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印度会有部分人认为是尼赫鲁将常任理事国让给了中国?

回答
关于印度部分人认为尼赫鲁将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让给了中国,这背后确实存在着一段历史讨论,并且这种观点在印度国内并非主流,但确实有人持有。要理解这种看法,我们需要回溯到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并结合当时的国际政治格局、印度当时的战略考量以及中国的崛起。

历史背景:二战后的世界格局与联合国的诞生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胜国着手构建新的国际秩序,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成果就是联合国的成立。作为战胜国的核心成员,中国(当时是中华民国)和印度都积极参与了联合国的筹建。

在联合国筹备初期,关于安理会的构成,特别是常任理事国席位的分配,是各国博弈的焦点。当时,五大常任理事国(美、苏、英、法、中)的框架基本形成,但“中国”这个席位本身就充满了复杂性。

“中国”代表权的问题:中华民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

从1945年联合国成立到1971年,安理会中国的代表权一直由当时的中华民国政府(国民党政府)占据。然而,随着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出现了两个政治实体。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自然希望取代中华民国在联合国的席位,包括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这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外交斗争过程,印度在其中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

印度当时的战略与尼赫鲁的政策

贾瓦哈拉尔·尼赫鲁是印度独立后的第一任总理,也是印度在国际舞台上塑造形象的关键人物。他的外交政策以不结盟运动为核心,强调独立自主,反对阵营对抗。同时,他也希望在国际事务中扮演一个重要角色,提升印度的国际地位。

对中国的早期态度: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印度是少数几个率先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之一。尼赫鲁政府对中国持有相对友好的态度,并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希望与中国建立良好的邻里关系。在当时,冷战的阴影笼罩全球,印度希望避免被卷入两大阵营的冲突,并看到了与中国合作的可能性。
印度在联合国的作用: 印度一直积极参与联合国的各项事务,并努力争取在联合国发挥更大的影响力。然而,与其他国家一样,印度也受到当时国际力量平衡的制约。

“让”的说法是如何产生的?

关于“尼赫鲁将常任理事国让给了中国”的说法,通常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理解:

1. 印度未能“接手”或“维持”中国的席位: 这种说法更多是一种对历史结果的解读,而非事实的直接描述。
2. 印度当时支持“一个中国”原则,间接促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入联:
在联合国,关于“中国代表权”的问题,主要围绕着是承认中华民国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印度在这一问题上,一直秉持“一个中国”的原则,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因此,印度在投票中,通常会支持将联合国代表权从中华民国转移给中华人民共和国。
一些印度人可能认为,印度在当时积极推动中华人民共和国入联,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放弃”了印度在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进程中的“独特优势”,从而“让”给了中国。
这里的“让”是一种对结果的政治化解读。 事实上,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问题是一个复杂的地缘政治博弈,美国等国也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印度虽然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但并非是印度拥有最终决定权,更谈不上“将”一个席位让出去。

3. 印度自身未能成为常任理事国的历史进程:
从联合国成立之初,虽然五大常任理事国的框架已定,但印度一直渴望能获得一个常任理事国席位,尤其是在随着自身国力增长后。
长期以来,印度与中国在争夺在联合国及其他国际组织中的影响力和代表性上存在竞争。
一些印度评论员认为,如果印度当年在国际事务中有更强的实力和更积极的争取,或许能够成为联合国之外的另一个常任理事国,或者在“中国代表权”的问题上采取更“有利于印度”的立场,但事实是,当时的国际政治格局并不允许这种“分配”。

为什么有人会这么认为?

历史叙事的复杂性: 印度与中国作为亚洲两个重要大国,其关系一直是地区和国际政治的焦点。历史事件的解读往往会带有民族主义色彩和地缘政治考量。
对“未获得”的遗憾: 印度一直希望在国际舞台上获得与其国力相符的地位,而常任理事国席位是这种地位的重要象征。当这一目标未能实现时,一些人会追溯历史,寻找“错失”的原因。
误读外交支持: 印度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早期承认和在联合国代表权问题上的支持,被一些人误解为是“主动放弃”了什么,而不是基于当时的外交政策和国际原则。
政治宣传或批评: 在印度的国内政治中,对历届政府的外交政策进行评价和批评是常态。这种说法也可能是一些政党或评论员用来批评尼赫鲁政府外交策略的一种方式。

澄清事实:

