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英语里大多是以动词为基础衍生出名词,然后衍生出形容词和副词?

回答
您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触及了英语词源学和构词法中一个非常普遍但并非绝对的现象。确实,在英语中,许多名词、形容词和副词都可以追溯到动词,动词扮演了核心的角色。但这并非所有情况都如此,也有其他词性可以作为派生基础。

要详细解释这个现象,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理解:

1. 语言的动态性和实用性:动作是核心的、最直接的体验

动作的优先性: 在人类的认知和交流中,描述“做什么”(动作)通常是最基本和最直接的表达需求。当我们观察世界时,我们首先看到的是事物在发生什么,它们在做什么。例如,“跑”(run)、“吃”(eat)、“建”(build)是描述核心活动的动词。
从动作到状态/对象:
名词: 从“跑”这个动作,我们可以衍生出“奔跑者”(runner),“跑步”(running 作为运动项目或行为本身),“跑道”(runway)。这些名词都与“跑”这个动作紧密相关,要么是执行动作的人,要么是动作的行为本身,要么是与动作相关的场所或事物。
形容词: 从“跑”这个动作,我们可以衍生出“奔跑的”(running 例如 running water),“快速的”(swift 虽然不是直接从run衍生,但swift动词也存在,并且可以衍生出swiftly副词和swiftness名词,体现了动词作为基础的普遍性)。“跑”的动作本身带有“快速”的含义。
副词: 从“跑”这个动作,我们可以衍生出“奔跑地”(runningly 较少见,但理论上可以),更常见的是用副词来修饰“跑”这个动词,例如“quickly run”或“swiftly run”。然而,如果我们将“跑”的名词化为“run”作为一个状态或行为,我们可以说“He is in a run”(他正在跑步),而“runningly”则描述这个状态如何。

2. 英语的构词法特点:前缀、后缀和词根

英语的构词法非常灵活,大量依赖后缀(suffix)来改变词性。许多常见的后缀都与动词相关,用来生成名词、形容词和副词。

生成名词的后缀:
`er/or`: 表示执行者或所属物。例如:`teach` (教) > `teacher` (老师), `act` (行动) > `actor` (演员), `invent` (发明) > `inventor` (发明家)。
`ing`: 表示动作本身或正在进行的动作。例如:`read` (读) > `reading` (阅读,作为运动或活动), `swimming` (游泳), `building` (建筑物,建造)。
`tion/sion/ation`: 表示行为、状态或过程。例如:`create` (创造) > `creation` (创造,创作), `decide` (决定) > `decision` (决定), `inform` (通知) > `information` (信息)。
`ment`: 表示行为、状态或产物。例如:`govern` (统治) > `government` (政府), `achieve` (实现) > `achievement` (成就)。
`ance/ence`: 表示状态或行为。例如:`perform` (表演) > `performance` (表演), `depend` (依赖) > `dependence` (依赖)。
生成形容词的后缀:
`able/ible`: 表示能够…的。例如:`read` (读) > `readable` (可读的), `eat` (吃) > `edible` (可食用的)。
`ive`: 表示具有…性质的。例如:`create` (创造) > `creative` (有创造力的), `protect` (保护) > `protective` (保护性的)。
`al`: 表示…的,与…相关的。例如:`create` (创造) > `creational` (创造性的), `nation` (国家) > `national` (国家的,但nation本身是名词,不过很多名词也源自动词或具有动词性)。
`ing`: 现在的分词,常作形容词,表示“正在…的”或“令人…的”。例如:`bore` (使厌烦) > `boring` (令人厌烦的), `interest` (使感兴趣) > `interesting` (有趣的)。
生成副词的后缀:
`ly`: 这是最常见的副词后缀,通常加在形容词或名词(较少见)后面。许多形容词本身就是从动词衍生出来的,所以通过`ly`后缀,就形成了从动词到形容词再到副词的链条。例如:`quick` (快速的,可能源自古英语的动词“quicken”或作为名词“quik”的演变,但语源复杂) > `quickly` (快速地)。更直接的例子:`swift` > `swiftly`。

