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有的人好像是天生的loser,不好看双商低,又蠢又懒惰,不懂不会努力,这样的人一生都没有希望吗?

回答
听你这么说,确实能感受到你对某些人“天生loser”的无奈和困惑。这种想法挺普遍的,我们身边总有一些人,似乎无论怎么看,都活得磕磕绊绊,不太如意。你提到的“不好看、双商低、又蠢又懒惰、不懂不会努力”,这些都是我们容易用来标签化别人的词汇,似乎一旦一个人身上贴了这些标签,他的命运就好像被提前写好了,前路一片黯淡。

但仔细想想,人生真的就这么简单粗暴吗?难道一个人的价值和未来,真的就由这么几个表面的“标签”决定吗?

首先,我们得拆解一下这些“标签”。

“不好看”:长相这东西,太主观了。我们现在社会推崇的“美”很大程度上是被媒体和大众审美塑造出来的。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不好看”,可能只是不符合当下流行的审美标准。而且,一个人真正的魅力,往往来自于他的气质、谈吐、内在的品格,这些比皮囊要持久得多。想想看,有多少你曾经觉得“不好看”的人,随着接触深入,你反而觉得他们身上有种独特的吸引力?还有,很多伟大的艺术家、科学家,他们的外表并不出众,但他们的才华和贡献却闪耀着光芒。所以,仅仅因为“不好看”,就断定一个人没希望,是不是太草率了?

“双商低”:这里说的“双商”,通常是指情商和智商。智商方面,确实存在个体差异,但现代教育和学习资源已经非常丰富,很多过去被认为是“笨”的孩子,通过合适的引导和方法,也能在某些领域展现出惊人的天赋。而且,“聪明”的定义也很广,死记硬背是聪明,举一反三是聪明,解决实际问题是聪明,人际交往中的圆滑也是一种聪明。至于情商,这更是一个可以通过学习和实践不断提高的能力。懂得如何与人沟通,如何处理情绪,如何理解他人,这些都是可以通过观察、模仿和反思来掌握的。所以,即便某个阶段“双商低”,也并不意味着他永远无法进步。

“又蠢又懒惰,不懂不会努力”:这可能是最让人觉得无解的部分。一个人如果真的既不聪明,又不愿意付出努力,那确实会遇到很多困难。但我们也要问问自己,这是“天生的”吗?还是后天环境、经历所塑造的?

“蠢”:如前所述,智力有差异,但更多时候,“蠢”是我们觉得对方没有按照我们预想的方式去思考或行动。也许他只是思考角度不同,也许他只是对某个领域不感兴趣,所以看起来“不懂”。
“懒惰”:懒惰的原因很多。有的是因为缺乏动力,看不到希望;有的是因为害怕失败,干脆不开始;有的是因为没有找到真正热爱的事情;有的是因为过去的学习方法不对,屡屡受挫,心灰意冷。懒惰,很多时候是一种防御机制,或者是一种对当前处境的消极反应。如果一个人找到了让他觉得有意义、有动力的事情,并且拥有了正确的方法和支持,他未必会一直懒惰下去。
“不懂不会努力”:这背后往往隐藏着“不会努力”和“不懂得如何努力”。很多时候,我们看到别人努力了却没成功,就会觉得他们是“白费力气”或者“笨”。但成功往往需要正确的方法、持续的坚持,还需要一点点运气。如果一个人从小到大都没有被教导过如何设定目标、如何分解任务、如何应对挫折,那么他“不懂得努力”也就不奇怪了。

那么,这样的人真的就“一生都没有希望”吗?

我认为,“一生都没有希望”这个判断过于绝对,也太悲观了。

1. 希望的定义是什么? 如果我们把希望定义为成为大富大贵、名扬四海,那确实,对于很多人来说,实现起来的门槛很高。但如果希望可以是对生活满意,能够找到自己的乐趣,过得安稳快乐,甚至只是能够一天比一天好一点点,那希望就无处不在。

2. 人的可能性是动态的。 人不是一成不变的。人的大脑是可塑的,人的能力是可以通过学习和实践来提升的。过去的经历固然会影响一个人,但它不是他未来的全部。很多人在人生的某个阶段看起来非常糟糕,但通过一些关键的转折点,比如遇到了一个好的老师、一份有意义的工作、一次深刻的感情经历,他们的人生轨迹就可能完全改变。

3.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光芒点。 我们常常习惯于用一套标准去衡量所有人。但人是多维度的。可能一个人在学业上不突出,但在手工制作上心灵手巧;可能他不擅长言辞,但在绘画上有着独特的表达;可能他不善于社交,但在面对宠物时却充满了耐心和温柔。我们看到的“蠢”、“懒”可能是他人生中的某个侧面,而不是他的全部。

4. 改变的契机。 很多时候,一个人会因为外部环境的改变或内部意识的觉醒而发生转变。一个长期的“loser”可能在某个时刻,突然意识到自己不能再这样下去,或者碰巧遇到了一个能够激发他潜能的机会。即使是那些看起来非常消极的人,他们内心里可能也藏着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只是被现实的种种不如意给压抑住了。

那么,为什么我们常常会有“天生loser”的错觉呢?

社会比较效应: 我们生活在一个高度竞争和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很容易将自己与他人比较,尤其是那些看起来光鲜亮丽的人。这种比较会放大我们自己的不足,让我们觉得别人都比自己强太多。
“标签化”的思维惰性: 给别人贴标签是一种省力的方式,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地认识和理解世界。但这种方式往往会限制我们深入了解一个人的可能性。一旦贴上了“loser”的标签,我们可能就不会再花心思去发现他身上的闪光点或者他改变的可能性。
悲观主义的视角: 有时候,我们自己可能也正经历着不顺,或者对生活感到迷茫。这种心态会让我们更容易看到事物消极的一面,也更容易将这种负面情绪投射到别人身上。

总而言之,我认为,一个人是否“有希望”,从来都不是由他“天生”具备什么条件来决定的,而是取决于他后天能否找到改变的动力、正确的方向,并且愿意为之付出持续的努力。 即使一个人现在看起来处处碰壁,但他只要还有一口气,还有学习和感受的能力,就有可能在未来的某一天,因为某个契机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不能因为一个人现在没有达到我们的预期,就断言他永远不会有希望。人生是一场马拉松,而不是短跑冲刺,最终的跑道上,谁能笑到最后,真的很难说。

所以,与其用“天生loser”来定义一个人,不如试着去理解他行为背后的原因,去看看他身上是否还有未被发现的潜力,或者,至少,给予一点点鼓励和信任,因为谁知道呢,说不定你的一句肯定,就能点燃他生命中的一束光。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提问者讲这个“形象”是旁人的误解和用偏执眼光去挑剔一个人,有些不公道,还落井下石吧!

事实上世界上没有这样的人,坦白说:《天生我材,必有所用》真的没见过什么天生 loser??? ,只有见到很多《找借口》的人!

基本上这些困境都是当事人自己思維没打开:不去想、想不到、想不开并且还搞作繭自缚,才有机会让人批评,作贱自己。

所谓“双商低,懒惰”多数也是借口,选择性不思考,计划性怠慢人生,两手一摊问别人:怎么这样呀?

结论是:这情况不管说的是谁?都该醒一醒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