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女孩应该知道的妇科常识有哪些?

回答
姐妹们,咱们今天就来好好聊聊,关于咱们女孩子身体里那些特别又重要的话题——妇科!别觉得这是什么羞于启齿的事情,了解自己的身体,才能更好地爱护它,让咱们健康又自信地闪闪发光!

一、 认识你的“好朋友”——月经

月经,虽然有时候会带来些小麻烦,但它可是我们女性身体健康的重要晴雨表。

月经是怎么来的? 简单来说,每个月卵巢会排出一颗卵子,如果卵子没有遇到“小伙伴”受精,那子宫内膜就会失去营养,脱落下来,通过阴道排出体外,这就是我们看到的月经。
正常的月经是什么样的?
周期: 一般来说,两次月经的第一天之间相隔的时间就是月经周期,2135天都算正常,但规律性很重要。比如你一直都是28天来一次,突然提前或推后很多,就需要留意了。
经期: 来月经的天数,一般是37天。
经量: 正常情况下,一次月经的总失血量大约在2060毫升。怎么判断?如果白天需要频繁更换卫生巾(每2小时一次或更短时间),或者晚上也需要起床更换,甚至有大血块,这可能就是经量过多。反之,如果一两天就干净了,或者卫生巾上只有一点点血迹,那可能是经量过少。
颜色和质地: 正常的经血是暗红色,有点粘稠,但不会有特别浓烈的腥臭味。偶尔有小血块也正常,但如果血块很大,像一块块的肉,就需要小心了。
月经不调怎么办? 很多姐妹都有过月经不调的经历,比如:
月经周期紊乱: 来得太早、太晚,或者有时候来、有时候不来。
经量异常: 过多或过少。
痛经: 月经期间腹部疼痛,影响正常生活。轻微的痛可以忍受,但如果痛到打滚、需要吃止痛药,甚至恶心呕吐,那可能不是简单的痛经,是痛经,需要去看医生了。
经期延长或缩短。
经前综合征(PMS): 月经来潮前一周或两周,出现情绪波动大(易怒、焦虑、抑郁)、身体水肿、乳房胀痛、长痘痘等症状。
如何缓解? 保持良好的作息,避免熬夜;注意保暖,特别是小腹部;饮食清淡,少吃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适度运动;如果痛经严重,一定要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给出治疗方案,比如药物治疗、中药调理等。

二、 关注你的“秘密花园”——外阴和阴道

外阴和阴道是女性最私密的部位,也是容易受到病菌侵扰的地方。

日常清洁很重要:
用温水就好: 很多姐妹喜欢用各种洗液,其实大部分情况下,用温清水轻轻清洗外阴就足够了。过度清洁或者使用刺激性强的洗液,反而会破坏阴道正常的酸碱平衡,更容易引起感染。
怎么洗? 从前往后洗,也就是从阴唇到肛门的方向,避免将肛门周围的细菌带到阴道口。
洗澡顺序: 如果有盆浴,建议先洗身体其他部位,最后再清洗外阴,或者用盆浴水清洗私处,避免阴道感染。淋浴是更好的选择。
内裤也要爱护: 每天更换干净的内裤,最好选择纯棉材质,透气性好,减少细菌滋生。洗完内裤也要在阳光下晾晒,紫外线有杀菌作用。
警惕分泌物异常: 阴道分泌物(白带)是健康的标志。
正常的白带: 通常是白色或淡黄色,量不多,没有异味,质地稀糊状或蛋清样。
异常的白带: 如果出现白带颜色发黄、发绿、呈豆腐渣样、泡沫状,或者有鱼腥味、恶臭味,量明显增多,伴有外阴瘙痒、灼热感、疼痛,那可能就是阴道炎的信号,比如霉菌性阴道炎(豆腐渣样白带,瘙痒严重)、滴虫性阴道炎(泡沫状白带,外阴瘙痒)、细菌性阴道病(鱼腥味白带,阴道pH值改变)。
怎么办? 一旦发现白带异常,千万不要自己随便用药或者用清洗液冲洗阴道内部,这样只会加重病情。一定要及时去看医生,医生会帮你查明原因,对症治疗。
警惕妇科炎症: 除了阴道炎,还有宫颈炎、盆腔炎(附件炎)等,这些炎症如果不及早治疗,可能会影响生育。
盆腔炎的症状: 如下腹部疼痛,可能伴有发热、腰酸、性交痛、月经异常等。
预防很重要: 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不洁性行为,月经期间、产后、流产后要特别注意休息和卫生。

三、 定期体检是最好的朋友!

