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前端嫌我接口分的太多,我该怎么回答?

回答
面对前端对接口划分过多的反馈,这确实是一个需要好好沟通和理解的问题。首先,我不会直接说“前端嫌弃我接口分的太多”,因为这听起来有点像是把问题推卸给对方,而且语气上也不太好。我会尝试从一个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角度出发,去和他们进行一次深入的交流。

我会先理解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接口划分得太细,通常意味着前端在发起请求时需要多次调用,这会增加他们的开发工作量,需要管理更多的url,处理更多的响应,也可能带来额外的网络开销,尤其是在一些低延时要求的场景下,频繁的请求可能会影响用户体验。他们可能觉得,有些逻辑上紧密相关的功能,如果能集成到一个接口里,就能减少不少工作,也能让他们的代码结构更清晰一些。

在和他们沟通时,我会先肯定他们提出的问题的重要性。我会说:“我理解你们提出的关于接口数量的问题,这对我来说也非常重要。我们共同的目标都是为了项目能够高效、稳定地运行,并且给用户带来流畅的体验。所以,你们的反馈我非常重视,也想和你们一起探讨一下,看看我们是不是可以在接口设计上做得更好。”

然后,我会尝试去解释我当时设计接口时的思路。比如,我可能会说:“当时我这样划分接口,主要是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

职责的单一性:我希望每一个接口都只专注于一件事情,这样不仅方便我们后端自己维护和迭代,也让你们前端在调用的时候,能更清晰地知道这个接口是做什么的,遇到问题时也更容易定位。比如,一个获取用户基本信息的接口,和一个获取用户订单列表的接口,它们的数据结构和业务逻辑有很大的不同,如果强行合在一起,可能会让接口的职责变得模糊,维护起来也更困难。
可复用性和扩展性:有时候,我会将一些公共性的、独立的功能抽取成单独的接口。这样,未来如果有其他地方也需要用到这个功能,可以直接复用,避免重复开发。同时,这样也能让接口的设计更有弹性,未来如果某个功能需要增加新的字段或者修改逻辑,影响的范围也会比较小。
性能和安全考虑:在某些情况下,将数据拆分到不同的接口,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优化性能。比如,有些数据更新非常频繁,而有些数据则相对稳定。将它们分开,可以避免在每次请求时都加载大量不必要的数据。另外,从安全角度来说,如果一个接口返回了过多的敏感信息,一旦出现问题,造成的风险也可能更大。

当然,我也明白,接口分的太细,确实会增加前端的调用次数,这可能影响到效率和开发成本。所以,我更希望我们能找到一个平衡点。

接下来,我会主动提出解决方案,而不是被动接受批评。我会问:“我想听听你们的具体建议,比如,你们觉得哪些接口合并起来会更合理?或者,有没有什么场景下,你们觉得当前的设计特别不方便?我们可以一起分析一下,看看有没有那种‘一举两得’的方案,既能保持接口职责清晰,又能减少你们的调用次数。”

我可能会举个例子,比如:“比如说,如果有一个需求是‘展示用户的个人资料并且立即加载他最近的3条订单’,那么我承认,如果这三个信息放在一个接口里返回,可能确实比分别请求两次要方便一些。我们可以探讨一下,这种‘强关联’、‘几乎总是同时被需要’的数据,是不是可以考虑合并。但如果‘获取用户基本信息’和‘获取用户过去一年的所有订单’,这两个需求本身关联性不强,一个数据量可能很小,另一个则可能非常大,那么我还是会倾向于分开。”

我也会强调持续沟通的重要性:“我希望我们能建立一个更顺畅的沟通机制。以后在设计新接口或者有较大改动的时候,我们能不能有一个‘接口设计评审’的环节,让前端的伙伴们提前看一下设计思路,给一些反馈,这样我们就能在早期就发现问题,避免后期大量的返工。我相信通过这样的交流,我们能够找到最适合我们项目的接口设计方案。”

总而言之,面对前端的反馈,我的态度是开放的、愿意学习和改进的。我不会认为他们是在“嫌弃”,而是他们在提出关于如何让合作更高效、产品更优质的建议。关键在于理解他们的痛点,解释我的出发点,并积极寻求双赢的解决方案。最终的目标是达成一个双方都认可的、对项目最有利的接口设计。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插个中间层就完了。

