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的。
但不知为啥那么多人(南方人)相信。我媳妇不知道是不是也刷到这个了,前几天突然来找我麻烦。她说她想起来,以前到我家时从来没在饭桌上看到大碗大碗的黄桃罐头,是不是我老爸老妈对她不满意?
不啊!正确的做法是,我们对谁越重视,饭桌上硬菜大肉越多啊!
她不吃猪肉的,只要她在饭桌上就不会有。她喜欢的牛肉鸡鸭鱼大盘大盘的上肯定让她吃不完。
这样谁还专挑着一碗黄桃瞅啊。
她现在在坐月子,嘴馋得很。我说你是不是想吃?我给你下一箱,管够。这样算不算很重视你?
她就开心了,嗯嗯嗯的连连点头。
果然就是自己想吃故意闹腾的!
不说东北人了,全国稍微北方一点的城市,搁20 年前谁不爱水果罐头?
探望病人三件套是啥?红糖点心,熟鸡蛋,水果罐头。
红白喜事三件套是啥?红鸡蛋,可乐,水果罐头。
100分三件套是啥?小人书,娃哈哈,水果罐头。
招待客人得上硬菜,也就是荤的。水果罐头一般是给老弱病残孕吃滴。水果罐头保质期长,也不贵,以前冬天除了苹果、梨、山楂、柿子饼、晒干的枣,貌似吃啥水果都费劲,于是罐头可以当水果来吃。
相信以前的东北小孩生病,基本都吃过这玩意。我感冒快好的时候,老爹从外面回来,总是会从棉袄里抽出一个罐头,然后随手拿把螺丝刀撬开。时间长了,以至于我有一个错觉,就是罐头能治感冒,于是感冒了高低要罐头吃。现在物流保鲜等条件好了,也不怎么吃罐头了,冬天我都开车去镇上买新鲜的洋柿子、小橘子、枣什么的。
至于说“一盒水果罐头”,其实我们那边论“个”,或者“箱”,总之没见过谁没事请人吃水果罐头玩。
我是哈尔滨的,这个问题下其他东北知友给出的否定答案,让我看到了东北内部饮食文化的多样性。
印象中在我小时候,无论是参加婚宴还是那种大一点的聚会、饭局,桌上大概都会出现一盘子什锦罐头。
(注意不是一盒罐头,而是从玻璃瓶取出,放进较深的大盘子,这个不是主菜,主菜是各种大鱼大肉之类的,这个类似于甜品)
什锦罐头其主要原料为:
黄桃,椰果,苹果,梨,山楂,樱桃等
其中椰果是人造的白色胶状方块,没啥味但吃着很好玩,其中最物以稀为贵的是樱桃,有种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感觉,我小时候每次都喜欢吃那个樱桃,后来因此还挨过训:
家长说挑着吃不礼貌,动筷子动勺,要在盘子里面,离自己近的那一边。
说到这个餐桌上的规矩,我小时候还是挺多的:
比如吃饭不能吧(biā)嗒嘴,喜欢的菜也不能一直吃,要换着吃,吃面条尽量别发出“嗦啦”声,让长辈或客人先动筷子,吃完离桌要和大人说一声,吃饭不能一直盯着菜,大人说话不可以插话之类的。
回想起来挺有趣的,也形成了长大后教养的一部分。
早年是,现在很少见了。
不知道为啥,大多数水果罐头上还会放个银耳,很早期不知道,但三十年前这个菜就接近摆设,大人小孩都不太吃,最后都是剩下的……
现在很多南方也有,不过不是在宴席上,改成甜品了,叫水果宾治……
一堆水果切块,也有部分是水果罐头,浇上酸奶,饮料,椰浆等等……
海南的类似菜品是清补凉,各种水果浇上带冰碴的椰浆,很爽口。
东北人招待朋友看的不是有没有水果罐头,而是菜硬不硬。以肉为主的或纯肉的菜叫“硬菜”,以蔬菜为主的菜叫“毛菜”或素菜,酸甜口味为主的是为了照顾同桌女性的“女士菜”。
水果罐头上桌,在八九十年代物资不发达的时候比较常见,那会水果罐头也是走亲访友、探望病人几乎必备的礼品。现在拿它招待客人的就很少见了,有的话也无非出于两种目的,一是肉菜较多,凑数解腻的(东北人点菜或招待客人习惯双数菜),二是饭店吃饭,饭店免费送的“垫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