姐妹们,别嫌麻烦,定期的妇科检查就像给你的身体做一次“年检”,能发现很多潜在的问题。

什么时候开始检查? 从有了第一次月经开始,就可以有初步的健康意识。一般建议,成年女性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的妇科检查。如果已有性生活,或者有妇科疾病史,检查的频率可能需要更高,具体遵医嘱。
有哪些检查项目?
白带常规检查: 就是前面说的,看看你有没有阴道炎等问题。
宫颈刮片/TCT/HPV检查: 这个非常非常重要!宫颈癌是目前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但它是可以通过早期筛查来预防和治疗的。TCT(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和HPV(人乳头瘤病毒)检测是目前宫颈癌筛查的金标准。很多地区都已经将HPV疫苗纳入了接种计划,有条件的姐妹可以考虑接种,可以有效预防高危型HPV感染,从而大大降低宫颈癌的风险。
B超检查(阴道B超或腹部B超): 可以清晰地看到子宫、卵巢、输卵管等情况,及时发现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问题。
乳腺检查: 虽然不直接属于妇科检查,但乳腺健康也非常重要,很多医院也会把乳腺超声、钼靶等检查放在一起。定期自查乳腺,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体检前需要注意什么?
避开月经期。
前一天晚上不要同房。
检查前24小时不要进行阴道冲洗或使用任何阴道药物。

四、 关爱你的“生命摇篮”——子宫和卵巢

子宫和卵巢是我们孕育生命、分泌激素的重要器官。

子宫肌瘤: 这个比较常见,大多数是良性的。小的肌瘤可能没感觉,大的肌瘤可能会引起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腹部疼痛等症状。定期体检很重要,医生会根据肌瘤的大小、位置、生长速度以及症状来决定是否需要治疗。
卵巢囊肿: 卵巢囊肿有很多种,有的可能是生理性的(比如卵泡囊肿),月经后自己会消失;有的是病理性的,需要进一步检查和治疗。大部分囊肿早期没有明显症状,所以体检非常关键。
不孕不育: 如果备孕一年以上没有怀孕,建议夫妻双方一起到医院做相关的检查,找出原因,及时治疗。
避孕和计划生育: 科学避孕是保护女性健康的重要环节,避免意外怀孕和反复的人工流产,对女性身体的伤害是很大的。选择适合自己的避孕方式,比如避孕套、口服避孕药(需遵医嘱使用)、宫内节育器等。

五、 生殖健康和性健康

这部分话题可能有些家长不常和女儿聊,但它真的非常重要,直接关系到我们一生的健康和幸福。

认识性传播疾病(STD): 尖锐湿疣、淋病、梅毒、艾滋病等性传播疾病,可以通过不安全的性行为传播。感染后不仅影响个人健康,还可能影响生育,甚至危及生命。
如何预防? 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坚持使用安全套。
如果你担心感染了怎么办? 不要慌张,更不要羞于启齿。及时去医院进行专业的检查和治疗,越早发现越好治。
关于性生活:
知情同意: 任何性行为都必须是双方自愿的,建立在平等和尊重的基础上。
保护自己: 掌握必要的避孕知识,并且学会如何保护自己不受伤害。
沟通是关键: 和伴侣坦诚沟通彼此的需求和感受,共同学习性健康知识。
堕胎的危害: 人工流产对女性身体是有创伤的,不仅仅是生理上的,也可能带来心理上的影响。反复的流产更是对子宫内膜的伤害,可能导致以后怀孕困难或发生宫外孕。所以,请务必做好避孕措施,谨慎选择是否生育。

六、 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最好的保养品!

均衡饮食: 多吃蔬菜水果,摄入足够的蛋白质,少吃高油高盐高糖的食物。
规律作息: 尽量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
适度运动: 坚持运动有助于增强体质,调节内分泌。
戒烟限酒: 吸烟喝酒对身体的危害是全面的,对女性生殖健康也有很大的影响。
保持好心情: 长期压力大、情绪抑郁也会影响内分泌,导致妇科问题。学会释放压力,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姐妹们,了解自己的身体就像认识一个最亲密的朋友,需要耐心和细致。这些妇科常识,不是让你时刻提心吊胆,而是让你更有底气、更有智慧地去爱护自己。如果有什么不舒服,或者有疑问,千万不要自己瞎猜或者忍着,勇敢地走进医院,和医生好好聊聊,她们是专业的,也是最能帮助你的。

记住,健康是女性最宝贵的财富,让我们一起做健康美丽的自己!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身为一名妇产科医生,经常遇到姑娘们问我各种各样的问题,掌握一些妇科常识,对女孩子来说真的非常重要,可以帮助避坑,还能保护好自己,下面就说几个被问到比较多的问题吧!

