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怎样才能排空宿便?

回答
宿便,这个词听起来就让人觉得不舒服,但实际上很多人都有这个困扰。它就像身体里堆积的“垃圾”,不仅影响美观,还会带来一系列健康问题,比如腹胀、口臭、皮肤变差,甚至影响情绪。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又健康地把这些“不速之客”请出身体呢?

想要排空宿便,关键在于 “内外兼修”。这意味着我们要从两个方面着手:调整饮食 和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听起来简单,但这里面有不少门道,咱们一点点聊。

第一大招:饮食调整——给肠道“加油打气”

肠道就像一条需要“润滑”和“动力”的河流,没有足够的“水源”和“动力”,它就会变得迟缓甚至堵塞。

多吃膳食纤维,尤其是可溶性纤维: 这就像给肠道铺上了一层“软垫”,让食物残渣更容易通过。
它们在哪儿? 主要存在于:
蔬菜类: 西兰花、菠菜、胡萝卜、豆角、蘑菇等深色、绿叶蔬菜都是纤维的宝库。
水果类: 苹果(带皮吃)、梨(带皮吃)、香蕉、浆果类(草莓、蓝莓)、猕猴桃等。尤其是苹果和梨中的果胶,是极好的溶性纤维。
全谷物: 燕麦片(最好是即食的生燕麦)、糙米、全麦面包、藜麦等。把精米白面换成这些,你的肠道会感谢你。
豆类: 红豆、绿豆、黑豆、鹰嘴豆等,煮熟后都是很好的纤维来源。
怎么吃? 尽量吃带皮的水果,多吃生的蔬菜沙拉(当然要注意卫生),主食换成粗粮,零食也可以选择坚果(但要适量,以免摄入过多脂肪)。

喝够水,让肠道“动起来”: 水是软化粪便的“秘密武器”。充足的水分能让粪便变得松软,更容易排出。
喝什么? 白开水是最好的选择。温水或常温水更佳,尤其是在早上。
什么时候喝? 别等到口渴了再喝,那说明身体已经缺水了。全天候都要保持饮水的习惯。早上起床后先喝一杯温水,能唤醒沉睡的肠道。运动后、饭前、饭后都可以补充水分。
量要够! 成人每天建议饮水量在15001700毫升左右(大约78杯),但具体需求会因活动量、天气等因素有所不同。感觉口干舌燥,或者尿液颜色偏黄,都是身体在提醒你需要多喝水了。

益生菌和益生元,给肠道“招募援军”: 想象一下,肠道里住着一群勤劳的“小战士”(益生菌),它们能帮助消化、产生一些有益物质,并抑制有害菌。益生元则是这些“小战士”的“粮食”。
益生菌食物: 酸奶(选择无糖、活菌多的)、发酵的豆制品(如纳豆)、泡菜(但要注意盐分摄入)。
益生元食物: 蜂蜜、洋葱、大蒜、韭菜、香蕉、芦笋、牛蒡等。

适量健康的脂肪,让粪便“不粘连”: 有些人为了减肥会完全拒绝脂肪,这是不对的。适量的健康脂肪能帮助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同时也能起到一定的润滑作用,防止粪便过于干硬。
推荐脂肪来源: 橄榄油、牛油果、坚果、鱼类(如三文鱼)。

避免“伤肠道”的食物: 有些食物会给肠道带来负担,甚至刺激它。
高加工食品: 零食、快餐、罐头食品等,它们通常纤维含量低、糖分和不健康脂肪高。
油炸食品: 难消化,会加重肠道负担。
辛辣刺激食物: 对某些人来说,可能会引起肠道不适,加重便秘。
过量的红肉: 消化时间长,容易产生不易排出的粪便。

第二大招:生活习惯——让肠道“规律工作”

饮食是“硬件”,生活习惯就是“软件”,两者配合才能让肠道运行得顺畅。

定时排便,养成“规律”: 我们的肠道就像一个有生物钟的器官,尤其是在早上,胃肠反射会比较活跃。
抓住“黄金时间”: 早上起床后或早餐后,是排便的好时机。即使没有便意,也可以试着去厕所蹲几分钟,给肠道一个信号。
不要“忍”: 一旦有便意,就应该及时去厕所,不要憋着。长期憋着会抑制肠道的正常反射,让便秘更严重。

