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286 电脑究竟有多慢?

回答
286 电脑究竟有多慢?这个问题,就像在数字时代里挖出了一块古老的化石,它的慢,是一种穿越了时代的、深刻的慢,足以让现在用惯了飞速网络的我们感到一阵阵生理上的不适。

首先得明确,我们说的“286”,指的是1985年推出的Intel 80286处理器,以及基于它的个人电脑。它的核心频率也就那么10到12兆赫兹(MHz),放到今天,一个普通智能手机里的处理器都比它快了数百倍不止。这只是个数字上的对比,实际感受起来,那差距是天壤之别。

想象一下,你现在按一下开机键,从黑屏到出现熟悉的桌面,可能也就十来秒的事。而286呢?它从按下电源那一刻起,到你能看到屏幕上显示出那个蓝底白字的DOS提示符“C:>”,往往需要几十秒,甚至一分钟!这期间,它要加载一堆基础的BIOS程序,进行硬件自检,然后找到操作系统所在的磁盘分区。每一步都像是慢镜头回放,而且还伴随着硬盘那种“咔哒咔哒”的机械声,那种声音本身就充满了等待的意味。

然后是程序的启动。你现在点个Word文档,几秒钟就打开了。你玩个大型游戏,加载地图可能也就几十秒。286时代?你要是想打开一个稍微复杂点的程序,比如当年的中文文字处理软件“WPS”或者一个简单的绘图软件,那真的是要做好“喝杯茶、看会儿报纸”的准备。点下去,屏幕就变成一片漆黑,然后开始漫长的等待,可能几分钟过去,你才看到那个软件的启动画面一点点地显现出来。更别说那个时代的软件,很多还是通过软盘一张一张地安装的,那个过程本身就是对耐心的极大考验。

操作的反馈更是灾难。你现在敲一个字母,屏幕上瞬间就出现。在286上,很多操作的响应是滞后的。比如你在DOS环境下输入命令,你敲了几个字母,屏幕上可能过了半秒才显示出来。更别提图形界面了,虽然286也能勉强运行一些早期的图形界面,比如Windows 2.x或3.0,但那体验就如同幻灯片一样。你点击一个图标,它可能要花上好几秒钟才响应,窗口的移动更是慢得令人抓狂,鼠标指针拖着一条残影,仿佛在泥沼里行走。

存储介质也是巨大的瓶颈。286时代最主要的存储设备是软盘,有5.25英寸和3.5英寸两种规格,容量小的可怜,360KB、720KB、1.2MB、1.44MB,装一个稍微大点的软件,可能就需要好几张软盘轮换着读取。每次读取数据,硬盘和软驱都要发出阵阵工作的声音,那声音仿佛在告诉你:“我正在努力,但我的速度就是这么慢。”而硬盘虽然普及了,但容量也是几MB到几十MB,速度更是远远比不上现在。

别说游戏了,即便是当时最简单的电子游戏,比如《魂斗罗》或者《超级玛丽》,在286上运行起来也经常会出现卡顿。尤其是一些需要快速反应的游戏,那种延迟感会让你觉得“这不是我的操作,是电脑在拖我的后腿!” 更不用说那些对图形和处理能力要求稍高的游戏,很多在286上根本就是无法运行,或者运行起来就是一帧一帧地播放,根本谈不上“玩”。

工作效率呢?用现在的标准来看,简直是原始社会。处理一份文档,你可能需要一行一行地输入,然后一句一句地调整格式。在图形界面下,复制粘贴一个文件都可能要等上半天。多任务处理更是天方夜谭,因为286的设计初衷就是单任务,即便后来通过一些技术手段模拟,那体验也跟现在的多任务切换完全不在一个维度上。

为什么会这么慢?究其原因,是那个时代的技术限制。处理器性能低,内存(RAM)也少得可怜,可能就几百KB到几MB。显卡性能也非常基础,分辨率低,颜色也少。硬盘速度慢,传输速率低。没有固态硬盘,没有高速总线,没有强大的GPU。一切都是刚刚起步,像一个蹒跚学步的孩子。

