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哈利波特最火的时候火成什么样?

回答
哈利·波特系列作品的爆火程度,用“现象级”来形容毫不夸张。它不仅仅是一系列畅销书,更是一场席卷全球的文化风暴,深刻影响了一代人的成长,甚至改变了出版业的格局。要详细描述其火爆程度,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来展开:

一、图书销售的史无前例的狂潮:

销量数字的震撼:
全球累计销量超过6亿册。 这个数字至今仍然是图书销量纪录的巅峰,而且还在不断增长。
每本书的上市都创造销售纪录。 无论是第一本《哈利·波特与魔法石》,还是最后一本《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每一次新书的发布都像是全球性的节日。
“午夜首发”的疯狂。 为了第一时间拿到新书,全球各地的书店会在午夜时分举行盛大的首发仪式,成千上万的书迷会排起长队,有些人甚至通宵排队,只为在第一时间拆开书的包装。这种场景在图书销售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预售订单量巨大。 在新书发布前,预售订单就已经达到了天文数字,很多书店为了满足需求不得不增加进货量。

对出版业的影响:
“哈利波特效应”。 它重新激活了儿童文学市场,让更多人开始关注并热爱阅读。很多原本不怎么读书的孩子,因为哈利波特而爱上了阅读。
带动了其他图书的销售。 很多家长为了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会购买更多的书籍,也间接促进了其他类型图书的销售。
改变了图书出版的营销模式。 午夜首发、名人推荐、大型签名会等营销手段,在哈利波特身上得到了极致的运用,为后来的图书营销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二、电影改编的巨大成功,进一步推波助澜:

电影票房的惊人数字:
八部电影在全球累计票房超过77亿美元,成为影史上最成功的系列电影之一。
每一部电影的上映都是万众瞩目的大事件,影院里座无虚席,甚至需要加场。

电影对原作的推广作用:
电影将哈利波特的魔法世界具象化,让更多原本只看过书的读者对角色和场景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也吸引了大量从未接触过原著的观众。
电影的成功进一步巩固了哈利波特在全球的文化地位,形成了图书与电影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三、跨越年龄、地域和文化的全球性文化现象:

“哈迷”的形成与狂热:
粉丝群体庞大且忠诚。 从孩子到成人,各个年龄层都有大量的“哈迷”。他们不仅是读者和观众,更是这个魔法世界的忠实拥趸。
线上线下的社群活跃。 粉丝们通过各种论坛、社交媒体、同人创作、主题活动等方式,分享对哈利波特的喜爱,创造了丰富的粉丝文化。
cosplay、主题派对、朝圣之旅。 粉丝们会穿着魔法袍、扮演自己喜欢的角色,参加主题派对,甚至前往电影拍摄地进行“朝圣”。

对流行文化的影响:
语言和词汇的渗透。 “Muggle”(麻瓜)、“Quidditch”(魁地奇)、“Hogwarts”(霍格沃茨)等词汇深入人心,甚至被融入到日常对话和流行文化中。
教育和生活方式的启发。 很多人因为哈利波特对魔法、友谊、勇气、忠诚等主题产生了深刻的思考,甚至对学习产生了兴趣。
周边产品的爆炸式增长。 从魔杖、围巾到服装、玩具,各种哈利波特主题的周边产品层出不穷,并且销售火爆。

媒体的持续关注:
新闻报道、评论、分析层出不穷。 无论是最新的图书上市、电影上映,还是相关的社会话题,媒体都会进行广泛的报道和深入的讨论。
学术研究的兴起。 一些学者开始从文学、社会学、心理学等角度研究哈利波特现象,将其视为一种重要的文化研究对象。

四、一些具体的爆火细节佐证:

英国首相布莱尔曾表示,他家孩子也非常喜欢哈利·波特。 这种全民性的喜爱程度可见一斑。
很多学校会组织学生讨论哈利·波特,将其作为文学教育的一部分。
一些国家为了打击盗版,投入了大量资源。
在一些地方,警察会协助在午夜首发时维持秩序。

