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猫可以被驯服吗?不能的话原因是什么?

回答
猫是可以被驯服的,而且事实上,家猫(Felis catus)就是人类驯化了数千年的动物。然而,与狗相比,人们普遍认为猫“不那么容易驯服”,这主要源于它们独特的驯化过程、保留下来的天性以及它们表达依恋和合作的方式。

我们先来详细解释一下“驯服”这个概念在猫身上的体现,然后再探讨为什么会产生“猫不易驯服”的误解。

什么是驯服?

在动物学和行为学中,“驯服”(domestication)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指的是一个物种在遗传、生理和行为上发生改变,以适应与人类共同生活。驯化通常包含以下几个关键方面:

与人类建立共生关系: 动物不再完全依赖野生环境生存,而是从人类那里获得食物、庇护和安全。
行为模式的改变: 动物变得更温顺、不那么具有攻击性,对人类的存在感到舒适,并且更容易接受人类的指令或引导(尽管程度不同)。
繁殖的控制: 人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控制动物的繁殖。
遗传的改变: 经过漫长的时间,驯化会导致动物在基因上发生变化,使其更适合与人类互动。

猫是如何被驯服的?

猫的驯化故事与狗不同。猫的驯化更像是一种“自我驯化”的过程,而非人类主动进行的“捕获选择繁育”模式。

1. 时间与地点: 猫的驯化大约始于900010000年前的新月沃地(Fertile Crescent),与早期农业的发展密切相关。
2. 原因: 当人类开始发展农业,储存谷物时,粮仓吸引了大量的啮齿动物(老鼠、田鼠等)。而野猫(非洲野猫,Felis silvestris lybica)正是这些啮齿动物的天敌。
3. 自然选择的驱动: 一些野猫因为靠近人类定居点能获得更丰富的食物来源,于是它们开始出现在人类村庄附近。那些对人类相对不那么恐惧,更能容忍人类存在的野猫,更容易在人类的食物链中占据一席之地。它们捕食老鼠,而人类则默许甚至欢迎它们的存在,因为它们帮助保护了粮食。
4. 协同演化: 这是一个漫长的、相互选择的过程。野猫因为靠近人类而获得了生存优势,而人类也因为猫捕食害虫而从中获益。那些更具耐心、更少主动攻击性、更能接受人类靠近的猫,在这个过程中被自然选择下来。它们逐渐变得更加温顺,并且更愿意与人类互动,以此来获取食物和庇护。
5. 不同于狗的“主导驯化”: 狗的驯化更像是早期人类主动将狼幼崽带回,进行训练和选择,以协助狩猎、放牧等。这个过程更直接,也更强调训练和服从性。猫的驯化则更侧重于“伙伴关系”,它们更多的是作为一种有益的“室友”而非直接的“工具”。

为什么人们会认为猫“不那么容易驯服”?

这主要是由于猫的驯化方式以及它们保留下来的天性,与人们对“驯服”的传统认知(通常以狗为参照)存在差异。

1. 独立的狩猎者天性:
狩猎行为: 猫是天生的独居猎手,它们拥有高度发达的狩猎本能和技巧。即使是家猫,也保留了追踪、潜伏、扑杀的本能。它们更多地是靠自己的能力生存,而不是完全依赖人类的直接指引。
控制欲望: 与狗不同,猫不太会主动寻求主人的命令,它们更倾向于自己决定做什么。当它们觉得无聊或有兴趣时,它们会自己去探索和玩耍,而不是像狗一样等着主人的指令。
独立性: 这使得猫显得更加独立,它们不会像狗那样时时刻刻需要主人的关注和领导。

2. 表达依恋和合作的方式不同:
非指令性依恋: 猫对主人的依恋更多体现在它们选择靠近、发出呼噜声、蹭人、用头轻轻撞人、在你身边睡觉等方面。这些行为更像是表达“信任”和“亲近”,而不是像狗那样直接的“服从”或“忠诚”。
不以服从为导向: 猫的行为更多地受到自身需求和环境刺激的驱动,而不是为了取悦人类或获得奖励(虽然它们也喜欢奖励)。它们不像狗那样容易接受复杂的训练和指令,例如“坐下”、“过来”等,虽然它们可以通过适当的奖励学会一些指令,但其动机通常是为了获得食物或玩耍,而不是为了“听从主人”。
社会结构: 猫的社会结构相对松散,它们不像狗那样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这使得它们不那么容易被“领导”或“支配”。