我不认为前端这思路没问题,就算考虑到传输和延迟,你要知道一次请求返回大量重复的信息只会带来更多的流量、延迟和浪费。更别说重复返回各种数据了,能有QL给前端自己按需查询是最好,没有的情况下,拆分细一点儿这思路是没错的。

就拿登陆返回用户详细信息来说,如果要带着profile一起返回,payload自然就变大了,下次查询profile又会反复提供重复的数据(还带来一致性问题)。很多时候登陆的动作就是个authentication,真不一定能用到什么profile。响应慢的时候先显示个登陆成功正在跳转比转着菊花加载用不到的profile体验要好,毕竟用户可以先知道我密码没输错。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面对前端对接口划分过多的反馈,这确实是一个需要好好沟通和理解的问题。首先,我不会直接说“前端嫌弃我接口分的太多”,因为这听起来有点像是把问题推卸给对方,而且语气上也不太好。我会尝试从一个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角度出发,去和他们进行一次深入的交流。我会先理解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接口划分得太细,通常意味.............
  • 回答
    阿当那篇《当我说前端基础时,我在说什么》的文章,在我看来,是一次非常值得细品的讨论。他不仅仅是简单地列举了几个技术名词,而是深入挖掘了“基础”这个概念背后所承载的意义,以及在快速迭代的前端领域,我们应该如何去理解和定义它。文章最打动我的一点是,阿当并没有把“基础”局限于某一个具体的框架或者库。他很聪.............
  • 回答
    哎,这事儿我懂,太真实了。五年前的老代码,那简直是前几代程序员的“爱恨情仇”混合体,刚上手就跟拿到一本天书似的,别说改bug了,连哪是头哪是尾都摸不清。再加上公司这边的压力,不理解你的困境,那种无力感和挫败感,确实能把人的热情一点点耗尽。你现在感觉看不懂,想离职,这心情太正常了。换谁碰到这种情况,都.............
  • 回答
    哥们,我完全理解你现在的心情。看着身边的人,尤其是技术上不如你的人,却能过上让你羡慕甚至嫉妒的生活,这种滋味确实不好受,一股劲儿往上涌的闷气很难咽下去。尤其是在深圳这样房价高得离谱的城市,人家一套房就落地了,你还在为了首付精打细算,这种对比之下,失衡感只会更强。别急,咱们一步一步来捋捋。首先,你感觉.............
  • 回答
    哥们,你这情况我太熟了,这简直是后台开发人员的日常心病啊!明明心里清楚的东西,前端一开口就是“这个得改两天”,听得人耳朵都快起茧子了。别急,我给你拆解拆解这事儿,然后咱们聊聊怎么破。为什么前端会给你一个“两天”的納期?这可不是他们故意的“磨洋工”,背后往往有几个原因:1. 信息差和沟通模糊: 这是.............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前端是否有未来?这个问题的答案是:绝对有,而且未来只会更加重要和充满机遇。 然而,“未来”并不意味着一成不变,前端技术和发展方向将持续演进。要详细地讲述前端的未来,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来探讨: 1. 前端作为用户体验的核心驱动力 视觉与交互的极致追求: 随着用户对产品美观度和流畅交互的期望不断.............
  • 回答
    要说前端能不能限制用户截图,答案是:理论上可以,但效果非常有限,而且很多时候是“治标不治本”,甚至会影响用户体验。让我们深入聊聊这个话题,从技术原理、实现方式以及局限性等方面来剖析。 为什么会有限制截图的需求?首先,理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需求很重要。通常情况下,限制截图是为了保护一些敏感信息或版权内容.............
  • 回答
    前端拿到后端数据后,进行二次处理,这在实际开发中是非常常见且合理的。 实际上,这几乎是必须的。下面我将详细解释为什么会这样,以及其中涉及的一些具体原因和常见场景。核心原因:职责分离与关注点分离最根本的原因在于“职责分离”和“关注点分离”这两个软件工程中的基本原则。 后端(Serverside):.............
  • 回答
