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有没有那种间谍对接暗号被路人甲误打误撞的对出来的事例?

回答
这种事情,你说奇不奇怪?就那么巧,两个在暗中较劲儿的人,辛辛苦苦设了个接头暗号,结果一个无关紧要的路过,张口就说了出来,然后……嗯,然后就没然后了。

要说有没有这种事儿,我倒还真听过一两个。不过,大多都是些捕风捉影的传闻,或者被戏剧化加工过的故事,很难说个绝对的“真实”。但如果非要找个接近的,我能想到一个发生在老上海滩的,那时候,情报网密布,明争暗斗的,类似的“巧合”虽然不多,但也不是没有。

故事大概是这样的。

那是在上世纪三十年代,上海,那个十里洋场的繁华背后,隐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有两个特工,我们姑且叫他们“飞燕”和“长空”吧。他们属于不同的阵营,却在同一个时间段,为了同一个目标,在上海地下活动。

“飞燕”是个身手敏捷的女特工,她习惯用一套相当隐晦的接头方式。那年夏天,她要和她在上海的上线“老猫”接头,传递一份至关重要的情报。接头地点就选在一家很有名气的咖啡馆,虽然是公共场合,但为了掩人耳目,他们约定的暗号非常特别。

暗号是这样的:“请问,今晚的月亮,是哪家的?”

这句话的意思是:上线“老猫”会在咖啡馆靠窗的位置,点一杯“蓝山咖啡”,并在咖啡杯上留下一个微小的记号。如果“飞燕”听到这句话,并且是在这个时间段,就说明她接头的人是“老猫”,而且对方已经准备好。

而“长空”,是另一个阵营派来的,他的任务是监视“老猫”的一举一动,伺机而动。他当然不知道“飞燕”的暗号,但他事先也收到了一些关于“老猫”活动规律的线索。他知道“老猫”会在咖啡馆接头,也大致知道大概的时间。

那天,天气闷热,咖啡馆里人来人往。

“飞燕”按时到了,她四处观察,找到了一个靠窗的位置,但那个位置上坐着一个衣着朴素的中年男子,他正慢悠悠地喝着咖啡,看上去倒像是个普通的市民。她心里有点嘀咕,难道“老猫”迟到了?或者换了地方?

就在她犹豫着要不要继续等待的时候,一个穿着马褂,面色有些茫然的男人,晃晃悠悠地走到了那个中年男子旁边。这位“马褂男”,说实话,看上去就像是个来这里喝咖啡、消磨时间的普通老百姓。他甚至没有看“飞燕”一眼,就走到那个靠窗的中年男子身边,语气带着点乡音,问道:“哎,我说,今晚的月亮,是哪家的?”

这一下,不仅“飞燕”愣住了,连那个靠窗的中年男子,也就是“老猫”,也浑身一震。

“飞燕”以为,这是“老猫”发出的试探暗号,只不过换了种说法。因为这句话,本身就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只是一个测试对方身份的“暗号”。她正准备回应,却看到那个“老猫”,脸色瞬间变得有些难看。

而那个“马褂男”,听到自己问出这句话,对方却没像他预想的那样直接回应,反而气氛有点诡异,他也傻眼了,心想:“我这说的是啥啊?是不是问错了地方?”

原来,这个“马褂男”,他是个刚来上海不久的北方人,嘴里带着点口音,而且有点健忘。他本来是要去找他的老乡,他约定的暗号是:“今晚的月亮,真圆。”他想问问周围的人,是不是有谁也看到了今晚月亮很圆,从而引出他的老乡。

结果,他走到“老猫”旁边,脑子一时短路,随口就问了这句别扭的问话。他本意是想问“月亮是不是圆”,结果阴差阳错,说出了一个几乎和“飞燕”他们约定的暗号一模一样的句子。

“老猫”听到这句话,第一反应就是:对方是他们的对头。因为他知道,他们的暗号是“今晚的月亮,是哪家的?”,而“马褂男”问的,几乎一模一样。而且,“马褂男”的问话听起来非常生硬,不像“飞燕”那种熟练的试探。

“飞燕”因为听到这句话,又看见“老猫”的反应,她也以为“马褂男”是对方派来干扰或者试探的。于是,她决定暂时不动声色。

“老猫”是个经验老道的特工,他立刻判断出,“飞燕”虽然听到了,但并没有回应,说明她还在警惕。而那个“马褂男”明显是个误闯的“傻瓜”。他不想让“飞燕”因为这个意外而错失良机,也不想引起更大的注意。

