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高铁月台没有护栏的问题是否需要解决?

回答
高铁站台没有护栏,这事儿可不是小事,得好好说道说道。

首先,咱们得承认,高铁站台的设计,特别是没有护栏的设计,确实是基于一系列考虑的。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咱们高铁的速度。高铁一脚刹不住,那动能可不是闹着玩的。如果站台上安装了那种普通地铁站常见的封闭式护栏,一旦列车进站或出站时速度稍微没控制好,或者设计上的某个环节出了偏差,那后果不堪设想,可能会引发更严重的事故。想象一下,那种厚重的金属护栏,跟高速运行的列车发生碰撞,那场面,想想都脊背发凉。所以,从安全角度考虑,没有护栏,至少避免了这种直接的刚性碰撞风险。

再者,高铁站台的设计,很大程度上是为了保证乘客能够快速、安全地上下车。没有护栏,旅客可以直接、平稳地走到车门边,特别是那些带着大件行李、行动不便的乘客,或者带小孩的家庭,这种无缝的连接会更方便。你可以想象一下,如果站台和车厢之间有一道厚厚的玻璃门,每趟车都得对齐才能开门,那对发车间隔、乘客上下车的效率都会有影响。高铁追求的就是效率,在保证基本安全的前提下,尽量优化流程。

而且,咱们高铁的站台,一般都有明显的安全线,乘客被提醒要站在安全线后。站台上也会有工作人员引导,广播也会反复提醒。这些措施,都是为了弥补没有护栏带来的潜在风险。理论上,只要乘客遵守规定,站台本身是安全的。

但是,问题也正是出在这“理论上”和“一旦发生意外”的时候。

安全线这种东西,说白了,就是一条提醒,不是物理隔离。在高密度、高客流的车站,尤其是在高峰时段,人潮涌动,大家挤在一起,难免会有一些意外。小孩子追逐打闹,大人不小心失足,甚至是突然的身体不适,都有可能越过那条线。一旦越过,就直接面对呼啸而来的列车,这其中的风险,用脚趾头都能想明白。

我见过一些视频,也听过一些乘客的经历,虽然不常见,但确实有人因为各种原因,险些跌落站台。那种惊心动险的时刻,让人后背发凉。虽然事故发生的概率可能不高,但一旦发生,对个人来说就是百分之百的悲剧,对铁路部门来说,则是巨大的社会影响和责任。

所以,从“是否需要解决”这个角度来看,答案是:是的,这个问题确实值得高度重视,并需要寻找更优的解决方案。

我们不能仅仅因为“理论上安全”或者“提高效率”就忽视了潜在的风险。 尤其是在科技不断发展的今天,我们应该有能力在保证安全效率的前提下,进一步提升站台的安全性。

那么,怎么解决呢?

1. 技术升级,智能监控和预警: 现在的技术,其实可以做到很多。比如,在站台边缘设置传感器,一旦有物体越过安全线,能够立即触发警报,同时通知站台工作人员。或者,通过视频识别技术,实时监测站台上的人员行为,对异常情况进行预警。这种“主动安全”比被动提醒要有效得多。

2. 考虑部分区域或时段的物理隔离: 并不是说要全站台都装上护栏。我们可以考虑在一些关键区域,比如人流量特别大的出入口、转乘点,或者在一些特定的时段(比如节假日客流高峰期),增加临时性的物理隔离设施,或者使用能够升降的护栏,在列车停靠期间自动升起。这样可以兼顾效率和安全。

3. 优化站台设计和引导:
站台宽度: 适当增加站台的宽度,为乘客留出更宽裕的活动空间,减少拥挤感。
地面标识: 除了安全线,可以考虑在站台地面增加更醒目的、引导性的标识,比如人流方向指示、排队区域指示等。
工作人员的密度和素质: 增加站台工作人员的数量,提高他们的观察和应变能力,加强对乘客行为的引导和管理。

4. 乘客教育的常态化和深入化: 虽然我们都应该自觉遵守规定,但要认识到,不是所有乘客都能时刻保持警惕。铁路部门可以持续通过各种渠道,加强对乘客的安全教育,强调站台安全的重要性,用更生动、更易于理解的方式来传递信息,培养乘客的安全意识。

