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用过来人的身份给刚进体制内的人一句建议/忠告,你会说什么?

回答
好的,以过来人的身份,给刚进体制内的新人一句忠告,我会说:

“沉下心来,把‘小事做细,大事做实’,这比你想象的更重要,也是你扎根体制、行稳致远的金钥匙。”

让我来详细解释一下这句话背后蕴含的道理和需要注意的方面:

一、 沉下心来:心态是第一位的

放下“光环”和“即时回报”的预期: 很多人刚进体制,可能带着一些光环,觉得是“铁饭碗”、“稳定”、“有前途”。但体制内的发展,往往是慢热的,需要时间和积累。不要期望刚进单位就一鸣惊人,也不要因为眼前的琐事而感到失落或焦虑。
适应节奏和文化: 体制有其自身的运行逻辑、规章制度和不成文的规矩。它不像市场经济那样追求快速迭代和高风险高回报,而是更注重稳定、规范和程序。你需要时间去理解和适应这种节奏,而不是急于改变它。
保持学习的谦卑: 无论你过往有多优秀,进入一个新的环境,你就是一个新人。虚心向老同志请教,学习他们的经验和方法,了解单位的历史和工作流程,这是建立信任和融入团队的基础。

二、 把“小事做细”:细节决定成败,也塑造你的口碑

“小事”不等于“不重要”: 在体制内,“小事”往往构成了日常工作的绝大部分。无论是打印文件、填写报表、联系协调、会议记录,还是接待来访,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工作,都直接影响着单位的正常运转和你的工作表现。
“做细”是态度和能力的体现:
准确性: 确保每一个数字、每一个字都准确无误。错字、错数字可能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和返工。
完整性: 把事情做全套,不遗漏任何环节。比如,通知会议,要明确时间、地点、内容、参会人员,还要考虑到会场的准备。
规范性: 按照单位的要求和标准来做,符合公文格式、文件管理等规定。
主动性: 预判下一步可能需要什么,提前准备。比如,知道领导可能会问的问题,提前收集相关资料。
痕迹化: 重要的沟通和决策,尽量留下书面记录或邮件,这既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工作负责。
“小事做细”是建立信任的基石: 当你把领导交代的每一件“小事”都做得又快又好又细致时,领导就会认为你是一个可靠、认真、有能力的同志。这种信任一旦建立,比你做多少“轰轰烈烈”的大事都来得重要,因为它会为你的后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老同志也会更愿意带你,给你更多机会。

三、 把“大事做实”:用你的执行力和责任心说话

“大事”是体现价值的平台: 体制内也需要解决实际问题、推动工作进展。当有机会参与或负责一些重要的项目、调研、活动时,就是你展现能力和价值的时刻。
“做实”意味着:
目标明确: 清楚工作的最终目标是什么,以及为了达成目标需要做什么。
责任到位: 敢于承担责任,不推诿、不抱怨。即使遇到困难,也要积极寻找解决方案,而不是束手无策。
过程扎实: 任何一项“大事”,都是由无数个环节组成的。要确保每一个环节都经过认真的思考和落实,而不是流于形式。比如,一项调研报告,需要深入的调查研究,而不是简单地搜集资料拼凑。
结果导向: 最终的成果要能够解决问题,满足需求,产生实际效果。
团队协作: “大事”往往需要多人协作。要学会与同事沟通协调,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工作。
“大事做实”是赢得认可和晋升的关键: 当你能够圆满完成一些重要的、有难度的任务,并且取得实际成效时,你的能力和贡献就会被看见。这会让你在单位中树立起良好的专业形象,为你的职业发展打开更多通道。

总结来说,这句忠告的核心在于:

内修: 把心态调整好,保持学习和谦逊。
外练: 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项工作,无论是大事小事,都要用认真负责的态度去对待,用细致入微的执行力去完成。

刚进体制,新人往往容易被眼前的琐碎和“不公平”待遇所困扰,甚至产生消极情绪。但请记住,体制内的“生存法则”和“发展逻辑”往往是需要时间去领悟的。那些能够长期在体制内稳步发展、得到领导和同事认可的人,很多都是从最基础的工作做起,通过日积月累的“小事做细”来赢得信任,再通过“大事做实”来证明自己的能力和价值。

