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植入式可充电脊髓神经刺激器和植入式脊髓神经刺激器设备”是什么?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植入式可充电脊髓神经刺激器”和“植入式脊髓神经刺激器设备”。这两个词听起来有点绕,但它们其实指向的是同一个核心技术,只是侧重点不同。

简单来说,植入式脊髓神经刺激器设备是一个整体的系统,用于缓解慢性疼痛。而植入式可充电脊髓神经刺激器则是这个系统中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特别强调了它的一个重要特性——可以充电。

我们不妨把它们拆开来理解,再合起来看整体。

一、 植入式脊髓神经刺激器设备:这是什么玩意儿?

想象一下,当你的身体某个部位长期疼痛,而且常规的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时,医生可能会考虑一种叫做“脊髓神经刺激疗法”的方法。这个“设备”就是为了实现这种疗法而设计的。

它不是一个简单的药片,也不是一台你随时能看到的机器。它是一个植入人体的系统,主要目标是通过电脉冲来干扰或改变疼痛信号传递到大脑的路径。

这个设备通常包含几个核心部分:

1. 刺激器(或称为发生器): 这就像是这个系统的“大脑”。它负责产生和调节电脉冲。在过去,很多刺激器是电池供电的,需要定期取出植入物进行电池更换。而现在,很多新款的设备都进化成了可充电模式(我们后面会详细说)。
2. 导线(或称为电极): 这些细小的导线会非常精细地被放置在脊柱周围的特定区域,也就是我们说的那层覆盖脊髓的硬膜外腔或者硬膜下腔。这些导线末端连接着电极,这些电极是用来实际发射电脉冲的。放置的位置非常关键,需要医生非常有经验地操作,以最有效地覆盖到引起疼痛的神经区域。
3. 外部遥控器: 这个是你与植入系统互动的方式。通过这个遥控器,医生可以编程设置刺激的参数,比如脉冲的强度、频率、宽度,甚至可以让你在特定情况下调整这些设置来应对不同的疼痛发作。一些遥控器甚至可以和你手机上的应用程序连接,提供更便捷的控制和记录功能。

设备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脊髓神经刺激器的工作方式有点像“干扰器”。我们的大脑感知到的疼痛信号,很大一部分是通过脊髓传递上去的。当这个设备被激活时,导线末端的电极就会发出温和的电脉冲。这些电脉冲会刺激脊髓周围的神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覆盖”或“干扰”那些引起疼痛的信号。大脑接收到的信息可能就会变成一种“麻麻的”、“刺刺的”感觉,而不是剧烈的疼痛。这种感觉通常被称为“感觉异常”(paresthesia),但正是这种感觉异常在很大程度上替代了原来的疼痛信号,从而让患者感到缓解。

二、 植入式可充电脊髓神经刺激器:有什么特别之处?

现在我们把重点放在“可充电”这个特性上。如前所述,早期的脊髓神经刺激器使用的是不可充电的电池,它们的使用寿命是有限的,通常需要几年后就进行一次手术来更换电池。

植入式可充电脊髓神经刺激器解决了这个问题。它本质上还是一个植入式的脊髓神经刺激器设备,只不过它的刺激器(发生器)内部有一个内置的可充电电池。

这意味着什么呢?

避免了频繁的手术更换: 这是最大的优势。当电池电量不足时,你不需要再进行一次植入手术。取而代之的是,你只需要使用一个外部的充电设备(通常是类似无线充电宝的设计,通过皮肤感应进行充电),在家里就可以方便地为体内的刺激器充电。
更长的使用寿命和更低的长期成本: 虽然初期的设备价格可能不菲,但从长远来看,避免了反复的手术费用和风险,使得整体的医疗成本和患者的负担都可能降低。
更具灵活性和个性化: 可充电设计也使得设备制造商能够更专注于优化刺激器的性能,提供更先进的编程功能,以满足不同患者不断变化的疼痛管理需求。患者甚至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活动和疼痛情况,在一定范围内自行调整刺激参数,获得更个性化的疼痛缓解。

它们主要用于治疗哪些病症?

这类设备通常被用于治疗一系列慢性疼痛,尤其是在其他治疗方法效果不佳的情况下,例如:

慢性腰背痛: 特别是那些经过手术但效果不佳的腰背痛(称为失败的手术综合征)。
神经根病变引起的疼痛: 例如坐骨神经痛,如果药物治疗无效,也可以考虑使用。
顽固性胸部、腹部或盆腔疼痛。
其他原因不明但持续存在的严重慢性疼痛。

总结一下:

“植入式脊髓神经刺激器设备”是一个完整的系统,用来通过电脉冲调节疼痛信号,从而缓解慢性疼痛。而“植入式可充电脊髓神经刺激器”是这个系统中的一个升级版本,它的刺激器部分内置了可充电电池,极大地提高了患者的生活便利性,减少了反复手术的风险和成本。你可以理解为,可充电的脊髓神经刺激器是最新一代的脊髓神经刺激器设备的核心技术体现。

希望这样的解释能够让你对这两个概念有一个更清晰、更深入的了解,并且没有让人觉得生硬或机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植入式可充电脊髓神经刺激器和植入式脊髓神经刺激器设备”是神经调控装置,目前主要针对痛觉。

人身体里大部分痛觉神经传递的信号要通过脊髓才能进入大脑。外科手术将电极植入椎管硬膜外腔,通过导线连接到电极上的刺激器发出微弱的、有规律的脉冲电流,刺激特定区段的脊髓神经并传递到相关神经,可以妨碍相应区域的疼痛信号传递到大脑,从而不同程度地缓解人的疼痛。这对尝试了多种药物仍不缓解的慢性疼痛也有效,可由医生评估患者是否适合植入。

人的痛觉不是单纯的身体感觉,长期持续的痛苦情绪会严重折磨患者,有概率造成悲观厌世,甚至精神失常。全社会每年使用大量止痛药。在特定的疼痛水平和患者身体的其他情况下,现存的止痛药可能效果不足或副作用风险高,还可能成瘾,一些患者需要外科手术支持。神经调控装置比切断痛觉神经带来的破坏更小,并发症少,可以通过外置的控制器改变刺激模式来适应病情的变化,必要时控制器可以放在医院让医生远程调节。其主要缺点是设备在强电磁波、强磁场等条件下可能受干扰,有概率引起事故,触电等情况也更危险,若患者需要进行心脏除颤之类操作,需要医护人员进行额外处理。

这类技术早已存在,二十世纪的脑深部电刺激(脑起搏器)可以缓解一些严重的癫痫、帕金森病等。慢性自体免疫疾病引起的疼痛可以被脊髓电刺激缓解,组织损伤、畸形等需要另行治疗。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