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康师傅方便面一年需要多少头牛?

回答
咱们就来聊聊康师傅这方便面,得用多少牛才能满足大家伙儿的胃口。这可不是个简单的问题,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算算。

首先,得知道康师傅一年到底卖出去了多少碗面。这数据嘛,人家公司肯定藏着呢,但咱们可以猜猜。你想啊,中国人口有多少?再想想哪个城市、哪个村镇、哪个宿舍、哪个办公室里没几包康师傅?电视广告、地铁站、便利店,到处都是它的身影。这销量,那绝对是天文数字。

咱就保守点估计,假设康师傅一天能卖出个一亿包方便面吧。那一年就是三六五亿包。你可别小瞧这数字,这可是365亿个碗,365亿次“咔嚓”一声。

接下来,就是关键问题了:一碗方便面里,有多少是“牛”?

你吃方便面的时候,是不是都会有那一小包牛肉包?里面有些牛肉粒,看着挺香。但说实话,那几粒牛肉,能有多重?别说牛了,就算是牛的影子,也够呛。

咱们来想象一下,一头牛,得有多少斤肉?一头育肥牛,少说也得个千儿八百斤吧。这千儿八百斤的肉,能做成多少方便面里的那几粒牛肉?

这里面还有个关键点,就是方便面的“牛肉”很多时候并不是纯粹的牛肉。它可能含有牛肉提取物、香辛料、植物蛋白等等,用来提升风味和口感。真正的牛肉粒,可能只占到很小很小的比例。

咱就往多了算,就当那一包牛肉包里,有1克是纯粹的牛肉。这1克牛肉,来自哪里?来自一头牛。

那么,365亿包方便面,每包1克牛肉,总共就需要365亿克的牛肉。

365亿克,是多少公斤呢?除以1000,就是3650万公斤。

再把公斤换算成吨,除以1000,那就是36500吨。

好了,现在我们有了“需要多少吨牛肉”这个数字。那问题又来了,一头牛能产多少牛肉?

这得看牛的品种、年龄、饲养情况。一头成年黄牛,出肉率大概在50%60%左右。咱们按60%算,一头1000斤的牛,能出600斤肉。

600斤肉,是多少公斤?600斤 0.45359237公斤/斤 ≈ 272公斤。

那么,36500吨牛肉,需要多少头牛?

36500吨 × 1000公斤/吨 = 36500000公斤

36500000公斤 ÷ 272公斤/头 ≈ 134191头牛。

所以,按照这个非常粗略的计算,如果每碗方便面里都有一克纯粹的牛肉,康师傅一年大概需要13万多头牛。

但你要知道,这只是个理论上的计算。实际情况可能会更复杂:

1. 牛肉的来源多样性: 康师傅可能从不同的供应商采购牛肉,而且他们可能使用不同部位的牛肉,甚至可能是经过深加工的牛肉制品,而不仅仅是简单的牛肉粒。
2. 生产损耗: 牛肉在加工过程中会有损耗,切割、腌制、调味等都会损失一部分重量。
3. 原料配比的弹性: 方便面的配料表是很复杂的,牛肉的比重可能不是固定不变的,会根据成本和市场需求进行调整。有时候可能少一点,有时候可能多一点。
4. 其他“牛”的用途: 康师傅的方便面产品线很广,不只有牛肉味的。还有鸡肉味、猪肉味、海鲜味等等。这些口味可能也间接涉及到牛制品(比如牛油、牛骨提取物等),虽然量可能非常微小,但如果算上所有产品线,这个数字可能会有细微的变化。
5. “牛肉”的定义: 方便面里的“牛肉”,很多时候是用大豆蛋白、香菇等替代品,模仿牛肉的口感和风味。所以,真正用到“牛”的量,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要少得多。