总结来说,哈利·波特最火的时候,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或一部电影,而是一种现象,一种文化符号,一种连接数亿人的纽带。 它让阅读变得时髦,让魔法成为现实,让无数人相信,即使在平凡的世界里,也存在着无限的可能。它的火爆是全方位、跨领域的,其影响至今仍在延续,成为流行文化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哈利波特有多火?火到让那些没有参演过的英国演员,内心有难以抚平的伤痛……

首先是裘德洛……不过现在在《神奇动物在哪里2》中扮演这么重要的角色,也算了却一件心愿:

可爱的华生也有这样的困扰啊:


科林费斯在接受访问时就说过自己没有参演过哈利波特,这也就算了,在宣传《国王的演讲》时,主持人问海姨:是一边拍《哈利波特》,一边拍《国王的演讲》时,科林费斯那复杂的表情,简直了:


和科林费斯同样出自《王牌特工》的梅林叔,也被《哈利波特》中的小天狼星给无情地嘲笑过……心疼。


小雀斑一直耿耿于怀自己没有被邀请演哪怕一个配角,不过也幸亏他没有去扮演任何一个韦斯莱,不然《神奇动物在哪里》肯定不会找他了,而且他还是男主角啊。


《碟中谍》中的西蒙,也有过这样的困惑……

看来英国演艺圈中,这么多演员因为没有出演《哈利波特》而这么忧伤,想想也真是可爱。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具体见水印,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user avatar

火到什么程度……我写几个记忆里的片段吧

1.

哈利波特的火爆 不仅导致盗版书的猖獗

还带动了鸟类宠物的销量……

在买不到海德薇的情况下

花鸟鱼虫市场里

每天都能看到缠着父母买鹦鹉的熊孩子

以及不厌其烦地解释为什么不进货猫头鹰的无辜小贩


2.

我的家乡是个三线小城

市中心有家电影院 那时候大家还不太热衷于看电影 就算是最热门的片子基本上座率也超不过5成

哈利波特第四部火焰杯上映

我去看的那一场是那家影院最大的放映厅 300+人 座无虚席

并且后面还站着大概20多个人(真的是全程站着看完的)

散场的时候我听到站票也是全价


3.

那个年代手机还是奢侈品

所以大家偷偷交流感情的方式就是——传纸条

男同学给女同学写写笑话啊

女生问男生觉得谁好不好看啊

基本都是用来套路喜欢对象的一些内容

当时的万能开场话题就是哈利波特 因为全班基本都在看

有一天 我鼓足勇气给暗恋的人递了个纸条

【我们聊聊哈利波特吧】

我忐忑地等待

猜想人家会回什么

以及怎么应对

可能说说喜欢的角色啊 (你说喜欢谁我就喜欢谁)

可能说说下一部什么时候出版啊 (这样就方便我约一波书店)

也可能压根儿就没看 (那我就可以顺理成章地卖安利了)

5分钟后 对方传回来了

【请写下你能说出的15个魔法咒语】


4.