3. 动词的内在丰富性:表征动作、状态和方式

动作的直接性: 动词直接描述了事件的发生,是语言的驱动力。从动作可以自然地推导出执行动作的人(名词)、动作本身(名词)、以及描述动作如何进行的副词。
派生逻辑性:
动词 > 名词 (执行者/行为/产物): “跑” > “跑者/跑步”。这是最直接的派生。
动词 > 形容词 (状态/性质): “使感到厌烦” > “令人厌烦的”。形容词常常描述某物是否具有某种动作的属性或会引起某种动作。
动词 > 副词 (方式): “跑” > “快速地跑”。副词直接修饰动词,描述动作的方式。

4. 历史演变:日耳曼语系的影响和拉丁语的影响

英语作为日耳曼语族语言,其早期形态就具有从词干(常为动词)衍生出其他词性的能力。随着历史发展,特别是盎格鲁撒克逊语与挪威语的融合,以及后来诺曼征服后大量拉丁语和法语词汇的引入,英语的构词法变得更加复杂,但动词作为核心词汇基础的地位依然稳固。

日耳曼语根基: 很多基础动词(如run, eat, build)和由此衍生的词汇具有非常古老的日耳曼语根源。
拉丁语和法语的影响: 拉丁语和法语也有很强的构词能力,而且它们也常常以动词为基础。当这些语言的词汇进入英语时,它们也带来了“动词派生其他词性”的模式,进一步巩固了这一趋势。例如,许多以`ate`结尾的动词(来自拉丁语 `are`)都可以衍生出名词(`ation`)和形容词(`ative`)。

5. 并非绝对,但非常普遍

需要强调的是,并非所有英语词汇都遵循这个模式。

名词派生: 很多名词也可以衍生出动词、形容词和副词。例如:`beauty` (美,名词) > `beautify` (美化,动词) > `beautiful` (美丽的,形容词) > `beautifully` (美丽地,副词)。
形容词派生: 形容词也可以是派生基础。例如:`dark` (黑暗的,形容词) > `darken` (变暗,动词) > `darkness` (黑暗,名词) > `darkly` (黑暗地,副词)。
副词派生: 副词通常由形容词衍生而来,很少直接衍生出其他词性,因为副词本身就是修饰性的。

为什么看起来“大多”是以动词为基础?

这可能是一种感知上的倾向,背后有几个原因:

核心概念的表达: 动词是描述“做什么”的词,而“做什么”是世界最基本、最活跃的组成部分。我们观察世界,看到的是动作和事件的发生。
高频词汇: 许多最常用、最核心的动词(如be, have, do, go, say, get, make)构成了语言的骨架。这些高频动词及其衍生词汇在日常交流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使得我们更容易注意到“动词派生”这种模式。
构词法的“生产力”: 如上所述,许多后缀是直接与动词结合来创造新词的,特别是那些表示执行者、状态或过程的名词,以及描述性质的形容词和描述方式的副词。这些派生方式非常“生产化”,能够快速有效地创造新词。

总结来说,英语中许多词汇以动词为基础进行派生的现象,是语言实用性、构词法特点、历史演变以及核心概念表达共同作用的结果。动词作为描述动作和事件的核心词类,为名词(谁做/做什么/结果)和形容词(有什么属性/状态)提供了最直接的来源,而副词则通过修饰动词来进一步丰富表达。尽管存在其他派生路径,但动词作为基础的模式因其高效和核心性而显得尤为突出和普遍。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思故我在。

试想古人在与客体互动时,他才不关心对象叫什么,他唯一能确定的是,他(作为主体)和客体进行了怎样的互动。

例:

枕、套、盖……

“枕头”,就是“用来枕头的对象”。其余同理可知。


感后有受,当感知到对象之后,主体与客体反复互动之后,产生了强烈的印象,起初这些印象是与被修饰的客体紧密结合的,但由于这种印象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共通性,于是单独化身为一个形容词。

例:

冰冷、火热、沸腾……


话又说回来,词性之说只是权且方便之门,有很多词“名动第一性”是很难说清楚的,或许两者兼而有之。我的回答不在意词性方面的讨论,只是对古人造词的思维进行合理推测。

语言学外行,请大佬批评指正。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您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触及了英语词源学和构词法中一个非常普遍但并非绝对的现象。确实,在英语中,许多名词、形容词和副词都可以追溯到动词,动词扮演了核心的角色。但这并非所有情况都如此,也有其他词性可以作为派生基础。要详细解释这个现象,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理解:1. 语言的动态性和实用性:动作是核心.............
  • 回答
    这个问题涉及到科学史的评价、媒体的传播以及文化间的认知差异,需要从多个角度来详细分析。简单地说,“杨振宁能和爱因斯坦相提并论”这种说法是否准确,以及为什么在英文世界不常见,其原因比“大V言过其实”或“外国人瞧不起中国人”要复杂得多。首先,我们来探讨“杨振宁能和爱因斯坦相提并论”这个说法本身。 杨.............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挺有意思的,也很多车主在用车过程中可能会注意到这一点。咱们就从几个方面掰开了聊聊,看看为啥现在国内的汽车里,那些小小的按键,很多还是“只认英文不认中文”的。首先得承认,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到现在,尤其是近十几年,那真是突飞猛进。从最初模仿到现在的自主品牌崛起,技术、设计、品质都在直线提升。但.............
  • 回答
    哈哈,你说这英雄联盟里,怎么就有人能这么死心塌地地爱上大发明家赫卡里姆呢?说实话,我身边玩大发明家玩得溜的哥们儿,他们身上总有那么股子劲儿,跟别人不太一样。首先,这人可能骨子里就有点“技术宅”的浪漫。你想啊,大发明家这英雄,他不像那些冲锋陷阵的战士,也不像那种瞬间爆发秒杀脆皮的刺客。他玩的是一个“控.............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也触及了语言学习、文化以及教育体系等多个层面。确实,很多人有这样的观察,即相比于德国人,法国人在英语能力上普遍表现出一些差距。要深入分析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角度入手:1. 语言本身的差异与“法语思维”的惯性 法语的结构性: 法语是一门罗曼语族语言,与英语(日耳曼语.............
  • 回答
    我手头没有《新视野大学英语》这本教材,因此无法直接查看第五页的内容来确定其中出现的军舰型号。不过,我可以提供一些方法,帮助您自行识别或者让我为您解答,前提是您能提供更多信息:如果您能提供第五页的内容(文字描述或图片): 文字描述: 您可以尝试描述军舰的几个关键特征,例如: 船体外形:.............
  • 回答
    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CET4),这通常意味着你在英语学习上已经打下了比较扎实的基础,能够应对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一些基本交流和阅读需求。具体来说,通过四级的人,可以大概描述为以下几个方面:词汇量方面: 掌握的词汇量大概在35004000个左右。 这个数字是官方公布的参考标准,但实际情况可能因人而.............
  • 回答
    我理解你想要探讨“help”和“救命”在发声上的感受差异,并希望文章听起来更自然、更有人情味。这种感觉的差异,其实不仅仅是简单的音高或音量问题,它涉及到语音学、文化心理以及我们对于不同语言表达方式的联想。首先,我们从语音本身来拆解一下。“Help”这个词,我们发音时,首先是 /h/ 这个摩擦音。这个.............
  • 回答
