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味精对人体健康有危害吗?

回答
味精,这个厨房里再熟悉不过的调味品,相信很多人都对它褒贬不一。有人说它能让菜肴鲜美无比,也有人说它对身体有害。那么,味精究竟是不是“洪水猛兽”?它对我们人体健康的影响到底是什么样的?咱们就来掰扯掰扯,说得详细点,也说得接地气点。

首先,咱们得弄明白味精是个啥。味精的学名叫“谷氨酸钠”,简单来说,它就是一种氨基酸(谷氨酸)和钠的结合物。谷氨酸本身就存在于很多天然食物中,比如番茄、蘑菇、海带,甚至是咱们母乳里都有。我们在吃这些天然食物时,也能尝到那种鲜美的味道,这其实就是谷氨酸在起作用。味精的出现,就是人工合成的谷氨酸钠,它的作用就是给食物增加这种“鲜味”,也就是我们常说的“Umami”。

关于“味精综合征”,是怎么回事?

上世纪六十年代,有美国医生写了一封信给《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描述了自己在吃了中餐馆的食物后出现的一系列症状,比如头痛、胸闷、恶心、出汗等,他怀疑是味精导致的。这封信引起了广泛关注,也催生了“味精综合征”这个说法。

但咱们得客观地看,这封信是个例,而且当时大家对食物的成分和人体反应的了解也没有现在这么深入。后来,很多科学家做了大量的研究,试图验证这个“味精综合征”。

科学研究是怎么说的?

大规模、随机、双盲的安慰剂对照试验: 这是衡量食物是否对人体有不良反应的金标准。在这些试验中,参与者不知道自己吃到的是含有味精的食物还是不含味精的安慰剂。结果显示,大多数情况下,在正常摄入量下,味精并不会引起上面提到的那些“味精综合征”的症状。 即使有一些人报告了轻微的、短暂的不适,也往往是在空腹情况下,一次性摄入了非常大量的味精(远超正常烹饪用量),而且这种反应的个体差异非常大,不能一概而论。

生理上的解释: 我们的身体能够代谢谷氨酸。谷氨酸是构成蛋白质的重要成分,也是神经传递物质。正常情况下,味精在消化道里会被分解成谷氨酸和钠,然后被身体吸收利用。我们的肝脏、肾脏等器官都有处理和代谢谷氨酸的能力。

钠的摄入: 味精里确实含有钠,但相对食盐(氯化钠)来说,味精中的钠含量要低得多。比如,每克食盐含有约390毫克钠,而每克味精大约含有130毫克钠。所以,如果你担心钠的摄入,控制食盐的量比控制味精的量更重要。

“过敏”还是“不耐受”? 有些人可能会对味精产生不适反应,但这更像是“不耐受”,而不是真正的“过敏”。过敏是一种免疫系统反应,会引起更严重的后果,而味精不适更多是由于一次性摄入过量或个人体质原因,引起的轻微、短暂症状。

那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觉得味精不好?

这其中有几个原因:

1. 历史的惯性: 最初的“味精综合征”说法流传太广,深入人心,即使后来的科学研究推翻了大部分说法,但这种负面印象很难消除。
2. 加工食品的影响: 很多人对味精的负面印象,可能更多是来自于那些重油重盐、添加剂众多的加工食品。在这些食品里,味精常常是“配角”,真正的问题可能来自其他不健康的成分。
3. 个体差异: 就像有些人对某些食物过敏一样,也存在极少数人可能对味精特别敏感,容易产生不适。但这不代表普遍情况。
4. “鲜”的过度追求: 过度依赖味精,确实可能让我们的味蕾习惯了那种强烈的“鲜味”,反而忽略了食物本身的风味,或者为了追求极致的鲜味而过量使用,这也不是味精本身的错,而是使用方式的问题。

总结一下,味精对大多数人来说,在正常烹饪剂量下是安全的。

它是合法的食品添加剂,经过了各国食品安全机构的评估。
科学研究并未发现其对人体有确切的长期健康危害。
所谓的“味精综合征”,在科学研究中大多未能得到证实,或者仅限于少数个体在特殊情况下的轻微反应。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味精?