班上有个孩子不太合群

整天独来独往 话很少 偶尔被点名起来回答问题就会支支吾吾很紧张的样子

基本是个透明的存在

后来 哈利波特6出版后的前几天 有两个人聊起来要去买新书

他在一旁忽然说了一句【邓布利多死了】

场面忽然安静了5秒钟

然后全班呼啦地一下围过去 【真的假的?】【咋死的啊?】【那哈利呢?】……

那个孩子成为焦点 很兴奋地给大家讲起了书里的内容

那是我第一次看他那么大声又流利地说话

那股神采飞扬的样子真好




====想到再写 手动分割=====

tbc

user avatar

《哈利波特与瓷娃娃》

《哈利波特与豹走龙》

《哈利波特与大漏斗》

《哈利波特与棉花糖》

《哈利波特与半血亲王子》/《哈利波特与胖小福》

《哈利波特与黄金甲》

《哈利波特与梦之城》

《哈利波特与避水珠》

《哈利波特与银汤勺》

《哈利波特与精灵壶》

《哈利波特与凤凰令》

《哈利波特与死圣》

《哈利波特与黑武士》

《哈利波特与黑巫师》

《哈利波特与九又四分之三月台》

《哈利波特与藏宝图》

《哈利波特与叶利雅》

《哈利波特与棒棒糖》

《哈利波特与美少女》

《哈利波特与阴谋神殿》

《哈利波特与伏地魔》

《哈利波特与凤凰不死鸟》

《哈利波特与福麦的金字塔》

《哈利波特与大树》

《哈利波特与友情支柱》

《哈利波特与魔法小面包》

《哈利波特与秘密消失的夜壶》

《哈利波特与朱丽叶》

《哈利波特与欧美之巅》

《哈利波特与消失的更衣室》

《哈利波特与泡泡糖》

《哈利波特与死神溜克》

……

以上乱象皆出现于《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出版前夕。

不才,看过《哈利波特与半血亲王子》和《哈利波特与棉花糖》,甚至后者还是小学同学送的生日礼物,家里应该还能找到这本书。前者其实是网文《见习魔法师见闻》,后者是《异人傲世录》。

user avatar

破四百赞了……

——————————————

哈利波特最火的时候?

哈哈,在最火的时候,大概是哈利魔法最强劲的时刻了!那时的他,施了一个魔法,一夜之间,许多中国孩子家里的厨房中,筷子都变成了单数!!

神奇嘛!!


好吧相信大家已经猜出来了,消失的那一根被我们用来当魔杖了。记得当时我们上课的时候经常用魔杖指来指去念咒,所以老师经常下来抢走我们的魔杖然后折断。骂人话也非常与时俱进地改成了“可恶的斯莱特林”“泥巴种”“愚蠢的麻瓜”,当时这些话在我们眼里比“他妈的”可恶多了,一旦听到就要决斗233


我们小学有四个班,中午吃小饭桌,所有班的孩子都混在一起吃,一谈起hp就开始吵吵,争着说自己班才是格兰芬多。

真怀念那段时光啊~


————————

其实最火的时候从来没有过去,现在,每当我提起hp,周围总会有人与我产生共鸣,总是,总是。

hp系列会永远烙印在我们心里,闪闪发亮,因为它是我们美好的幻想与回忆,是会给我们带来幸福的东西。

user avatar

点进这个问题,忍不住答一记,就是火成全球同步卖新书,一定要卡英国时间午夜0点,早一分钟都不给。是真的不给,当时网络上的新闻,视频里都是零点敲钟然后书店开门然后门外面打扮成巫师的哈迷们欢呼着冲进书店,那个情景现在想起来还是很令人激动。

我记得很清楚,哈6他们就是这么干的,到哈7也这么干,而且哈7的内容要严格保密至最后一刻,结果还是有人冒着巨大风险把书在库里偷着照了一份,传到网上,那天是2007年7月19号,现在还能搜到相关的新闻:英文版《哈利波特7》全本惊现外国BT下载网站_欧美银幕_娱乐_腾讯网

当时我还在活力吧玩得开心,里面有不少圈里大佬,这个版本的书迅速得到了关注,虽然有很多人质疑剧情和文笔,但一位ID叫“思梦”的前辈说,这要不是罗琳写的,她怎么也要想办法找到作者求他出同人,因为这本书是到目前为止她见过的文风最接近罗琳的人了……结果,21号新书出来,最终事实证明那本书就是罗琳写的。

英国时间要午夜0点,中国时间就是早上7点,可是哈迷们并不管这些,内地的哈迷有不少都是早几个小时就去书店前排队,欧美的更是早一天就去等了,买到书之后不睡觉就坐在街上通宵看完的比比皆是。

十来年过去,我又追过许多作品,但是再也没有经历过这样的盛况了。

user avatar

增补一条,一个月之后放到底下。

16、我曾天真地以为《哈利·波特》在两年内不会再起波澜了。没想到,2019年8月10日,Bilibili购买了《哈利·波特》系列电影的版权。

这本不是什么大事,毕竟其他影视平台也有《哈利·波特》的影视版权。可是我想错了,大错特错了。

《火焰杯》大概在一小时的时间里,弹幕就凑足了八千条。这也就意味着,你三个小时后看到的弹幕和第一波人看到的弹幕可能是不一样的,前面的都被顶掉了。现在再去看《魔法石》,弹幕早不知道换多少茬了。