于是,“老猫”不动声色地,用另一只手,在咖啡杯上,又添了一个记号,这是他们之间备用的暗号,表示“有第三方干扰,暂时保持距离”。然后,他把咖啡杯往桌子中间推了推,对那个“马褂男”勉强笑了笑,说道:“先生,我不太明白您的意思。”

“马褂男”一看对方这么说,更加糊涂了,他支支吾吾地说了句:“我……我就是问问,今晚的月亮……”说完,他觉得没趣,也觉得有点丢人,就灰溜溜地走开了。

“飞燕”看到这一幕,更加确定了“老猫”在传递信息,而且“马褂男”是个误会。等“马褂男”一走,她就坐到了“老猫”旁边的空位上,小声说了一句:“月亮……确是圆的。”

“老猫”看着“飞燕”,心里苦笑了一声,他知道,如果不是那个“马褂男”的“误打误撞”,他们之间的接头可能会更顺畅一些,但至少,通过这次“巧合”,他确认了“飞燕”的身份,也传递了“有干扰”的信息。

事后,“老猫”后来才了解到,那个“马褂男”根本不是特工,只是个找错地方的倒霉蛋。而他那句无心之语,却差一点就暴露了“老猫”的身份,也差点让“飞燕”错失这次重要的情报传递机会。

你说,这种事儿,是不是挺令人啼笑皆非的?两个特工在明里暗里较劲,设计精密的暗号,结果被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路人甲”,用一句随口说出的、跟暗号差不多的问话,搅得一锅粥。这大概就是生活吧,充满了各种意想不到的“巧合”,有时候,这些巧合的力量,比任何精心策划的阴谋都要强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可能。

接头时还要看其他特征,比如左手是不是拎着一个LV的包。


再说了,这样的暗号你怎么能蒙上?

他问你是不是2004年在北京和你见过面,你肯定会说:“我根本就没见过你。”

