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就好在中国人本科率只有4%,有大量没文化的人。
《天道》就像以前封建社会的市井之人看街头评书一样的水平。
也就是文化垃圾的水平。
做为商业经营中的一员,我对天道里面的商业内容简直看得恶心。
我建议把《天道》捧为神作的人,可以学《天道》里面的脑残逻辑来搞一搞其它品牌。
如果靠进口几百双几万双其它人的商品,然后低价销售就能搞臭一个品牌。我倒建议中国运动鞋品牌学习一下,花个几千万搞臭耐克阿迪苹果,你觉得可能吗?
脑子有问题!
事实上,《天道》整个剧就讲了一个内容,就是强者是积极主动的人,弱者是被动依赖的人。这种简单的一划二分的思想,还停留在小孩子看世界看人非黑即白的幼稚水平。
而这么简单的一个错误观点,靠着装模作样,靠着不断的掉书袋,装神弄鬼,竟然唬住了一堆人,这些人还把这种文化垃圾捧为神作,只能说中国没文化的人还是太多。
作品里时时刻刻表现作者对有钱人的幻想,设计了一个丁元英,说起来也不过是一个私慕基金经理,这种人现在中国市面上多的是。但是作者对有钱人跪拜得无体投地,以为基金经理就牛逼大发,懂人性,看透世事。然后给他整一堆从佛道里学来的三脚猫的掉书袋,以为这样就神起来。从作品里可以清晰的看到作者因为自身原因跪舔有钱人的恶心嘴脸是我看不下去的重要原因之一。
《天道》里描绘的人性,商业,逻辑,文化,都非常的幼稚。像极了说评书的人讲给老百姓的《三国》,真正的三国是怎么样的评书人不知道,老百姓也听不懂。于是评书人嘴里的三国,就是两军阵前两员大将单挑的《三国》,就是一声炮响四下伏兵起来对方不管兵力多少就败了的《三国》,幼稚,简单,直接。《天道》也一样,天道的作者也不知道真正的商业是什么,他以为像《三国》一样,埋个伏,这个仗就打赢了,于是搞个降价就逼死了对方——简直像个弱智。
就这样一个文化垃圾,竟然受到这么多人追捧,我是没有想到的。后来我一看那些追捧的人,就释然了,都是一些靠着改革开放的红利,运气好赚到一些钱的中年男子——真正的大富没有,都是一些小富的中年人,没有文化,又赚到一些钱,想摆脱暴发户的印象,于是装模作样学《天道》的内容,好让自己看起来像赚到钱是靠着自己懂人性,通世事,神神叨叨。
有一点冯小刚说的是对的,有垃圾电视剧,是因为有垃圾观众。观众爱,这个电视剧才会有市场,资本又不是亏钱的主,自然是有人买单才拍的垃圾电视剧。从这个角度讲,文化垃圾还被捧为神作,还是因为有一堆的吃垃圾的观众。
——————————————————————————————————————
回答一点有关商业的问题:
有关格律诗通过降价打击乐圣品牌的问题,我可以肯定的说,是作者的纯YY。
1、消费者是否那么在乎对方品牌是否暴利?答案是否定的。不要说以前商业资讯不发达,你在北京降价的消息影响不了全国市场,就是现在网络这么发达也一样。
不要说格律诗装模作样通过两套乐圣组件卖一套的价格让消费者认为圣乐组件爆利的情况根本行不通。就是同一个品牌,短时间低价销售一批产品也根本不影响这个品牌的形象。这在互联网上太普遍了,就是高端品牌,也会经常做促销,双11那么多品牌参加,也不影响这些品牌日常销售。何况还是在互联网这种资讯发达的时代。如果《天道》里面这种脑残逻辑是有效的,那么所有的品牌都不敢,也不能做促销。而事实上,促销满大街都是,也不影响品牌价值。