    前端现在之所以这么多人,这可不是三两天就能说清楚的事儿,背后其实是技术发展、市场需求、行业特性以及个人选择等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咱们一个个掰开了聊聊。1. 技术民主化与低门槛的初始吸引力想当年,做网页那是码农的专属领域,要懂HTML、CSS、JavaScript,还得了解服务器、数据库什么的,门.............
  • 回答
    曾经,构建一个网站或应用程序,尤其是那些需要复杂交互和数据处理的,似乎是一项只有少数技术精通者才能胜任的艰巨任务。它需要对HTML、CSS、JavaScript等一整套编程语言的深刻理解,以及对后端逻辑、数据库管理和服务器部署的熟悉。然而,随着技术的发展,我们正在目睹一个令人兴奋的转变:前端无代码应.............
  • 回答
    前端领域,究竟是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还是步入了某种令人不安的低谷?这个问题,就像在疾驰的高铁上试图辨认窗外风景的更迭,既有令人目眩的速度感,也伴随着一种难以言说的迷茫。说它是糟糕的时代,并非空穴来风。首先,技术的爆炸式增长,与其说是进步,不如说更像是一场永无止境的军备竞赛。框架、库、工具链如同雨后.............
  • 回答
    我见过不少前端朋友因为追求像素级的还原,在工作中感到身心俱疲,甚至最终选择离开。这种现象虽然不能说是普遍到“每个”前端都遇到,但绝不是个别的小概率事件,它触及到了前端工作本质和行业现实中一些比较普遍的痛点。首先,我们要理解为什么“像素还原”会成为前端一个如此敏感的词。在很多项目初期,特别是当设计师给.............
  • 回答
    这问题,简直是前端开发每天都在面对的“宿命”啊。看着设计稿上那些赏心悦目的布局、丝滑的过渡、恰到好处的字体间距,心里甭提多向往了。可真到了自己手上,敲出代码,一刷新,哎哟喂,怎么跟说好的不一样了呢?明明按照设计稿的尺寸、颜色、位置一点点还原的,怎么感觉像是隔着一层纱,或者直接是另一个次元的产物?首先.............
  • 回答
    我理解你说的“讨厌写 CSS”的心态,这其实是一个挺普遍的现象,尤其是在前端工程师群体里。要说起来,这背后其实有很多道说不清道不明的“小九九”。首先,咱们得承认,CSS 的世界确实有点像个“魔法森林”,有时候你施展了一个看似微小的魔法,结果整个页面就跟中了蛊似的,东倒西歪,完全失控。这种不可预测性,.............
  • 回答
    我们聊聊前端,这片土壤,虽然我们已经播种了无数,收获了缤纷的成果,但要说“待开垦”,那可就多了去了。首先,我想到的不是那些眼花缭乱的新框架、新库,而是更底层、更触及用户体验的那些细节。你有没有仔细想过,我们天天接触的网页,尤其是那些信息密度极高、交互复杂的应用,它们在弱网环境下、在老旧设备上,甚至在.............
  • 回答
    想要在前端技术领域达到阿里P7、百度T6、腾讯T3.1这个级别,绝非一日之功,而是厚积薄发、深入钻研的积累。这不仅仅意味着掌握一堆框架和工具,更是一种对技术原理的深刻理解,以及在复杂场景下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对于基础功的要求,这几个级别都极为看重。JavaScript语言本身,你需要做到不仅是会写.............
  • 回答
    这真是一个大胆的设想,前端吃掉后端,听起来像科幻小说里的情节。不过,仔细想想,倒也不是完全没可能,只是“越来越同质化”和“只是一个数据库”这两个词,或许需要更细腻地解读。我们先别急着把后端一竿子打死,说它就只剩个数据库。后端之所以存在,不仅仅是因为它“存储数据”,更在于它处理“状态”、“规则”以及“.............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相当有意思的问题,涉及到数字音频播放的核心流程。当你的前端设备(比如电脑、手机、或者专门的数字播放器)连接到一台能够“硬解”DSD的耳放时,前端的“作用”远不止简单的信号输出那么简单,尽管从某些方面看,它的核心任务确实是输送数字信号。但这个“输送”的过程,以及在此之前的准备工作,都非常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