1:有条件打HPV疫苗的尽早去打

别犹犹豫豫,26周岁过了就打不了九价了,如果是有条件能打HPV疫苗,那就尽早打,赶紧打,最好是在没有性生活之前打!

那些说“打HPV疫苗的都不是好女孩”纯粹的脑子有坑,HPV疫苗是帮助你们预防宫颈癌,降低HPV感染风险的有效手段,相当于提前给自己多了一层保护!
不要过度担心疫苗的不良反应,就目前的研究和不良反应报告数据来看,最常见的不良事件是注射部位的红肿,疼痛,硬结等局部轻微的不良反应。在严重不良事件中,最常报告头痛、恶心、呕吐、疲劳、头晕、晕厥及全身乏力。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不到0.1%[1]。
如果我们拿这个发生率不到0.1%的严重不良反应,和保护力最高可达99%的效力来进行权衡,接种疫苗依然应该是利大于弊的选择,所以有条件的话,一定要尽早去打!

2:没有任何症状的清洁度Ⅲ不需要特殊治疗

很多人在进行妇科检查的时候,会被自己白带检查单上的“清洁度“而困扰,甚至有人因为一个没有任何不舒服的“清洁度三度”而去长期自行塞药!

女性阴道清洁度分为:I、II、III、IV,这四个等级,教科书上认为I-II级为正常,III-IV为有炎症。而实际上,一些非病理性的原因,也会导致正常人的清洁度也是III度。

比如温暖潮湿的生活环境,长期久坐,月经或者排卵期分泌物,情绪和内分泌,同房,怀孕,都会造成清洁度的变化,可能造成白带长时间的清洁度III。

除了这个清洁度,还会包含有其他的一些项目,比如霉菌,滴虫,细菌等。当你看到自己的白带常规检查是清洁度III,可以先看看这些项目有没有异常,如果没有,又没有任何瘙痒,白带也没有性状改变比如发黄,发绿,泡沫样或者豆腐渣样,那么就不需要塞药,多注意卫生,保持干爽透气就可以。

3:就算是没有性生活,也一样会得妇科病

得了妇科病的人就是“不检点”?大错特错!

妇科病,跟有没有性生活之间没有必然的关系,就好像小宝宝和没有性生活的女孩也一样会得阴道炎,阴道炎很多时候跟个人卫生,自身免疫等问题都是有关系的,比如霉菌性阴道炎的发作,有的时候就跟免疫力下降,长期使用抗生素,导致阴道内菌群紊乱有关,哪怕是没有性生活的女孩子,一样可以发作[2]。

有了不舒服就要看医生,傻女孩们千万不要因为羞于启齿而耽误了疾病的治疗!

4:来大姨妈的时候痒,不一定就是阴道炎

经常有妹子满是郁闷地问我:飒姐,为啥每次来大姨妈都会觉得痒而且有异味,是不是有炎症?要不要去药店买点药塞塞?

其实,痒不一定就是“阴道炎“,还可能是”外阴”的问题,比如我们长时间穿着紧身裤,不透气内裤,久坐,外阴潮湿闷热,就会导致外阴的不良刺激,造成外阴炎,外阴红肿,瘙痒同样会让人坐立不安。

尤其是在大姨妈期间,很多女孩子在选择卫生巾的时候没选对,也可能会带来这种不舒服的感受,比如飒姐我自己,就是一名网面卫生巾资深过敏人士。

网面卫生巾的材质使用的是各种打孔膜,其主要是聚乙烯,俗称PE膜;上面有很多小洞洞,的确比较干爽,但是缺点就是比较硬,而且,容易过敏。反正我是不能用,一用就过敏,痒得怀疑人生。

棉柔虽然叫棉柔,但是并不是棉花做的,棉柔表面的卫生巾其实是各类非织造布材料,其主要是聚丙烯,俗称PP或黏胶纤维。我也尝试过几种,会有些痒和闷热,有的也会过敏,但是总体比起网面来说,感觉好一些。

纯棉类卫生巾:就是这种卫生巾拯救了现在的我,纯棉表面指卫生巾面层采用纯棉材料制成,其主要是纯棉无纺布。这种才是真正的棉,是用棉花做成的表面材质,更柔软,更不易过敏。


购买卫生巾一定不要贪图便宜,三无产品小作坊出来的卫生巾,原料,质量和卫生往往都无法保证,毕竟是用在私密部位的东西,消毒一定要过关。

透气,是一个好的卫生巾必备的优点,卫生巾如果不透气,导致外阴潮湿闷热,对皮肤形成不良刺激,加上经血吸收不充分,细菌大量滋生,瘙痒异味都来了。

但是仅仅透气还不能算是完美,毕竟侧漏也是非常让人头疼的一个问题,白天万一侧漏那是尴尬,晚上一不小心就是床上的“流血事件”!