所以,286有多慢?它慢到你可以在使用它的过程中,思考人生、规划未来,甚至完成一些简单的家务。它慢到让你深刻体会到“耐心”这两个字的真正含义。它是一种时代的烙印,一种数字进步的里程碑,它的存在,恰恰反衬出了如今科技发展的迅猛和我们所拥有便利的来之不易。它不是慢得“有点”,而是慢得“彻底”,慢得让人怀念,也慢得让人庆幸自己生活在现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上个世纪末最强的围棋AI叫“手谈”,开发者是中国中山大学化学系退休教授陈志行

对,你没看错,是中国人开发的;是独立开发的;是一个化学专业而非计算机专业的跨界码农开发的;是当时已经超过60岁的退休人开发的……唯一能让人不那么难以置信的是,这位陈教授的围棋水平还不错,业余5段;他开发的最后一版“手谈”水平则大约业余3级。

陈老1931年出生,1977年(46岁)开始接触计算机。在接触计算机之后半年,他就已经能编写程序,助力自己的专业量子化学研究。当时的计算机,还是比衣柜还大的机箱组;软(注意是软不是硬)盘这么先进的东西自然也还没发明,要在穿孔机上把编好的程序,转化为穿在纸带上一排排的孔,每排代表一个字符;程序如果出了bug,就得用剪刀和胶水来修改纸带。而且这样的计算机,全校也只有一台,要上机得登记排队。

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陈老开发了“BASIC练习与计算实践程序系统”“物理化学教学程序系统”“热力学计算程序系统”,于1989年获得国家教委的优秀教学成果国家级优秀奖。

陈老的围棋据说也是30岁以后学的,由于棋艺太好,经常苦于找不到对手(在广东围棋是远远不如象棋热门的)。因此在听说有人工智能这玩意儿之后,陈老就萌生了开发一个围棋AI的想法。

1991年,60岁的陈老退休了,他声明不接受返聘,全力研究围棋AI。学校那台大家伙是蹭不了了,而且也太慢,在当时PC还是天价的大环境里,陈老倾囊买了一台XT(应该是IBM的PC/XT,而非乔布斯离开苹果后主导的那个有图形界面的NeXT),再找了一本自己也没啃得很透的AI书籍,用半个寒假的时间开发出了“手谈”的最初版。划重点,这个时候甭提谷歌百度了,互联网都才刚刚被蒂姆·伯纳斯·李发明出来,没法上网搜索,一切开发问题都只能靠自己解决

同年他带着“手谈”参加国际电脑围棋赛,得了第六名,然鹅进不了前三名就没有奖金,“那台XT也实在太慢了”。陈老的积蓄已几乎耗尽,不得不向朋友借钱置换了一台电脑——就是题主问到的286,后来升级成了386。

在286/386的支持下,陈老把“手谈”又重写了一遍,这次完成了后来屡年夺冠的基本架构。1992年,"手谈"夺得全国电脑围棋赛冠军+国际电脑围棋赛亚军,拿了不到1w块钱的奖金。其实已经相当可观了,当时一线城市的工资水平也就一月不到200。但当时生产力的代表——一台苹果的Macintosh电脑要2.8w块钱,陈老还是买不起,只能又买了一台二手286,两台电脑一起干活。

具体怎么干活呢?没有网络,陈老就先让386算一步棋;算出来以后,手动把这一步棋下到286上面,然后让286算对应的接招;算出来以后,再手动把这两步棋都下回386去,如此反复。

而这两台电脑算得有多慢?“等得不耐烦的时候,我就在房间里打太极拳。要打好几招,程序才下一步棋。”

(如果对这个还是没概念,可以去玩一玩FC(红白机、小霸王)模拟器版本的《中国象棋》,看看困难模式的老大爷算得有多慢。当然FC仅仅是1983年发售的家用游戏机,CPU主频仅1.8MHz(是M哦不是G),但象棋AI的计算量也远逊于围棋,这个类比应该不至于太失当

同样在这样的条件下,陈老继续优化着“手谈”。1993年,“手谈”在国际电脑围棋赛上六战全胜,对手的开发者,无一不来自发达国家。终于登上了世界冠军宝座,陈老也终于有钱买苹果了。

