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的十分钟,也许就是你拥有顶级情绪控制能力的开始。
靠着这个回答里所说的五件事儿,我从一个十分暴躁易怒的体质,变成了一个情绪随时收放自如的“老演员”,一举扭转了我在自己社交圈里的形象。
今天,我把这五件事儿分享给你。也许你会觉得,这五件事儿平平无奇,也许你会觉得我根本没必要和你说这些。
但是我敢保证,对于绝大多数年轻人来说,这个回答,可以帮助你在情绪控制上有一个巨大的变化。
这五件事儿,我把它总结成五个公式:
停止自责=屏蔽身份+没有如果
走出绝望=跳起来手能摸到的目标+一个人
平和一点=可控性+把握自己
远离失望=被自己丑哭一次+管理期望值
活力=积极的频率➗消极的频率
学会这五件事儿,想控制不住情绪都难。
人最控制不住的情绪不是愤怒,而是“后悔”,你肯定有那种,对过去某个时间做出的某个选择,而遗憾的时候。
“当初我要是能勇敢追她就好了....”
“当初我要是能考好一点就好了....”
这些话说的是现在的自己对当时那个身份的自己的失望,
听我一句话:“有时候不要戏太多,没人看。”
我们每个人都同时拥有很多身份,
我是一个女生+女儿+女朋友+码字的+开民宿的+街上的路人+别人的邻居+我弟他姐+我老师的学生......
你数数你的,就现在,你同时拥有多少个身份。
我们不能同时为每个身份做一件事。你只能选择那个时刻最重要的身份去做事,所以你不必感到遗憾,你已经选择了最重要的身份,你做到了最佳选择,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事,把“如果”去掉。
(现在你还有一个重要身份,就是给我点赞的人~~~)
生活的目标是寻找有目标的生活。
生活的意义是寻找有意义的生活。
没有意义的世界就是绝望等于苦难的世界,最后让自己沉溺于令人分心的事物一一电视、网络和酒精,以此来麻醉自己抵消痛苦。
我表弟,大二。
他每天除了打游戏就是在打游戏的路上,他们寝室除了一起出去约个饭就是回来各打各的游戏,再没别的交流。好不容易有一个不打游戏的又成天抱着手机看视频。
手机一关,就慌神。手和眼神都不知道该放在哪,好像世界上只有自己一个闲人。没人在意大学生活的意义。
如果苦难是人生的既定事实,那么增加意义就完全是我们的主观能动性。
如何找到更有意义的生活:
——这一条绝对值得你一个赞同。
因为焦虑=不确定性×无力感
不论是出于什么原因,大多数焦虑感来自你对还未发生的事情或经历的期望。如果你现在手边有纸和笔,教你制作一张不确定性和无力感的平衡表。
制作方法如下:在一张纸上建一个四栏表,
第一栏注明“我知道仕么”,
第二栏为“我不知道什么”,
第三栏写上“我能影响什么”,
最后一栏是“我不能控制什么”,
然后如实逐项填写。
你会对你实际上有多少确定性和影响力感到惊讶。你会发现你最能确定和影响的都集中在你自己身上。
所以,你必须要从你的身体和心灵开始改变。
因为失望=期望–现实
这些年来,我想清楚一个观点:“失望是没有好好管理期望的结果。”
我男朋友啊,是个钢铁直男。
我们俩第一个情人节是在吵架中度过的。原因是他居然没有送我礼物。我乐呵呵等了一整天啥也没等到,逮着个机会一下我就爆发了。哭了一晚上,第二天眼肿的跟俩灯泡似的。
对着镜子里丑不拉几的自己,突然我就想通了。我干嘛把期望放在一个我无法改变的人身上,这不是自讨苦吃?还因为这种失望来折磨自己,这种事情太不划算了。
这种较真儿的劲头拿来和直男斗智斗勇改变局面,再好不过。
后来我就总结出改善失望情绪的方法:
活力不是你一天到晚张牙舞爪就有活力,是说你整个人有了精气神儿。有活力的人会因为一篇值得点赞的回答更起劲,一个大中午头还不起床的人点了三连赞翻个身又睡着了。
积极是分子,消极是分母,此消彼长。如果你实在是内驱动力不足,就用“破窗理论”想想办法:
环境具有强烈的暗示性和诱导性,必须及时修好第一扇被打碎玻璃的窗户。不要到滋生懒惰、消极情绪的环境里。
现在就回想一下哪些环境是有问题的。乌烟瘴气的寝室?一日三餐+大把零食的家里?还有八卦抱怨攀比的聚会?取而代之的应该是神仙打架的专业竞赛、奋笔疾书的自习室、一闲下来就脑暴的团队。
尝试第一次主动,比如:
情绪是非常细腻的,就像丝线一样缠绕,说不清道不明。时时对照情绪方程,就可以拎起主线,破解情绪困境,自己掌控自己的情绪。
你感到困惑的时候,自己也可以创造情绪方程。拥有良好的情绪从赞赏别人开始,比如说:给我点个赞。
负面情绪,是由外在的人、事、物对「我」产生的负面影响。比如,你工作得好好的,莫名其妙地被人打小报告,被老板叫去谈话,你感到非常愤怒!比如,你喜欢的球队输了球,你连续三天都郁郁寡欢!
