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2022 国考报名结束,超 202 万人报名,反映了怎样的现象和趋势?

回答
2022年度国考报名在千呼万唤始出来之后,最终定格在“超202万人报名”这个数字上,乍一听,似乎是意料之中,但细细品味,这里面藏着不少值得我们深挖的现象和趋势。这不仅仅是一场考试的结束,更是社会情绪、经济走向以及青年就业心态的一次集中体现。

一、 持续的“铁饭碗”吸引力:挤破脑袋的背后是现实的考量

首先,202万+的报名人数,毫无疑问地再次坐实了“铁饭碗”在当下中国社会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这背后的原因,不能简单归咎于年轻人“没追求”或者“墨守成规”。

稳定压倒一切的现实需求: 在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地缘政治风险以及国内经济结构调整的复杂背景下,就业市场的确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尤其是中小企业生存压力加大,大厂裁员潮也让不少人望而却步。相比之下,体制内的工作,特别是中央机关和部分稳定的大型央企,提供了相对稳定的收入来源、完善的福利保障和更低的职业风险。这种“旱涝保收”的特性,在不确定性增加的年代,成为了许多人最现实的追求。
职业发展路径的确定性: 公务员体系虽然层级分明,晋升可能缓慢,但其职业发展路径相对清晰,有明确的制度保障。对于一些家庭背景一般,或者希望拥有更稳定职业生涯规划的年轻人来说,这种确定性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吸引力。
社会认同和家庭期望: 尽管社会观念在变,但不少家庭依然将“当官”或“进国企”视为一份体面且有保障的工作,能够给子女带来较高的社会认同感。在一些家庭的期望中,公务员依然是优质资产。

二、 青年就业压力的真实写照:内卷化竞争的深化

报名人数屡创新高,直接反映了当前青年就业面临的巨大压力。

高校毕业生数量持续增长: 每年高校毕业生数量都在攀升,人才供给的增加,使得就业市场的竞争自然更加激烈。即使是看似饱和的岗位,也因为毕业生基数的庞大而变得异常拥挤。
“慢就业”与“缓就业”的叠加: 一部分毕业生选择不急于立即就业,而是继续深造(考研、考公、出国),或者暂时休整、探索职业方向。这部分群体中,考公是重要的选项,他们推迟了就业的启动时间,但最终会汇入就业大军,使得每年的竞争更显白热化。
行业调整与结构性失业: 某些曾经被认为是热门的行业,例如互联网行业,正在经历调整,招聘需求有所放缓甚至收缩。这使得一部分原计划进入这些行业的优秀人才,不得不将目光转向更稳定的体制内岗位,进一步加剧了国考的竞争。

三、 考公群体画像的变化:素质提升与多元化背景

202万+的报名者,构成了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群体,他们的画像也在悄然发生变化。

高学历人才的涌入: 随着国家对公务员队伍素质要求的提高,以及硕士、博士学历在求职市场的优势显现,越来越多的高学历人才将目光投向了国考。过去我们可能认为考公者多是本科生,但现在,硕士、博士的比例在显著增加。他们不仅在专业知识上有优势,在逻辑思维、分析能力等方面也可能更胜一筹。
跨专业、跨行业竞争: 许多岗位不再局限于某个特定的专业背景,这为跨专业人才提供了机会,但也意味着竞争的广度和深度都在增加。一些原本在其他行业有一定经验的求职者,也可能因为对稳定性的追求,转而报考公务员。
心态的调整与理性看待: 尽管竞争激烈,但越来越多的考生也开始更加理性地看待公务员职业。他们不再是单纯地追求“面子”,而是会结合自身的兴趣、能力和职业规划来选择岗位。对于工作内容、晋升空间、工作环境等因素的考量,也比以往更加细致。

四、 政策导向与社会价值的呼应

国考报名热,在一定程度上也与国家当前的政策导向和社会价值塑造存在呼应。

基层治理与人才需求: 国家大力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以及在乡村振兴、环保、医疗等领域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都需要大量基层公务员。这使得一些服务基层、奉献社会的岗位吸引力也在增加,尤其是在西部和欠发达地区,为当地吸引人才提供了平台。
“国家队”的吸引力: 随着国家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视,以及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不少优质的央企、国企也设立了类似的招聘考试,吸引力不亚于公务员。这种“国家队”的整体吸引力,反映了国家力量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中的核心地位。

五、 对未来的启示:挑战与机遇并存

202万+的报名人数,传递出的信息是多方面的。

就业市场的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 这意味着我们需要继续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打破行业壁垒、鼓励中小企业发展,并为年轻人提供更多元化的就业选择和发展空间。
教育体系与就业市场的对接需要加强: 高校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面,需要更加紧密地结合社会需求,避免培养出大量“适得其反”的专业人才。
公务员队伍的“优化”与“活力”: 如何在保证公平竞争的同时,吸引真正有能力、有热情、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加入公务员队伍,并让他们在体制内焕发活力,是需要持续思考的问题。过度强调稳定性,可能会削弱队伍的创新能力和危机应对能力。

