球游泳圈儿,你有几个人?有全球影响力的媒体,你又有几家?RT的带节奏姿势都能甩你N条街,更甭说各路牛鬼蛇神fake news了。

而像是孙杨这种世锦赛个人金牌总数有史以来全球前三的逆天存在,你去谷歌各种花式搜索 “greatest swimmer”,打开你能打开的所有词条,几乎看不到任何存在,想想这是为啥~

所以吧,到今天为止,我们是涨了不少信心了,但真说起话来,直觉依然是,我们是在 “自嗨”,而 “世界” 并不这么想,是不?

如果最终 “世界” 舆论向着咱了,仲裁结果有利咱了,这也不是咱自己能影响甚至控制的,是不?

这是没办法的事儿,只能说,任重道远,同志们要更加努力才是。


“看前面黑洞洞,定是那贼巢穴。待俺赶上前去,杀他个干干净净!”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