那怎么办呢?
既然是「外围世界」导致了我们的负面情绪,那么我们要么改变世界,要么控制自己!
所以,我们经常会选择以下三种方式来处理负面情绪:
1. 发泄。
内心愤愤不平,手心血流涌动,挥起拳头,就往对方一拳打去!
可打人犯法……
那我就摔东西!看到什么摔什么,别给我看价格,哪个贵砸哪个!
但是这很残暴……
那我文明一点,我去胡吃海喝,吃到扶墙而出!我去疯狂购物,购到一穷二白!
2. 隐忍。
发泄出来好像左右都是伤害,而且显得我很没教养,我得注意形象!
那我就控制自己的情绪,忍在心里,什么都不说,还你一副微笑的脸庞。
实在笑不出来?
那就让我冷静一会儿!我不攻击别人,但请你也暂时别来烦我!
3. 转移。
转移注意力,去做一些其他的事情,来忘却这份伤痛或者愤怒的情绪,比如疯狂工作、整天打牌……
总之,让我的生活被其他事情填满,不留给情绪发作的空间!
但,这些方式真的有用吗?
你也许以上三种方式都尝试过,但结果如何呢?
发泄:对他人和自己都造成了二次伤害,也许还带来了不可挽回的后果……
隐忍:长期隐忍将造成严重的心理问题,比如抑郁症、自残行为……
转移:虽然白天能够短暂地忘却,但一到晚上,剩下自己一个人的时候,负面情绪又会反客为主,造成严重的失眠……
那怎么办?究竟应该如何处理负面情绪?
如果把负面情绪比喻成头痛脑热,我们会如何医治?
忍住假装没事?在手上划一刀,让注意力转移到手上的痛感?对头部进行冰冻,让头脑降温?干脆把头砍下来不要了?
你可能会觉得这些处理方式很滑稽,但我们现在处理负面情绪的方式,就是和刚才说的头痛医头的方式是一样的。
我们把负面情绪当成了「问题本身」。
我们会和对方说,请你控制一下自己的情绪。
我们会和自己说:要么忍、要么狠、要么滚。
头痛,意味着你身体的其他部位可能出现了问题,需要你去处理,比如某个部位发炎了,或者身体感染了某种病毒等,你得对症下药才有效。
但这还不是最好的治疗方式……
那更好的治疗方式是什么呢?
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想必大家在中学课本里都有看过。扁鹊第一次见到蔡桓公的时候,说「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意思是你有小病在皮肤纹理之间,如果现在不及时医治,病情就会恶化。当时蔡桓公没有理他……
第二、第三次扁鹊见到蔡桓公,说他的病情已经到肌肉和肠胃了,蔡桓公还是没有理他……
最后一次,扁鹊说病已入骨髓,无药可医……
五天后,蔡桓公果然身体剧痛难忍,但是等身体感觉到痛了,已经来不及医治了,他便很快就死了……
所以,真正厉害的医生是治未病的,在症状还没出现之前,就把可能会产生症状的原因给消除掉。
情绪来了再想到要去控制,已经来不及了,情绪已经失控了!
因此,消除负面情绪的方式,不是等情绪来了再去控制,而是根本不让负面情绪有可能出现!
那具体怎么做呢?
首先,我们要对情绪有一个正确的理解。
什么是情绪?情绪是内在的感受通过身体表现出来的状态。这里有 2 个关键点:
1. 表现状态。
情绪是一种状态,不是问题本身。要解决问题,而不是消除状态。发烧了,要找到是身体哪里有炎症,是什么部位出了问题,而不是只在头上敷冰袋。
2. 内在感受。
内在感受是导致情绪状态的原因,那是什么导致了不同的内在感受呢?
