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左翼一般应如何看待知识版权问题?

回答
左翼对于知识产权问题通常持有一种审慎、批判性的态度,并倾向于强调其对社会公平、知识传播和公共利益的影响。这种观点并非铁板一块,存在不同的侧重点和论调,但总体而言,左翼的关注点在于:

1. 知识产权的社会属性和公共利益:

知识是社会财富的积累: 左翼认为,绝大多数知识并非凭空产生,而是建立在前人研究、社会互动和公共教育的基础之上。因此,将知识作为个人私有财产,并赋予其排他性权利,与知识的社会属性相悖。
促进知识传播和共享: 左翼的核心关切之一是知识的自由传播和共享,认为这有助于教育公平、科技进步和社会整体发展。过度的知识产权保护可能会限制知识的传播,阻碍创新,并加剧信息鸿沟。
公共利益优先: 在知识产权与公共利益(如健康、教育、环境保护)发生冲突时,左翼通常会倾向于将公共利益置于优先地位。例如,对药品专利的限制以保证基本药物的可及性,对教育资源的开放以促进全民受教育权。

2. 知识产权对不平等的影响:

加剧财富集中和权力不均: 左翼认为,知识产权制度往往使少数拥有核心知识产权的个人、公司或国家受益,加剧了财富的集中和权力分配的不均。大型科技公司或制药企业通过专利垄断,能够获取巨额利润,而这些利润可能并不与其对社会的实际贡献成正比。
阻碍发展中国家的发展: 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高昂的专利费用可能成为获取先进技术和知识的障碍,阻碍其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例如,在医疗领域,专利药物的定价可能使得发展中国家难以负担,影响了公众健康。
“数字鸿沟”的加剧: 在数字时代,知识产权的保护方式(如数字版权管理技术DRM)可能进一步限制对数字内容的访问和使用,加剧了数字鸿沟,使得一部分人能够轻松获取和使用信息,而另一部分人则被排除在外。

3. 对现有知识产权制度的批判和改革建议:

左翼对现有的知识产权制度(如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等)常常提出以下批判,并提出相应的改革建议:

缩短保护期限或降低保护力度: 左翼认为,现有的知识产权保护期限过长,且保护范围过宽,应适当缩短,或者在特定领域(如科学研究、基础软件)降低保护力度。
强化“合理使用”原则和例外条款: 左翼支持并呼吁扩大“合理使用”的范围,允许个人和机构在教育、研究、批评、新闻报道等非营利性目的下自由使用受知识产权保护的作品。同时,应增加和完善知识产权法中的例外条款,以平衡权利人的利益与公共利益。
推广开放获取(Open Access)和自由软件(Free Software/Open Source): 左翼积极倡导开放获取运动,鼓励学术研究成果、教育资源、数据等以开放许可的形式发布,方便公众获取和使用。同时,支持自由软件和开源软件的理念,认为它们有助于打破技术垄断,促进协作和创新。
改革专利制度,限制“专利丛林”和“专利流氓”: 对于专利制度,左翼批评了可能存在的“专利丛林”(大量相互交叉的专利阻碍创新)和“专利流氓”(不进行实际生产和创新,仅通过专利诉讼获利)现象。建议改革专利审查制度,提高专利质量,限制不合理的专利申请,并鼓励通过激励机制而非强制性许可来奖励创新者。
对大型科技公司和知识产权巨头的监管: 左翼呼吁加强对拥有大量知识产权的大型科技公司和文化产业巨头的监管,防止其滥用知识产权进行市场垄断,限制竞争,或通过不公平的许可条款剥削创作者和消费者。
关注数字时代的新挑战: 在互联网和数字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左翼也关注知识产权在数字时代面临的新挑战,例如算法生成的作品的版权归属、数据隐私与知识产权的边界等,并主张在解决这些问题时,应优先考虑公共利益和个人权利。
支持创作者的合理报酬,但反对过度垄断: 值得注意的是,左翼并非完全反对知识产权,也承认创作者和发明家需要获得合理的回报以维持其创作和创新活动。但这种回报应通过公平的机制实现,而不是通过建立不合理的垄断来获取超额利润。左翼更倾向于支持如版税、政府资助、众筹等多元化的收入模式,以及对原创者的合理激励。

总结来说,左翼看待知识产权问题的核心在于其对社会公平、知识传播和公共利益的潜在影响。他们倾向于将知识视为一种社会产品,并对将知识过度私有化、限制其自由流通的制度持批判态度,主张在知识产权保护和公共利益之间寻求更佳的平衡点,并积极推动改革,以实现更公平、更开放的知识共享环境。

当然,在具体的政策主张上,左翼内部也可能存在差异。例如,一些人可能更侧重于彻底废除某些形式的知识产权,而另一些人则可能更倾向于对其进行温和的改革和限制。但无论如何,对知识的社会属性和公共利益的强调,是左翼在知识产权问题上普遍的立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们左翼不是已经很愉快的得出来资本主义版权的主要目的并不是保护创作者权利而是为了垄断的结论了吗?

为啥子说欧美在收割全世界的韭菜?具体怎么收割的?不就是版权吗?