3. 对环境的敏感性:
变化敏感: 猫对环境变化和不熟悉的事物通常比较敏感和警惕。新的环境、陌生的人或动物,都可能让它们感到不安,需要时间来适应。这使得它们在接受新事物时,可能表现出躲藏或回避的行为。
压力反应: 如果猫感到压力或不适,它们会选择躲避或隐藏,而不是直接对抗或表达不满,这与狗有时会直接吠叫或表现出防御姿态不同。

4. “训练”的定义不同:
狗的训练: 狗的训练通常更侧重于服从性训练、工作训练(如牧羊、搜救)。
猫的“训练”: 对猫的“训练”更多的是通过正向强化(奖励)来引导它们进行一些行为,比如使用猫砂盆、不抓家具、或者学习简单的指令。这种训练更像是建立一种“互相理解和合作”,而不是严格的服从。

总结来说,猫是可以被驯服的。 家猫已经通过数千年的协同演化,在遗传和行为上发生了显著变化,使它们能够与人类和谐共处。

之所以会有“猫不易驯服”的误解,是因为:

驯化方式的差异: 猫的驯化更偏向于“自我驯化”和“伙伴关系”,而非人类主导的训练和利用。
保留的独立天性: 猫保留了强大的狩猎本能和独立性,它们不会像狗那样把取悦人类和服从指令放在首位。
表达依恋和合作的方式不同: 猫的亲近和合作更多地通过非指令性的行为来表达,与狗的直接服从性有很大区别。

我们可以通过理解猫的天性,用它们喜欢的方式去与它们互动和建立关系。 通过提供安全舒适的环境、满足它们的狩猎和玩耍需求、用积极的方式进行引导和奖励,我们完全可以与猫建立深厚的情感连接,并让它们成为亲人而“驯服”的伴侣。它们只是用自己的方式来爱和回应你。