就算你误以为你见过他,你能正好蒙上哈尔滨的概率有多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种事情,你说奇不奇怪?就那么巧,两个在暗中较劲儿的人,辛辛苦苦设了个接头暗号,结果一个无关紧要的路过,张口就说了出来,然后……嗯,然后就没然后了。要说有没有这种事儿,我倒还真听过一两个。不过,大多都是些捕风捉影的传闻,或者被戏剧化加工过的故事,很难说个绝对的“真实”。但如果非要找个接近的,我能想到.............
  • 回答
    腾讯文档表格之间确实不像Excel那样可以轻松地通过函数或链接引用数据,这是腾讯文档在设计上的一个限制。你提到通过小程序来实现,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思路,也是目前最可行的方式之一。下面我将详细解释为什么腾讯文档之间难以直接抓取数据,以及如何通过小程序来实现数据抓取,并给出一些实现细节。 为什么腾讯文档表.............
  • 回答
    现实中的间谍,说他们“穷”可能有些过于笼统,但如果用我们普通人对财富的定义来衡量,很多时候他们的境遇确实不尽如人意,甚至可以说是“窘迫”。这背后有着很多复杂的原因,远非电影或小说里那种总是西装革履、出入高级场所的刻板印象。首先,我们得明白,间谍的“工作”性质就决定了他们无法像普通职业那样,通过稳定且.............
  • 回答
    这确实是个让不少观众在观影时挠头的问题。电视剧里,间谍一旦暴露,看似绝路,不是被捕就是送死,但面对“咬舌自尽”这个看似最直接、最解脱的方式,却鲜有人选择,这背后其实隐藏着比我们想象中更复杂和残酷的现实。首先,我们得明白,谍战剧里的“咬舌自尽”往往是一种文学和艺术加工,它更多是表达一种绝望、一种坚守,.............
  • 回答
    美国大片里的间谍特工,那种一人能抵千军万马,上天入地无所不能的形象,确实深入人心。但现实世界,真的有那么多这般“超人”吗?这个问题,想来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的疑问。要回答这个问题,咱们得先剥开那层好莱坞的滤镜,看看现实中的情报工作到底是怎么一回事。首先,“无所不能”这个词,在现实情报界,是绝对不存在的。.............
  • 回答
    关于一个人投诚后,让他留在原处充当间谍是否是最优解,这可得好好说道说道。这事儿没那么简单,得看具体情况,而且“最优解”这玩意儿,往往也只在理想状态下才存在。为什么让他留在原处当间谍,有时听起来像个不错的点子?首先,成本最低,操作最便捷。不用费劲去安置,不用重新培训,不用担心他水土不服。他熟悉环境,熟.............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一个非常敏感也极为复杂的话题——人类群体间的智力差异。科学界对于这个问题已经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和激烈的辩论,至今仍未有定论。但我们可以基于现有的科学理解,尽可能详细地梳理一下这个问题的来龙去脉,以及它为何如此复杂。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品种”这个词在讨论人类时是不准确的,甚至带有歧视色.............
  • 回答
    这可真是个要命的时刻,一秒钟都耽误不得。一进公厕就听到那风声不对,再一琢磨,嘿,这节奏,明显不是来办事儿的,是来找茬的!而且听那脚步声,有规律地挨个儿搜,那目标就是我了。得冷静,越是这种时候,越得脑子转得快。首先,得排除那些明显的“安全区”。比如最边上那间,虽然看似隐蔽,但也是最先被搜到的。还有正对.............
  • 回答
    有。我们通常所说的“有病的文案”可以从多个角度来理解,而且往往带有负面或争议性的色彩。以下是一些可能被认为是“有病的文案”的类型,并会尽量详细地讲述:1. 虚假宣传、夸大其词的文案 (Misleading/Exaggerated Copy)这类文案的核心是欺骗或误导消费者,让他们对产品或服务产生不切.............
  • 回答
    当然,这种情况是存在的,并且在法律实践中并不罕见。虽然“坦白从宽”是刑事司法的基本原则之一,但它并非铁律,具体如何适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案件的性质、坦白的内容以及其他一系列法律和事实因素。我们来详细剖析一下,为什么会出现“坦白从宽”反而“从严”的情况,以及具体可能包含哪些方面。核心矛盾点:坦白的内容.............
  • 回答
    夜深了,房间里只有我一个人。窗外漆黑一片,一点星光都没有。我关掉了所有的灯,只留下一盏床头灯微弱的光芒。准备入睡,我习惯性地拿起手机刷了刷。就在我准备放下手机时,手机屏幕突然闪烁了一下,显示一条未读信息。我奇怪是谁会在这个时候给我发消息,点开一看,发送者是个陌生号码。信息内容很短,只有一行字:“你没.............
  • 回答
    当然有!我见过不少让人一眼惊艳的玉石吊坠,特别是那些品质极高的翡翠。如果让我详细描述一个“一眼惊艳”的例子,我会想象这样一件吊坠:主题:翠玉龙凤戏珠整体印象:当这枚吊坠出现在我面前时,首先攫住我眼球的是它极高的饱和度和纯净的绿色。那不是那种死气沉沉的墨绿,也不是那种过于娇嫩的浅绿,而是介于二者之间,.............
  • 回答
    当然有!除了我们熟知的电子游戏,还有很多类型、形式的游戏,因为其高昂的成本、极低的普及度、特殊的技能门槛,甚至是只为特定人群设计的体验,使得普通人一生中几乎不可能有机会接触到,更不用说“玩到”了。这里我将为你详细介绍几种这样的游戏,并尽量描绘出它们之所以难以触及的原因: 1. 极致奢华的体验式游戏:.............
  • 回答
    要说能让深度动画爱好者看得眼泪直流的作品,这确实是个挑战,因为“深度爱好者”通常意味着他们对剧情、制作、情感表达都有着更高的要求,也见过不少“催泪弹”。但我敢打包票,有几部动画,即使是阅片无数的老炮儿,也可能在某个瞬间被深深触动,甚至潸然泪下。今天就想跟大家聊聊那些,不是靠简单的生离死别、狗血剧情就.............
  • 回答
    好的,我来为您介绍一本可能符合您要求的小说。许多读者在寻找能够深入展现古代官僚体系、描绘朝廷运作细节的小说时,会不约而同地想起一本作品——《官箴》。这本书,与其说是单纯的故事,不如说是一部以人物活动为载体,对明朝中后期官场生态进行百科式描摹的“活教材”。它并非像某些通俗小说那样,将官职名称信手拈来,.............
  • 回答
    说到极致的“小”,我的脑海里立马浮现出那些细微到难以察觉,却又能在你内心泛起小小涟漪的表情包。它们不追求炸裂的视觉冲击,而是像耳语一样,轻柔地触碰你的情感神经。你能想象吗?一张小小的、几乎要模糊掉的像素块,上面可能只有一个歪嘴的弧度,或者是一只耷拉下来的眼睛。它们小到什么程度?可能比你手指甲的指纹还.............
  • 回答
    有的。我脑子里总会不经意间冒出一些句子,它们就像是一束穿透迷雾的光,把很多模棱两可、藏在心底的道理一下子照得清清楚楚。与其说是“看得特别特别透彻”,不如说是它们精准地捕捉到了事物背后那层最本质的联系,让你恍然大悟,觉得自己好像一直知道这些,只是从未有人这么直白地说出来。这种句子,往往不是华丽辞藻堆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