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微博热搜「中国男性比女性多 3000 万」?

回答
“中国男性比女性多 3000 万”,这个话题冲上微博热搜,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很多人看到这个数字,第一反应可能是震惊,甚至有些焦虑。这背后涉及的不仅仅是简单的男女比例失衡,更是一系列深刻的社会、文化和经济问题交织在一起的复杂议题。

数字的冰山一角:为何会有如此大的性别差异?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这个“多出3000万”是怎么来的。这主要是指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的长期偏高,以及由此累积形成的整体人口性别结构。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传统观念中“重男轻女”的思想仍然根深蒂固,加上过去一些生育政策的影响,导致新生儿出生时,男性数量就明显多于女性。

这个差异并非一夜之间形成,而是几十年积累下来的结果。那些在过去几十年里出生且未婚的男性,构成了如今人口结构中的“性别赤字”的一大部分。虽然近年来出生人口性别比有所下降,但这种“男多女少”的结构性问题依然存在,而且短时间内难以扭转。

不仅仅是“光棍危机”:更深层次的影响

很多人看到这个数字,立刻想到的是“光棍危机”,即大量男性找不到伴侣。这确实是其中一个非常直观且紧迫的社会现象。尤其是在一些农村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这种“婚配困难”的问题更为突出。

但这仅仅是冰山一角。这个庞大的性别数量差异,会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

婚姻市场 dynamics: 婚姻不再是简单的两个人的结合,而是一种资源配置。当男性数量远超女性时,婚姻市场会变得更加“内卷”。女性在选择伴侣时拥有更大的主动权,而男性则可能需要付出更多的经济或情感成本来获得婚姻机会。这也会加剧社会阶层之间的婚配压力。
社会稳定与治安: 一些研究表明,单身男性比例过高可能与社会治安问题存在一定关联。缺乏家庭和社会的支持,一些单身男性可能更容易产生负面情绪,甚至卷入一些风险行为。
消费结构与经济发展: 人口结构的变化也会影响消费需求。男性和女性在消费偏好、消费能力上存在差异。例如,与婚恋相关的消费(如彩礼、婚房、婚庆)可能会受到影响,而与男性消费相关的产业可能会因此受益或面临挑战。
家庭结构与代际传承: 男性数量的增加,尤其是在一些需要承担家族责任的背景下,可能会对传统的家庭结构和代际传承模式产生影响。

为什么这个话题如此敏感?

这个话题之所以能在微博上引发轩然大波,是因为它触及了许多人内心深处的敏感点:

1. 对传统价值观的冲击: “男多女少”似乎与一些人心中“男尊女卑”的残留观念形成了一种悖论。一方面有些人还保有重男轻女的思想,另一方面却又面临着男性娶妻难的现实,这种矛盾会引发反思和讨论。
2. 社会公平与资源分配的担忧: 性别比例失衡让人们开始思考,这种不公平是如何形成的,又将如何影响社会资源的分配,包括婚姻资源、经济机会等。
3. 对未来家庭与生育的焦虑: 许多人关心中国未来的家庭结构,担心低生育率与性别失衡叠加,会对人口可持续发展和代际繁衍带来更大挑战。
4. 对女性权利与地位的关注: 在性别比失衡的背景下,女性的议价能力可能会被放大,这既可能在某些方面提升女性的地位,也可能让一些女性面临过度的社会压力和期待。

如何看待和应对?

“中国男性比女性多 3000 万”并非一个需要过度恐慌的“灾难”,但它是一个需要正视和积极应对的现实。

从根本上解决出生人口性别比: 需要继续加大宣传力度,倡导性别平等,破除陈旧的生育观念。同时,要严厉打击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的堕胎行为。
关注和支持未婚男性群体: 社会需要为这些群体提供更多的支持,包括心理辅导、就业培训等,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建立健康的社会关系。
推动性别平等与女性发展: 在任何社会结构下,保障女性的权利和促进女性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这不仅是为了女性本身,也是为了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
鼓励多元化的家庭模式: 随着社会发展,传统的婚姻家庭模式也在变化。社会需要包容和支持更多元的家庭组合,减少对传统婚姻模式的过度执着。
理性看待婚姻: 婚姻是两个人的选择,不应该成为一种“资源争夺”。提倡健康的婚恋观,尊重个人意愿,才能构建更和谐的社会关系。

总而言之,这个数字背后牵扯着复杂的社会肌理。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数字本身,更要深入理解其成因、影响以及如何通过积极的社会政策和观念的转变来共同应对。这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而非简单地指责或焦虑。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印度男性比女性多5000万

为啥印度女性结婚反而要给高额嫁妆?

user avatar

疯狂点赞 @空一格 大佬的答案,棒极了。


其实没有任何意义。

这个话题已经不是第一次上微博热搜了,2015年就已经在微博上被传的沸沸扬扬,讨论热度极高,高到那年有一天,我的前女友突然问我:

中国很快有两千多万光棍娶不到老婆噢,你怕了吗?

