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银同意又如何?
先看看ARM近期的换帅风波。
既然ARM中国无法取得独立运营权,经营权。那叫ARM中国有什么意义?
ARM是做ip授权的,生态取决于合作伙伴,信任取决于无条件对外一致授权。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ARM破了自己定下的规矩,不给某为授权。
如果ARM被美国企业收购,那么被利用ARM来威胁中国是不难预料的。
所以,中国商务部没有任何理由同意英伟达收购ARM。ARM的特殊性注定不能落在中美两国。
中国在ARM生态中,占了重要地位,ARM不可能敢丢掉中国市场来推动收购。
最后,会跟高通并购案一样,被迫放弃
感觉好多人不太明白商务部介入的前提。根据《反垄断法》以及相关规定,即使并购案的双方都是外国公司,但只要他们的年收入在全球超过100亿元人民币,在中国市场超过4亿元人民币,那么相关收购案就将会被纳入中国商务部的监管当中。
这一规定与国际上通行的惯例基本保持一致。由于现在的大公司大多跨国界运营,所以相关的并购案也都要得到各国政府反垄断部门的批准,才能够通过,所以在过去几年中,各国政府否决的并购案也并不少,其中很多可能都不涉及到本国公司。
中国占据了ARM20%的营收,而且ARM占据了移动处理器市场95%。两条中,那一条都触犯《反垄断法》。
你可能说ARM大不了不要中国市场了,区区20%营收。95%的市场支配地位,终究还是要用ARM的。
中科院自动化所副研究员李任伟认为,尽管目前中国大部分芯片厂商都是基于ARM进行设计,但是包括华为、阿里巴巴等也在尝试使用开放指令集架构RISC-V
阿里平头哥玄铁910就是RISC-V处理器。你看看ARM敢不敢放弃
其实就是一个问题,中国批不批。
以老黄的精明,如果中国不批,他肯定在收购前想好了办法。
第一是赌中美缓和。
特朗普下台也好,不下台也好,非竞选期间,关系可能不会那么僵。
换人的话,清算完了特朗普,中美进入一个相对平缓的关系,中国会批准,不激化矛盾。
第二是赌自己的重要性。
ARM和nVIDIA在一些领域形成垄断,中国如果不批,要去ARM,去nVIDIA是自我封锁。
中国不批,去ARM合并以后不能进入中国做业务。中国用了ARM授权的企业一律不能流片。
这是很多行业立即停业的问题。
你换MIPS或者RISC-V来不及。
nVIDIA断了中国业务,人工智能基本就停了大半。
所以nVIDIA在赌,只要给一些承诺,中国政府不会强硬不批。可能有一些利益交换。
第三要看美国怎么解决头条的问题。
头条不卖,达成个协议,特朗普敢不敢封。
是不是虚声恫吓,敲诈一点算一点。
中国考虑采取适当对策和筹码。
这个点很微妙吗,美国时间9月14日,第二天彻底封杀华为9月15日日子,
这又是极限施压的桥段?不象啊,得罪第一大市场,接下为还有中国商务部反垄断审查,真不怕不过不了?
我的感觉就是以再给华为一段时间,比如半年到一年时间购买美国芯片,换取NVIDIA 收购ARM ,落入美国人手里,这是美方想要的要价。
当然很可能不是建国想的,也可能美国产业界自救做一下牌以挽救一下中国市场。
我不懂关于计算机硬件的一切知识,但是这个故事让我想到了历史上一个有趣的案例。
英伟达的ceo明知道在中美交恶的当下,中国政府在正常情况下批准这一项交易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是他仍然做了,也很有信心,也不大可能放弃中国的业务,那么有一种可能,我把它叫做蔡司模式。
二战结束后,德国分裂,德国著名光学技术公司蔡司也被分成了两部分,在西德东德分别建立起业务。双方的技术基本独立开发,偶尔会有一些交流。东德的蔡司相比西德的蔡司技术水平稍弱,但是没有掉队。
这个模式如果复制到ARM上,结合几个月之前ARM中国和ARM总部的矛盾,那就是:
在正式出售前夕ARM一次性输入大量核心技术,甚至研发人员给ARM中国,使得ARM中国的总体技术实力上升到和总部基本并驾齐驱的状态。ARM中国和英伟达控制的ARM总部仅仅保持理论上的隶属关系,实际上是独立王国。
结果就是:
本质上就是中美打架的同时联手瓜分其他国家的优质资产。吃最大亏的是英国。
如果采取这样的策略,中国政府就不大可能否决收购案,并且英伟达和中国政府的关系保持良好,中国境内的业务可以正常开展。
无论如何,只是我个人的一点猜想。时间还长,拭目以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