我们来看一个例子:
假设你现在正在参加一场培训,很认真地在听讲,突然老师冲下讲台,抢走了你的手机,然后对你大吼道:「你爸妈小时候怎么教你的?!上课玩手机,你懂不懂尊重人啊!你是不是有病啊!」然后还当着众人的面越骂越凶……
请问,你现在心里是什么感受?
一定是怒火中烧吧,想要立刻站起来怼回去?甚至握紧了双拳,随时准备挥舞?
可是,如果你在上课之前,收到了这样一条消息:
「今天给你们分享的这位老师,有点精神失常,今早出门的时候忘记吃药了,你要小心一点……」
这时候,又发生了刚才的一幕,请问你心里又会是什么感受?
也许不是愤怒而是害怕了吧,不是想怼回去,而是想赶紧躲得远远的吧……
为什么同样的场景、同样的人、做同样的事情,你会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情绪反应?
这里有 2 个原因:
1. 因为你对外围世界的理解发生了变化。
原来是觉得老师是个正常人,现在变成神经病了!正常人做出这种行为是不可理喻的,而神经病做出这种行为就是情理之中的……
2. 你对眼前的问题,失去了掌控力。
老师原来是个正常人,他这样羞辱我,我是有办法处理这种情况的,我要么怼回去,要么将其打趴下;可如果面对的是一个神经病,那我真不敢保证搞得过他,谁知道他会干出什么事,吓死人了,还是走为上计!
所以,负面情绪的真正来源有 2 个:
1. 信念不匹配。
外围世界的情景,与你内在的信念、价值观冲突,你觉得应该如此,而事实上事与愿违。
比如,你觉得作为老师,应该彬彬有礼,应该为人师表,而他做出这样的行为,是不符合你信念系统的预期的,你的情绪就自然会冒出来。
就像我们情绪上来了,开口第一句话通常是:「你怎么可以这样!?」
这就是对方的行为,和你心里对他的行为预期不一致。
2. 能力不够。
你的能力能否解决眼前的问题?如果能解决,你会展现出「自信」的情绪;如果解决不了,你可能就会展现出「害怕」或者「恐惧」的情绪了。
比如,你打开家门,一只蚊子飞进你家,你双手一拍,吧唧,蚊子死了,你情绪没有任何的波动;
如果进来一只老鼠,你女朋友在屋里就会大声尖叫,以示害怕,因为你女朋友搞不定它啊!而你拿起拖鞋,追着老鼠一顿狂揍,将它赶出了家门,这时候,你展现出来的情绪,叫作「勇气」;
而如果一开门,冲进来的是一只老虎,那么大声尖叫、四处逃窜的估计就变成你了……
所以,情绪并不是什么外在事件导致的!情绪也从来不是问题!
你的信念系统无法理解眼前这个世界了,才是问题!你的能力无法处理眼前的这件事了,才是原因!
ok,那么我们具体该如何解开「负面情绪」这道封印呢?
一、长期调养(治未病)。
情绪一旦发作,是很难控制的,这个刚才我们已经说过。所以,功夫在平时,我们需要在没有负面情绪的时候,好好调养我们自己的身心,让负面情绪的状态根本没有机会出现,当别人焦虑、愤怒、悲伤的时候,你能自然地展现出淡定与从容。
具体怎么做?
(一)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随着你能力的提升,当你遇到同样的状况,你的情绪状态会发生变化。
普通人如果被突然拉到战争前线,面对机枪与炮火,面对流血与死亡,所展现出来的一定是害怕,因为处理不了这么复杂、这么危险的情况,所以在那个环境下完全无所适从,不知道该干什么、能干什么、下一秒会发生什么,甚至不知道该往哪里走,腿都迈不动……内心装满了恐惧、害怕和无助……
所以,每一个去前线的士兵,都是要经过非常严格的训练的:从体能训练到格斗技巧、从枪械使用到队形演练、从战术理论到实战演习、从队友倒下应如何处理到自己中弹该如何急救……
只有经过反复学习、训练,形成条件反射级的能力,才能被派到前线去打仗。
这些是什么?这些就是提升你在战争环境下的应对能力。只有经过长期艰苦的训练,拥有了这些能力,才能在枪林弹雨中奋勇前行,才能在惊声尖叫里泰然自若,才能在尸横遍野处无所畏惧!
英勇、自信、从容……这些都是有能力做保障的结果。
(二)建立正面的信念系统。
信念,就是你理解世界的方式。
你认为这个世界「应该」是怎么样的?你的朋友或者爱人「应该」如何对待你?你做了某些动作「应该」得到什么样的反馈?