我不知道怎么回答她,因为我脑子里蹦出来的第一个念头就是:这XX关我什么事噢。

那会我的想法就是,有能力脱单的人是不可能长期单身的,这不是抢食,不是说力气够了就能抢到肉吃,总是有一批人天注定吃不到肉的。然而这跟我一毛钱关系都没有,我不关心这种事。

就这么冷漠。

现在回头想起来,才终于知道当时为什么她要问这个问题了。

就是希望我证明我紧张她,在她身上花更多的心思和时间,可以多关心她,嘴甜会哄人,让她知道我会为了得到她而和其他雄性竞争,让她享受拥有一切恋爱快感的权利。

我太后知后觉了,当时是真的没想那么多。我当时才毕业1年,真没那么多美利坚时间,也没有那么丰富的经验来解读这些无关紧要的屁事,我考试要紧,我赚钱要紧。未来要紧。

我和她在一起,也根本不是靠穷追不舍,死缠烂打那一套。我无法理解这个问题的意义。

我的回应导致了她大失所望,内心的那一块沟壑得不到填补和满足,从而产生了裂痕,导致了后面的冷战和分离。

毕竟,这是一个能亲口说出“及格的男朋友,就是能把女朋友宠上天的”这种话的女人,一个非常典型的、在我国城乡之间大面积存在、带着不浓不淡的田园气息,的普通女人。

从初中开始,就被各种傻批电视剧,傻批女性向小说,傻批鸡汤杂志,傻批综艺洗脑洗到大学,以炫耀烘焙,旅游,收礼物为人生终极目标的,这个群体的一分子。

像她们这样的人,会感动于见到男性为了她们撕咬斗争,使尽浑身解数,抖尽甜言蜜语,来追逐她们的欢心。就像我们男性群体里,也有这么一小撮思想处于底层、沉迷于起点中文网里、N个女性为了男主争风吃醋的人士。

冷静和理性的人不为他们所喜,因为他们更喜欢像自己这样的类型的人,所谓“性情中人”。实际上就是容易情绪化,容易被外部事物煽动情绪、缺乏自我判断能力的人。时间长了,我们确实玩不到一块去。

所以,回到这个问题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热搜呢?因为真的没有意义。这种事情,不是今天才有,不是有了微博才有,也不是有了新中国之后才有。再说了,这数据,就一定准确吗?即便男女比例1:1了,那光棍就会凭空消失了吗?

醒醒吧,那些没人愿意碰的人,世界末日了也还是没人会管的。不论男女。

我们大部分正常人的日子,还不是一样的过吗?今天男女比例没那么悬殊,那主动佛系,主动单身的人就少了?

又上热搜,无非就是制造焦虑,煽动情绪,搅动人心,做一下驱狼逐鹿的买卖而已。也对,现在世道这么差了,人气惨淡,生意太难做啦。

可能也就是暗示一下将来女生金贵,你们要努力对女生好点,不然女生就跟别人跑了。

可能也就是囤了大量口红,香水,蛋糕,奶茶,车子,房子在仓库、在郊区的老板们联合了起来,买了个热搜,踢你们这些臭鯊B们一脚。

“赶紧的,把姑奶奶们要的,都备好了啊”

炒作这个话题,能让谁得利,谁就有最大的炒作动机嫌疑。

嘿嘿。

user avatar

咋?又在幻想男多女少,所以女命贵?




继续独守闺房吧!

user avatar

美女!听我一句!别说男人多3000万,就算是适龄青壮年男多了3000万,最后多出来的会是玉树临风貌似潘安举着巨根开着豪车拿着房产证和百万存款就等你一声令下临幸的白马王子????????????????