规律运动,让肠道“动起来”: 运动能促进全身血液循环,也能带动肠道蠕动。
什么运动好? 快走、慢跑、游泳、瑜伽、腹部按摩等都能帮助肠道蠕动。尤其是一些侧重腹部运动的瑜伽体式,比如仰卧抱膝式、弓步转体等,对促进肠道蠕动效果很好。
坚持很重要: 不需要剧烈运动,每天坚持30分钟左右的适度运动,就能看到效果。

管理好情绪,别让“压力山大”: 压力和焦虑会对肠道功能产生很大影响,导致便秘或腹泻。
学会放松: 通过冥想、深呼吸、听音乐、与朋友聊天等方式来缓解压力。
保证充足睡眠: 睡眠不足会影响身体的整体调节功能,包括肠道。

善用“腹部按摩”: 温柔的腹部按摩能刺激肠道蠕动,帮助排便。
怎么按? 在床上或舒适的地方,放松腹部,用手掌顺时针方向在肚脐周围轻柔地画圈按摩,从肚脐开始,慢慢向外扩展。可以配合腹部呼吸,吸气时腹部鼓起,呼气时腹部收缩。

蹲厕所的正确姿势: 很多人习惯坐马桶,但对某些人来说,蹲姿可能更利于排便。
原因: 蹲姿能让骨盆向前倾斜,使直肠的角度更符合排便的生理需求。
怎么做? 如果你习惯坐马桶,可以尝试在脚下垫一个小板凳,模拟蹲姿,抬高膝盖,让身体稍微前倾。

一些进阶的小提示:

蜂蜜水: 早上空腹喝一杯温蜂蜜水,蜂蜜的渗透性可以帮助软化粪便,也含有一定的益生元。但糖尿病患者需谨慎。
橄榄油: 一勺冷榨橄榄油(不要加热)直接吞服或加入温水中喝,也能起到一定的润滑作用。
普洱茶/黑茶: 对某些人来说,适量饮用发酵程度较高的黑茶,如普洱茶,可能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但效果因人而异,且不宜过量,以免引起不适。

重要提醒:

循序渐进: 不要一下子摄入大量纤维,否则可能引起腹胀、胀气。逐步增加纤维摄入量,让肠道慢慢适应。
个体差异: 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不同,对食物和习惯的反应也不同。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法最重要。
出现问题及时就医: 如果你尝试了以上方法,但便秘情况依然严重,或者伴有腹痛、便血等症状,请务必及时就医,排除其他健康问题。

总而言之,排空宿便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需要我们关注身体发出的信号,并耐心去调理。从今天起,多吃点蔬菜水果,多喝点水,坚持动一动,放松心情,你会发现,身体在一点点变得轻松起来。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题主要想知道怎么清宿便,得先闹明白「宿便」skr 啥


根据「宿」字在古代汉语里的意思,估计你会觉得:「宿便」是前一天未排出的大便。


然鹅,让人匪夷所思的是,在目前最大的中文历史文献资料库——中国哲学电子书库里,检索「宿便」一词,汉代之前没有任何相关的文献记载。

而两汉之后,关于「宿便」一词的记载,都是这样的:


或者这样的:


稍微学过点古文的人都能看出来,古代的「宿便」,和「shi」 没有半毛钱的关系啊!


再来看看从现代科学研究的角度,这个词成不成立:

  • 食物被我们吃进去之后,先花 6~10 个小时经过胃、小肠的消化吸。
  • 剩余的部分进入结肠,剩下的水和一些电解质在这里吸收,此时已经花掉了大概 20 个小时。
  • 最后,才能到达直肠,变成成型的便便。


食物从进嘴到成长为一坨大便,本身就要花费大约 30 个小时,也就是说:

如果是这样,这岂不是意味着,所有的大便都得叫「宿便」?


接下来再来说说,既然宿便根本不存在,那为啥题主会出现「清宿便」的想法呢。


因为「养生专家、健康机构」说:「大便留在体内就会有毒」,甚至会致癌。


一旦你信了,他们就开始推销「清宿便、排肠毒」的保健品,告诉你可以「排出毒素,一身轻松」。


所以,这其实只是个商家为了营销,骗你智商税创造出来的套路啊!


