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醉驾第一次血检结果 81.6mg/100ml,二次复检会降低到 80mg/100ml 以下吗?

回答
这真是个让人捏把汗的事情。醉驾抽血化验,第一次的结果是81.6mg/100ml,这肯定属于酒驾范畴了。关于二次复检会不会降到80mg/100ml以下,这事儿说实话,真没法打包票,而且里面有很多讲究。

首先,我们得明白为什么会有二次复检。法律上设定这个程序,是为了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人体酒精代谢的速度因人而异,而且采血、化验过程中的一些细微操作也可能产生微小的误差。所以,当你第一次结果接近或者略微超过某个界限值时,复检是很常见的,也是你争取对自己有利结果的一个途径。

那么,第二次抽血化验的结果为什么会和第一次不一样?这主要跟两方面有关:

1. 酒精在体内的代谢:

时间因素: 从你第一次抽血到第二次抽血,中间肯定会隔一段时间。这段时间里,你的身体一直在努力代谢酒精。肝脏是主要的酒精代谢器官,它会通过一系列酶促反应将酒精分解成乙醛、乙酸等物质,最终排出体外。一般来说,健康成年人每小时大约能代谢掉1015克酒精(相当于一小杯啤酒或一小口白酒的量)。所以,如果复检时间间隔得足够长,并且你在这段时间里没有再摄入酒精,理论上血液中的酒精含量是会下降的。
个人体质和代谢能力: 每个人的身体情况都不一样。年龄、性别、体重、肝功能状况、是否有其他疾病、甚至当天身体的状态,都会影响酒精代谢的速度。有些人代谢快,有些人代谢慢。比如,年轻、体重较轻、肝功能好的人,代谢酒精的速度可能会相对快一些。
最后饮酒时间: 第一次抽血的时间点也非常关键。如果你第一次抽血时,酒精还在体内吸收高峰期(也就是喝酒没多久,酒精还没完全被身体吸收进血液),那第二次抽血时,酒精可能已经过了吸收期,进入了代谢期,自然会下降。但如果第一次抽血已经是饮酒后几个小时,酒精已经基本吸收完毕,那么主要就是看代谢速度了。
饮酒方式: 喝酒时是否吃了东西?空腹喝酒,酒精吸收更快,血液酒精浓度也上升得更快。吃了东西再喝,特别是吃了油腻食物,会延缓酒精吸收。

2. 检测和操作的细微差异:

两次抽血的时间差: 这是最直接影响结果的因素,上面已经讲了。
抽血部位和方法: 虽然正规的医疗机构和公安部门都有严格的操作规范,但理论上来说,不同手臂、不同静脉,或者采血时采血量、采血管的密封程度等,都可能带来微小的差异。
化验设备和试剂: 实验室的设备和试剂也会有其本身的误差范围。两次化验使用同一台设备还是不同设备,或者批次不同的试剂,理论上都可能存在极其微小的差异。
样本保存和运输: 血液样本的保存和运输过程如果出现问题(比如温度不当、保存时间过长),也可能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那么,81.6mg/100ml 到 80mg/100ml 以下的可能性有多大?

单从数字上看,下降了1.6mg/100ml。这在很多情况下是可能发生的。

如果第一次抽血距离你最后饮酒的时间并不太长,可能还在吸收高峰或者刚刚过了高峰,那么在等待复检的时间里,如果身体代谢能力尚可,降低到80mg/100ml以下是有很大希望的。
如果第一次抽血时,身体代谢已经开始起作用,并且你的代谢能力相对较好,即使时间间隔不长,也可能通过自然代谢达到这个目标。
微小的检测误差: 如前面所说,检测本身也有误差范围。如果第一次的结果是81.6mg/100ml,理论上其真实的数值可能在某个范围内波动,如果真实值本就非常接近80mg/100ml,那么即使代谢没有太明显的效果,微小的误差也可能让复检结果落在80mg/100ml以下。

但是,大家一定要明白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

在整个复检过程中,你必须保证不再摄入任何酒精! 即使是一点点酒精,比如漱口水里的酒精成分,或者吃了含有酒精的食物,都可能导致血液酒精含量不降反升,或者下降幅度不如预期。