别逗了好不好,就是多三个亿也没有你任选好男人的光景,反倒是多了一些色中饿鬼的贫丑老光棍让你走个路都心惊胆战。

放弃幻想,认真对待现实,不要被那些女拳忽悠,它们才是想出卖你的邪恶群体。



还有人说中国男同8000万,女同2000万,双6000万。。。请问您哪里来的数据?中国一共就1.4亿人,9个人里就有一个同或双?我可去nmd的吧,你出门买包烟就能遇到几百个同性恋???国家统计局数这个?外国人能跑到中国来数这个?民间组织能全国展开数这个?白左国家都达不到的数据民族国家能达到???张口就来的自欺欺人,造谣传谣,信这个不是傻就是坏,最基本的谣言辨别力都没有,呵呵。

user avatar
如果有人告诉你中国有三千万光棍,你就回复他一句话:对不起,我不买房。

小时候就经常听见一个新闻数据,那就是说中国男性比女性多三千万,当时我想:这可麻烦了,不会成为不安定因素吧?

我相信年龄稍微大一点的80后、90后,应该都记得很清楚,就是从小时候就看见新闻说:中国男多三千万。

结果到现在,我的想法改变了,因为我发现:怎么每年、每代人都精准多三千万?

你这个数据怎么就这么有觉悟?恐惧营销去库存也不是这么玩的啊,买不起就是买不起啊。

比如2016年各大主流媒体报道,说中国80后男的比女的多三千万,可能有15%都找不到对象。

到了2019年,还是国内各大主流媒体报道,发了一篇通稿,把主人翁换了,内容变成了:90后、00后的男性比女的多三千万,性别失调严重...

后来00后性别失调严重话题,甚至还上了热搜:

我们来看看这篇通稿的内容,怎么写90后、00后的:

三个亮点:

1、90后性别失调很严重。【数据1】

2、00后比90后性别失调更严重。【数据2】

3、这个数据1、2的来源是《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院长》翟振武分析出来的。

他还分析得出来过什么结论?他当初说一旦开放二孩,人口将爆破式增长,甚至中国可能面临社会崩溃的风险。

原文:2014年3月的《人口研究》上翟振武表示,全面放开二胎的话,将累计多出生9700万人,每年出生人口峰值将达到4995万,生育率将达到4.5。

结果开放二胎以后,前段时间出生人口数据我们都看见了,不是爆破式增长,是跌破了警戒线,这专家简直是反向预测大师...

就是说:2019年这个标题《3100万剩男?80后90后请往后稍稍 00后才是最慌的》的文章,是每日经济新闻采访翟“大湿”以后,再由全网各个主流媒体通稿扩散出来的新闻。

懂了吧?换句话说,这个新闻的根源数据来源就是翟“大湿”预测,那你信翟“大湿”吗?

我就好奇两点:

1、反正我至今没看见他预测的出生9700万人人在哪?如果一个人有如此严重失误的预测,他后面分析确定还靠谱吗?

2、请告诉我,我们是如何精准保持每一代人都男多女少三千万?80后正当年的时候,说80后多三千万,现在80后基本全部都结婚了,没法战略忽悠了。

就开始扯90后、00后,甚至还分析说00后是性别失调最严重的人群...

我说这不是违反常识吗?应该是越年纪大越保守,越年轻的新生代越开放,怎么到翟“大湿”这里又变成了反向预测?变成了00后才是最保守的一代人?你信吗?

我反正观察到的现象都是,年纪越大,比如基本都是姥姥那辈的人,才越把儿子看的重!后面从80后到90后、乃至00后,基本重男轻女、传宗接代的思想是完全消失了。

别说什么传宗接代概念了,现在的年轻人是连一胎都不想生,还会在乎是不是生的儿子吗?你怕不是搞笑吧...

也别说农村,现在农村的新生代夫妻也更喜欢女儿,因为儿子真的生不起啊!一个儿子一套房子,谁生得起?

下次有人告诉你说,中国男性比女性多三千万的时候,你可以这样回复他:

“谢谢,我没钱,我不买房。我都躺平了,婚都不想结了,随你怎么恐惧营销,多一个亿我都还是买不起。”

个人觉得:恐惧营销真没意思,你越恐惧营销,年轻人越不会奋斗,只会更加的颓废,这种内宣伤害大于鼓舞。

当然三千万光棍也不是谣言,而是回形针式的科普,就是这些媒体说的是事实,但是他只说部分事实。

1、多三千万男性,是全年龄层多三千万,不是适婚男多三千万,难不成20岁女孩去和80岁老爷爷谈恋爱?