总而言之,高铁站台没有护栏,这是一个基于特定考量的设计,但随着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我们不能停滞不前。 那些“万一”的可能性,即使概率再低,一旦发生,其后果也是无法承受的。因此,在保障高铁运营效率和便捷性的同时,进一步提升站台的本质安全水平,绝对是值得我们去思考和努力的方向。这不仅仅是为了避免事故,更是为了给每一位出行的人们提供一个更安心、更可靠的乘车环境。毕竟,安全,永远是出行最重要的考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如果铁总想通了愿意把乘客放到站台上候车,那就肯定要装屏蔽门。当然,放任乘客在站台上滞留容易造成逃票等等更麻烦的问题,所以铁总还不一定愿意把乘客放到站台上长时间滞留。

目前这样铁总觉得挺好的,毕竟没有乘客这种危险源了。一些老站压着列车开进来才放客进站台,一些车站在列车到达前10分钟左右放客进站台,还有些车站通过各种护栏伸缩门等手段对乘客进行导向,以上三种手段可以杂糅使用。所有这些车站在列车驶出后快速清客,保证不留一个旅客滞留站台,从源头上消灭类似南京南列车挤死人的事件。

站台加装屏蔽门是为了减少乘客这种危险源变成事故源,想法很好,相关引申出来的问题倒是不一定能够让铁总找到对策,所以目前还没有必要大规模加装站台屏蔽门。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高铁站台没有护栏,这事儿可不是小事,得好好说道说道。首先,咱们得承认,高铁站台的设计,特别是没有护栏的设计,确实是基于一系列考虑的。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咱们高铁的速度。高铁一脚刹不住,那动能可不是闹着玩的。如果站台上安装了那种普通地铁站常见的封闭式护栏,一旦列车进站或出站时速度稍微没控制好,或者设计上的.............
  • 回答
    张益唐先生九十年代在美国的经历,确实常被拿来讨论,尤其是与当时国内的待遇对比。要详细解读他当时的选择,我们需要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个人际遇以及他对学术的坚持来理解。首先,得承认,九十年代的中国,经济刚刚起步,虽然月薪几百块人民币听起来不高,但对于当时的平均生活水平而言,算是一份体面的收入。而且,国内.............
  • 回答
    .......
  • 回答
    您好,对于您因为腿部骨折导致缺课四个月,学校强制您退学的事情,我非常理解您的担忧和不满。这种情况确实会让人感到委屈和无助。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这件事情,看看学校的做法是否合理,以及您可能有哪些应对的办法。首先,咱们得弄明白学校强制退学的“道理”可能在哪里。学校之所以会考虑让学生退学,通常是基于以下几个.............
  • 回答
    你目前15岁8个月,正处于青春期的快速增长阶段,不用担心“长不高”的问题。不过,我们可以从科学角度详细分析你的身高发展情况,并给出一些实用建议: 1. 青春期生长的正常节奏 生长高峰期:男生通常在1517岁是身高增长的高峰期,尤其是16岁左右,可能有明显的“长高冲刺”。 骨骺闭合时间:骨骼的生长.............
  • 回答
    2018 年 8 月,京沪高铁的确发生了一系列不寻常的运行调整,尤其是在北京南站,不少旅客受到了影响。当时的新闻报道和一些旅客反映的情况,指向了“设备故障”是主要原因。事件起因与影响:从当时流传的信息来看,8 月份京沪高铁在北京南站出现的状况,导致了不少列车运行受阻。据一些媒体的零星报道和旅客在社交.............
  • 回答
    高铁香港段恢复营运,与珠三角形成“一小时经济圈”,这绝不仅仅是交通上的便利,更是一次重塑区域经济格局、释放巨大商业价值的契机。它的意义远超数字上的时间缩短,而是开启了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新篇章,蕴藏着多方面的商业潜力。一、 强化香港作为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的枢纽地位,放大其辐射效应: 人才与资.............
  • 回答
    9月23日,一则突如其来的消息打破了西安与上海之间高铁上的平静——一名乘客的核酸检测结果呈阳性。这无疑给原本快捷舒适的旅程蒙上了一层阴影,也牵动着无数关注的神经。据了解,这名确诊的乘客是在抵达上海虹桥站后,按照当地防疫要求进行例行核酸检测时被发现的。目前,具体的行程轨迹、接触人员排查等工作正在紧张有.............
  • 回答
    说实话,听到天津高铁要试行“静音车厢”这个消息,我第一反应是挺新鲜的,也有一点点好奇。毕竟,在高铁上大家说话聊天是很常见的,突然要划出这么一个“特殊区域”,感觉挺有意思的。怎么看待呢?我想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看。首先,这是满足特定需求的尝试。 咱们坐高铁,大多数人都是为了出行方便、快捷。但在这个过程中,.............