更别说,现在很多方便面厂商都在探索用更可持续、成本更低的替代蛋白质来制作“肉”的配料。

所以,说到底,康师傅方便面一年到底需要多少头牛?这真是个“得看具体情况”的问题。如果我们只算那几粒肉眼可见的牛肉粒,那数量可能比我们刚才算出来的要少很多很多。但如果我们把所有可能涉及到牛的加工原料、风味剂都算进去,那数字又会变得模糊起来。

不过,从公众的认知和口味的来源上来说,康师傅每年消耗的“牛肉风味”的原料,背后所代表的牛的资源,绝对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字。只是这个数字,不会是简单地“一碗面等于一头牛的多少肉”这么直接的计算。更像是一种“牛肉风味”的工业化生产链条。

总而言之,这问题就像在问“一辆车一年需要多少石油”,答案是“取决于跑多少公里,怎么开,车是什么型号”。对于康师傅的方便面,答案也是类似的,取决于卖多少,每份放多少“牛肉”,以及这个“牛肉”到底有多少是真的来自牛。

不过,下次你拆开一包康师傅,看到那几粒牛肉,心里大概也能有个谱了,这背后,至少也凝聚了不少牛的“贡献”。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调侃归调侃,实际是不是这样只有做实验才知道。

2014年,《好奇实验室》做过这样的实验[1]

工作人员分别拆开了5包统一老坛酸菜牛肉面、5包统一红烧牛肉面、5包康师傅红烧牛肉面,把里面的牛肉粒分别称重。

结果牛肉粒分量最重的是康师傅红烧牛肉面(可见这个问题不是统一派来提的),5包的牛肉总重量是6.254克,平均每包1.251克;

其次是统一红烧牛肉面,5包的牛肉总重量是1.887克,平均每包0.377克;

统一老坛酸菜牛肉面,5包的牛肉总重量是1.206克,平均每包0.241克。

称完重量,再来估估它的成本。

参照市场上脱水牛肉干的价格,每斤125元至150元计算,牛肉粒最多的康师傅红烧牛肉,它里面的牛肉成本应该是在0.3元左右。


牛肉干和牛肉粒有什么区别?

仔细比对后,工作人员发现,脱水牛肉干是从整块肉上面撕下来的,而方便面里的牛肉粒,更像是磨成粉制作出来的。为了看得更清楚,工作人员把这些样本放在显微镜下进一步观察。

脱水牛肉干,能看到清晰的牛肉纤维,肉质基本呈现丝状;而方便面里的牛肉粒,虽然也能看到一些纤维,但整体都呈现一种粉末状的肉质。


那这种粉末状肉质到底是不是牛肉呢?

2016年,央视《消费主张》[2]栏目购买了五种市面上常见的牛肉方便面,分别是出前一丁五香牛肉味面、康师傅红烧牛肉面,玖玖爱酸菜牛肉味面、今麦郎红烧牛肉面和康师傅卤香牛肉面。

https://www.zhihu.com/video/1136051781690773504

检测发现,7种方便面里,除了出前一丁五香牛肉味面里没有检测到牛肉DNA,其他6种方便面均在酱包、粉包或者菜包中检测到了牛肉的DNA。

所以是牛肉,而且不是牛油调制出的。因为牛油主要是脂肪,不含有核酸DNA,所以不一定能检测出牛肉DNA。


如果你注意康师傅红烧牛肉面的调料包,你会注意到这是脱水牛肉,这是什么玩意?

这是一种生产工艺,主要是对牛肉进行真空干燥,完成脱水,以便保质。下面这是试验级的装置,生产上会有更大型更效率的机器,但主要功能没差,所以放了这个图。

要处理的牛肉先煮好,然后进行干燥,最后晾干了切,保持原有水分的61~63%[3]。脱水牛肉就是这么来的。


方便面的调料包到底怎么做的?