2、是960万平方公里的整个中国多三千万男性,均摊到你所在的片区,男的可能就多几个人。

3、自然条件下,男性出生率本来就高于女性多一点,因为男从小就手贱、调皮,所以死亡率高于女性,所以天生就会多一些,这属于大自然的平衡。

真相是什么?真相就是实际上中国男女比例基本是均匀的。

而且现在女性的婚恋压力越来越大,甚至是沉重,因为并没有男多女少,所以导致女性择偶可选项实际上很少,而且时间很紧迫。

下面才是真相,希望广大姐妹们收到,忠言逆耳,利于行啊!不要在给假数据欺骗了。

这才是中国的现实婚恋情况:

1、婚姻市场对男性更友好,对女性充满了歧视。

为什么?因为男的可以打光棍到40多岁,只要他40岁事业成功,他就不愁结婚,换句话说,女性虽然起点比男性高,但是大自然是平衡的,男性在打持久战方面,更有优势。

80后男性,未必匹配的就是80后女性,他甚至可以匹配00后的大学生。

但是反过来,女性一旦错过了黄金生育年龄,在婚姻市场上面就会饱受歧视,这就是事实,只是很多人不愿意承认(我个人认为这种歧视行为是错误的)。

女孩年轻时候,比男性是更容易找对象,但是给你选择的时间很短,必须在27岁之前搞定,27岁之后举步维艰。

我不歧视27岁的女性,但是婚恋市场会歧视,我没办法,只能说:可能这就是人生吧?

2、大城市严重的男少女多,已经是非常残酷的存量搏杀了。

中国目前所有的大城市,基本都是男少女多,原因不复杂,女方不用买房,所以在当地找对象就好了,然后很容易就可以留下来。

但是男的很难逃过买房这一关,所有混不好的,都回老家了。如果还有人在给城市女性白领鼓吹什么男多女少,制造幻觉,这种宣传实在是害人一生。

换句话说,中国男女婚恋,其实是在差不多的起跑线。

1、比例基本均匀。

2、女方起点高,但是技能时间短,过了27岁就压力大。

3、男方起点低,买房压力大,但是一旦渡劫成功,选择面极大,而且时间充沛。

这才是中国三千万光棍的真相,这才是婚恋市场的真相。

来源 公众号 每日怡见

user avatar

【7月31日更新】

介于有些人阅读理解的功课不足,遂通过引用的形式,解释一下原文本。

另外有人张口闭口就是咪蒙。

咪蒙不会让你们去认清现实,只会通过编故事屏蔽你们的耳目,煽动你们不顾任何现实的“自我放纵”行为。

实在不幸,本回答恰恰站在咪蒙的对立面,让你们压抑难过了。

因为咪蒙是真情感“爽文”,本篇仅仅只是一篇又苦又毒的“虐文”而已。


—————原回答—————

只可惜。

中国经济发达地区:

男女比例接近1:2

经济不发达地区:

男女比例3:1

真按照1:1的匹配,发达地区剩女将达到50%。

数据源:沈阳20-45岁适婚男女比例为39:61--辽宁频道--人民网
辽宁不可能是特例,经济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结构会有相似的规律。

当然,想要当女王也可以噢。

去经济不发达地区。

满足渣浪田园女权,给三个老公养娃,给三个老公服侍公婆,给三个老公性服务,给三个家庭养家的梦想。

此处仅针对田园女权,且是对所谓一妻多夫制的反讽。告诫女性,一妻多夫的残忍真相。非田园女权,就不要自己撞枪口了。

中国的现状是什么?

经济低层男性找不到老婆,经济上层男性性伴侣轮着换。

如果是经济上层女性嘲笑男性群体,权当是"阶级"属性。

此处仅仅针对「嘲笑男性群体」的对象,且是经济上层女性。非这个群体,也别对标入座了。

但经济下层女性嘲笑男性,就显得十分可笑了。随着阶层固化,她们能婚配到经济上层男性的可能性越来越低。而发达地区的女多男少,也必然养刁了经济上层的男性。

此处同样针对「嘲笑男性群体」的对象,且仅仅针对现状,和人群情商、智商都无任何关系,就不要过度理解了。

多少一线城市的女性谈了几次无果的恋爱,转眼已经30多岁了呢?