而你看的时间越早,弹幕的质量就越高。前期总有很多哈迷会不要钱似的抛出大量的干货,后期有些就看不到了。时间晚了,有些就被顶掉了。

同时观影人数有多少我没有统计过,但是我是眼睁睁地看着它从几百猛增到几千,然后很快突破上万的,最高达到多少万,我已经忘记了。如果有记得的,欢迎留言告诉我。

在B站看《哈利·波特》,前半小时是战斗哈迷吐槽时期,拾乐哈迷养弹幕时期。这些一个小时内赶来的成千上万人,大都是最忠实的哈迷,电影早不知道看多少遍了,下载了看的,买DVD的,电影频道的,影视平台的……

但是我们又回来了,回来重温过去的时光。就像是一种仪式,要补上那些我们没能在电影院观赏电影时的乐趣。我们这次,带着永不忘却的梦,又回来和大家一起边看边聊了。

当你看着弹幕的时候,就会知道,《哈利·波特》的火爆,不是昙花一现,不是一年两年十年二十年三十年,而是……

有生之年。

《哈利·波特》的任何一次波澜,都会形成海啸般的惊涛骇浪,万人狂欢。(“万”是计数单位。)

真❤地说一句,谢谢B站,以及制作字幕的工作者。


昨晚上还是八百多人,今天突然发觉破千了,查了一下发现上热搜了,好开心啊!

真的谢谢这么多隐藏在各地的巫师。你们的评论我每一条都看了,好多也回复了。

刚刚又加了一条,放在哪儿我不告诉你们。(嘘!)

现在让我们举起魔杖,一起说出那句咒语——

我庄严宣誓,我不干好事!

月影君 18.11.19.留

今天是罗琳女士的生日。祝魔法妈妈生日快乐。

月影君 18.7.31.留

快五百赞了,谢谢大家。我随时都在对答案做更新,增加各种有趣的、火爆的细节。符合题意的在前面,跑题的在后面,所以不要看过就算哦。

结尾加了几张电影概念图。都是第一次出现(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

到现在为止,答案的图已经很多了。请在WIFI下观看。

到现在为止,答案的图已经很多了。请在WIFI下观看。

到现在为止,答案的图已经很多了。请在WIFI下观看。

月影君 18.8.29.留

【附:你读了不会吃亏的笔者精品文章选摘,每一篇文章都付出了笔者极大的心血。

哈利波特(人文版)版本对比:能推荐有什么《哈利波特》中文翻译比较好的

哈利波特(人文版)修订对比:《哈利·波特系列》新旧版修订对比

《格林德沃之罪》影评:如何评价电影《神奇动物:格林德沃之罪》(以一篇报道,一篇影评纪念。报道已移至文末。)

神奇动物系列背景介绍:看《神奇动物:格林德沃之罪》之前需要了解的人物与故事前情

霍格沃茨楼层介绍:霍格沃茨校园构造

韦斯莱家的经济情况:韦斯莱家为什么那么穷呢

小哈利的完整试镜视频:哈利波特电影里演员们有什么有趣的幕后故事

巫师界的政治结构:对英国巫师界政治结构的探讨

你可能没看懂的布莱克家族族谱:重看布莱克家族的家谱


我记得这部作品经历了几个高潮:

1、第一部出版后,有新闻说,首版精装版五百本以极短的时间脱销。几个月内,销量超过15万本。

现在这些书都是天价,后来哈利波特剧组请了很多编剧改写剧本,大卫海曼说“我们想找一个能抓住乔(乔安妮·罗琳)的作品精髓的人,所以我们把书寄给了几个编剧。但我有——我记得,大概是七本第一版的《魔法石》,他们都推给了别人。”(哥伦布补刀)“现在那几本书每一本都价值两万五千美元左右了,所以最终即使没有参与改编的编剧也收到了报酬。”(后文纪录片)

2、第二三本出版后,罗琳传记载:初高中的孩子们放学后第一时间去书店,晚了书就卖完了。

当这个犀利的的第三本书在下午3:45开始出售时,正好是英国学校放学的时间,让罗琳感到惊讶的是,这本书在每个书店里都是几分钟内就被抢空了。
——《哈利·波特背后的魔法师——JK罗琳传》

3、哈利波特要被改编成电影的时候,由于下雨、找演员(小演员几乎全是新人)等太多方面的原因,拍摄进度缓慢。但是最讨厌的一点是,英国有《童工法》。法律规定:

13岁以下儿童每天只能工作7小时,并且每天必须上课三小时。

三人组只有11岁。这么拍摄一年内绝对拍不完。再晚三人就长大了,不符合原著了。英国“创意之父”约翰·纽必金就去首相办公室拍桌子去了。。。

大家知道,修改法律必须通过议会,但是保守党和工党在议会上除了吵架就是吵架,新通过一部法律没个一年半载、三年五载的想通过太难了。

然而过了没多久,法律通过了。两党保持了出奇的一致:赶紧过!再不通过,华纳只能去美国拍电影了!据新闻说,这部电影将涉及了十亿美金的产值。

新法律规定:

孩子们每天可以工作9小时,而且可以“储存”功课四星期。

这是英国首次为一部电影“紧急”修改法律。这个法律条文是我在《哈利波特:魔法小公主》艾玛沃森的专记里看到的。

再补上两个电影的趣事。

所有的小演员几乎都是经过了几万人的海选。排队都是几条街几条街的。三人组就不说了,秋、卢娜、拉文德都走过这个过程。但是成人演员么。。。

第一位邓布利多理查德·哈里斯先生说,他要不出演他的孙女就不搭理他了。
海格罗比·寇兰说,他要不出演他的儿子会杀了他,他别无选择。另外,海格这个角色是罗琳为罗比量身定做的,罗琳坚持要用罗比。
——《哈利波特:魔法小公主》

你们以为这就结束了吗?

全英国所有的大腕级演员,都在以参演过《哈利波特》系列为荣,演过的喜气洋洋,没演过的灰心丧气,这都成了梗了。好多人都在访谈上说,剧组都没有邀请过我(哭哭脸),旁边的演过的演员就在那呵呵直乐。

与哈利波特电影同步拍摄的,还有一部记录片,叫《创造哈利波特的世界》也是八集。去B站看看吧。

4、《哈利波特》前三部电影创造了一个奇迹,这个奇迹就是每部电影的穿帮镜头都是几百个!而第二部的穿帮镜头是281个,创造了当年的历史记录。

《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日前就已经荣登英国电影找错网站MovieMistakes.com 2004年错误最多的电影榜首,本片目前已经被网民揪出235处错误,远远高于位列亚军被找出63处错误的《蜘蛛侠2》。《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目前已经被挑出196处错误,而《哈利·波特与密室》已被找出281处错误,成为有史以来错误最多的电影。
——哈利波特3错漏百出 居04年错误最多电影榜首_网易娱乐频道 2004年12月25日

刚刚去MovieMistakes.com看了一眼错误统计,如下:

《魔法石》232处错误;《密室》298处错误;《阿兹卡班的囚徒》321处错误。 《火焰杯》139处错误;《凤凰社》108处错误;《混血王子》86处错误; 《死亡圣器 上》45处错误;《死亡圣器 下》39处错误。
——摘自MovieMistakes.com

这是为什么?因为每部电影都被无数人反反复复的看上无数遍。甚至有些人发了狠一帧一帧的看(一秒钟一般是24帧或30帧)。

不得不说,电影的某些原因让错误变少了,粉丝们应该很失望吧。心疼忠实原著的粉丝们。

第四部《火焰杯》还没上映的时候,官方刚放了几张剧照,就有人发现穿帮镜头了,墓地雕像下那个墓碑年份写错了。官方发了声明,会在电影上映前修改。

《哈利波特4》剧照出错 片方承诺修改内容(图)-哈利波特-中安网-中安娱乐

说起《火焰杯》,想起刚上映还没有资源的时候,国内有个网站放出来了四个片段,我还记得三个:哈利在猫头鹰棚屋邀请秋去舞会,穆迪把马尔福变成了白鼬,火焰杯喷名字。

5、第六本书出版时,英国各大书店前一晚上就开始排队等着了。一排排几个街区。出版后一小时,网上出现剧透:邓布利多去世。

正如另一个答案下提到的那样,你真的相信他们会回家再看?