实际上, 尼赫鲁并未“将”常任理事国席位“让”给中国。 这是一个误解。

席位并非“分配”: 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是二战战胜国根据当时国际力量格局确定的,并非是各国可以互相“转让”的。
印度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入联: 印度是坚定的“一个中国”原则支持者,并积极推动中华人民共和国取代中华民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这是基于印度的外交政策,而不是“让”席位。
中国争取席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身也在积极地争取在联合国,尤其是在安理会中的合法代表权,这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外交过程,与印度“让”与否没有直接因果关系。
印度未能成为常任理事国原因复杂: 印度未能成为常任理事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其建国初期国力相对有限,国际社会对此尚无共识,以及后来改革安理会成员结构本身就十分困难。

总结:

“尼赫鲁将常任理事国让给了中国”的说法,更多是一种对历史事件的解读和政治化处理,而非事实的准确描述。它源于印度部分人对于自身未能获得国际组织更高地位的遗憾,以及对印度与中国关系在历史中的复杂情绪。尼赫鲁政府确实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但这是基于其外交政策,而非“让”一个本属于印度的席位。常任理事国的构成是历史和政治力量博弈的结果,并非由任何一个国家单方面“赠予”或“转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按照我所理解的历史,中国成为常任理事国跟印度八竿子打不着才对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印度部分人认为尼赫鲁将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让给了中国,这背后确实存在着一段历史讨论,并且这种观点在印度国内并非主流,但确实有人持有。要理解这种看法,我们需要回溯到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并结合当时的国际政治格局、印度当时的战略考量以及中国的崛起。历史背景:二战后的世界格局与联合国的诞生第二次世.............
  • 回答
    看到这个问题,我脑袋里立马浮现出好几个画面。我有个朋友,前两年在印度开了个小型的电子产品代工厂,当时也是看中了印度的“人力成本低”和“巨大的市场潜力”。结果呢?现在还在艰难地爬坡,遇到各种磕磕绊绊。所以,你问为什么还有中国企业去印度投资?这事儿吧,得从几个层面去掰扯。首先,不能以偏概全地去看待“成功.............
  • 回答
    印度媒体报道印度将在2022年初至少部署两套S400防空导弹系统,这一消息如果属实,无疑透露出印度在国防战略和地缘政治格局中的多重意图和考量。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解读:一、 印度提升区域防空能力和威慑力的迫切需求 应对多方向的空中威胁: 印度长期以来面临来自其北部(中国)和西部(巴基斯坦.............
  • 回答
    为什么中国人对印度会有巨大的认知偏差?这事儿吧,说起来挺微妙的。要说为什么中国人对印度的看法跟印度实际情况能差出十万八千里,我觉得不能简单归咎于某一个点,而是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层层叠叠,最终形成了一种大家都习以为常的“惯性思维”。咱们先从最表层的说起,就是媒体和信息传播。你想啊,咱们获取信息的渠道.............
  • 回答
    印度在国际舞台上之所以展现出一种既亲近美国又亲近俄罗斯,并且立场时常摇摆不定的姿态,这背后是复杂的地缘政治、历史因素、国家战略以及国内政治需求等多重作用的结果。它并非简单的“墙头草”,而是在努力实现自身国家利益最大化过程中采取的实用主义策略。一、 深厚的历史渊源:美苏冷战时期的“不结盟运动”基石首先.............
  • 回答
    好的,咱们来聊聊福奇博士关于印度全国性封锁控制疫情的提议,以及这背后的一些考量。要说有没有“明显作用”,这事儿可得掰开了揉碎了说。首先,得明确一点,福奇博士作为一位在传染病领域浸淫多年的专家,他的建议肯定是基于科学的考量和过往的经验。从理论上讲,全国性封锁,尤其是早期且执行到位的情况下,确实是遏制病.............
  • 回答
    美国顶尖科技企业,如谷歌、微软、亚马逊、IBM、Oracle 等,拥有大量印度裔高管是一个非常普遍且引人注目的现象。这背后并非偶然,而是由一系列复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以下将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阐述:一、 印度在教育和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 强大的STEM教育基础: 印度自独立以来就非常重视科学、技.............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深刻,也触及到了印度社会一个非常令人痛心和困惑的现实。印度确实是多种宗教的摇篮,其文化深植于对精神、道德和社群的强调,按理说,这应该能提供强大的社会凝聚力和向善的力量。然而,现实中却存在着令人担忧的强奸犯罪率,这之间的矛盾确实值得我们深入探讨。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跳出“宗教信仰.............