我们国家现代工业的崛起靠的就是盗版啊。举个例子,CAD/CAM系统是现代工业的基础,可是知道美国正版的CAD软件多少钱一套吗?五位数起步啊。这个我们所有工科学生在学校必学软件和制造业、建筑业必备基础软件,如果不是靠当年的破解版,而是老老实实给美国人付版权费的话,那我们国家不用搞工业了,直接版权费就能把中国工业搞破产。像CATIA、ProE、UG这些软件的正版,都是几十万美刀啊。美国为什么没完没了的用版权问题打压我们啊?搞《国际版权法案》,没完没了的攻击我们和在WTO里申诉找茬啊?不就是我们中国学校工厂的电脑里装的五块、十块的破解版软件,让美国失去了天文数字的收益吗?

为什么说,今天美国和德国,把大量实体制造业厂商往外迁移,也谈不上所谓的制造业空心化吗?就是因为,对于欧美资产阶级来说,实体制造业的利润空间哪里有版权输出利润高且省事?就拿制造业来说,我们中国的一家数控机床制造厂,投入大量人力、资源造完的机床成品,这利润率人家欧美帝国主义才看不上呢。你生产数控机床,你总得要数控系统吧?最流行的就是西门子系统吧?很好,人家西门子公司就在中国卖系统就完事,你中国厂商造一台机床,就得跑人家西门子公司买一套系统....那数控系统有啥生产成本啊?直接从仓库里给你拿一套操作系统给你就得了。

别的系统和软件同理。

你不用CAD行不行啊?当然是不行啊?因为你需要CAD编程输入数控程序啊。你模仿西门子系统搞一套国产的不让德国人割韭菜行不行啊?当然是不行啊,人家有版权的,想被人家告到倾家荡产吗?所以,你现代工业想要搞,你就得老老实实的被欧美割韭菜,躺好,没法反抗。

毕竟居里夫人那种人才是特例,绝大部分的资产阶级的目的就是为了赚钱,谁在乎你们落后国家发不发展啊?

所以知识版权这种东西在资本主义社会,那就是垄断收割韭菜的工具,主要目的并不是保护你创作者的权益。

就好比我们有时候在网易云之类的音乐网站上搜音乐,发现原作者已经死了几百年的音乐还以“正版”名义要收你钱这种事,你上哪里说理去呢?毕竟“五十年著作权”只是我国自己的法律,管不着外国作品啊233333

user avatar

当资本主义时代开始后,科研和文艺创作也从中世纪的手工业开始跃进到复杂的社会化生产。

这意味着,创作不单纯是一个人或少数人的工作。今天的科研的进步依赖于世界各地的科研机构,学者和数据库网络的共同合作。文艺的创作也通常基于从创意工作室到简单重复劳动的美工生产线的复杂协作。

正如来自美国的一句评价:“史蒂芬金撰写了《闪灵》,但是将小说改编为剧本则是库布里克的工作,而将其搬上银幕则离不开上百参与制作各环节的男男女女。”

所以,作为集体劳动的成果,知识产权就具有了公有属性。不论是按资本主义世界的逻辑将其归属于实验室老板,影业公司或专门以此盈利的版权管理公司,还是按前工业时代的逻辑归属于“最初有了idea的那个创作者”都是不公平,且破坏了公共利益的。

现代的知识产权私有制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人类科技和文化的发展,例如每年仅仅是采购学术数据库的访问权就已经占用了国内高校接近30%的科研经费,甚至还出现了学者如果不付费就无法访问自己撰写的论文的情况。而在文艺创作行业的版权警察们已经摧毁了大量的优质同人作品或同一类型的产品。

因此,版权的公有化是必须实现的。很可惜的是,我国相关政策受到新自由主义的影响,为了“与国际接轨”,放弃了版权的社会主义公有化,以至于在国内市场上形成了畸形的版权垄断寡头,对我国社会主义文教事业发展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user avatar

虽然不确定自己是否是,但还是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我认为在书籍这个方面,要分别看待。

对于教材,尤其是小学至高中,以及职业教育的教材,因为义务教育,乃至高中教育,关系到一个人的社会流动,也就是说这种事物和人的生存权是紧密联系的。在我的经济社会思想里,在这个方面不能对人们加以负担,所以政府对于这些教材,应该尽量提供廉价甚至免费的。正如19世纪后期法兰西第三共的普及教育政策,这些是塑造现代世俗民族国家的做法。

对于大学、研究生教材,我也认为政府应该补贴,尤其是对于相对贫困的学生。

但是我和其他左翼不同的是,对于那些非满足人们生存需要的书籍,就应该用版权制度,使得创作者得到足够的报酬,鼓励人们继续创作。比如说我平时在书店和网络购买的当代历史学者的历史书籍、期刊,作为普通人,我认为还是需要支付几十块钱来购买。但是如果是在大学历史系,这样的书籍作为教材的补充,还是需要政府、学校的补贴。

最后提到一些名著,那些过了版权期限的书籍,我过去说过,苏联等国将这些书籍限定在很低的价格,以至于几乎人人可以阅读,提高文化水平。这样真正将沙俄时期属于少数人的文化艺术,让大多数人接受,让那些几十年前自己名字都不会写的人,可以畅谈自己喜欢的文学人物。这也是我所追求的。


因为我和大家说过,我的一个想法,就是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与文化水平,从而让人们对历史方面有更多的兴趣,以及抱有更加宽容的态度,而不是因为无法赚到钱,对其轻蔑地说“学这个有什么用”。

user avatar

人格权加强保护,经济权需要向更公益方向的改革。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