所以,请把这句忠告当作你进入体制内的“定盘星”,用它来指导你的工作和心态。祝你在体制内一切顺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勤看报纸,勤读书

专业能力不能误;

多做汇报,少说不

管理上级才有路;

明升暗坑,识得出

规划多想四五步;

同事攀亲,又带故

关系终靠事业处。

user avatar

1、在体制内不要想当技术型人才。哪怕你是个“瘟猪”,都不要试图打破旧有的规则和制度。除非涉及到你的利益。你可以看着其他人加班,也不要告诉他你有简便方法。你只要做了,这项工作成功了,就是人家的功劳,失败了,就是你在里面捣的鬼,故意整同事。同时,你要辛苦的把这项本不是你的工作做完,还要确保不出任何问题。但很多事情不是你能把控的,因为本就不是你的工作。只要你粘上,你就要负责到底。技术型工作有时别人是没办法接手的。

2、体制内不需要你出众,因为出众是一件很孤独的事情,你会称托出领导很“弱鸡”,平平安安,稳稳当当至关重要,知道为什么在体制内大家工资都差不多么,就是告诉你,别做太“秀”的事,没什么用。如果一家单位绩效工资差距较大,这一定不是一家团结的单位,因为有很多人相互拆台,盼其他人倒霉,你秀了,工资拿的到多不了多少,还会被排挤。

3、工作干的好很重要,这能保证你的幸福感和价值感。人际关系好也很重要,这能保证你能当个小领导,平时有人帮助你。唯有工作能力强,人际关系好,各方面处理的都很得当,你才能有进一步走下去的可能。否则还是老老实实的当个“闷头皇叔”,别想做出成绩拿个奖励什么的。免得被挖坑掉进去,工作更难干。

4、开会就是领导和一小部分人的“作秀”,会议基本不会解决什么问题,只是能统一思想。统一思想很重要,那样大家才知道这件事情是领导推动的,大家都会配合。别试图在会议上提出问题,尝试解决。现在大家工作都很忙,没空听你和领导在那里汇报,叽叽喳喳耽误时间,也没空搭理你们争吵,最多看看热闹,心里也是真恨你。有事情,麻烦你提前和领导汇报商量好,考虑到各个细节,开会就宣布,或者“秀”下“民主”,你在会议上喳喳叫的越久,人们越讨厌你,越不会配合你的工作。

5、千万不要随便帮助那些新来的人,特别是“女同事”,她们常觉得,她是新人,你就应该帮助她,一旦你遇到忙的时候,她就觉得你是个“绝情”的人,不仅关系没处好,还给自己平白添了个敌人。最好的状态是“不为难”,“缓接触”,“雪中送炭”。“保持距离”仅此而已,平时还是不要试图帮助她们什么,免得被人说三道四影响家庭和谐。

6、一些工作涉及到你的利益,或者半路拉你出来背锅或者加班帮忙,一定要考虑仔细周全,活是要干的,人民养我们不是真的让我们白吃饭内耗的,但每一步都要和领导沟通清楚,最好能保留下邮件交流记录,最差也应该是有个QQ聊天记录,这样到时候被甩锅,不至于伤到自己,而且也能为“人民群众”保留一个好干部。

如果活是自己的,就要真的舍得干,要保证数据绝对准确,如果时间允许,表格也一定要美观,要有断其一指,打一胜仗的决心,干好了,刚进体制内的印象会影响你未来的发展,一开始就糊弄的人,以后大家也不敢把重要的任务交给你,时间久了,就只能干一些打杂、看门的活。

7、新人进去,老人是都会给你安排一些工作。基本都是吃力不讨好的脏活累活。这个时候要处理的有技巧,要有理有据。

第一:详细询问工作的各个过程。包括找哪个部门,哪个工作人员,什么时候去,做的多详细,遇到问题怎么办?大家都是上过大学的,用一些国外经典管理教材中的的模式,做好入门训练。工作概况、项目目标、怎样得到支援和材料、怎样利用这些资源、找哪些人帮助,出了问题怎么办等等。问清楚了,活就不难干了,而且你还能很快熟悉环境,让大家对你刮目相看。