1. 适量使用: 就像任何调味品一样,味精是用来提升风味的,过量使用总是不好的。用它来点缀菜肴,而不是让它成为主角。
2. 关注整体饮食: 不要把所有问题都归咎于味精。更重要的是保持均衡、健康的饮食习惯,多吃天然、新鲜的食物,少吃加工食品。
3. 倾听自己的身体: 如果你确实发现自己吃了味精后有明显的不适,那就尽量避免使用。但也要警惕“心理暗示”的作用,有时候我们觉得自己吃了不好,可能也是心理因素在起作用。
4. 别被标签吓到: 很多食品包装上会写“不含味精”,但这通常意味着它可能用了其他一些“天然鲜味剂”,比如酵母提取物、香菇粉等。这些也都是通过增加谷氨酸或其他核苷酸来提升鲜味的。

所以,下次你做饭时,如果想让菜肴更鲜美,用一点点味精其实是可以的。关键在于“度”,以及我们对食物整体的认识。别把味精看作是“敌人”,它只是一个让食物更美味的“朋友”,只不过这位朋友有时候容易被误解。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最早关于「味精有害健康」的传言源于它的成分:谷氨酸钠


味精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在 1908 年由日本人发现的,虽然现在味精主要的生产方式是细菌发酵,但是半个世纪前,也有过通过工厂直接合成生产的经历。


于是乎,味精就成了:

然而这个想法很傻很天真。


无论是美国的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1959 年),还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卫组织(1987 年),或者是欧盟食品科学委员(1991 年)等各类组织,经过多次实验研究,都吧味精在食品分类中归为安全类。


也就是说:并没有证据显示,味精对人体健康有危害。


所以,「味精是否有害健康」这个话题再次说明一点:验证食品是否安全,要看科学的检验结果,而不是单单依靠是否「天然」「绿色」来判断。


毕竟:


关于「味精有害健康」的第二个传言据说是:加热后的味精会致癌


理由是谷氨酸钠在加热到 120 摄氏度时,会产生焦谷氨酸钠,换句话说就是炒菜时放味精,温度如果高了,味精就变成焦谷氨酸钠。


听起来好像很可怕,加热会化学反应诶!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因为,焦谷氨酸钠它并不致癌啊,你不能看它是化学反应生成的,就给它扣上致癌的帽子。要知道很多化妆品营养品里都有这个成分。


所以这个「味精加热后有害」的传言也是站不住脚的。


不过谷氨酸钠加热变成焦谷氨酸钠后,「鲜味」会消失,等于味精最大的功能 --- 提鲜的作用就没了,所以为了防止这样的情况发生,做菜时放味精还是建议:


至于其他什么「吃了味精会掉头发」这样的传言,好好吃味精吧,如果你真的吃了味精会掉头发,那不吃,头发也会掉的。


说道味精,就不能不提及一下鸡精。


无论鸡精广告里出现了多少只鸡,但鸡精真的不是鸡做的。

它是一种复合调味料,主要成分跟味精一样,还是谷氨酸钠。之所以有「鸡味」,是因为它还会加入盐、核苷酸、糖和其他香料,味道比味精更丰富。

当然,一些高品质的鸡精会加入鸡肉粉或其他肉类提取物,但量的多少,就看厂家(和价格)了。

但无论怎么添加,鸡精的主要成分和味精一样都是谷氨酸钠。


所以鸡精和味精本质一样,不存在孰好孰坏的区别。


任何食品的摄入都要注意一个量的问题。


虽然质量合格的味精和鸡精并不会危害人的健康,但是谷氨酸钠还是含有钠的。


对的,就是和食盐中的钠一样。


中国人的饮食结构一直是盐摄入过多,这导致钠也摄入过多,带来很多健康问题。


也就是说味精鸡精无害,但是做菜时放的量还是需要控制好。


所以看了这个回答以后,你们千万不要见人就说:


丁香医生说了味精无害,随便吃吧!



内容参考丁香医生科普文章:

真相 · 加热的味精有毒吗? - 丁香医生 - 作者:sue

鸡精,想说爱你不容易 - 丁香医生 - 作者:猫羯座


▲关注它,「育儿知识大礼包」免费拿~原价169元,只需2步,0元领走!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