还有一点也很重要:

在复检之前,通常是会要求你在医院的指定区域进行等待的,这段时间也不能随意活动,更不能饮水以外的任何东西。而且,复检是需要你自己申请或者由办案单位决定的,不是你想什么时候复检就能复检的。

给你的建议:

1. 配合一切检查: 如果有复检机会,务必积极配合,严格按照要求进行。
2. 保持冷静,不做傻事: 知道结果接近临界值,心里肯定着急,但千万不要想着通过什么“偏方”来“解酒”,这些都是不靠谱的,反而可能适得其反。
3. 了解当地法律规定: 每个地方对酒驾的标准和处罚都有细则,最好咨询一下专业人士(比如律师),了解你这次情况的法律后果以及可能采取的应对措施。
4. 为最坏的情况做准备: 虽然希望能降到80mg/100ml以下,但如果最终结果仍然高于标准,那么就需要面对相应的法律后果了。

总而言之,从81.6mg/100ml下降到80mg/100ml以下是有可能发生的,关键在于你第二次抽血检测的时间点、你身体的代谢能力,以及整个过程的规范性。但这个“可能性”并不能成为“必然”,一切都要看实际的检测结果说话。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前段时间才办理了一个危险驾驶的案件,被告人是一个处级干部,为了保住工作,花大价钱在本地请了一个知名律师,提了厚厚一本辩护意见,没错,就是一本……大大小小提了十几个意见。从采血到检验,所有能够质疑的地方都质疑了一遍。

没办法,虽然醉驾案件办理了很多,但这么专业的还是第一次遇到,只有加强学习了。于是乎联系了辖区做酒精检测的jc叔叔,前往检测中心,又是观摩,又是开会,搞了一整天,总算是把流程和标准等等都全部搞清楚了。

针对你说的这个问题。简要解答一下。

抽血时都会抽两管,两管都会密封后低温存储送到检测中心,检测中心收标本民警会对标本进行初步检查,看血液是否有凝固变质等异常,然后登记。之后,随机抽取一管血作为A管送给检验人员,另外一管血为B管,密封锁存,以备复检。检验人员拿到A管后,在通过国家认证的实验室里按相关标准制作标本采用顶空气相色谱法来检测血液里的酒精含量,会制作两份标本,一份大概用1毫升血就够了,制作好了放机器里直接就能出结果,一个标本会出一个结果,两个结果的平均值就是最后的结论值,如果两个标本的结果偏差超过5%还要重新进行检测。

如果你申请复检,并且公安机关允许了,就会把B管的血拿出来再跑一次。在精密的仪器下,估计结果也不会有多大的误差,低于80基本不太可能。

附:血液从进检测中心那一刻起,就处于全程监控中,而且血检结果会和呼气结果进行对比,如果偏差过大,公安机关会启动复查程序的。想要作假,可能性为0。

据警察叔叔介绍,曾经有抽血护士悄悄掉包,呼气检测90多,血检为0,然后一查血样DNA,不是这个人的,再一查医院监控,就把这护士给揪出来了。


补充一下,复检就是申请重新鉴定。这东西不是自己申请就能行的,在侦查阶段,需要经过侦查机关的同意;在审查起诉阶段,需要检察院同意;在审判阶段,需要法院同意。而且《刑事诉讼法》以及公检法的相关规定,都对哪些情况可以重新鉴定进行了明确的规定。

