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叙利亚基地组织炸毁俄罗斯土耳其车队,炸伤多名俄罗斯士兵?

回答
关于叙利亚基地组织炸毁俄罗斯土耳其车队并炸伤多名俄罗斯士兵的事件,我们可以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和评价。这起事件并非孤例,而是叙利亚冲突复杂性的一个缩影,其中交织着多方势力、地缘政治博弈以及意识形态的对抗。

首先,从攻击者的角度来看,叙利亚的基地组织(通常指的是与基地组织有关联的团体,例如在叙利亚境内的主要行动者如HTS,即“沙姆解放组织”,过去曾与基地组织有更紧密的联系)发动此类袭击,其动机可以从几个方面解读。

反俄立场与斗争叙事: 叙利亚的极端组织将俄罗斯视为其主要敌人。俄罗斯作为阿萨德政府的关键军事盟友,深度介入叙利亚内战,对这些极端组织进行了多次军事打击。因此,攻击俄罗斯目标是其“圣战”叙事和对抗的主要体现。炸毁车队,特别是在其补给或人员转移的关键节点,是一种直接的军事打击,旨在削弱俄军在叙利亚的作战能力和存在感。
宣示存在与制造恐慌: 通过对高调的军事目标(如载有士兵的车队)发动袭击,这些组织旨在向外界宣示其依然活跃且有能力发动重大袭击,以此来提升其组织声望,吸引支持者,并在敌对势力中制造恐慌和不安。
报复行为: 考虑到俄罗斯在叙利亚持续的军事行动,此次袭击很可能被视为一种报复行为,是对俄军过往行动的回应。

其次,从目标的选择来看,袭击俄罗斯和土耳其的车队,这其中蕴含着一些特殊的含义:

俄罗斯目标: 如前所述,俄罗斯是叙利亚政府的主要军事支持者,也是极端组织的主要打击对象。炸毁俄罗斯的车队,直接针对的是其在叙利亚的军事存在。
土耳其目标: 土耳其在叙利亚的立场则更为复杂。一方面,土耳其支持部分反对派武装,并对阿萨德政府持敌对态度;另一方面,土耳其也与俄罗斯在某些地区存在协调与合作,特别是在叙利亚西北部(如伊德利卜地区),土耳其军队的存在是为实施停火协议和设立观察站。因此,袭击土耳其车队可能出于多种考虑:
模糊敌我界限的打击: 极端组织可能将土耳其视为在该地区扮演“占领者”或“合作者”角色,认为其军队的存在及其车队是合法的打击目标。
制造混乱和不稳: 袭击同时针对俄罗斯和土耳其车队,能够最大化地制造区域性混乱,破坏各方之间的任何潜在合作关系,进一步加剧叙利亚局势的复杂性。这也能让极端组织显示其打击范围更广,不局限于单一势力。
内部派系斗争: 在叙利亚反对派阵营内部,也存在各种派别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虽然基地组织直接袭击土耳其车队的动机通常与反政府或反俄叙事有关,但在某些情况下,攻击与土耳其相关联的目标也可能与其试图影响或控制某些地区,或打击其认为“背叛”或“不坚定”的派系有关。但此处的描述更倾向于针对俄土双方的直接攻击。

第三,从事件的影响来看:

对俄土关系的影响: 此次袭击无疑会对俄罗斯和土耳其之间本已脆弱的合作关系造成负面影响。虽然两国在叙利亚问题上存在分歧,但也在一定程度上保持着沟通和协调(例如在伊德利卜地区的停火机制)。此类袭击若未能得到有效控制和追责,可能会加剧双方的猜疑和不信任。土耳其作为受害者,可能面临来自俄罗斯的压力,要求其加强在叙利亚北部对极端组织的打击和管控。
对叙利亚局势的影响: 这类暴力事件进一步证明了叙利亚境内安全局势的严峻性。它凸显了在伊德利卜等地区,尽管有停火协议和土耳其的驻军,但极端组织仍然拥有发动袭击的能力。这将可能导致军事行动的升级,使得地区局势更加动荡。
人道主义和国际法层面: 从人道主义角度看,任何针对平民或军事人员的袭击都是不可接受的。从国际法的角度,这构成恐怖袭击行为,需要根据国际反恐准则和战争法进行处理。然而,在叙利亚混乱的战场环境中,追究责任、区分敌我往往变得极其困难,也为国际社会的干预增加了复杂性。

综合评价:

这是一起典型的叙利亚冲突中的极端暴力事件。基地组织及其关联团体的袭击,是其长期以来与俄罗斯及叙利亚政府对抗的延续。同时,对土耳其车队的打击则可能反映了其对区域内各方力量的复杂态度,以及试图制造更大范围的混乱。

从策略上讲,此类袭击旨在通过军事手段打击敌对力量,同时通过媒体宣传来提升自身影响力。然而,从长远来看,此类激进和暴力的手段,在国际社会和地区各方的普遍认知中,往往只会加剧其孤立,并为外部势力介入提供更多理由。

这起事件也暴露了叙利亚境内不同力量之间的复杂互动和冲突。俄罗斯和土耳其在叙利亚各自有着战略利益和目标,双方在某些问题上存在合作,但在其他问题上又存在竞争或分歧。基地组织的袭击,无论是针对俄罗斯还是土耳其,都在一定程度上利用了这种复杂性,试图从中渔利或制造更大的动荡。