第二:用自家领导挡箭或和自己主管领导汇报。就说自家领导安排了很多工作,还比较急,可否请来者和自家领导商量一下,一般这个工作还是会给你,但是你告诉了来者,你懂一些道理,我干的活是我家领导授权的,以后给你安排活,都要考虑你家领导。一般能做到领导的,都是有高超人际关系技巧的,你可以过去说某领导给你安排了一些工作,你推脱不掉只能接下来了。但是要和领导汇报一下。让领导知道你的辛苦,你不是一个“吃里扒外”的人。

本科室其他同事给你安排的工作,要谦虚的多问,不要自己做决定,刚开始不要怕麻烦,拿个小本本,把整个的流程记录下来,详细的写下自己的困惑。上班的时候问各个同事,吃午饭问各个饭友,还有疑惑要问主管领导。这样做的好处是,一工作不会出错;二、老人不敢随便给你乱安排工作;三、领导和同事看见了你的辛苦,特别是主管领导;四、表现出你是一个谦虚好学的人。记住要拿个小本本当面记录,别人才不敢乱说。吃饭时问的原因是,吃饭总要找话说,但在那么多同事面前聊八卦,会影响你的形象,聊工作要好一些,或者不说话。

第三:干可以,但是要等一会,不要马上答应,即便是很简单的小事。不让对方那么容易得到满足。如果连小事都不会干,有可能是上了年龄的老同志,他们倒不是真的不愿干,有时候也是技术水平达不到,帮他们解决个技术问题还行,因为他们比较有资历,得罪了以后工作不好干,另一方面,这种技术问题也就花个三五分钟最多,不会成为自己的锅。但不要谁的活都答应,特别是和自家领导关系不好的。

8、进入体制不是职业的终点,而仅仅是起点。人生后续还有很多困难。评论里有人问我,从体制辞职读研,后来又进了体制,是否是在折腾。其实真的进入体制以后,你才会懂每涨一次工资有多难。有时候提升学历真的是涨工资的法宝。我工作第一个月到手工资2000元,你会觉得自己的价值就值这么点钱。第二份体制内工资2300元,拿了两年,第二年2500元,工作一年,涨了200元。职称上去了,涨了200元。体制并不是,也不应该是香饽饽,追求金钱的千万别进体制,别追求安稳,钱放银行最安稳,但贬值也是最快的。

顺便读个在职的研究生,在很多小地方,都会惊为天人,你工资也能涨个三五百块百块,比职称涨工资多。

9、工作很重要,但身体更重要,平时下班要多锻炼,舒缓心情。体制内很多工作很耗费心力。身体不好,真的心态要崩,扛不住。身体也跟着出毛病,各种癌症很常见。

10、体制内终究还是一份工作,学会沟通很重要,虽然有时大家都藏着掖着,但你坦然了,你真诚了,别人也会跟着坦然真诚。遇到难事直接和领导交心,虽然对方不一定喜欢你,但沟通了还是会比不沟通好一些,毕竟大家都是为了工作,没必要把下属逼死。

11、国企央企和高校,虽然属于体制内,但却和公务员事业单位有很大区别,以高校为例,人员工资确有差异,最高的教授可能是刚进来助教的一两倍,不过新人不要气馁,你需要的是熟悉工作和所谓的论文话语体系,如果是普通教师,你就狠狠发论文,上课不要瞎说,平稳的上课,照本宣科,学生期末也好复习突击。如果是行政,还是专心搞好自己的工作,做一个让人放心的人。很快,你会发现很多工作都喜欢找你做,和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不同的是,干一份活,会有一份钱,年底一算绩效,还是比普通老师高那么多。

12、单位里有一些人除了会说话,几乎什么都做不好,还经常甩锅。这样的人往往还混的挺滋润。一是可能有一个好爸爸,或者好干爹,或者单位里需要这样的人,人前优雅,人后狡诈。但你接受的教育明明是体制不养闲人,明明是拍马屁没好下场。慢慢的,你可能会发现,她确实有些能力,特别适合做一些比较隐没的事,领导老婆孩子旅游买机票,领导家里缺什么了,她都可能知道。也没必要羡慕,谁都有谁的路。做好自己的工作,还是保持距离,不得罪也不讨好。

13、体制内的人很怕三样东西,12345、当地议政网(或市长信箱)和普通群众举起的手机。想在日常工作中避免这三样东西,一定要有个好脾气。对待群众,务必耐心、细心,毕竟大多数人都是没啥靠山后台,即便有,也经不起这三大“怕”。