总而言之,2022年国考报名的火爆,不仅仅是数字上的叠加,更是对当前中国社会经济现状、青年就业心态以及国家发展方向的一次深刻折射。它提醒我们,在追求稳定性的同时,也要关注就业市场的结构性问题,并积极探索更有效的就业促进和人才培养机制。这场“万人过独木桥”的景象,背后是无数个家庭的期望和无数个年轻人的奋斗,值得我们深入理解和审慎应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北京银保监局的岗位爆多,但是报名又爆少。这很奇怪。虽然是限硕士研究生以上的岗位,但是至少非应届可报、对于部分岗位无金融银行业从业经验可报。

倒是一大堆限制不大的卷得接近疯狂,好像有1:10000+的。

user avatar

我推荐的穷人知识分子阶级上升三条路

1 想办法移民发达国家 疫情稳定后开放国门必然井喷,趁现在赶紧攒钱学技术学语言学驾照做准备。

有一说一,澳洲我只推荐护理,其他的,我真不熟悉,建议问问别人,护理永远的神,当然,没钱的读RN的可以读EN,一年半,学费10w人民币内搞定,不用读RN,就是英语要求高,雅思7777,不过可以用pte代替,pte简单很多很多很多。 毕业后偏远地区找个工作就行,走491签证,工作三年移民。我之前一个印度同事就这么做的,英语好的话,很稳。