每一套普世哲学都代表着一套信念系统,它们告诉你这个世界「应该」是怎么样的,人与人「应该」是如何相处的,每个人「应该」遵守什么样的行为准则……
它们没有对错之分,但是一旦你接受了某个信念,你头脑中就会多增加一条「应该如此」,一旦周围的世界出现不符合这个「应该」的情况,就会立刻触发你的负面情绪,让你悲伤或者愤怒!
比如,今天是你和你老公结婚一周年的纪念日,你们约好晚上 6 点一起吃烛光晚餐。因此,你特地花了 2 个小时精心打扮了一番,并提前 1 个小时来到了约定的酒店,等待你先生的到来。
你原本以为你先生也会特别重视今天的约会,也会提前赶到,可没想到,等到了 6 点,先生还是没有出现,你开始有点生气了!连续打了 2 个电话也无人接听……
首先, Allow yourself to feel it. 在给自己的情绪人为地打上标签、甚至用各种手段麻木自己、企图转移注意力之前,先给自己一点时间和距离,去感受它。情绪不是猛虎,它是蔷薇。不要害怕你感受到的东西。
就像感受一阵风、品味一杯茶一样去品味它。当然,也没有必要对任何转瞬即逝的情绪/想法都给予这样的注意力,有时候,它们确实也会是白噪音一样的存在。
但是当你感到比较强烈的情绪起伏时,往往是情绪在提示你,自身有一些重要的问题悬而未决。(至少是你的主观意识,认为这个情绪对你有重要的意义,不然也不会浪费资源去接收它)在这种时候,应该放下你的戒备、紧张和烦躁,去听听这个情绪想告诉你什么。用一种耐心和好奇,去探知和感受。Replace fear with curiosity.
其次Discernment!(辨识)
在这个答案里,
我提到,很多时候我们感受到的情绪/想法,是外界游离着的一种集体潜意识(比如,他人在网络上输出的价值观),当我们意识的屏障比较薄弱时,就很容易被这些所侵入,从而受影响。而这些所谓的情绪,其实跟我们的生存并不直接相关,也不能帮我们趋利避害。在你已经给了足够的耐心和距离去体会它之后,如果得出的结论是:这属于无关信号(错误警报)。那就果断的无视。
举个例子。小红本来跟她的另一半小明和和美美。结果上网看多了小三帖,开始对小明无端疑神疑鬼,最后成功地把小明给作没了。这就属于被他人的“情绪”感染、缺乏对自身生存处境的正确判断,而错把这种外界情绪当成自我情绪的表现。所以那些很容易被煽动、被同仇敌忾的人,请多想想,你是否把别人的情绪错当成自己的了?
再次, Feed yourself with the emotions/thoughts you like。是的,就像我们去赏花、在房间里放置香薰去取悦我们的视觉和嗅觉一样,我们同样可以去取悦自己的意识,Deliberately introduce stimulus that our mind finds pleasant. (刻意去引入一些,能让我们感受到“愉悦”的外界刺激,或外界想法 -比如读一些乐观的箴言,听一些灵性的音乐等等)
用大白话说就是,如果你泡澡的时候最能“感受”到愉悦,那就多泡澡。如果你做白日梦的时候,最能“感受”到愉悦,那就适当地做做白日梦。甚至看综艺、追星也没什么不行的。重要的是,做这些的时候,你必须是有目的有意识地去做的。你很清楚,看这集综艺,就是为了让自己“放松”和“开心” (to feel relaxed),而不是没事消磨时间。那么看的时候,你就会更全情投入这集综艺,而不是带着一种仿佛自己在“堕落”的自责感。只有带着更明确的、毫无负罪感(unapologetic)的自我意识才能感受到更大的愉悦。关于这一点,有兴趣的可以去阅读马斯洛的“高峰体验”的一些内容。
甚至带着这样明确的“老子/老娘就是要feel good”的目的,去做一般看来很“堕落”的事情,也会具有疗愈的效果。因为同一件事,你的动机和意识不同,决定了这整个过程的体验会跟无意识地随波逐流的去做它的体验,完全不一样。
且第三条,必须跟第一条建议联系起来看:我们首先得学会尊重和承认自己的真实感受,多尝试,知道到底what truly!! makes me feel good,才能主动多做那些make me feel good的事情。
(举个例子吧。某人曾经以为跟符合某一类标准的男人谈恋爱会让自己快乐。但是经过反复实践,她发现,还是做别的事情更快乐。一开始她不能尊重自己的真实感受。毕竟很多罗曼蒂克的电影、以及周围所见的快乐情侣,以及整个贩售浪漫的世界,都在向她暗示着:这怎么能不快乐呢?你应该感到快乐才对的。要是这都不快乐,你咋不上天??但是真实的答案就是:她一个人散步比较快乐。那就自己多散散步好了。 这个例子中的“她”,经历了一个非常痛苦的过程,才接受这样的事实。但其实,如果多给自己的感受一些包容和尊重,就可以避免没必要的自我欺骗和自我强奸。)
有人也许会说,刻意的用各种刺激去取悦自己的意识,让自己去feel good,会不会变成自欺欺人的阿Q了?