一些男性渣的背后,更深层的是经济问题,其次才是男女比例问题。

然而,可笑的一点却是,不少男性,以女性恋爱次数,判定女性的渣。

但他们并不知道的是,他们真正的性权敌人是经济上层的男性。然而,不少男人却通常把性权敌人,当做自己的偶像。

中国现在的婚姻状态,实际就是阶层趋向固化的结果。核心资本已经掌握在少部分人的手里,虽然这些人的婚姻权和普通人一样,但他们却有些远远大于普通人的隐性性交配权。

这个权利,几乎和资本正相关。现代开放的社会,道德成本已经越来越低。

整整一大段,都在说男性、社会,以及阶层问题。如果有人能解读出:本回答,仅仅针对女性,而没有说明「社会和男权的问题」,我也只能回应“呵呵”两个字了。

无论是不婚主义也好,娶妻生子也罢,他们平均一生都只会有一两个老婆儿子,剩下的女性无论是情伤也罢,考量经济和生育成本也好,最终在选择婚姻上,都有极大的压力。

将就一点的,和一线城市对应一半男性结婚生子,在经济不发达地区眼里,无比眼热的工资下,背着房贷、车贷,孩子教育过着高压力的生活。

除了不将就宁愿单身剩下,甚至丁克的,还有少部分会回到经济不发达地区,找老实人结婚生子。

此处提到了不婚主义和丁克,但没有任何一个词,攻击这两个群体,反而对这两个群体的选择是理智看待的。那么,又如何能解读出「女人一辈子肯定得伺候男人」?如何解读出,谁也不“伺候”的女性,是可悲的?本回答提到「可悲」两个字的时候,仅仅针对的男女对立攻击,以及阶层固化。本回答,仅仅说明不同女性的选择现状,从来没有建议女性应该如何选择,更没有攻击女性的选择结果。

虽然,在很多男性眼里,老实人接盘,是对老实人性交配权的不公。

但实际,这样的流动反而是有利于社会的。经济发达地区女性,不流向(确切的说是回归)经济不发达地区,中国婚姻的不平衡将会越来越严重。

而且从家庭的角度来说,因为往往掌握经济大权,回归的女性,反而可能更有地位。

然而,对于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女性,则可能属于金字塔的低端。

这里也并不是针对女性群体,而是针对整个社会贫富差距的不平衡。不仅仅是女性在金字塔顶端,是男性和女性都在金字塔的底端。之所以单纯提女性,只是为了让部分女性清醒而已。但现在是看出来了,某些人还是糊涂一辈子挺好。

当一个个体,以为自己通过虚无缥缈的互联网,自以为团结了集体,然后对命运同体的异性集体攻击或者嘲笑时,是显得多么的可悲。

这一句话的对象,不论男女。

当你打出键盘权益的时候,你的现实又是什么?

你所做的一切,除了一点点的精神胜利,又得到了什么呢?

有人认为,我这一段话,反而可以拿来攻击,我本身的这篇回答。只可惜,本文即便提到“可悲”之类的字眼,之后的文字,也仅仅只是事实说明而已。反而在我评论区,出现了少部分真嘲讽和谩骂,挺有意思。

或许中国的男性是多了那么3000万,但实际比率是104.64:100。

但中国财富金字塔比率又是如何的呢?

中国十亿美元富豪285人。

十亿人民币,大约接近3000人。

可投资资产超过一亿的17万人。

可投资资产超过1000万,197万人。

而根据往年家庭可支配收入的一些数据来看,中国拥有100万可投资资产(注意,刚需房之类的不算)的,有1000多万人。

但我们知道,北京上海都是两千多万人口,再加上广、深,以及新一线高度发达区域,总人口将达到两亿左右。

且不说,那一千万人和全国人口的比率低于1%,即便是在经济高度发达地区,也只有5%罢了。

比起财富不均带来的隐性性权利的分配,那点男女性别比例的差异,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了。

以上数据源为《福布斯》《2019中国私人财富报告》以及《胡润财富报告》等,无确切出处的,为推算部分。

婚姻是保障下层生殖权的,但却无法保障隐性权益。利益越来越倾斜和固化,下层将越来越困难,无论男女。


本人从不删除或折叠评论(反而经常放出折叠评论,呵呵),如有任何意外,皆系统判定或被人举报。

观点有任何的异议,都不是问题。

但因此,对我攻击谩骂的,一律举报,走好不送。

user avatar

男屌丝找不到老婆,女屌丝依然也没机会,因为高帅富也只会找白富美。普通女人也只能找普通男人,不管多多少,而且高帅富还可以从国外进口女人。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