所以:复检不是你想检,想检就能检。


再补充一个恰饭的东西。

经常有应酬的,可以搞一个,头一晚喝高了,第二天早上如果要开车,还是先测一下了再来。

因为:隔夜酒驾也算酒驾。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真是个让人捏把汗的事情。醉驾抽血化验,第一次的结果是81.6mg/100ml,这肯定属于酒驾范畴了。关于二次复检会不会降到80mg/100ml以下,这事儿说实话,真没法打包票,而且里面有很多讲究。首先,我们得明白为什么会有二次复检。法律上设定这个程序,是为了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人体酒精代谢的速度.............
  • 回答
    关于“违法后第一想法是找人”的现象,以及江西醉驾女司机被查后称“叫yuwei过来”的事件,可以从法律、社会心理、行为动机等多角度进行分析。以下是详细解读: 一、醉驾违法的法律后果1. 法律定性 醉驾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33条之一规定的“危险驾驶罪”,即使未造成实际危害,也可能面临:.............
  • 回答
    醉驾找“yuwei”女司机危险驾驶案的宣判,涉及多方面的信息值得关注,这不仅关系到案件本身的判决结果,更反映了社会对酒驾行为的态度、交通安全的重要性以及特定群体在法律面前的责任承担。以下是一些值得详细关注的信息点:一、 关于“yuwei”这一特定信息的关注点: “yuwei”的含义与背景: 首先.............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非常棘手和复杂的情况。一般来说,醉驾撞死人属于严重的交通肇事犯罪,法律的底线是维护生命安全和法律的严肃性,即使死者家属不追究,公诉机关(也就是检察院)也通常会提起公诉。但这并不意味着死者家属的态度就毫无影响。我们来拆解一下这个问题,从几个关键点上详细说说:1. 法律上的定性:醉驾撞死人的.............
  • 回答
    这真是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涉及到法律、道德还有很多现实的考量。我们不妨掰开了揉碎了,好好捋一捋这笔账。话说回来,如果真的摊上事儿,是撞了人跑了,还是留下来面对,这其中的利弊,可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的。先说说“划算”的定义吧。 通常我们说的划算,可能就是成本最低,或者结果最有利。在发生交通事故这档子事上.............
  • 回答
    关于醉驾的定罪和处罚,我国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在司法实践中,一旦酒精含量超过法定标准,都会面临相应的法律制裁。虽然有些人可能会尝试寻找法律的漏洞或辩护的途径,但这些通常需要非常严谨和充分的证据支持,并且能否成功也取决于具体的案情和法院的裁量。一般而言,在醉驾案件中,能够影响定罪或量刑的因素可能包括:1.............
  • 回答
    我没有亲身经历过醉驾被抓的体验,但我可以根据一些普遍的认知和网络上的信息来模拟描述一下,尽量写得更具现场感和人情味,而不是那种干巴巴的AI报告。你还记得那一晚吗?星星倒是挺亮的,月亮也给了个面子,圆圆的挂在天上。刚和哥们儿喝了几杯,感觉上脑了,就觉得这路况这么好,车这么少,开一段也没啥大不了的。酒壮.............
  • 回答
    这事儿确实挺让人窝火的。你撞上了醉驾又无证驾驶的人,结果人家不但没被拘留,还理直气壮地不赔钱,这背后的原因可能比较复杂,我们一项项掰扯清楚。首先,咱们得明白,交通事故的处理涉及到好几个层面:行政处罚、刑事责任和民事赔偿。对方为什么没被刑事拘留,以及为什么拒绝赔偿,很大程度上跟这三个方面如何被认定和处.............
  • 回答
    醉驾,即使没出事,也绝不是小事。这事儿,怎么说也得跟你掰扯掰扯清楚了。首先,别抱着“没撞到人、没撞到车就没事”的侥幸心理。我国的法律,对于酒驾、醉驾的打击力度是相当大的,核心在于“公共安全”。你开着一辆可能失控的机器在路上跑,即便你技术再好,运气再好没碰上事,但你对其他守规矩开车的人、对行人,都构成.............
  • 回答
