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车用 HUD 要具备哪些特点才算是真正的 HUD?

回答
说到车用 HUD,这玩意儿可不只是在挡风玻璃上投个信息那么简单。要我说,一个真正能让你觉得“哎哟,这玩意儿真不错”的 HUD,它得是个贴心的小助手,而不是一个碍事的装饰品。下面我就跟你掰扯掰扯,什么样的 HUD 才算是真材实料。

首先,信息呈现得得体,不干扰视线,而且有“感知力”。

你坐在驾驶位上,最关心的是什么?当然是路况!HUD 的核心价值在于让你不用低头就能看到关键信息。但关键在于“关键”。一个好的 HUD,它不会把导航的每一个转弯细节、电话号码簿全给你堆上来。它会懂得取舍,只给你最最重要、最紧急、或者你最需要参考的信息。

比如说,现在是夜晚,你需要知道车速,HUD 就在那儿,清晰可见,颜色也不会刺眼。但到了白天,阳光太强,信息看不见了,那这就成了摆设。所以,亮度自动调节是基本功。而且,根据你当前驾驶状态,比如你在高速上需要知道车速和限速,它就显示这俩。如果你正在导航,需要知道下一个转弯的方向和距离,它就给你放大这个信息,把其他不那么重要的东西稍微收敛一下。

我更看重的是那种有点“情绪感知”的 HUD。比如,你突然踩了一脚急刹车,一个醒目的红色警示灯突然在 HUD 上闪烁,告诉你前方有危险,或者你的车距太近了。这种时候,它不是在“播报”信息,它是在“提醒”你,是在帮你抓重点。这种感觉,才叫真正把信息融入到了你的驾驶感知里。反观那些只是把仪表盘信息简单复制到玻璃上的,说实话,功能上是有了,但体验上差了点意思。

其次,显示的内容得够“智能化”,而且是个性化的。

现在的车,功能越来越复杂,信息也越来越爆炸。一个好的 HUD,它不应该仅仅是个信息展示窗口,它应该是个能和你“对话”的窗口。

拿导航来说,好的 HUD 不会生硬地告诉你“前方500米左转”。它可能会在你即将到达的时候,用一个更直观的箭头或者一个半透明的标识,在你的视野中告诉你“就是这里”,而且这个标识会随着你的车速和方向实时调整,让你感觉就像导航系统直接“画”在了你面前一样。

还有就是个性化定制。每个人的驾驶习惯和偏好都不同。有的人喜欢看水温油温,有的人关心轮胎气压。一个真正的 HUD,应该允许你选择你想看什么,不想看什么。甚至可以根据你预设的模式来切换。比如,我设定了一个“运动模式”,它就多显示转速表和换挡提示;我设定了一个“经济模式”,它就多显示瞬时油耗和平均油耗。这种按需供给,才是用户体验的体现。

我一直觉得,HUD 应该能整合更多车辆的传感器信息。比如,当你的车轮压过一条白色实线的时候,如果系统判定这可能是一个车道偏离预警的场景,HUD 应该能及时给你一个视觉上的提示,甚至联动方向盘的轻微震动。这种信息整合与联动,才能让 HUD 真正成为你驾驶的“第三只眼”。

再来,它的“存在感”得恰到好处,不能喧宾夺主。

我知道这听起来有点玄乎,但一个好的 HUD,它应该像一个默契的伙伴,在你需要的时候出现,在你不需要的时候“退居幕后”。

我见过一些车,HUD 的信息覆盖了大部分的挡风玻璃,显得非常突兀,而且有时候在特定的光线角度下,还会产生反光,影响我对车外真实路况的判断。这绝对不是我想要的。

一个真正好的 HUD,它的显示区域应该集中在驾驶员的正前方,而且内容设计要做到“虚实结合”,好像信息是“浮”在路面上的,而不是“贴”在玻璃上的。它应该不遮挡你对路面和远方的视野,让你能轻松地在 HUD 信息和真实路况之间切换。

而且,它的操作逻辑也很重要。如果我需要调整 HUD 的亮度、位置或者显示内容,我应该能通过简单直观的方式来完成,比如语音指令,或者方向盘上的几个简单按键。而不是要钻到菜单里去翻半天,那样反而增加了驾驶的复杂度。