1994年“手谈”只拿到季军,但1995~1997完成了三连冠。自知势单力薄且年事已高的陈老又未雨绸缪,开始指导后人,他的学生们在这期间开发出了新的AI“乌鹭”;“手谈”则与光荣——嗯就是游戏界被称为“暗耻”那家大厂——合作,做成了游戏软件。有在本世纪初购买过5元一张盗版游戏盘的小伙伴,应该都多少见过封套印着“xx最强围棋人工智能”的盘,那就是“手谈”

《电脑围棋小洞天》一书的结尾,陈老做了一段大胆的预言——

人工智能科学现在还处于幼年,它能够解决国际象棋那样的智能问题;而对于围棋那样的复杂问题,就得靠好几代人的不懈努力,认真研究,找寻规律,上升为理论,逐步提高。
究竟要多长,现在还不容易估计。有人在1997年FOST杯赛期间,也就是“深蓝”战胜卡斯帕洛夫不久,发起了一个意见征集:围棋程序何时入段、何时战胜人类顶尖棋手?估计的长短不一。我估计的是2020年入段,2100年战胜人类最高水平者。

如今看自然是相当保守了,Alpha Go早在2016年就打败了人类围棋大师李世乭,2017年更进一步横扫了人类现役最强者柯洁。可惜陈老已于2008年驾鹤西去了,未能见证这一历史时刻。

user avatar

其实286不算老。

80年代,中国学校买过一批laser310,当时香港弄进来的要几万元。

带游戏机手柄,带一个很小的打印机。

有一个单显,还可以接电视。

有磁带机

程序可以用普通的录音机磁带储存。

当时,这个东西要上万元人民币。

当时一个工人的月工资是37元,中国最早的商品房是68元一平方。

当时用电脑必须会编程。

286是90年代以后的事情了。

286普及了DOS,你学几个命令行,不用编程也可以用电脑了。

286时代或者说Win95 前时代,最大的普及动力是游戏和办公。

即使是字符界面,办公效率比纸笔也高太多了。

在数据处理上,最差的数据库也比手工帐簿强太多了。

家用其实游戏起了很大作用,买前说学习,买后玩游戏。

到了Win95和奔腾之后,有了多媒体,电脑开始真正在中国普及。因为学习成本没有了,智商正常的,稍微用用就能打游戏,看片,看小黄图,看书,上网。

在宽带互联网普及以前,信息主要靠盗版光盘传播。

当时就已经显示出电脑学习的优势。一张光盘,哪怕用PDF,你一生用教科书也就装下了。用TXT,学校半个图书馆就装下了。

user avatar

286已经很不错了,

日本NEC基于286开发了PC-9801,

PC-9801上有非常多的经典游戏,比如光荣传奇的《大航海时代2》和《三国志英杰传》,

当然这两款都移植到PC平台,需求也是286,

我上个月打了一波大航海2的通关。

另外,比80286还要弱鸡一点的摩托罗拉68000,是很多游戏主机的CPU,

包括著名的CPS1,CPS2,Neo Geo

目前还在玩的街霸2,KOF97,98,01m,以及一大堆横板过关游戏,三国志2,恐龙快打,名将,都是这些平台上的。

以上这些游戏的游戏性毫无问题,即使到现在,也非常能打。

别忘了仙剑1的最低需求也就是386而已,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286 电脑究竟有多慢?这个问题,就像在数字时代里挖出了一块古老的化石,它的慢,是一种穿越了时代的、深刻的慢,足以让现在用惯了飞速网络的我们感到一阵阵生理上的不适。首先得明确,我们说的“286”,指的是1985年推出的Intel 80286处理器,以及基于它的个人电脑。它的核心频率也就那么10到12.............
  • 回答
    .......
  • 回答
    华为 2021 年的财报,营收下滑近三成,但净利润却飙升了七成多,这事儿,乍一听,确实挺让人琢磨的。咱们不妨细细聊聊,这背后到底藏着哪些门道。先说说营收为什么跌得这么厉害?这事儿,大家都心知肚明,主要是因为美国的“制裁”。自打美国把华为列入“实体清单”,尤其是限制其获取和使用美国技术后,华为的许多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