这里反驳一下。当然不会。阿Q的自欺欺人,在于他没有问自己到底怎么样才会feel good。如果他真的在无人的深夜问自己了,就会知道,他所说的、所做的那些,只是在外界面前虚掩自己的慌张,根本跟自己feel good是两回事儿。他是向外,而不是向内生活的。
再举个例子。豆瓣上有个夸夸群,人们极尽所能相互夸赞,角度可谓清奇。看多了甚至有一丝笨拙的感动。但如果有年轻人找工作受挫、心灰意冷,长期驻扎在夸夸群里自我麻痹(其实很多生活无望转而沉迷爽文爽剧的也类似)。那这样的举动,并不能说是一种Feed yourself with the “right” or “good” emotion/thoughts的行为。因为此时,这个找不到工作的人内心的恐慌和空虚并不是夸夸群里那些赞美所能抵消的,甚至因此而浪费的时间只会让他/她在理智回来的时候愈发自责。这样综合来看,能让他/她真正feel good的,应该是类似“去找职场前辈、校友等聊天寻找外界帮助”等实际行为。
所以,Please your consciousness. Do things that make you “truly” feel good (注意truly!!) 的意思,不是让你每天醉生梦死,也不是精神胜利法, 相反,这是一种带着强烈的自我觉察和自由意志的“self love”(自爱)。
首先,自我觉察指的是,我得清楚,哪些行为或者情境会让我feel good。这可不容易发现。很多人终其一生,都不知道自己到底喜欢什么,享受什么。或者明知道却不敢追求,毕竟我们的文化里老说“玩物丧志”,对那些懂得享受生活的人向来是明褒实贬的。只有不断探索自己才会发现自己真正喜欢和享受的东西。可以是爱好,也可以是一些文化产品或者哪怕是某种食物,可以是性取向或者性癖好。总之,发现你自己,了解你自己,了解现在的你,而不是过去的你和“别人”眼中/脑中的你。And allow yourself to indulge. Indulge as much as you can. Don’t be afraid of joy and pleasure.
其次,自由意志指的是,在了解了到底什么make me feel good之后,我可以选择,去做这件事情,而不是那一件。去想这个“thought”,而不是那个“thought”。去感受这种“feeling”,而不是那种“feeling”。就像我可以选择摆这瓶香水在这个房间而不是另一瓶那样,我们可以自由的选择what I deliberately want to feel, at this moment. We even have the capacity to use our free-will to engage with a certain stimulus that's going to trigger a particular chain of thoughts we want to experience for ourselves.
当我们可以这样、时不时给自己营造条件去体验和激发我们想要的/喜欢的情绪时,自然也就侵占了自己消极和痛苦的时间了。正所谓:想去掉杂草,就种上作物。
最后说一点,please your consciousness是第三步。就像做完了作业才可以玩游戏一样,前提是你得做完作业先。前面说了“负面”情绪存在的意义就是提醒你有问题需要去解决。只有当你接收完信号,并采取完相应行动之后,才可以放下这“负面”情绪,并开始引入让你feel good的东西。顺序颠倒了的话,整个逻辑就不对了。
关于情绪管理更具体的方法,我在下面这个答案里提到了3种。强烈建议阅读一下。Iris Pan: 如何提高对自己情绪的控制力?
—— 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WhenIrisThinks",会写一些设计/人文/科技/心理等的深度观察文, 不定时更新。
—— 微信视频号 @ 心灵三温暖,主打个人成长和感性思维:启智~暖心 (也可以去Bilibili搜索“心灵三温暖”)
控制情绪的最好方法,是和情绪做朋友。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会问,“情绪”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怎么和它做朋友呢?