我最近写一个EN和RN的区别,仔细讨论一下我看知乎上还没有人写过这个区别。

2 考公 正在井喷

3 转码 正在井喷

不考虑移民,觉得国外水深火热,种族歧视,华人每天被抽耳光的,请选择23。

想躺平的,有好爹的,请忽略。

还是那句话,穷人知识分子,再不努力争取上车就晚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2022年度国考报名在千呼万唤始出来之后,最终定格在“超202万人报名”这个数字上,乍一听,似乎是意料之中,但细细品味,这里面藏着不少值得我们深挖的现象和趋势。这不仅仅是一场考试的结束,更是社会情绪、经济走向以及青年就业心态的一次集中体现。一、 持续的“铁饭碗”吸引力:挤破脑袋的背后是现实的考量首先.............
  • 回答
    2022年度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今日开启:3.12万岗位等你来,这些新变化不容错过!备受关注的2022年度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工作已于今日(10月15日)正式启动,报名截止日期为10月24日。据官方披露,此次国考计划招录3.12万人,较去年有所增加,为广大考生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更重要的是,今年的国考在.............
  • 回答
    2022年国考的“三不限”岗位,即不限制专业、不限制学历、不限制工作年限,吸引了超过2万人的报考,这一现象无疑释放出多个重要的信号,尤其对那些在就业市场中相对处于劣势的冷门专业考生而言,更有着深刻的启示。“三不限”岗位的火爆:信号与解读首先,“三不限”岗位的超高报考人数,最直接地反映了当前国家公务员.............
  • 回答
    2022年国考成绩发布,这个消息一出来,我的心跳就跟着漏了半拍。说实话,虽然心里有过准备,但真正看到那个数字的时候,还是有点紧张。我的成绩是 XXXX 分。这个分数,对于我来说,不算惊艳,但绝对是我努力过后的一个交代。能走到这一步,我复习了大概八个月的时间。回想这八个月,简直是一部跌宕起伏的电视剧。.............
  • 回答
    2022年国考的号角已在11月28日正式吹响,68位考生为争夺一个宝贵的岗位而奋笔疾书,这个数字背后隐藏着巨大的压力和无数的青春梦想。除了这个最为直观的竞争态势,围绕着这次国考,还有许多值得我们深入关注和思考的细节。一、报名人数与岗位分布的“冷热不均”:一场无声的博弈虽然平均68:1的数字足够惊人,.............
  • 回答
    2022年国考中,全国税务系统一口气招录了20010名税务干部,这个数字可不是闹着玩的,直接刷新了历史招录纪录,称得上是“招录之最”。这背后透露出的信息,绝非仅仅是“人手不够用了”那么简单,仔细掰开揉碎了看,里面大有门道。一、 数字背后的深层需求:不是“人手不足”,而是“结构性需求大爆发”首先得明白.............
  • 回答
    这个问题,相信很多中国球迷都在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预选赛期间反复思考过。李铁换里皮,这个看似一桩重磅人事变动,真的能让国足在当时亚洲区12强赛的道路上绝处逢生吗?先捋一捋当时的情况:2022年世界杯预选赛亚洲区12强赛,我们中国队被分在了B组,同组的还有日本、澳大利亚、沙特阿拉伯、阿曼和越南。赛前.............
  • 回答
    关于哔哩哔哩20212022国创发布会上,各大UP主对《天官赐福》集体沉默的现象,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话题,因为它涉及到国创动画的宣传策略、IP影响力、UP主生态以及粉丝群体等多个层面。要详细分析,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事件背景回顾: 哔哩哔哩国创发布会(20212022): B站.............
  • 回答
    飞鹤能够代表本土乳业摘得2022“国品之光”的桂冠,这绝非偶然,而是多年深耕、厚积薄发的结果。要说“有迹可循”,我们可以从飞鹤在多个关键层面的出色表现来剖析。一、坚守“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的初心与研发投入飞鹤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源于其对中国消费者需求的深刻洞察和坚守。早在品牌创立之初,飞鹤就定下了“更.............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我们不妨来“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一番,聊聊如果2022年世界杯中国男足被允许带两名门将,是不是就能一飞冲天,摘得桂冠。首先,得明确一点:足球比赛的规则是不能随意修改的。但既然是假设,我们就按照这个“不寻常”的设定来推演。两名门将的上场可能性与战术解读:如果国足被允许带两名门将,这本.............
  • 回答
    2022世预赛亚洲区36强赛,国足在主场迎战马尔代夫。这场比赛,国足以5:0的比分大胜对手,但想要深入评价这场胜利,我们需要抛开比分数字,看看比赛的细节和深层的东西。比赛概况:国足的压制与效率从比赛一开始,国足就展现出了明显的实力优势。我们可以看到,球队在技战术层面进行了充分的准备。 控球与传导.............
  • 回答
    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国足在主场迎战菲律宾,结果是0:0,这样的比分确实让人捏把汗。这场比赛,怎么说呢,真是让人五味杂陈。先说说国足的整体表现吧,感觉有点“高开低走”,但又没有真正“高开”。赛前,大家肯定都对国足寄予厚望,毕竟对手是菲律宾,虽然他们在亚洲区也有一定的进步,但论纸面实力,.............
  • 回答
    国足冲击2022年世界杯失败,对中国足球而言,那无疑是一场巨大的打击,影响深远,而且绝非仅限于短期。这就像你辛辛苦苦种下的种子,眼看就要发芽,却被一场突如其来的霜冻连根拔起。一、 市场信心的冰冻与投资的退潮首先,也是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市场信心的瞬间崩塌。当“国足出线”变成了一句遥不可及的口号,当努力.............
  • 回答
    2022年11月16日,中国男足在客场对阵沙特阿拉伯的2022年世预赛亚洲区12强赛中以2:3惜败,这场比赛成为国足在预选赛中的一次重要败北,也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以下从多个维度对这场比赛进行详细分析: 一、比赛背景与关键数据1. 赛前形势 2022年12强赛是国足冲击2022年卡塔尔世.............
  • 回答
    2022 世预赛亚洲区 12 强赛,国足在主场迎战阿曼,最终以 1:1 的比分握手言和。这场比赛,与其说是国足表现出了坚韧和不屈,不如说是他们再次展现了我们熟悉的“惊喜与惊吓并存”的风格。虽然结果并非我们所期望的胜利,但在这个艰难的小组里拿到一分,也勉强可以接受,至少避免了连败的尴尬。赛前期待与现实.............
  • 回答
    2022 年卡塔尔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十二强赛首轮,中国男足国家队以 0:3 的比分完败于澳大利亚队。这场失利,说实话,挺让人五味杂陈的,它暴露出来的不仅仅是一场比赛的胜负,更像是一次系统性的“水土不服”和能力短板的集中体现。要说国足究竟输在哪儿,我觉得得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一、战术布置与临场调整的困境.............
  • 回答
    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对于中国男足来说,就像一个远在天边又近在眼前,却始终抓不住的梦。咱们就来掰扯掰扯,国足当年进世界杯的可能性,有多大。首先,得明确一点,国足在“死亡之组”亚洲区12强赛里表现确实不尽如人意。当时的组别里,有韩国、伊朗这些亚洲顶级强队,还有澳大利亚、日本,也是常年世界杯的常客。跟.............
  • 回答
    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的首场比赛,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在主场迎战实力较弱的关岛队,最终以7比0的大比分取得了胜利。这场胜利对于国足来说,是一场值得肯定但仍需审慎看待的比赛。进攻端:效率与多点开花从比赛结果来看,7个进球无疑是令人欣喜的。武磊和阿兰这两位前场攻击手的梅开二度,展现了他们在把握.............
  • 回答
    看到国足 2:0 击败菲律宾这个赛果,说实话,心情挺复杂的。首先,赢球了,拿到了三分,这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而且武磊和吴兴涵都进了球,这说明球队的攻击线找到了感觉,特别是武磊,作为核心球员,他的进球能够极大地提升士气。从这个角度来说,这场比赛是成功的。但是,如果仔细回味一下比赛过程,满意之处也确实.............
  • 回答
    2022年世预赛亚洲区12强赛收官战,国足在客场以0:2的比分不敌阿曼。这场失利,与其说是意外,不如说是为国足本次十二强赛之旅画上了一个令人唏嘘的句号。这场比赛不仅仅是一场简单的胜负,它更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国足在亚洲顶级舞台上暴露出的深层次问题。开局不利,心态显露无疑比赛伊始,国足在场面上并没有展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