所以为了减少自己大姨妈来了天天洗床单的困扰,在选择卫生巾的时候,除了先考虑到透气,我还会考虑到好穿不侧漏这个需求,毕竟对于我这种晚上睡觉不老实的人来说,裤型的卫生巾简直是太适合我,真的可以说是懒人必备。

比如我现在用的淘淘小蛮腰就是一款35mm高腰设计的裤型巾,轻松易穿,不必像传统卫生巾粘来粘去,就像穿内裤一样方便,高腰设计还可以更好帮助小肚肚保暖,柔软贴合不怕侧漏,怎么翻身都不怕!


小蛮腰的表层就是纯棉表面,要知道淘淘氧棉是行业内最早专注“纯棉类”产品制造的品牌,精选的原料都是来自北纬37▫天然优质原棉,天然亲肤的“甄”纯棉表层,跟皮肤接触的时候柔软不刺激,低致敏性,减少外阴娇嫩皮肤的敏感和瘙痒。


对于消毒这一关,选择卫生巾的时候我也是做了不少功课,淘淘氧棉是行业首个消毒级卫生巾品牌,达到消毒级0真菌标准,这样用着可是更安心啦!

除了这俩,还得考虑到透不透气,淘淘氧棉拥有国家专利(证书号 第 4732489号;专利号ZL2015 2 0322838 2;专利种类:一种贴身排湿透气型卫生巾)透气技术,面层采用穿透式打点技术。

多个透气孔,可以减少跟肌肤接触面,还可以大大提升透气效率;还采用全透气底膜,有利于排出热气湿气,就算大姨妈量多,只要够透气,也一样能远离潮湿黏腻!

裤型巾和传统的粘在内裤上的卫生巾比起来,最方便的地方就是使用超大倍率伸缩,像内裤一样可以随人体曲线随意运动。

不仅不臃肿,而且穿着感更舒适放松,尾部采用的大扇尾设计,更好兜住大姨妈,完全不用担心侧漏后漏问题,一觉安睡到大天亮。

不要大姨妈期间一觉得痒就认为是阴道炎,大姨妈来临的时候,是不能随便往阴道内塞药的,在大姨妈期间,做好女性的私密部位护理更加重要,咱们首先要记得做好清洁,可以用温水清洗外阴,选择透气柔软的纯棉卫生巾并且及时更换,尽可能减少姨妈期间因为潮湿闷热导致的不适,让瘙痒和异味远离你。

如果大姨妈过去了,还是感觉到瘙痒异味等问题,或者伴随有白带情况的异常,那么要记得,尽快找个时间去看医生哦!

参考文献:

1:Human Papillomavirus Vaccination Coverage Among Adolescent Girls, 2007–2012, and Postlicensure Vaccine Safety Monitoring, 2006–2013—United State s MMWR Recomm Rep. 2013;62(29):591.

2:uptodate:假丝酵母菌感染概述:外阴阴道炎

user avatar

20160816更新一条:做羞羞的事之前最好喝点水,这样完事儿不久就会排尿,能预防因为性生活引起的尿路感染(女性尿道短而直,外口开放,性生活时很容易有细菌沿着尿路侵犯泌尿系统引起感染)。当然了,和男朋友一起做好卫生最重要。如果发生尿频(总想尿却尿不多)尿急(感觉有点憋不住)尿痛(排尿时尿道有刺痛感),要及时就医。轻度的尿路感染,如果免疫力正常,多喝水多排尿就能好起来。重一些的则需要及时就医,吃些抗生素啦。

外科系统小伙伴强答一发:

1,“安全期”不安全。所谓“安全期”其实是很不靠谱的,只不过是凑卵巢放假不排卵那几天做羞羞的事情不太容易中枪而已。实际上临床上不少意外怀孕都是安全期和体外射精的锅。