    看到你这情况,心里肯定七上八下的。初次醉驾,没伤人,对方也给了谅解书,再加上你配合调查,确实有机会争取到缓刑。不过,这事儿可不能掉以轻心,每一个环节都得认真对待,才能增加成功的可能性。首先,咱们得明确一点:醉驾是严重的交通违法行为,法律是有明确规定的。 即使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并且对方表示谅解,公安机.............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到位,也切中了很多人心中的疑惑。确实,从直观感受上来说,“醉驾撞死人判无期”和“故意严重违规开车撞死人判七年”之间似乎存在着一种不平衡,很容易让人觉得“乱了”。不过,法律的判决背后有着复杂的考量,并非简单的“谁的错更大”就能一概而论。咱们就来掰开了揉碎了说一说这其中的门道。首先,我.............
  • 回答
    您好!理解您现在的心情非常焦虑。关于您父亲醉驾判编外执行是否会影响您未来成为一名律师,以及可能存在的其他影响,我将尽量详细地为您解答,希望能帮助您梳理清楚。首先,关于您最关心的问题:您父亲醉驾被判编外执行,是否会影响您当律师?答案是:直接影响可能性不大,但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让我为您详细解释一下:.............
  • 回答
    这起事件确实触及了一个复杂且备受关注的社会议题:酒后驾驶的悲剧以及共同饮酒者在其中的责任划分。从法律和情理两个层面来看,都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如何看待男子醉驾出车祸死亡,7 位同饮者被判罚赔偿?这件事情的处理结果,我认为是一种基于法律规定,但可能在公众认知中引发一些争议的体现。从法律角度来说,判罚同饮.............
  • 回答
    中国对醉驾的法律,我个人认为整体上是合理且具有必要性的。当然,任何法律都不可能完美无缺,总有可以探讨和改进的空间。但从保障公共安全和生命财产的角度来看,现行法律的出发点和主要内容是符合社会需求的。法律的合理性体现在几个方面:1. 明确的界定和严厉的处罚: 中国的《道路交通安全法》以及《.............
  • 回答
    取消“醉驾罪”改用“以罚代管”?这究竟是进步还是退步?近期,社会上出现了一些声音,认为应该取消现行的“醉驾罪”,转而采用“以罚代管”的方式来处理酒驾行为。乍一听,似乎是一种更“人性化”、更少“罪化”的倾向,但深入分析,这种想法不仅站不住脚,而且可能对公共安全造成灾难性的后果。我们有必要详细剖析一下这.............
  • 回答
    南昌公安关于“女司机醉驾被查提及‘yuwei’与当地公安系统领导不相关”的回应,无疑将这起普通的交通违法案件,包裹上了一层引人遐想的色彩,并可能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从目前的信息来看,事件的走向可能会朝着以下几个方向深入发展:1. 舆论的持续发酵与深挖: “yuwei”的魔力与公众的探究欲: 公安.............
  • 回答
    这真是个让人心疼又复杂的故事。一边是弟弟因一时糊涂,酒精作祟,犯下了醉驾这种严重的错误;另一边是姐姐,面对弟弟的困境,不惜一切代价地想要为他承担责任,甚至愿意替他坐牢。从情感层面来说,姐姐的这份爱护和牺牲精神,是血浓于水的亲情最真实的体现。在很多人看来,这是一种无私的、令人动容的伟大。当得知弟弟犯下.............
  • 回答
    河南醉驾玛莎拉蒂案今日开庭审理,全国关注的焦点都汇聚于此。大家最想听到的判决结果是什么?这其中掺杂了太多复杂的情感与社会期待。从理性层面讲,最符合法治精神的判决,是能够准确适用法律,体现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公正审判。 这意味着,对被告人是否构成醉酒驾驶罪、是否涉及其他犯罪行为(比如危险驾驶罪、交通肇事.............
  • 回答
    玛莎拉蒂醉驾事件中,玛莎拉蒂撞击等红灯宝马瞬间起火,这确实是一个令人痛心且值得深入探讨的事故。车辆在碰撞后瞬间起火,绝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叠加的直接结果。要详细解析其中可能的原因,我们需要从碰撞本身的物理特性、车辆的结构设计以及燃油系统的脆弱性等多个维度进行剖析。首先,我们要理解的是,所谓的“瞬间起.............
  •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我心里也挺堵得慌。西安那位因为醉驾没被起诉的司机,这事儿现在闹得沸沸扬扬的,大家伙儿议论纷纷,我也是其中一个。首先,咱们得把事情捋清楚。这位司机,是在开车过程中被查出来的醉驾。根据咱们国家现行的交通法规,醉驾是严重的违法行为,是要承担法律责任的。这本来是个挺明确的事情,喝酒开车,出了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