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这个图里中国西北的河流属于什么类型?

回答
这张图展示的中国西北地区,河流的类型主要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种,并且它们的特征与西北地区的地理环境紧密相关:

首先,最显著的一类是内流河。

特征描述: 内流河是指那些不与外海相连,最终汇入内陆湖泊或消失在荒漠、戈壁中的河流。西北地区因为气候干旱、蒸发量大,降水稀少,而且地势相对封闭,很多河流的水量不足以抵达外海,最终的命运就是汇入内陆咸水湖(如青海湖、罗布泊等)或在中途因蒸发、渗漏而干涸。
与西北地理环境的关系:
气候干旱少雨: 这是内流河形成的最根本原因。西北地区横跨温带大陆性气候和极干旱大陆性气候区,年降水量普遍较低,且多集中在夏季,难以维持大规模的河流外流。
地形封闭性: 西北地区被高大的山脉环绕,如天山、昆仑山、祁连山等,形成了许多内陆盆地。这些盆地如同一个巨大的“集水器”,河流在此汇聚,但由于上述的干旱气候,最终只能在盆地内部循环。
蒸发旺盛: 干旱气候伴随着强烈的日照和高气温,导致地表蒸发量巨大,河流在流经干旱地区时,水量会迅速减少。
土壤渗漏: 干旱地区的土壤通常孔隙较大,河流在流经沙地或砾石地带时,会有相当一部分水量渗入地下,成为地下径流,最终也难以汇入大海。
举例: 图中可能显示的如塔里木河(中国最长的内流河)、额济纳河(黑河)、疏勒河等都属于此类。塔里木河的水最终汇入塔里木盆地的台特玛湖或罗布泊。额济纳河(黑河)则注入额济纳旗的居延海。

其次,我们也能看到一些山地融雪型河流的痕迹,尤其是在被高山环绕的地区。

特征描述: 这类河流的水源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在春夏季节,随着气温升高,山顶的冰雪融化,形成充足的径流,滋养着下游的绿洲和灌溉。但一旦过了融雪期,水量会锐减。
与西北地理环境的关系:
高山地形: 天山、祁连山等山脉的冰川和积雪是这些河流重要的补给来源。这些高山就像天然的“水库”,在春夏季节将储存的水分释放出来。
季节性水量变化大: 这类河流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夏季水量丰沛,冬季则可能断流或水量极小。
举例: 许多发源于祁连山、天山的山前河流,如黄河上游(虽然黄河最终是外流河,但其上游部分的水源补给有山地融雪的贡献)、伊犁河、巩乃斯河等,都带有明显的山地融雪型特征。

另外,如果图中有更靠东或更靠南的区域,可能还会涉及到外流河的某些支流或其发源地。

特征描述: 外流河是指最终能够汇入海洋的河流。
与西北地理环境的关系: 虽然西北大部分地区是内流区域,但像黄河、长江等水系的某些支流,其发源地或上游部分可能延伸至西北地区。这些河流的水源也可能包括山地降水和融雪,但它们最终会穿越更广阔的区域,最终汇入太平洋。
举例: 黄河的上游部分,虽然其主要部分位于黄土高原和蒙古高原,但其部分源头和汇入的支流可能在西北高原地区。

综合来看,这张图中的中国西北河流,主体上是以终身汇入内陆湖泊或消失于荒漠的内流河为主体。 它们是适应了西北地区极端干旱、高蒸发、高海拔及封闭地形的独特产物。这些河流的水量珍贵且不稳定,是支撑西北地区绿洲农业和绿洲经济的生命线,也塑造了当地独特的地貌和生态环境。理解它们的类型和水文特征,是认识和保护这片土地的关键。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多图预警!多图预警!多图预警!

在1978年Rust建立的河流分类理论中,根据弯度分岔度两个参数比值的变化,将河流分为四种基本类型:平直河、曲流河、辫状河、网状河

虽说还有很多其他学者根据其他参数建立了不同的河流分类标准,但Rust的这套理论可以说是最经典的,也是最广为应用的一套分类方案。后继学者的分类,往往跳不出这几大类。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影响因素是地形坡度,一些学者的河流分类方案中考虑了这一参数的变化。如Rosgen于96年建立的分类:

在此分类中,Aa+、A、B可算作平直河或平直河向曲流河的过渡;D和DA是多河道型,D是辫状河,DA是网状河。E是典型的曲流河。

Q1:它们分别长啥样?