答案是,是可以的。
我们常常认为,我们的大脑在控制我们的情绪产生和事物认知,其实,在很多情况下,我们的大脑是在受情绪的影响和控制。
控制情绪不意味着说要消除情绪,尤其是负面情绪;也不意味着我们要忽略他们。
和情绪对话,意味着,当情绪和情感出现在我们心中的时候,如何面对它,不是压抑,不是逃避,是根据情绪出现的原因、情绪的不同特质和情绪的起伏程度和大小来采取适当的当方式加以调节和疏导。
举个例子来说,一种积极的情绪,像是你买的彩票中了大奖,买到了自己满意的东西,发现自己喜欢的人也喜欢自己等等。
这些快乐的情绪,在特定的时候,最好让它自然的出现。
举这个例子,很多人都会觉得,一般我们讲究控制情绪不是都是指代负面情绪吗?
难道正面情绪也需要控制?是的。
一是用快乐的情绪进行自然的表现,控制快乐情绪的波及方(比如有的朋友正好失恋难过,你却爱情事业双丰收),记忆用快乐的情绪感染和影响自己身边的朋友家人,一份快乐拆开来就是很多快乐,实时共享是一种不错的选择,不仅可以增进人际关系的正向发展,给别人以积极乐观的印象,更加提供了多元的人与人的互动的机会;
二是因为每个人成长不同,有的人被家庭教育的喜怒无法自然流露的情况也是有的,快乐的时候就需要让自己表现一下吧,这可以增强内心的舒适和放松。
二是负面情绪的控制。
比较好的方式是,你先问一下自己负面情绪的诱发因素,因为我们要“标本兼治”,所以这里的诱因就变得十分重要。
普遍意义上来说,负面情绪的诱发因素有很多,比如,事情有没有想你预想的那样发展,生活中存在着可能令你失望和沮丧的各种各样的小事,生活中的柴米油盐酱醋茶和家里的琐事,工作上的人事关系和家庭成员之间的各种问题,考试和任务完成的成败,感情生活的是否顺利,甚至是一天的天气情况的糟糕都可能会影响你的心情,从而出现了“情绪”。
我们近年来会说“心情不美丽”“宝宝有小情绪了”之类可爱的语言来描述比较小的负面情绪。
这些情绪虽然大小不一,可是不加以调控的话,也会影响我们的人际关系,工作效率和未来发展。
世间无小事,任何时候任何事情的出现都可能引发“蝴蝶效应”的发生。
其实,处理负面情绪和控制情绪的道理并不是十分困难,可是实施起来需要一系列成熟的处理技巧:
首先,认识自己,和自己和睦相处;
其次,和情绪对话,进行情绪调控。
让我们了解了自身情绪出现问题的点以后,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进行情绪调控呢?
一是,根据具体情况来“发泄”我们的情绪。一般发泄情绪的方式方法有很多,具体方式因人而异,比较推荐的方式是“言语倾诉”和“适当的运动”。
“言语倾诉”包含向具备相对安全感和信任感的家人和朋友倾诉所遇见的问题和直接表达自己的不满情绪(有话直说,但是要掌握方法。不是说“恶语伤人六月寒”,而是首先进行情绪内化。
自己内化掉一部分“情绪”,然后陈述出来,正向沟通。尝试着平心静气不带任何情绪的讲述你的“情绪”,学会心平气和的聆听对方的“情绪”,一个比较好的建议是,尝试去沟通。
(我们坐下来,好好聊一聊。)
这里比较不推荐的是自我情绪的压抑,有很多人是会进行情绪压抑的,这就意味着也许情绪积累到某一天,某一件事的发生就可能成为所有压抑情绪爆发的导火索。
这种方式是不太健康的,给自己内心非常大的压力,所以适时的解决问题和沟通,自我对话,有助于适时缓解自己情绪,获得感情上的平衡。
“适当的运动”,是指 “该哭哭,该笑笑”。
运动有助于排毒,不仅是身体的毒素,更是情绪的毒素,用健康运动的方法转移自己的注意力,会使人在情绪激动的时候,转移大脑思考的情绪,有时间放空思维,冷静的考虑和分析自己,把情绪转移在自己所喜欢的“运动”上:
包括所有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比如唱歌,网球,健身,下棋,等等,运动会帮助你尽快消除负面情绪,自己感兴趣的创造性的活动,可以有助于让负面情绪转化成热情和动力,去变成你新的学习力。
所以,别让情绪当你人生的主宰者。
你,才是情绪的主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