2、农户式生产的根本产生不了低成本高质量的产品。只能生产低成本低质量的产品。这是市场已经验证过的东西。本人有幸在东南沿海的鞋服生产基地工作生活过,对这种情况非常了解。这种所谓靠农民劳动力价格低,不环保的生产方式带来的低成本就就纯YY。农户式生产存在大量的问题:1、质量参差不齐。2、货期无法按期。3、沟通成本巨大。4、结构不稳定,人员不稳定,价格不稳定带来的成本不稳定。事实上,我看这个作品里,作者就是把当年的农村大包干YY到工业生产了。农户式生产方式被大工业化生产取代,不是因为法律问题,就是生产方式落后而已。小作坊被淘汰是经济原因。
3、就算我们假定了作品里面低成本高质量的农户生产是可行的,那么格律诗也根本没有必要去搞乐圣,事实上,以他们的生产成本,完全可以直接找乐圣和伯爵谈代加工。而且做为没有核心组件开发能力和款式设计能力,只有纯加工成本优势的格律诗来说,代加工是唯一出路。这么明显的问题,兜一大圈,只是为了让丁元英像山中高手一样的装逼。装模作样,学三国演义,让诸葛亮式的丁元英到了展会前一天突然拿出锦囊妙计一样,还学三国演义(重点抄袭了诸葛亮第一次出手那一段,有心的人可以去对比下),让那三个人学张飞,关羽表示不理解,让欧阳雪学刘备表示全力支持,最后一圈过来,说军师高明。然后搞一大圈,还跑去打官司,最后不过也是谈代加工,没有任何意义!所以我就说《天道》是街头评书的水平,学三国演义还画虎不成反类犬,是文化垃圾。
4、有些极端粉问我,扶贫怎么看。我现在告诉你怎么看,王庙村很简单,既然能吃苦,既然假定不现实的农户式生产可行,那太简单了,在那个时代的中国,包括现在的中国,都一样,就是做低成本代加工就是了。不需要丁元英的装模作样,不需要学三国演义,更不用去得罪乐圣,不用去打官司,真的成本低到那个程度,质量还高到那个程度,全世界的音箱代加工订单会满天下飞过来。事实就是因为不可行,所以扶贫没那么简单。——竟然还有人问乐圣凭什么把订单给我,你这不是逗吗?同样的产品,我做出来80块,乐圣做出来100块,只要乐圣脑子没问题,都知道把订单给我。我有个生意是做鞋子的,你要是能把我成本100块的东西做到80块给我,我还需要你搞什么《三国演义》的道道,我主动上门叫你加工。哪个脑子正常的会跟钱过不去。关键是你的生产质量能不能管理好,货期能不能按时,成本会不会经常变。这才是问题所在,玩什么《三国演义》!石油女工的想象。
5、我为什么这么执着于商业的问题,因为这部剧其实是靠所谓的丁元英商业奇际来设立丁元英山中高人的人设的。假如丁元英的商业奇际不成立,丁元英那些神神叨叨,三脚猫的佛道论也就成了狗屁。很多人被那些神神叨叨唬住,认为很高明。其实这部作品,就是90年代经常在《知音》,《读者》,《故事会》上看到的那些山中高人的垃圾故事的小说版本。里面的人性讨论也不高明,商业逻辑更是杂揉了三国演义这类评书里的阴谋诡计以及90年代在《故事会》这类杂志上经常传的股神故事。很符合作者的生活阅历和认知水平。
为什么人们对《天道》的评价这么极端,因为《天道》是堆色彩斑斓的垃圾。有的人被表象迷住,被色彩斑斓迷住,认为是神作。有的人看到的是垃圾,就算是色彩斑斓,本质还是垃圾。我只不过是作为直接道出其本质是垃圾的那个人而已。
———————————————————————————————————————
今天早上朋友提醒我,点赞已经超过两千了。问我有什么感想,特别是问我对于底下的回复有什么感想。说点什么?