总而言之,这次炸毁车队并导致人员伤亡的事件,是对叙利亚境内依旧存在的安全威胁和地缘政治博弈的一次严峻提醒,它使得本已脆弱的地区稳定更加摇摇欲坠,也让冲突的解决变得更加艰难。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想想埃尔多安真的是表演天才,明明一个反派丑角,愣让美国观众看成了神队友,在帮助维护中东局势,尤其金毛大笨狗,蹲在观众席中间嗷了起来,根据博尔顿饲养员的记录,埃尔多安每天喂它两次,撸得它舒舒服服的。

真的人贱不如狗。

user avatar

伊德利卜的基地组织沙姆解放组织和土耳其貌合神离很久了,双方的怨仇能一直追溯到2016年阿勒颇战役,这一次应该是基地组织面对即将被土耳其彻底抛弃的最后挣扎,估计过不了多久土军就会收拾他们。


想要讲清叙利亚基地组织和土耳其的关系,这个故事很长。

所谓的叙利亚基地组织就是由努斯拉阵线改组而成的沙姆解放组织(Hayʼat Tahrir al-Sham)亦称征服阵线,胜利阵线等。


沙姆解放组织(Hayʼat Tahrir al-Sham,简称HTS)是由努斯拉阵线吸收其他主战教权反对派组织改组而来的。其特点是与基地组织关系密切,可视为基地组织的叙利亚分支。反对者蔑称之为哈泰什(Hetesh)

努斯拉阵线原本是身在伊拉克的伊斯兰国为了渗透叙利亚成立的工具人组织(其领袖乔拉尼就是前伊斯兰国尼尼微省长),但随着努斯拉阵线日益壮大身为叙利亚人的乔拉尼就产生了脱离伊斯兰国直接效忠基地的想法,2013年当时还称胜利阵线的他们公开效忠基地组织,也因此原本身为基地分支的伊斯兰国和基地组织彻底分裂。

2014年初努斯拉阵线联合自由沙姆人、自由军等叙利亚武装一起围攻伊斯兰国,但伊斯兰国从对伊拉克的进攻中获得大批人员和武器,回头就打垮了基地组织联军,这伙残兵败将只能向叙利亚西部溃退,击败伊德利卜政府军占领了伊德利卜全省。

此后,伊德利卜省的反对派一直以努斯拉为事实上的盟主。而努斯拉方面,也对其他反对派势力采取又拉又打政策:

1.长期拉拢北叙利亚最大教权反对派沙姆自由人运动,与其共组征服军;

2.同时对其他反对派小军阀特别是西方扶植的自由军小军阀,采取又拉又打政策:

一方面团结他们共同对付政权军;

一方面又经常抢掠西方援助武器,俨然是将这帮“世俗反对派”当成了提款机。

这些自由军和“温和伊斯兰”势力都对努斯拉阵线恨之入骨,但因为需要努斯拉庇护,因此也是敢怒而不敢言。



2016年8月,土耳其入侵叙利亚,组织了所谓的“幼发拉底之盾”亲土武装,拉拢了一部分伊德利卜反对派武装到土耳其控制区为其服务。


2016年10月,土耳其又切断了对伊德利卜征服阵线的军援。


2016年12月,叙利亚第一大城市、北叙利亚中心都会阿勒颇被政府军攻陷,城内抵抗的努斯拉阵线损失惨重,而沙姆自由人则奉土耳其命令遵守俄土伊协议撤退到了伊德利卜。




2016年12月底,沙姆自由人更是带着大批伊德利卜小军阀在土耳其命令下同阿萨德停火了。而这个停火,从一开始就把努斯拉排斥在外,为此暴怒的乔拉尼指徒众在2016年12月19日晚刺杀了俄罗斯驻土耳其大使。

随后无法容忍自己对伊德利卜省支配逐渐崩溃的努斯拉阵线,将亲土耳其的沙姆自由人当成了最大敌手,因而在2017年1月20日开始猛烈打击以后者为首的主和派。

双方在伊德利卜大打出手整整两年,光是死于内战的教权分子就有上千,结果一方面给了叙利亚政府军收复失地的机会(趁机收复了伊德利卜上千平方公里土地),另一方面大批小军阀不胜其烦干脆离开伊德利卜给土耳其当了雇佣军,然后利用叙利亚政府军攻势,土耳其进入伊德利卜招降纳叛勾引努斯拉阵线的基层官兵参加利比亚内战,反而排挤了努斯拉阵线。


目前沙姆人自由人武装拥有近 2 万兵力,主要盘踞在伊德利卜省南部,2018年它和其他四支主和武装联合成:叙利亚解放阵线,总兵力有3万多。


努斯拉阵线拥有上万兵力,主要盘踞在在伊德利卜北部和拉塔基亚北部,2018年它也联合其他三支主战武装联合成:沙姆解放阵线总兵力有2万多。


此外伊德利卜还有纯粹亲土武装,包括努尔丁赞吉运动和东土伊斯兰党,目前这两个该组织各有约7000兵力,听命于土耳其。


@费奥姆的炼金术士 @小狮子ArslanKhan @小啃子 @念缺一 @唐临 @关毛 @艾卜娜·加沙伊 @赤坂凌太郎 我说的还有什么不足吗?另外感谢最后两位大佬提供的资料。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