第六本书出版的时候,出版商首印了1080万册,又是一个有史以来。更令人没想到的是,这些库存没撑过24小时,平均13秒卖掉一本,顺便还拿了个吉尼斯记录(历史上销售最快的书籍)。这本书24小时的销售量比《达芬奇密码》去年一年的销售量还高。丹布朗先生哭晕才厕所。

这是我找到的当时的新闻:哈利波特第六集全球登场 各书店迎接抢购潮 网易新闻

  罗琳在撰写哈利波特第五集时,曾经对读者爆料,将会“谋杀”里面一位主角,担心的影迷在新书一出版的同时,就努力翻阅找寻是否自己的主角被杀,直到答案揭晓后,书迷们才松了一口气。日前罗琳女士又再度放话,证实第六集中将夺走一位主角的性命,但却不愿透露究竟是谁。
  对此,英国博彩公司立刻开出赌盘,接受赌徒们投注,目前最热门的人选就是“海格”以及校长“邓不利多”两人,分别为1赔4以及1赔3,而讨人厌的“马尔福”以及坏心眼的“弗农姨夫”,分别以1赔5紧追在后。至于主角部分,以赫敏遇害成分居高,赔率为1赔10,罗恩其次1赔12,至于主角哈利波特则为1赔33。

我以为这种事儿只有巴格曼才能干出来呢。。。

PS.百度搜索哈利波特6或者7,再把时间定位到刚出版后一天到一个月之间,你会发现当时的人有多疯狂。

再说几个细节:

这是刚出书的时候的猜测帖:忍不住了!看了 哈利波特6 的人进来!!!(转载)

05年的时候,国内看英文原版书的圈子不会很大。但是半夜排队的人打破了这个圈子。一群学生年纪的哈迷和一群群家长用着半生不熟的英语硬啃一部文学作品。然后跟人文社抢译原著比进度的事儿发生了。答主本人没赶上第一场,但是正撞上了第二场《死圣》(当时的译名)。

这是网友自译哈利波特的新闻(这一次还不是最疯狂的,真的):自译哈利波特6网上比高低 翻译者称为自娱(图)-搜狐IT

《混血王子》出版前,所有的书都是最最戒备森严的安保。印刷工们将会庆幸,因为下一部书他们得在昏暗的房间里印刷,不让他们看清字迹(印刷工们:MMP,干活干到瞎)。

凡是戒备森严的时候总会出错。《凤凰社》出版前,有个人在垃圾堆里捡到一本废弃的书稿。这丫把书稿交给了太阳报,然后报社明智的把这本书锁进了保险柜,没有看,也没有宣扬。这次,加拿大一个书店估计是招了一个临时工,把十四本《混血王子》提前摆在书架上卖掉了。之后这十四个人被找到了,然后签署了一份保密协议。

《哈利波特6》情节险泄漏 抢救失书记者遇"枪击":网易新闻

这是第七部的猜测帖,几乎就是汇总了,可以看一下:我要哈利波特的最新资讯_百度知道

一颗小行星被命名为“罗琳”不算新闻了。2006年,新发现了一种恐龙的化石,被命名为霍格沃兹目帝王龙(Dracorex hogwartsia)。就下图这家伙。

6、2007年7月21日,第七本书出版&第五部电影上映时,英国还是前一天晚上各大书店开始排队。一排就是五六七八个街区。据说一两公里的长队。但是,中国同步发行的英文版前一天晚上也开始排队,貌似这意味着,全世界很多国家同一时间大家都在书店前排队,等着买书(你们谁见过书店半夜加班?几公里的长队等着买书?)。在中国排队的都是家长,因为不忍心让孩子排队,四五点来的都挤不进去那种(因为英国比中国早八小时,我记得直播的新闻半小时里,中国是七点半还没开门呢)。我记得新闻有说前一天晚上就有来的。还自带帐篷、小板凳之类的。

不好找图了,发个新闻吧:中国哈迷与全球同步抢购《哈利-波特》终结版-搜狐新闻

7、在这之后的三个月,“几乎所有哈迷”都看过中文版了。因为就在这本书英文版出版后二十天左右,各路哈迷以齐心协力,各自战斗的精神翻译完了整本书的网译版。8月1日我网购的书从美国邮到家,之后不到一个礼拜我就已经在网上看完全书翻译了。