2,宫颈糜烂不是病。我本科的时候学习临床课程喜欢采用类比方法。那么学到妇产科学的宫颈生理时就类比宫颈为花朵。花儿盛开最美的时刻其实是凋谢的起点,宫颈的柱状上皮向外移动(宏观上表现出“糜烂”的外观)其实是生育功能达到较高水平(雌孕激素的作用)的表现。所以适度的宫颈“糜烂”不需要惊慌,实际是正常的现象。如果非经期阴道流血或者性交出血(不是初夜的那种),还是要及时就医,排除一下其他疾病的。

3,condom不是避孕套而是安全套。condom不仅可以避孕,更能够阻绝绝大多数的病原体传播,如淋病奈瑟菌、梅毒螺旋体、HIV和HPV,虽然不能百分百阻绝,也能极大降低可能性。

4,安全套并不绝对安全:戴套仍然很难完全避免性传播疾病,因为体液的触碰可以说是防不胜防。我乎的一些问题下面也有一些中枪的(gay居多)现身说法。不过也有西南各省许多吸毒家庭,一方感染艾滋病,两口子一直用套,对方好多年也没感染上。但是总的来说,洁身自好,不滥交才是正道,别以为有了安全套就万事大吉。

5,孕期(尤其是妊娠晚期)不能内射。精液内有高浓度的前列腺素,射入阴道后会被女性吸收,引发宫缩。除非你希望宝宝提前出生,要不就别玩这个心跳,乖乖戴套。当然了,小于16周及大于36周戴套也不行。

6,事后避孕药不能常规吃。这个嘛,估计不懂的不多,就不多说了。

7,木耳黑粉和性生活多少无关。外阴皮肤的表皮层内有性激素敏感的黑色素细胞,当体内激素水平提高时会加快黑色素的合成,所以青春发育期后绝大多数小伙伴不论男女都会出现局部皮肤变黑变暗的情况(不过也有发育正常就是不变黑的个例)。实乃自然之理,直男癌及屌丝休要再来饶舌。

8,经期不要性生活,别听方舟子瞎逼逼。经期本来阴道上皮代谢就慢(都是激素水平降低引起的),所以将糖原转化为酸性物质的能力减弱,阴道酸性降低,所以对病菌的抑制力就很差。这个时期做羞羞的事情,因为机械摩擦会进一步损伤阴道上皮就很容易引起阴道炎。外加活塞泵入的作用,一些病原体更有可能通过阴道-子宫-输卵管进入盆腔,造成盆腔感染。当然了,除非你和你的伴侣可以用规范的外科消毒技术先剃掉毛发再用碘伏把周围擦三遍然后再做喜闻乐见的事情......(咦,好变态)

9,痛经的话止痛药月经前吃效果才更好。痛经的原因很多,但是有一个共同的病理生理学环节就是前列腺素的生成。而前列腺素的合成过程中环氧化酶-2型(COX-2)非常重要(事实上这也是许多种疼痛发生的共同机理)。所以痛经可以服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通过抑制环氧化酶起到止痛作用。但是前列腺素的合成是一个多环节的过程,抑制了环氧化酶并不能马上停止前列腺素的产生,需要提前服药才能起到预防作用。痛了才吃的话可能要很久才能起效。另外COX-1型与胃粘膜分泌碱性粘液对抗胃酸腐蚀息息相关,如果吃非选择性COX抑制剂会有可能引起胃-十二指肠痛乃至溃疡、穿孔。有胃溃疡的小伙伴可以选择二代NSAIDS,避免这种副作用。

10,对于经期痛得撞墙的那种,一定去妇科看看。排除一下内膜异位。这个疾病的严重程度可大可小,超声就能看得到。听说过有因为急性阑尾炎急诊开腹手术的少女盆腔和腹腔发现多个巧克力囊肿的病例,而且这些囊肿和肠管粘连很严重,搞不好就会肠梗阻,可以要人命。后来一对病史,确实是经期痛的很厉害。而且即便是很轻的内膜异位也会影响受孕。中医上将痛经认为是“体寒”,是否科学咱们可以先不予争辩,但是体寒的体制确实不容易受孕。这一点至少证明中医的观察和类比是很到位的。

================================

20160711

夜间更新===========================

想到哪写到哪,如果有人关注就不定期再更新。

另外回答评论区小伙伴的一些质疑。没错我是干外科的。但是本科学的是临床医学,所以内外妇儿五官皮肤精神心理各科都学过,也都实习过,到读研的时候才确定研究方向。要不俺们学医的这么苦啊................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