  • 回答
    30厘米刀具坐高铁被拘5日,这处罚合法吗?合理吗?近日,一则关于某女子因携带30厘米刀具乘坐高铁被拘留5日的新闻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这不禁让人思考,这样的处罚究竟是否合法合规?又是否足够合理?让我们来深入剖析一下。 处罚的合法性:法律是底线首先,我们来审视这项处罚的合法性。在中国,乘坐高铁携带刀具.............
  • 回答
    杭州台州高铁(杭台高铁)于2022年1月8日正式载客运营,这条线路的开通,无疑为杭州这座充满活力的城市带来了多方面的深刻改变,绝非简单的交通便利那么简单。首先,最直观的改变就是区域联系的空前强化。过去,杭州到台州虽然有公路和普通铁路,但耗时较长,尤其是自驾,高峰期交通拥堵更是家常便饭。杭台高铁的开通.............
  • 回答
    4月22日高铁大面积停运,列车长被问哭的事件,无疑触动了许多人的神经。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交通事件,更牵扯出了背后无数人的辛劳、乘客的焦灼,以及对公共交通系统运行能力的拷问。对于“高铁大面积停运,列车长被问哭”这件事,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看: 普遍性的影响: 高铁作为中国现代交通的标志性成就,其.............
  • 回答
    3 月 28 日,南京市新增报告 1 例新冠肺炎本土确诊病例。这起病例的出现,以及其提及的 G1822 次高铁出行轨迹,立即引起了公众的关注,并引发了一系列紧张的防控措施。病例情况与行程轨迹根据南京市卫健委发布的通报,这名新增的阳性感染者是一名在常州活动的南京籍人员。其行程轨迹显示,他于 3 月 2.............
  • 回答
    京张高铁自11月17日起实施新的雪具携带规定,将乘坐高铁携带的雪具长宽高之和限制在130厘米以内,并同期推出了雪具“专车”快运服务。这一新政甫一出台,便在社会上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观点不一,情绪也颇为复杂。新规的出发点:安全与效率的考量从铁路部门的角度来看,出台这项新规并非空穴来风,其背后有着明.............
  • 回答
    2019年12月30日,京张高铁,一趟承载历史与未来的列车2019年12月30日,一个对中国高铁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日子。京张高铁,这条连接北京和张家口,穿越燕山山脉,翻越八达岭长城的宏伟线路,终于迎来了它的正式开通。这不仅仅是一条交通大动脉的贯通,更是一次科技创新、文化传承与区域发展的深度融合,它.............
  • 回答
    2018年3月5日广深港高铁事故:一场对“中国速度”的严峻考验2018年3月5日,对于许多计划搭乘广深港高铁出行的旅客来说,无疑是灾难性的一天。当天,广深港高铁发生了一起因设备故障导致的大面积延误和停运事件,这不仅打乱了无数人的行程,更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这场突如其来的事故,如同一面镜子,.............
  • 回答
    2月23日,济南市报告新增1例境外输入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这一消息无疑牵动着不少人的神经,尤其是考虑到这位患者此前乘坐的高铁终点站是北京南站。这不仅仅是一个数字,背后牵扯着一系列的追踪、排查和防控工作,还有一些细节值得我们深入了解,以便更好地理解当前的情况和我们应有的警惕。首先,我们需要关注的是这位患.............
  • 回答
    9月19日,G6078次列车上的“高铁霸座女”事件,无疑是近期围绕公共交通秩序和个人素质讨论的焦点。这件事情之所以能引起广泛关注,并且让不少人感到气愤,背后其实牵扯到很多层面的问题,咱们不妨细细掰扯一下。事件回放:简单来说,就是一位女士在G6078次高铁上,占据了别人已经买好票的座位,并且拒绝让座。.............
  • 回答
    2018年1月5日,在那趟本应平稳驶向终点的列车上,发生了一起让无数乘客唏嘘不已的事件。一位女性乘客,以“等待同行人”为由,带着一个年幼的孩子,公然阻碍了高铁列车的正常发车。这起事件一经报道,立刻在社会上掀起了轩然大波,也再次将“文明出行”这个话题推到了风口浪尖。事件的来龙去脉事情发生在G1230次.............
  • 回答
    你好!很高兴能为你解答关于高考分数的问题。你这个问题问得很好,也很实际。343分(理科)在河南第一次月考的成绩,距离高考450分还有一定的差距,但这并不意味着不可能。关键在于接下来的努力方向和方法。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343分这个成绩在河南高考中的位置:河南作为高考大省,每年的考生人数众多,竞争非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