最后,稳定性和可靠性也是硬道理。

你说一个 HUD,刚开始用还好好的,开个一年半载,时不时就失灵了,或者显示的内容乱七八糟,那它再炫酷也没用。一个真正的 HUD,它应该和你车的其他核心部件一样,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能够持续稳定地提供准确的信息。这涉及到硬件的品质,也涉及到软件的优化和更新。

总而言之,要我说,一个车用 HUD 要想成为“真正的 HUD”,它不只是一个显示屏,它是一个智能化的信息辅助系统。它需要懂你、能帮你、而且不添乱。它应该让你在开车的时候更安全、更专注、更省心,而不是让你觉得多了一个需要顾及的麻烦。它应该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科技体验,让你在不经意间感受到它的价值。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HUD的前身是用在了航空业上的辅助仪器,最早批量性应用在了军用飞机上,之前如果看过《Fire Birds》,火鸟突击,一部尼古拉斯凯奇早期的作品,应该对阿帕奇的操纵记忆深刻。

阿帕奇的驾驶员的右眼上装备了一个深色的小透镜,整个设备是广域单目一体化头盔显示系统(HMD),类似一个单目HUD,可以投射各种飞行数据和导航数据。

而放在阿帕奇直升机驾驶员右眼上的组合透镜,上面能显示相应的各种飞行符号。当时电影里面的尼古拉斯凯奇就是被这套组合透镜折磨得欲仙欲死,因为阿帕奇的一个训练项目,是要求漆黑夜晚,无法看到地面参照物的前提下,只凭借透镜上的各项飞行信息来进行飞行。

现在的HMD已经发展到第三代,飞行员通过镜片上的飞行、导航、传感器等信息就能知道仪表上的一切,而且和火控系统绑定,所见即所得,只要转动头部,视线进行锁定就是火控系统锁定,接下来只需要进行射击或者发射的动作即可。

在军用领域大范围使用后,因为HUD的这种方式能有效提高飞行安全,所以有些民航机也开始上马了HUD项目。

2018年9月8日,山东航空9005航班试飞,首次进行了HUD跑道视程(RVR)150米低能见度起飞验证试飞。这也是全国民航首次基于HUD RVR150米起飞,利用HUD技术能有效改善机场低能见度起飞的问题。

但要说到车载HUD,虽然陆续有车辆使用,但因为硬件成本高,甚至需要配置专门的挡风玻璃。且早期的车载HUD交互体验一般,所以一直属于是新鲜玩意,直到最近几年的智能汽车,新能源汽车的兴起,HUD才作为智能座舱的标配被大范围使用在智能汽车上。

要说到车载HUD被普通人广泛得知,不得不提到一个现象级的名字"Navdy",这个2018年倒闭的汽车HUD显示公司,是真正把HUD弄成了一个真正能在车上实用的设备,而不是一个高科技的噱头。它集齐了导航显示、手势操作、语音交互、收发邮件、视频通话等常用功能。

而且关键它还是一款后装HUD产品,是可以直接买回来,自己装车上的,不用出厂标配。

当视频电话打过来,你可以方便的用挥手来接听或者拒绝视频电话。

可惜的是,因为当时整体汽车市场的HUD需求薄弱,而且业界对于HUD的内容过于丰富存在质疑,认为过于复杂的HUD投映信息会让司机更分心,不利于安全驾驶,所以这家2012年成立的公司被迫在2018年宣布倒闭。

我自己试驾过很多车型,也用过不同汽车的HUD,我就说下我觉得真正适合我感官的HUD应该具备的特征。

1、成像位置合适,成像清晰,不模糊,不抖动,没有重影。

2、光线柔和,能够自动根据外界光照环境来调整亮度,不要天黑刺眼,天亮又看不见,同理也能适用于进出隧道。

3、透明度合适,趋向于透明,最好支持自适应调节,能够适用于不同背景的路况,颜色不要过于艳丽,在不同路况下图形、文字不会遮挡前方实物,但也让人看清楚显示。

4、HUD的信息支持多项调整和定制化,可以用极简模式只显示导航方向、速度,也可以用比较复杂的导航地图,信息沟通方式。

5、HUD的安全性能有保障,尤其是后装HUD,不能在事故中对驾乘人员造成二次伤害。

哎,不知道我这些要求是不是对于HUD厂家有些过于苛刻了…………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