14、体制内的评选有自己的一套法则。因为各类参奖、参评数量都很庞大。负责干活的人又少,很多情况下会让本科生评价研究生研究的内容,甚至刚进单位的实习生来评价。最稳妥的办法就是看职称和工作年限。因为毕竟他们都看不懂,教授的项目,总比讲师助教的要靠谱一些。所以,很多助教讲师拼尽全力,也尝拿不到项目或者获奖,其他人却轻而易举。所以,如果想让自己的项目获奖,想让自己的项目能有机会脱颖而出,一开始甚至要把第一作者写成博士教授领导的名字,项目多了才可以自己再写,否则打击次数多了,你自己就真的愤世嫉俗,伤心绝望了。

15、刚到一家单位时,一定记住要不要多说话,更不能盲目自信,不能因为自己之前干过,就觉得应该是这么干。体制内很多情况下工作都是一辈子,一开始如果说了伤害人的话,或者触发了别人的利益,你这辈子可能都没啥机会了。这都是其次,最重要的是会有人落井下石,脏活累活、过年值班,都安排给你,你的生活只会越过越难。

16、马克思说过,矛盾是普遍的,任何单位也好,企业也好,都有自身的矛盾和问题,这些问题有些时候是主要矛盾或者主要问题,过段时间,情况变了,又成了次要矛盾或者说问题了。做工作就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啥都想管,啥都要做。这样生活太累,而且不会给别人留下好的印象。有时甚至会出大纰漏。

17、乖乖听领导话,故意装傻充愣,比工作创新要更得人心。这个人既包括领导,也包括同事。如果你想秀,想让自己的学历、资历、位子都上去了,再去做。在位卑的时候,保持一颗平静的内心,做好自己份内的事,努力提升自己的学历、知识、见识,才是最重要的。

18、同事之间喜欢聊八卦,经常也会聊到工资啊,加班,区别对待这些,如果你不想经常被领导骂,请离这些人远一点或者赶紧岔开话题,并且要深知一件事:那些和你聊八卦的同事是危险的,但那些不和你聊八卦的就更加危险。千万别傻乎乎把自己心里想的东西直接说给同事,特别是体制内。因为你可能要在这干一辈子。我遇到过他在吐槽工作,你随口说了句,上次加班很晚,到食堂饭都没了,就被人告到领导那里,领导还要质问你“让你干个活,你就到处和人说你没吃饭?你真辛苦了!我谢谢您” 那些不和你聊八卦的,可能随时在抓你的把柄,所以古人的说的“祸从口出”真的是一点问题都没有。有些可能是你觉得人畜无害的路人,有些是食堂吃饭的邻桌,有些甚至可能是你的下级,你的“好兄弟”,“好朋友”。体制内现在也很卷,领导总需要个出气筒,那只要你是出气筒了,别人就会少被出气一些。

19、电影《一念天堂》里,有句话,我觉得非常有道理,“人生如戏,全靠演技”,自古真情留不住,全靠套路得人心。上班一定要有充分的认识,这不是让你来快乐来了,是你需要上班,不是单位需要你,我们不上班会难受,但单位少了我们,还有别人。在单位就需要把表演天赋拿出来,不要动不动生气,撂挑子的,要在表演中把工作做了,这个社会需要进步,但别做愣头青,要和风细雨,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分享就这些吧,希望对题主有所帮助。


我是 @儒雅之狼欢迎关注,乐于交流。

一路走来,我遇到很多人;很多人也遇到我。

一见如故,我们就多聊几句;话不投机,彼此礼节性笑笑,各奔东西。

遇到找工作的,我们一起找工作;遇到创业的,我们一起创业。我们遇到什么样的人,就会跟着什么样的人走。

改变我们命运的不是河流,而是身边流淌的人。

工作这几年,我做过中介业务员、卖过保险、做过楼盘设计、干过营销策划。

创业这几年,我做过广告公司,投资过房产酒店,也做过建筑设计和字画店。

纵横江湖十余载,阅人无数。

喜研究生活中的人情世故、社会经验。

讲情感、灰色文化、职场、官场、商场、如何送礼。

希望对志同道合者有参考价值。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