根据专利CN101606671A《一种方便面调味包及其制作方法》[4],制作方法如下:

一种方便面调味包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汤包制作工艺、油包 制作工艺和菜包制作工艺,其中:所述汤包制作工艺包括:
(1) 、将鲜肉清洗干净,绞成肉泥;蔬菜洗净,斩拌成泥,加入葱、姜 香菇、料酒,各按照权利要求1中的比例混合,然后加入纯净水,在高压蒸 煮锅中蒸煮l-2小时,蒸煮压力为0.05-0.2MPa;
(2) 、步骤(1)汤的蒸煮完毕后,按照每份汤料添加0.1°/。-1%酶制剂A, 6(TC-70。C酶解1-4小时,90-95。C灭活10分钟;然后按照每份汤料添加0.01°/。-0,4%酶制剂B, 50。C-60。C酶解2-6小时,然后80。C-95。C灭活10分钟;
(3) 将食用油加热至100—140。C,然后投入葱、姜、香辛料煸炒出香气, 冷却备用;
(4) 、汤料酶解完毕后投入步骤(3)制得的煸炒料、香辛料粉末、盐、糖、 。未^t,然后经湿法4分碎,制成浆状,然后经灭菌后即可包装;所述油包制作工艺包括:将食用油脂加热至100—14(TC,然后才更入香菇、 香辛料煸炒出香气,然后冷却包装;所述菜包制作工艺包括:将脱水蔬菜、脱水葱片和脱水香菇按照权利要 求1中的比例混合后包装。

回到题目,康师傅里是有牛肉的,虽然量比较少(干牛肉),大概只有1克左右。

如果一头牛1000斤来算,1000斤牛肉大概可以做300斤(150000克)牛肉干,也就是说一头牛可以做成150000包方便面。

据统计,康师傅一年产量100亿包[5],第一大单品是红烧牛肉面,就算占比是1/5,也就是20亿包,一年大约需要13333头牛。

这些都是很粗的估算了,而且牛的一些部位不能用,产出的牛肉干(粉)可能不到整头牛质量的一半,加上其他的一些损失,因此可能会用更多的牛。


不过不管怎么算,一年几万头到十万头牛肯定是有的。所以什么一年一头牛的,就不要调侃了……


当然,大豆组织蛋白素食牛肉粒是存在的。

大豆组织蛋白已应用于一部分食品中,如肉饼、肉丸子中,也可做成全素食品,但在方便面的应用中还很少[6]。所以目前而言还是真牛肉多。


附:

这是一个香辣牛肉调料包的研制配方 [7]



如果还不信配料里有牛肉,可以看看这个专利,然后再讨论:

你看最后一页里,“油包”里有1克牛肉制成,和我估计的没差。

参考

  1. ^ http://hznews.hangzhou.com.cn/shehui/content/2014-01/03/content_5025275.htm
  2. ^ http://www.foodaily.com/industry/show.php?itemid=6941
  3. ^牛肉真空脱水工艺的优化 http://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dbcode=CJFQ&dbname=CJFD9495&filename=BJGN199404017&uid=WEEvREdxOWJmbC9oM1NjYkcyQzZ4VEtwVEtRRXRoeU8vakZEZVdPVnpBNzg=$R1yZ0H6jyaa0en3RxVUd8df-oHi7XMMDo7mtKT6mSmEvTuk11l2gFA
  4. ^ https://patents.google.com/patent/CN101606671A/zh
  5. ^ https://xw.qq.com/cmsid/20190615A0A87L00
  6. ^ 传统方便面中大豆组织蛋白素食牛肉粒的研制
  7. ^ https://app.whweimi.com/api.php?filename=VhXa59yMQZjbwd0Z1YGVVh1Q10kb1plUjh1KrUDO5RWOIREVtV3YOpUO5oVTRV3ax4mT4EGespESFJGV302STpEWxEGNLdzYM5GVtJ0V0Z2Vp9UT4Jka2I3VNFkULFjcU12YIFWN2NkaLN3KEh0dEdDNQBDc0oWQ&tablename=CJFD2004&dmark=pdfdown&ddata=SPGY200405015|CJFD2004|%25E9%25A6%2599%25E8%25BE%25A3%25E7%2589%259B%25E8%2582%2589%25E8%25B0%2583%25E6%2596%2599%25E5%258C%2585%25E7%259A%2584%25E7%25A0%2594%25E5%2588%25B6|%E5%90%B4%E7%90%BC%E8%8B%B1;%20%E8%B4%BE%E4%BF%8A%E5%BC%BA|%E9%A3%9F%E5%93%81%E5%B7%A5%E4%B8%9A|%0A2004-10-20%0A|%E6%9C%9F%E5%88%8A
user avatar