  • 回答
    你有没有注意到,公交车窗的边缘,尤其是靠近车身的地方,常常印着一圈圈黑色的点点?那些点点看似不起眼,但它们在看似普通的玻璃上,其实扮演着不少重要角色,而且作用还挺实在的。首先,你想想,公交车是经常在户外运营的,风吹日晒是常事。阳光直射,特别是夏日炎炎,那热量可不是开玩笑的。这些黑色的点点,也就是我们.............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我心中柔软的角落。每次听到《和未来有约》、《明天会更好》这些名字,脑海里总会浮现出那个时代特有的旋律,以及那份集体的、激昂的情感。你问为什么近年来听不到类似的好歌,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思的现象,而且答案也绝非一蹴而就。首先,得承认,时代背景和时代情绪是催生这些歌曲最肥沃的土壤。《明天会更.............
  • 回答
    你说得没错,在电影里,你确实更容易看到FBI特工在执行任务时亮出他们的证件,而CIA特工的这个动作似乎没那么常见。这背后并非完全是剧情需要,而确实涉及到这两个机构在职能、运作方式以及公众形象上的区别,当然也和一些不成文的“规矩”或者说习惯有关。要详细说清楚这个,我们得从FBI和CIA各自的定位说起。.............
  • 回答
    在印度政治光谱中,纳伦德拉·莫迪的名字总能激起一股强大的能量,无论是支持者还是反对者,都承认他身上自带一种与众不同的吸引力。当他以压倒性优势再次问鼎总理宝座时,印度民众中弥漫着一种复杂的情绪,其中对未来的期望尤其显而易见,并且不少人期待着他能带来“本质性的变革”。要理解这份期望的根源以及可能带来的影.............
  • 回答
    如果印度出现大范围疫情爆发,对中国来说,其影响将是多维度且复杂的。这并非一个简单的“好”或“坏”的判断,而是需要从经济、地缘政治、社会、以及公共卫生等多个层面来细致考量。经济层面:首先,最直接的影响体现在供应链方面。印度在全球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制药(特别是仿制药)、信息技术服务(IT).............
  • 回答
    中印边境冲突的潜在收益与俄罗斯的立场中印两国作为亚洲的两个主要大国,其关系一直备受全球关注。一旦两国真的爆发军事冲突,中国可能会从中获得一些意想不到的“好处”,尽管这些好处的代价将是巨大的,并且伴随着极高的风险。与此同时,俄罗斯在此类地缘政治博弈中的角色,特别是其是否会再次“背后插刀”向印度出售军火.............
  • 回答
    印度若与美国全面战略结盟,对我国而言,绝非一桩小事,而是牵涉深远、影响广泛的战略调整。这不仅仅是两个国家关系的变化,更可能重塑亚太地区的权力格局,进而触及我们经济、军事、外交等方方面面。首先,地缘政治层面,这是最直接也最显眼的影响。一直以来,印度在国际舞台上奉行战略自主,在东西方之间游刃有余,扮演着.............
  • 回答
    在印度,牛肉的消费是一个非常敏感且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宗教、文化、法律等多个层面。了解这些背景,才能更好地理解在印度吃牛肉以及当街宰牛可能遇到的情况。在印度吃牛肉,周围的印度人会怎么办?首先,需要明确一点:印度是一个多元化的国家,并非所有印度人都吃牛肉,也不是所有印度人都反对吃牛肉。 宗教因素是关.............
  • 回答
    关于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被印度法院传唤的报道,我们需要先确认报道的来源和具体细节,因为网络信息往往存在鱼龙混杂的情况,需要仔细甄别。首先,关于“马云被印度法院传唤”的传闻,目前公开信息中并未有广泛、权威的媒体报道证实此事。 传闻的可能来源: 这种传闻可能源于一些非主流媒体、社交媒体上的讨论,或者是.............
  • 回答
    这是一个极具想象力的问题,如果中国和印度地理位置互换,其深远影响将是难以估量的。让我们尝试勾勒出一个大概的轮廓。首先,我们得清楚,地理位置的互换不仅仅是地图上国家名称的移动,它牵涉到气候、地形、海岸线、河流系统、周边邻国,甚至可能影响到历史进程中的许多关键节点。如果中国“搬到”了印度半岛的位置:中国.............
  • 回答
    关于法国在2019年5月7日左右推荐印度入常这件事,确实是国际政治舞台上一个值得关注的动态。咱们就来好好聊聊这背后的原因、可能的走向以及大家普遍的看法。法国为啥要推荐印度入常?首先,得理解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P5)的地位有多重要。这五个常任理事国——中国、法国、俄罗斯、英国、美国——拥有否决权,.............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容易让人产生误解。实际上,印度不仅有几千年的历史,而且其悠久的历史孕育出了数量庞大且极富盛名的文化遗产,只是我们可能对“出名”的定义有所偏颇,或者信息接收的渠道不够全面。首先,我们要明确“出名”的含义。如果“出名”是指在西方世界或全球范围内被广泛认知和宣传,那么印度的文化遗产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