其实有什么好说的呢?《天道》的迷恋者,很多都是吃了阅读量太少的亏,假如他们读过90年代满大街都在发的《故事会》、《读者文摘》之类的书,他们就会对《天道》的水平有清醒的认识。在一个人阅读量不足的时候,很容易被这种用虚构的故事包裹着假大空哲理的街头故事吸引。90年代的中国,也处在这样的一个状态,当时人们的识字率还很低,却又渴望阅读,这种浅显的不需要动脑子,看起来很爽的哲理故事,一套武林秘笈帮你走上人生巅峰的书很有市场,所以《故事会》等当时风靡一时,什么大连下水道的油布包,什么日本小学生的夏令营都是当时通过《故事会》这些文化垃圾传播出来的糟粕。可是文化垃圾就是文化垃圾,人民的阅读量上去后,这种东西就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
很多时候,我替这些人感觉到悲哀。《天道》出来后,把它奉为神作的人,发现作者其实是一个石油女工,备感自己的智商受到了侮辱。于是不停的造假,不敢承认女工人豆豆是原作者。于是编造谣言,先说什么作者本人是李彪,又说作者是另一个林豆豆,完全都没有任何事实依据。好可悲。大方的承认没什么。豆豆本来就是一个石油女工看了一堆的《故事会》、《读者文摘》后写了一本小说型的故事会而已。喜欢这类故事可以去网上看,现在还有。但是不要自己骗自己,很可悲。
《天道》写出书来的时候,没有火,在拍成电视剧的时候没有火。反而却在抖音的时代火起来了,什么原因,大家尽可以去想。我对抖音这类软件不反感,我父辈的人现在喜欢抖音的程度超过年轻人,他们以前喜欢看《故事会》,现在喜欢在抖音上刷《天道》本质没有变。但是就像《故事会》里大量的小说都是编造虚假的,所谓的哲理也是扯蛋居多的一样。《天道》的受众多并不代表这个小说的质量好。我站出来说《天道》是文化垃圾,很多人肯定接受不了,他们连豆豆是石油女工都不敢承认,疯狂反扑当然是可以理解的。所以我也放任评价,不打算再反驳什么。
由它去吧。
对做生意的人帮助极大,整部电视剧如果你能稍微理解一点强势文化和弱势文化,以及中国传统的那句“你要为我做主”的国人特有的文化属性,对你做生意的提高有极大的帮助。
举例子说明,
最开始我做生意的时候,我把我的产品所有的优点一一介绍,上架后明码标价,你可能会问了,这不是废话吗?
但是我告诉你,除非你的产品是稀缺品,否则销量极大可能会惨淡,后来我将整个销售体系,改为先问客户的需求,然后直接替客户“做主”,告诉客户就这款就可以的模式,转化率反而几十倍的提高。
当然了,这个过程中,需要对全体公司销售人员的销售思维的转变,是一个非常考验公司领导层的沟通和指挥能力过程。
这点非常像苹果创始人乔布斯说的一句话:人们不知道想要什么,直到你把它摆在他们面前;
亦或者像是李佳琪在直播间里狂喊:买它!买它!买它!
都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里是非常奇妙的感觉,如果你没有设计过一款销售体系的产品,以及半年以上的销售接待,你真的完全体会不到,所以会有人觉得天道这部电视剧好像是说了一大堆的假大空,实际上是你自己没有实践而已,真的理论跟实践结合过的人,就知道这绝对是一部核弹电视剧。
作者就是非常牛逼的存在,在我的生意过程中,仅仅吃透了这句“你要为我做主”,就完全让我这个从小县城出身的,白手起家的从省城买了房买了车,衣食无忧了,我是切实的利益受益者。
有太多的丁元英的名句,如果你30岁上下,不需要全部背过,先去吃透一两句,深挖一口井,不要妄想上来就凿一条河,慢慢领悟,到最后50岁左右你就是人精。
二更一部分跟生意无关的一点,第20集中,周剑华从林雨峰意图出发,分析林雨峰杀掉丁元英的后期影响。台词如下:
杀人不难,杀人不留麻烦,
难,背着一条人命过日子,
这是一辈子都治不好的绝症。
这句话可以套用生活中非常多的方方面面,你做任何事情之前,先考虑这句话,可以挽救你于很多失败境地,利用好了,一辈子立于不败之地。
比如当下火热的自媒体创作,抖音也好,知乎也好,都是先立一个人设,这句话可以套用为:
立人设不难,立人设不被发现,
难,背着一套谎言进行自媒体创作,
早晚被人有揭穿的一天,这是绝症。
或者:
抄袭不难,抄袭不被发现,
难,背着不知道哪天被人拆穿的一天,
这也是一辈子治不好的绝症。
当你意识到这一点,把时间拉长远,就知道你现在想自媒体创作,应该怎么布局了,至少能有预知一点事情的能力了。
或者说:
当小三不难,当小三不被发现,
难,被人指指点点的过日子,
这是一辈子治不好的心理阴影。