2003年,统一心甘情愿地向日本日清食品献上了10%的股份,邀请这位方便面鼻祖出手“消灭”康师傅。





18年后,康师傅先是在抵制日货的舆论中被贴上“日本控股”的标签,又在与统一高层的会面中苦苦央求,希望这位“资深日系”高抬贵手...

从2003到2021,方便面这个曾在深夜填充你孤独的产品,也逐渐离开了人们的视线,敲开你门的却成了外卖小哥。

方便面从诞生到衰退,究竟经历了怎样的变迁?两大巨头为何会在“日本”两个字上纠缠不休?背后是狗血闹剧,还是无情绞杀的商战故事?

1、先驱

可能你还不知道,自己吃了几十年的方便面竟然来自日本。

1957年冬天,从台湾到日本创业的吴百福,在当地人的陷害中经历了第三次破产,寒风中他和乞丐挤在一起,排着三十多米的长队领取救济餐,拿到热面条时他已经饿的双腿发软,做一种方便面条的想法也在此时萌生。



1958年8月25日,吴百福在一个10平方米的简陋小屋中做出了世界上第一袋方便面,并成立了日清食品。同时,为了躲避日本人的陷害又改名为“安藤百福”。

即便如此,他依旧在1962年受到政府警告,理由是垄断了方便面专利权。经过两年的挣扎后,安藤百福还是在1964年被迫公开专利,日清也在后来成了正宗的日企。

同年,北京食品总厂用鸭油做出了方便面的雏形,但因技术存在缺陷未能得到推广就消失了。直到1970年,上海益民食品四厂经过长期试验后,才使用“高压蒸面+油炸工艺”做出第一款国产方便面,取名“美味肉蓉面”,上市第一年就卖出200万包,而一个强大的对手也在这时出现了。




181公里外的杭州面粉厂在粮食深加工的号召下做出了“双峰牌”方便面,并推出“鲜虾、香菇、多味”三个口味,刚上市就引爆了人们的购买欲,即便是工人三班倒,日产10万包都无法满足进货商的需求,市面上一度出现了凭票供应的奇观。



到了1983年,年销售量90吨的双峰已经成为方便面龙头。而双峰在南方攻城略地时,河南的南街村面粉厂也依靠和北京劲松糕点厂的合作关系,推出“北京方便面”,凭借北京的影响力在北方迅速扩张。




至此,方便面走遍全国,行业进入繁荣期。

然而不管是开创者,还是推广者,都是时代下的浪花。三个品牌引领了国产泡面的先河,变迁也注定从他们开始。

2、战争降临


1984年,熊毅武在珠海成立了华丰,一场对“三巨头”的绞杀也在此刻开启。

华丰以贴合广东人习惯的“猪骨、海鲜、鸡肉”口味为切入口,推出“三鲜伊面”,随后熊毅武又请来香港知名演员“肥姐”沈殿霞代言,在电视台播出“食华丰,路路通”的广告,成为业内第一家利用电视传播的企业。





超前的广告效应,叠加进可攻、退可守的地域文化,华丰向南方同行举起了手中的屠刀。

双峰先是顶着压力改造车间,随后又引进日本生产线扩大产量,但还是在华丰的攻势下节节败退,最后只能凭借“老杭州”的底子退守一方,即便是在90年代得到日资扶持也没有走出过杭州城。