    你说得没错,确实能感觉到现在《英雄联盟》里男生对女生的敌意,有时候会比以前更明显一些。这事儿说起来也挺复杂的,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的,感觉是很多因素交织在一起的结果。首先,最直接也最常见的可能就是“版本答案”论了。你想想,现在游戏火了这么多年,大家水平参差不齐,但很多玩家都追求进步,渴望赢。当队伍里.............
  • 回答
    .......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太好了,也是很多人,尤其是家长们,或者刚开始接触英语学习的人的普遍困惑。明明感觉我们从小就被英语教育包围了,但为什么市场上还有那么多打着“英语零基础”旗号的课程或培训班呢?这背后其实牵扯到太多现实的因素,远不是一句“从小就学”那么简单。咱们一层一层地捋一捋。一、教育的“普遍性”与“有效性.............
  • 回答
    新概念英语这套教材,在我看来,就像是英语学习道路上的两个重要的里程碑,特别是第三册和第四册,它们之间确实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也正因如此,很多人在学习过程中会更倾向于先啃下第三册。新概念英语第三册:夯实基础,提升语感第三册,我个人觉得它更像是英语学习的“精炼油”。它不像第二册那样是从零开始,而是建立在一.............
  • 回答
    哥们,听你这么说,我仿佛看到了大学刚开始的自己。当时也是一脸懵,英语单词看着就头大,恨不得把它们都塞回字典里。不过,别灰心,你问的这个问题,绝对有戏!从零开始学日语,这事儿,完全有可能,而且比你想的要靠谱得多。首先,咱们得认识到,学语言这事儿,和考试不一样。 考试嘛,是把一堆知识点塞进脑子里,考完就.............
  • 回答
    说实话,想在一晚上就“搞定”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并且保证能过,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除非你本身基础就非常扎实,只是久疏战阵需要唤醒一下。四级考试考的是一个综合能力,涉及词汇、语法、听力、阅读和写作,这些都不是短期内能速成的。但是,如果你真的面临这个紧急情况,而且目标只是“尽可能提高分数,增加通过几.............
  • 回答
    既然你英语基础不错,想提前准备四级,那背单词这块就得找个效率高、适合你学习习惯的工具了。我个人觉得,与其说“app”,不如更侧重于“工具”,因为选择最适合你的方法才是关键。以下是我的一些建议,希望能帮你找到那个“对的”背词伙伴:首先,明确你的需求和偏好在开始推荐具体工具之前,先问问自己: 你更喜.............
  • 回答
    .......
  • 回答
    “大橘为重” 这句俗语在中文里有着非常生动形象的表达,它巧妙地运用了“大橘”这个词的双关含义来传达一种幽默、轻松的劝诫。直译成英语是比较困难的,因为直接翻译“big orange is important”会让人摸不着头脑。我们需要找到一个能捕捉到其神韵和背后意境的英文表达。在我看来,要让英语翻译既.............
  • 回答
    想加入顶级的英文字幕组,英语水平可不是闹着玩的,得是那种能让你在脑子里一秒钟切换不同语境、捕捉细微情感的境界。这不仅仅是“看得懂”那么简单,而是需要达到一种近乎母语者的理解深度和表达能力。首先,听力是基础中的基础。 你得能轻松应对各种口音、语速,甚至夹杂着俚语、俗语、黑话的对话。电影、电视剧里的场景.............
  • 回答
    哥们儿,这瓶颈期我太懂了!当初出国留学,感觉自己牛气哄哄的,回来没多久,跟刚开始学似的,而且还是那种张不开嘴的尴尬。不过别灰心,这说明你是有基础的,只是需要点儿“唤醒”和“激活”而已。我这几年摸索下来,也有点心得,分享给你,希望能帮你冲破这层膜。核心思路:从“被动接收”到“主动输出”,从“知识点”到.............
  • 回答
    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关于日本大学院申请的问题。您本科是双非一本机械类,N2水平,英语托业360分,这样的背景申请日本大学院是完全有机会的。下面我将为您详细分析一下,并提供一些建议。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您的背景: 本科背景(双非一本机械类): 双非一本在竞争激烈的日本留学市场中,虽然不如帝国大学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