生活中太多的事情,太多的问题,都可以从这个角度出发去考虑,这也是一种“保全大法”。
而且当你有了这种考虑问题的思维方式后,尤其是在赚钱这个商业领域,就深刻明白一句:
赚钱是为了让自己过的更好,而不是在未来给自己掘坟墓。
有些人觉得我之前过往赚钱是吹牛逼。好,过往很多东西我确实无法证明,我就给你贴知乎数据。
知乎我写文章,布局等,都是天道思维,我从疫情那年开始正儿八经写,
成绩如下:
一、粉丝9.5W,赞同13.1W,10W+收藏
二、付费咨询1294次,几乎日均2次,另外某信3个号,累计有12000人加我,中间单独发红包给我的日均2人。另外部分粉丝给我文章打赏,这两个路径年收入过10万。
三、我本人是商人,自己有操作的项目,比如前年的CPA游戏行业单,今年的醒酒糖,有很多粉丝成为了我的代理商、合作商、甚至股东。这些收入大几十万,今年所有收入要突破7位数。
四、认识了很多知乎网友,我现在的新公司的法律顾问,是北京的粉丝,我所有的合同条款都是他帮我起草的,以及在去年的某敲诈案件中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还有打击抄袭,固定证据这些我都交给他全权处理。
认识了3位长期合作的技术开发,CPA游戏平台搭建了将近80个。
还有3位助理,心心、冉冉和小强,他们分别帮我接待粉丝、回答项目问题,以及公司部分财务报税等。
我现在早就停了各大招聘网站的会员,只保留了一个猎头合作。
以上是我用天道思维,参与知乎两年多以来获得的成就。有钱也有人。
很多人说,某某书比天道要好的多,我不反驳你,我就想问你一句,既然如此之好,你兜里有你想要的了吗?
王志文演的好呗。就那些酸溜溜的词,他念出来就是听着舒服。
你觉得鸡汤烂大街,但王志文给你灌的,就是好吃!
你复习一下人民的名义,你想象下陆毅演丁元英,给你念这些酸溜溜的台词…
《天道》已经成为互联网时代中年人接头暗号、灵魂尽头、精神家园,古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今有一集《天道》定乾坤,这凸显了中年人集体性油腻和逆向浅薄。不夸张的说,每一个对《天道》顶礼膜拜的人,都有资深油腻中年的潜质,都可能是“男人至死都中二”的代表,基本上都是胸无点墨却自命不凡的人。
我在下面这个回答中特意注明了中年男人装逼重灾区之一,装《天道》逼。凡是嘴上挂着你觉得不好是看不懂你缺少国学滋养的人,一律视为油腻,一个都不会冤枉。
这里的《天道》指2006年的电视剧《天道》,了解的自然不必说,不了解的需要看完电视剧,这里就不多介绍了,百度百科够详细的了。我不是给你推介这部电视剧,而是对这部电视剧这两年引发的大量评论、讨论,以及顶礼膜拜感到了莫名其妙,经过一番了解,算是有点明白为什么很多人对这部电视剧顶礼膜拜了。
说到这部电视剧,不能不说原著小说《遥远的救世主》和作者李雪。在2001年左右就根据她的小说《背叛》拍过一个电视剧《背叛》,《天道》在人物设定、人物关系、主题、风格和结构上有一定的相似性。其实这两部电视剧一直反响平平,但是这两年不知道被谁翻了牌子,在网上火热,几乎每个影视自媒体都提到过,但评价内容整齐划一、如出一辙,那就是大肆贩卖神秘主义、阴谋论、高人论、道家论,都是云山雾罩故弄玄虚那一套,我就好奇,这两部电视剧都看过,哪有那么多弯弯绕?后来接触过几个对《天道》顶礼膜拜的人,结合他们的身份、经历、言行,我恍然大悟,这就是一群处于人生第二次叛逆期的中年人。
大部分人只有青春叛逆期,表现在于懵懂中建立了强烈的个性意识,刻意反潮流反主流反权威,追求所谓的深度,整个一为赋新词强说愁。而拥有人生第二次叛逆期的中年人,则表现在跟风读《庄子》《老子》《易经》《逍遥游》《鬼谷子》,接触禅学、玄学、国学,以及各种仁波切,开始寻求人生密码、文化密码、国运密码、社会密码,以及各种密码,切记,这里重点是跟风。发个朋友圈云山雾罩的,从《庄子》《老子》《易经》《逍遥游》随便摘除出一句话,越显得波云诡谲、聱牙诘屈越好,可以故弄玄虚,其实他也不懂。还喜欢各种子虚乌有或者严重夸大的神秘组织,共济会、蜥蜴人、罗斯才尔德家族、圣杯骑士之类的,非常相信这个世界被神秘组织和某神秘的规律统治。《天道》这部电视剧正好给了他们一个通俗易懂的参照物,于是各种顶礼膜拜。
许多民间伪国学大师也是走的这个路子,诗经楚辞先秦诸子的文章一概不懂,就扯运、势、道、秘、术、天、地、人、合等玄幻词语,越听不懂越好,反正他也不懂,照本宣科背下来的,什么都往上套。
是什么造成这种二次叛逆呢?