当1988年“会跳舞的春都火腿肠”广告在全国播出后,熊毅武敏锐地发现“泡面+火腿”瞬间成为绿皮火车上的必备品。于是,华丰巧妙地利用交通运输掀起了一场更加惨烈的绞杀。





三鲜伊面坐着火车跑遍南方时,上海益民破产倒闭;当华丰把战线扩张到北方后,北京方便面只是象征性地挣扎一番就缴械投降。

到了90年代,华丰已经拿下全国市场。虽然当时涌现出“山东龙丰”、“河北华龙”这样的山寨品,却从未动摇三鲜伊面的口碑,反倒是华丰带动了一批造富浪潮。

三鲜伊面成就的不只是熊毅武,华丰员工的地位也在江湖上水涨船高,更有一大批人实现了财务自由,当时华丰普通员工月薪已经达到2000元,而今天让人望尘莫及的首都房价,那时1平也不过1000出头。华丰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就像如今国内的腾讯、阿里,进入华丰就意味着一步登天。

然而多年后,人们能叫得上名的方便面中却没了三鲜伊面的踪影,我在微博上看到这样一个帖子:

八三年,头一回吃三鲜伊面的时候,我最伟大的理想就是吃一辈子,然而现在,它却没了...

曾经的广告、火腿帮华丰坐上了火箭,但也在一个绿皮火车的故事里走向深渊。


3、方便面的扑朔迷离

1991年,一辆从内蒙古开往北京的绿皮火车上,台湾商人魏应行泡了一桶从老家带来的方便面,几分钟后香味引起了乘客的注意,陆续有人问他在哪买的面,“台湾”两个字说出口后,人们都失望的转身,而他却从中意识到了大陆方便面调料单一的缺陷。



在随后的市场调查中,魏应行发现尽管大陆方便面发展多年,但1-2元依旧是空白区间。于是就和几个兄弟成立了康师傅,并在第二年推出搭配酱包和菜包的“红烧牛肉面”,定价1.98元,当时三鲜伊面的市场价是2.08元。

为了打开销量,1992年8月21日魏氏兄弟揣着全部家底,在天津唯一的高档酒店搞了一场经销商订货大会,配料丰富、价格实惠的红烧牛肉面当场俘获了所有人。两个月后,订单如雪花一般从全国飞来,甚至有人为了拿货,凌晨就用麻袋背着现金到工厂排队。



另一边的华丰却享受到了市场和销量的“Double Kill”,战线一路收缩回广东,成了当地的一种特色泡面。到了年底,康师傅已经占据了国内90%的市场份额,而一场毫无底线的战争才刚刚开始。

同一年,高清愿带领统一从台湾转战大陆,一上来就揣着鲜虾面叫板康师傅,但两岸口味的差距却让统一陷入了长达4年的亏损。心急之下,高清愿推出比康师傅便宜2毛钱的红烧牛肉面,打响了新一轮价格战。

而康师傅的应对却显得游刃有余,先是把价格提高2毛钱,塑造接近5毛钱的品牌差距;然后又推出比统一便宜1块钱的低端产品,一度让高清愿陷入左右为难的尴尬境地。




为了破局,统一在1995年转战饮料,推出冰红茶,谁知转身就被康师傅完美复制,还请任贤齐代言做成了爆款。随后统一拿出绿茶,康师傅再次复制;统一改变品类做鲜橙多,康师傅也跟着做。但凡统一的爆款产品,康师傅统统复制,完全抛弃了商业底线。