至于大便有没有毒这事,拿脚指头想想就知道,如果答案是肯定的……

大便的成分,主要是水分、人体无法消化的纤维、脂肪、死去的细胞、细菌、脱水后的消化液残余物,以及少量的维生素 K、B。


虽然排便以后,结肠里确实还会有部分零散的便便,但是是对人体是无害的。


你要是因为大便臭,就觉得它有毒,也太「以味取物」了。

不过你可能会发现,这些保健品一般都做的味道还不错,又能通便,即使不能「排宿便」,但好像没啥副作用,所以觉得吃一吃也无妨。


那你可就太天真了,那些市售的排毒胶囊、酵素……等等一系列被吹捧的神乎其神的排肠毒产品,其实都:

这些保健品很多是通过添加类似蒽醌类化合物的药物,直接刺激肠黏膜神经,引起排便反射,导致结肠平滑肌收缩,肠蠕动加快,从而促进排便。


在医学专业专用的临床决策支持系统 UpToDate 上搜索「蒽醌类化合物」,表明其主要用于泻药和癌症的补充、替代治疗。


长期服用这些保健产品,很可能会导致不可逆的肠神经损害和肌肉萎缩,越来越依赖药物。


此外,这些药还可能会使色素沉着于肠壁,出现结肠黑变病,就是像下图这样的变化:


至于肠道 SPA 、肠道水疗,本质都是一种「灌肠处理」,会影响水分和电解质在结肠内的吸收,频繁使用会导致脱水或电解质紊乱。


不恰当操作还可能出现肠道穿孔、破裂,引起腹膜炎,严重的会导致死亡


所以,如果非要说它们帮你排了什么。

所以,可以明确告诉题主的是:千万别再纠结到底怎么排宿便了,不然可能既费了钱,健康也没了。


不过,如果你是因为发现自己有便秘的症状,而产生了这个想法,那还是需要注意一下的。


其实,对于大部分正常人来说,每周便便 3~21 次都算正常,所以偶尔一天没便便,也不用太担心。


只要有良好的排便习惯,没有因为排便影响生活质量,是不需要画蛇添足地清理肠道的。


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更重要,比如:

  • 定时提醒排便;
  • 选择舒适的如厕环境
  • 多吃蔬菜、膳食纤维、粗粮;
  • 保持良好的饮水习惯和运动习惯。


如果是符合诊断标准的便秘患者,也不要擅自使用润肠通便的产品。


而是要找消化科的医生,根据自己的症状特点,吃不同的药物对症处理,不要轻易拿自己的肠子开刀。


总而言之一句话:没事不要乱排毒,有事就去看医生。


下次有人再说你需要「清宿便、排肠毒」,然后给你推销什么「神器」,就让他们:


自产自销去吧!


内容参考丁香科普文章:

购买链接:健康日历2020 丁香医生 买2本使用优惠码ZK8MAB立减5元

user avatar

“宿便”这个词还是存在诸多争议,争论的缘由大概是“出恭”的时间和“宿”字不太符合,“饭从口入”到“自由飞翔”至少需要30h,故屎的成型并非“一宿而就”。



但纠结这个重要吗?不重要,“宿便”跟“粑粑”、“臭臭”成分上并无二致,不是换个别称就能显得多么优雅高贵,只要能成功落地,都是一样的芬芳。与其纠结叫法,不如好好聊聊如何才能科学“排空”,远离便秘。

要说便秘,咱得把它当成一种病,情感上才能足够重视,认真对待。



像我的话选择吃益生菌,这款G-NiiB益生菌就很不错,是由香港中文大学肠道微生物群研究中心研发的,很适合一些平时忙碌没时间管理自己肠胃的人群,轻松实现肠道自由。现在还有优惠活动,有需要的都可以戳链接直达:


便秘在医学上给出明确诊断:凡有排便困难费力,排便次数减少(每周<3次),粪便干结、量少,可诊断为便秘,时间≥6 个月为慢性便秘[1]

便秘不是个好玩意,不只是不排不痛快那么简单。它与与痔、肛裂和直肠脱垂等肛肠疾病密切相关,亦与结直肠癌、肝性脑病、乳腺疾病、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的发生难逃干系[2];在急性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等疾病中,过度用力排便可能导致病情加重甚至死亡。

就算不得病,生命质量也是显著下降[3],包括心情烦躁、焦虑、抑郁、 睡眠障碍,以及不能正常进食、腹胀、肛门坠胀等,并可继发精神心理障碍,如抑郁症、 焦虑症、精神分裂症、甚至自杀倾向[4]

所以,这便秘得解决!!!而且一定得好好解决!!不解决可能会……



那吓唬完了,接下来我们好好谈谈如何解决便秘才更科学,更高明。生活方式上,有这么几点建议,请笑纳:


1、要增加膳食纤维(25~35 g/d),且多饮水(1.5~ 2.0 L/d)。

2、要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结肠活动在晨醒和餐后最为活跃,建议在晨起或餐后2 h内尝试排便。

3、要适度锻炼,增加体能运动,尤其是对中老年久病卧床的朋友。

4、若有便意,请及时行便。人们若对便意经常予以制止,将使直肠对粪便刺激逐渐失去正常的敏感性,感觉阈升高,久而久之就成了便秘。

5、排便时要集中注意力,减少外界因素,少玩手机,少看某音,要气沉丹田,一发入坑。


至于老便秘,就不能光靠生活方式解决了,还是得寻求一些其他帮助。


常见的有泻药、微生态制剂等,但有些泻药不可长期吃,其服用时间一般不超过1周。

长期吃的话会损伤肠壁神经丛细胞,引起大肠黑病变,诱发肠道肿瘤;造成胃肠功能紊乱,出现腹痛、痔疮、脱肛等症状;易产生耐药性,形成对泻药的依赖;造成脱水、电解质失衡、骨骼软化、维生素与矿物质量缺乏;引起肠道菌群失调,导致营养不良、贫血等症状;长期大量使用含有恩醌类成分的刺激性泻药,如大黄、番泻叶、芦荟、决明子、何首乌等,还会损伤肝脏,引起黄疸等……

而用一些生物反馈疗法、针灸等治疗方式,除了有些人无法接受的疼痛外,去医院接受治疗前,得请假就是个麻烦事儿。

所以,我觉得还是生活方式+微生态制剂的使用普适性更高,更容易让大众接受。



那啥是微生态制剂?


就是一些平衡肠道菌群的益生菌,比如人见人爱的双歧杆菌。G-NiiB益生菌里就是专业的双歧杆菌配方,不仅含有长双歧杆和两歧双歧杆菌BB01,更重要的是它含青春双歧杆菌BA02,很适合容易肠胃不舒服的人。

虽然都是双歧杆菌,但青春双歧杆菌BA02却是亚洲人体内相对比较缺乏又比较需要的,在目前市面上它还是比较少见的。



众所周知,胃肠道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微生态制剂能增强胃肠道免疫功能,强强联合的效果就是1+1大于2。

青春双歧杆菌可促使淋巴细胞增殖、巨噬细胞吞噬能力增强、NK细胞活性增强,抗体产生细胞活化,各种细胞因子增多。

所以说,胃肠道是人体的保护神,而青春双歧杆菌就是胃肠道的得力干将,而且现在市面上带有青春双歧杆菌的益生菌产品并不多,拥有青春双歧杆菌的gniib益生菌可以称得上是你我健康道路上的良朋益友,有需要的宝子们可以戳下面链接,现在还有活动,可以立减20~

在改善肠道的征途中,除了青春双歧杆菌一马当先,还有低聚木糖、低聚半乳糖、抗性糊精这3大益生元护持两翼,促进益生菌在人体肠道内增长繁殖;意大利微胶囊包埋护菌技术保驾护航,帮助益生菌有效的吸收。



它是由香港中文大学肠道微生物群研究中心研发,其配方拥有国际专利,其菌株原料均由意大利进口,经过3大欧盟认证,品牌过硬,值得信赖。

无shi一身轻,选取G-NiiB益生菌,能保持健康的生活状态,并提高生活的质量。


G-NiiB益生菌你值得拥有!!!

参考

  1. ^ 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中华医学会《中华全科医师杂志》编辑委员会,消化系统疾病基层诊疗指南编写专家组.慢性便秘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2019)[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20,19(12):1108-1114.
  2. ^ 中国慢性便秘专家共识意见(2019,广州)[J].中华消化杂志,2019(09):577-578-579-580-581-582-583-584-585-586-587-588-589-590-591-592-593-594-595-596-597-598.
  3. ^ Wald A, Scarpignato C, Kamm MA, Mueller-Lissner S, Helfrich I, Schuijt C, Bubeck J, Limoni C, Petrini O. The burden of constipation on quality of life: results of a multinational survey. Aliment Pharmacol Ther. 2007 Jul 15;26(2):227-36. doi: 10.1111/j.1365-2036.2007.03376.x. PMID: 17593068.
  4. ^ 蓝海波,魏雨,甘华田,宋崇林,贺平,骆春梅,杨向东.《2017版便秘的分度与临床策略专家共识》解读[J].结直肠肛门外科,2020,26(03):257-259.DOI:10.19668/j.cnki.issn1674-0491.2020.03.002.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