矛盾,他们不断增长的精神需求和严重匮乏的系统性知识储备之间的矛盾。可能由于成长过程中因为家庭和环境的原因,没有有建立起比较完整的阅读习惯、学习过程,以及文史哲方面的熏陶和思考体系,但又急于寻求和掌握世界真相这么宏大的命题,又不屑于浅薄的鸡汤和历史发明家的段子,就一头扎进神秘主义,享受识破各种密码,和世外高人无限接近的满足感。丁元英的人物设定,《天道》的玄学气质,完美契合他们的内心需求。
关于小说作者本身就带有一些神秘主义色彩,江湖传说作者十七岁时因工作关系认识了一个好朋友李红英,此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及其人格、品德和思维方式都给作者产生了重要影响,给了作者大量的参考资料,每次回国都给作者讲述一些作者所陌生的社会生活,作者受此启发,写出了《背叛》《天道》这两部“比较普通”的小说。有没有感觉到篝火狐鸣的味道?就差大楚兴,陈胜王,斩白蛇,石人一只眼了。明明是书商为卖书攒的宣传文案,居然当真。这种神秘主义,恰恰对拥有人生第二次叛逆期的中年人具有致命的吸引力。
说了这么多,不能不说电视剧本身了。
其实好像在2007年时就有人给我推荐看这部电视剧,当时确实感觉令人耳目一新,但看过原著作者另一部作品改编的电视剧《背叛》(2001年),两部作品在人物塑造和观点传达有些一脉相承,所以感觉还是猎奇成分更重一些,但仍然算得上优秀的作品,但这种优秀更多来自于题材的别具一格(几乎独一份),以及充满神秘感的人物塑造和云山雾罩似是而非的台词。
这两年突然无数人顶礼膜拜,正好有时间又复习一遍,愈发感觉这是一部典型的,形式大于内容的电视剧,以前感觉还有些哲理值得玩味的台词变成了苍白无聊的弯弯绕,就像一个文化水平不高的少年为了表达自己的深刻,拼命拽《道德经》《逍遥游》,还在此基础上强行制造看似充满哲理实际上逻辑混乱不知所云的话。其实,越是哲理越简单直白,不需要弯弯绕,功力不够才喜欢曲折蜿蜒,就像鲁迅先生说的,小溪虽浅但清澈见底,污泥坑深不可测其实聊胜于无。
当然作者和导演是想追求深刻,但是太刻意了,用力过猛了,就像一个人拼命往脸上贴各种文化符号,也像一个喜剧演员拼命咯吱观众,可能会让一些人觉得深刻,有哲理 ,但是很容易走火入魔,搞成四不像。
有句话怎么说来着,过犹不及,对,作者和导演没有掌握好这个度,但不怪他们,火候的拿捏是顶级要求,绝大多数人达不到很正常。
这部作品的最大问题就是略显故弄玄虚(但也许作者没意识到,这也是一个写作境界问题),不好好说话,文青调调太重,确实能唬住一些人,尤其是一些急于变得成熟稳重的年轻人,和拥有人生第二次叛逆期的中年人,会对此顶礼膜拜,这些局限性也限制了作品优点的发挥。
看到很多人反复揣摩和找寻剧中台词透露出来的什么密码,着实没有必要,说穿了它只是一部电视剧,可以感慨玩味,但还远远没到值得反复分析揣摩的地步,不过这部电视剧仍然不失是一部优秀作品,也非常值得一看。
我这里只是对这部电视剧顶礼膜拜寻章摘句的群体发表看法,如果你只是喜欢那很正常,我也挺喜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