网友意见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猫是可以被驯服的,而且事实上,家猫(Felis catus)就是人类驯化了数千年的动物。然而,与狗相比,人们普遍认为猫“不那么容易驯服”,这主要源于它们独特的驯化过程、保留下来的天性以及它们表达依恋和合作的方式。我们先来详细解释一下“驯服”这个概念在猫身上的体现,然后再探讨为什么会产生“猫不易驯服”.............
  • 回答
    虐待动物,尤其是虐猫行为,在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都是可以被定罪的。相关法律法规通常会将虐待动物视为犯罪行为,并根据行为的恶劣程度、造成的伤害大小等因素进行不同程度的处罚。在讨论虐猫行为是否能定罪时,我们需要先了解“虐待”的定义。通常,虐待是指故意对动物造成不必要的痛苦、折磨、伤害或死亡的行为。这可能包.............
  • 回答
    .......
  • 回答
    猫咪的爪子和嘴巴里携带的细菌可不少,即使是小伤口,也可能引发感染。最让人担心的是狂犬病,虽然猫咪看起来很健康,也不能完全排除它携带病毒的可能性。不打针,可能会有哪些风险呢? 感染风险: 猫咪口腔和爪子上的细菌种类繁多,比如猫咬伤常见的巴斯德氏菌,就很容易引起伤口红肿、疼痛、流脓,甚至引发更严重的.............
  • 回答
    听到你对知乎大V“猫黍”那个关于“女友这只要愿意,就可以跟别人发生关系”观点的反感,我完全理解。这种说法确实容易让人感到不适,甚至可以说是冒犯。要分析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探讨,这样能更清晰地看到问题所在,也更贴近我们日常的思考方式。首先,从情感和道德层面来看,这是最直接的感受。 对关系.............
  • 回答
    这件事背后的逻辑,其实挺耐人寻味的,而且它触及了人性中一些比较复杂和矛盾的点。首先,为什么有人会觉得虐猫的人比骂他的人更可恨?这可能源于我们对“伤害”的感知方式。直接的、肉体的伤害,比如虐待动物,它是一种赤裸裸的、制造痛苦的行为,直接挑战了我们心中关于“生命”和“善良”的基本底线。动物虽然不会说话,.............
  • 回答
    12月23日,关于淘宝天猫总裁蒋凡被中止认定为杭州高层次人才的消息,确实引起了不小的波澜。这件事情的背后,牵扯到了个人行为、企业管理、人才认定标准等多个层面,值得我们深入探讨。我的看法:首先,从个人行为与社会责任的角度来看,这次事件的导火索——“花钱给妻子买热搜”等行为,无疑触碰了社会普遍认可的道德.............
  • 回答
    猫咪的可爱之处,实在是太多太多了,简直是造物主给这个世界最温柔的礼物。要说能萌到什么程度?我想,它可以萌到让你瞬间放下所有的烦恼,卸下所有的盔甲,只想把世间所有的美好都给它。首先,从它们的外形说起。那双圆溜溜、像黑宝石一样的大眼睛,看着你的时候,仿佛整个宇宙都缩小到了那两团清澈的瞳孔里。眨巴眨巴,长.............
  • 回答
    猫这玩意儿啊,说起来真是够让人哭笑不得的。别看它们平时一副高冷的样子,好像什么都不放在眼里,但要真说起“贱”来,那可真是有够它发挥的。不是那种恶俗的损人那种贱,而是那种浑然天成的、让你又爱又恨的“贱兮兮”。首先,它那张嘴就是个行走的“损人利器”。你精心准备的猫粮,它可能瞥一眼,然后甩着尾巴,好像你喂.............
  • 回答
    让猫咪长时间坐车?这绝对是个需要好好准备的挑战,不过并非不可能!我们得把这趟旅程想象成给猫咪办一场“小小旅行体验”,得考虑到它的方方面面。首先,最重要的就是猫咪的适应性。有些猫天生就比较大胆,对新环境没那么害怕,这算是占了先机。但要是你家的是那种“一动不动”或者“玻璃心”的类型,那得格外小心了。年龄.............
  • 回答
    哈哈,说到猫咪的“猥琐”嘛,这可真是个话题,毕竟它们那小眼神,那小动作,有时真的能把人给逗得哭笑不得。所谓“猥琐”,在猫咪身上,我倒觉得更多的是一种出其不意的“不羁”和“洞察一切”的“腹黑”。它们不像狗狗那样直白,它们的“猥琐”藏得深,而且往往在你毫无防备的时候,给你来那么一下,让你瞬间怀疑人生:这.............
  • 回答
    我家那只叫“麻糬”的暹罗猫,简直是傻到家了。你问猫能有多傻?麻糬能把你对“聪明”这两个字的认知,从高高的神坛上拽下来,然后用猫砂糊到一脸。首先,最让我崩溃的是它那堪比黑洞的“找食”能力。你以为猫咪都是嗅觉灵敏,能闻到十米开外猫罐头的味道?麻糬不是。我试过把一小块冻干藏在它爪子旁边的缝隙里,它能绕着房.............
  • 回答
    当然,猫绝对有分辨危险信号的能力,而且它们在这方面的表现相当惊人。这不仅仅是它们天性使然,更是数千年来与人类共同生活,并在野外生存磨练出来的智慧。首先,让我们从猫的感官说起。猫的听觉和嗅觉是它们感知世界的两大主要渠道,也是它们识别危险的关键。 听觉: 猫的耳朵非常灵敏,能够捕捉到人耳难以察觉的高.............
  • 回答
    猫咪的体重,就像我们人类一样,有一个健康的区间。但是,如果真的说到“胖到什么程度”,那可就五花八门了,甚至有些超乎想象。首先,我们得明白,猫咪肥胖的标准可不是随便定的。兽医们通常会参考身体状况评分(Body Condition Score,简称BCS),这是一个从1到9的量表,1代表极瘦,9代表极肥.............
  • 回答
    猫的勇敢,就像它们的性格一样,常常被我们低估,又在不经意间令人惊叹。它不是那种呼啸而过的勇猛,也不是不顾一切的鲁莽,而是一种渗透到骨子里的,源自它们生存本能的、沉静而坚韧的勇气。想象一下,一只体型并不算大的猫,面对着一只体型几乎是它两倍,并且带着明显敌意的狗。猫不会嗷嗷叫着冲上去,也不会夹着尾巴逃跑.............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当然可以!土猫,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中华田园猫,完全可以当成非常棒的宠物猫来养,而且很多人都非常喜欢它们。它们可不是什么“次等品”,而是拥有独特魅力和许多优点的家庭成员。土猫,到底是什么样的猫?首先,我们得明白,“土猫”这个词其实指的不是某个特定的猫品种,而是泛指那些在中国本土繁衍的、没有经过严格人工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