曲流河:


辫状河:


平直河和网状河在自然界中并不太常见

图中,1是平直河,4是网状河。

四种类型的河流除了有各不相同的外观外,更具有各具风格的地质特征,后者实际上才是人们对河流进行分类的根本原因,但这里不展开。

还有一点很重要:河流虽然被人为分为了四类,但实际上各个类型之间的变化并不截然。很多河流会表现出过渡的状态,如下图有曲流河外形的辫状河。

看了这么多图,一个实际的问题出现了:这些不同类型的河流都出现在哪里?

一般来说,河流上游多发育辫状河;中下游以曲流河为主;网状河也发育于下游地区。山区河流常为辫状河,有时也可能具有曲流的外形。

Q2:题主发的是什么河?

题主的四张图里,最后一个是十分典型的曲流河。我就不发图了。

前三张,主要是辫状河。但其实,说是河流还有点牵强,我们一般管它叫冲积扇上的辫状水道。

冲积扇,是山区与平原的交界处常见的一种地貌,它是由间歇洪水携带大量泥砂冲出山谷后堆积而成的地貌。

冲积扇是一类在常见的地貌,根据所处环境干湿环境的不同有所不同。在干旱区冲积扇的表面,山谷里流出的洪流随着坡度的快速降低,形成大量蜿蜒的辫状水道,最终汇聚到扇体前方的河流或者平原上去。题主这里特指的我国西北地区,其实是在表达一种干旱区的冲积扇。


下面用两张图回答题主:




箭头表示坡降及水流方向。

++++++++++++++++++++++++++++++++++

湿润地区的冲积扇是什么样子的?我用谷歌地球在北京周边胡乱找了两个:

湿地扇的环境一般来说适宜人类生活,所以受改造很大,难以恢复原始面貌。辫状水道可以看出来,但又介于辫状水道和曲流河之间的过渡特征,想来与湿润地区降水充沛,常年水量大有关。上图第二个是位于河北省涿州市和涞水县之间的一个冲积扇,此地位于太行山前,是山地与平原的交接部位,为冲积扇的发育环境。

这是来自中国国家地理的一个图,显示的是湿润环境下山前连片冲积扇落在人类手里以后的惨状。

Q3:为什么这里说是辫状水道而不说是辫状河?

辫状强调的是外观,水道与河的区别在于规模。冲积扇的辫状水道并不都是常年有水,而只是在洪水发生时冲过那么一次。辫状河则不然,它的规模较大,常年流水。

题主发的图片中,既包含间歇性有水的辫状水道,也包括常年流水的辫状河。反正都是辫状的就是了。

Q4:真的与上下游没什么关系吗?

其实还是有关系的。题主发的所有的图,一概都是距离山区很近的所谓近物源环境产物,尤其是那些冲积扇,这基本被视作紧邻物源区的产物。而其中一些规模稍大的辫状河,则是距离物源区有一定距离后的河流。

放一张克里雅河。

------------------

最后总结一下:

1.题主所发的图,实际上是两种典型河流的代表:辫状河与曲流河

2.如果更精确一些,应为山前冲积扇群上的辫状水道群+辫状河 vs 湖北境内长江中游的典型曲流河

3.题主并没有意识到,他选取的几张图有着本质的不同:西北的几张,都是选取了山前环境,这里是河流的上游,发育山涧河流和冲积扇环境;后面的南方那张图,选取的是长江湖北荆江段从荆州至监利的河段,是典型的河流中游环境,发育典型的曲流河及相关地貌。虽然气候的干湿度与与距离山区的距离都会影响河道、扇体的形态,但本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我认为还是与山区的距离

@梁承弘

最后,美图镇楼:

天山东段博格达峰一带的山前冲积扇群及辫状水道群。摄影/田捷砚

新疆哈密地区的黑戈壁及辫状水道留下的黄色印记。摄影/赵承安

祁连山前连片冲积扇群+辫状水道群。摄影/王琛

reference:

a.文中图片均来自百度图片搜索

b.也有引自教学课件的

c.《中国国家地理》的图片引自单之蔷先生的文章:

我们生活在冲积扇上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