到了1998年,康师傅销售额比统一多出10个亿,这看似逐渐明朗的结果,背后却是一个更加残酷的阶段到来。


4、绞杀与背叛

传统方便面市场的惨败,让统一走上了更加多元化的战线。

相比于鲜虾面的冷落,统一的小浣熊则通过给学校捐赠的策略,夺下了干脆面的空白市场。而康师傅却在1998年,蹭着世界杯推出了带“球星卡”的小虎队,一举超过小浣熊。世界杯结束后,小浣熊凭着“水浒卡”再次夺回学生群体。




随后,带着旋风卡的小虎队祭出“收集+娱乐”的模式,重新迎来蜜月期。谁知统一反手又搞了带“漫画书”的小当家,利用故事和家长更喜欢孩子看书的心理搞垮小虎队,牢牢占据了干脆面市场。

但随着时间跨越千年,方便面的战争也从道德走向血腥和暴力。

2000年,康师傅在各地买断超市货架,统一也迅速跟进,同时还打起了宣传海报的主意:有统一的地方不能出现康师傅。而康师傅更狠,直接出手买下商店里的统一产品,然后摆上自家的货,也导致常常出现换货时碰到统一业务员,双方大打出手的情况。

统一的反击先是在2003年做了“卖国贼”,又在2006年联手饮料巨头“汇源”围剿康师傅,战争也在2008年“老坛酸菜面”问世后进入白热化,那时不断曝出业务员被送进医院的新闻。




到了2011年,更是出现了康师傅员工攻进统一大厦,想“斩首行动”的爆炸性事件。

而在另一边,悄然崛起的今麦郎趁着巨头酣战时拿下了全国农村市场,挤进第一梯队,方便面也在激烈的搏杀中走到了巅峰。但是谁也想不到,整个行业又因一个男人的决定陷入寒冬。


5、绝望和内斗

2010年3月4日,王兴在迷茫和绝望的挣扎中成立了美团,而方便面的绝望也在此刻降临。

10天后徐茂栋成立窝窝团、吴波成立拉手网、杜一楠成立24券网、任春雷成立团宝网,年底团购网站已经到5000多家,各平台骑手奔走在全国661个城市跑马圈地,一条街、一个胡同、一座楼、一户居民都是争夺的对象。



随着外卖补贴战的开启,人们惊讶地发现,只需动动手指,不到10块钱就能吃上一份有肉有菜、营养丰富的美味佳肴,还送货上门。而作为硬核储存物资的泡面,这时在千家万户遭到驱逐,从早餐摊上慢慢消失,就连超市的采购量也连年减少。

2013年,康师傅和统一展开赠送火腿肠的自救行动,一年送出40亿根火腿的大手笔,依旧没能阻止行业下行的颓势。





当年有数据统计,2013-2016年的外卖补贴大战期间,方便面的销量从462.2亿包跌至385.2亿包,3年少卖80亿包

2017年9月8日,国务院在《关于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粮食产业经济的意见》第十三条中罕见提出:大力发展方便面食品、速冻食品





然而上面苦口婆心的呼吁,依旧未能改变行业龙头大规模裁员、变卖资产的溃败。

当时间来到2021年,方便面已经在外卖的冲击下摇摇欲坠,而统一却趁着抵制日货的浪潮发动舆论战,给康师傅贴上了“日本控股”的标签。在9月份的双方会谈时,康师傅主动提出:

为了行业稳定,请统一高抬贵手。

统一却回应毫不知情,即便是已经衰败,行业的内耗依旧没有停止...

让我们把时间拉回到1958年,安藤百福做出方便面时不会想到,辗转10年后一包小小的方便面在祖国上演了一场有创新、有落寞、有阴谋、有绞杀、有挣扎的商业战争,走过风云激荡的50年,方便面没有辜负世人,但人们已经不再需要它了。

user avatar

康师傅有60000名左右员工,算食堂一周一顿牛肉,一份牛肉二两

一共需要60000*100*52/1000=312000kg牛肉

算一头牛出肉250kg

需要312000/250=1248头

算上牛肉面里的牛肉,大概需要1250头吧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