就在7月21日,北京时间7时01分,全球同步首发的《哈利·波特》系列小说终结篇《哈7》英文版正式面世。负责《哈7》中文版翻译工作的马爱农、马爱新姐妹也和“哈迷”一样,于当天才拿到原版《哈7》,开始“闭关”翻译。然而和以往一样,就在《哈7》发行的当天,因不满人文社译程太长,网友们开始逐章推出自己的《哈7》中文网译版。更有论坛组建了“翻译小组”,于8月初完成全部翻译“叫板”人文社。
他们的动作太快了 11时01分网译第一章“出炉”。
7月21日,就在《哈7》英文版全球发行的当天上午,记者对百度“哈利·波特”贴吧进行了“实时监控”。如同前几部一样,在新书开始发行后没多久,网友们已经开始在网上逐章推出他们的网译版。
当天11时01分,随着名为“哈利·波特与死圣译盟翻译版”的帖子出现在贴吧内,《哈7》第一章的网译版新鲜“出炉”。40分钟后,第二章的内容也被网友以链接的形式上传到了贴吧上。

十一年后的今天,看到这篇文章才发现自己好傻23333,早知道我当年就不用先等十天了233333

我很喜欢网译版的几个翻译,“厉火”翻译为“三味真火”,进入拉文克劳的问题有一个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答案是“循环往复,无始无终”)。真是佩服那些翻译者的机智,人文社有些没翻译出来的梗,他们都翻译出来了。

这些调侃又逼真的翻译,似乎真的只存在老哈迷的记忆中了。

PS.想去看看网友翻译的版本,可以把时间定位到哈7刚出版一个月后,那时候大家还在为书名争吵不休呢。我记得那时候版本特别多,正版出来后,网译版就失去价值了,应该也没人收藏了。

哈利波特7“中文版”近日问世?网友自发招募翻译英文原著_feng_新浪博客

这是其中一个版本的网译(网译版不只有一个,好多好多个),第一章叫“黑魔王气焰嚣张”,老魔杖叫“长老魔杖”。

哈7第1~36章(全文)翻译 Harry Potter的魔法世界 电影

《哈利波特百科全书》第一版(新星出版社)出版时间比《死亡圣器》中译版还要早,第七部的人名全为网译版翻译,我记得最清楚的就是卢娜的父亲“谢诺菲留斯”还被翻译成“谢农费里厄斯”。这些翻译的问题直到北京理工出版社再版才被纠正。但是封面已经不是大黄色,而是灰黄色了,也不送四学院钥匙链了。

8、10月28号,中文版出版,又一次半夜排队开始了。大早晨的书店满满当当的都是来排队的。那些坚持等正版的哈迷也都看完全书了。

但是我估计众多哈迷早就被剧透完了,英文版出来第三天网上就出新闻了,说死了15个人,都是谁谁谁。海德薇死了。哈利的儿子叫什么,谁最后怎么样了。斯内普爱着莉莉,伏地魔死了。结尾是什么,巴拉巴拉,长长的一个单子,历数了全书所有的亮点。

9、11年7月15日,哈利波特最后一部电影上映。第二天俄罗斯版的枪版就出现在网络上了,没有字幕,清晰度极差,还有影院的说话声,但是,下载量极高。在我的印象里,那时候国内商业电影院还没有这么多。可能只有一线城市和省会城市才有。我为什么记得那么清楚,当时吉林省能看电影的地方似乎只有长春,我去不了。只能眼巴巴地期待网上的资源。

请看上图出资源的时间,美国是15日首映,俄罗斯提前了两天。15日晚,也就是美国首映当天资源就传到了国内。

10、16年底,电影《神奇动物在哪里》上映,魔法世界又回来了。筹拍的时候我就听说了,当时差点以为他们要拍个神奇动物的纪录片,海格会在剧中会当个讲解员什么的(大雾)。

首映当天我是穿着斯莱特林的校袍去的,结果发现穿错学院了。。。

11、17年9月1日,似乎全世界哈迷都涌向了国王十字车站,等待着“19年后”哈利送小阿布思上火车的那一刻。

不知哪一年开始,国王十字车站外开始摆放一辆半砌在墙里的小推车,上写“九又四分之三站台”。

车站还贴心的在电子指示牌上标注了“霍格沃茨特快 11:30发车”字样。(其实是11:00)

这一天,似乎成了哈迷“最后的狂欢”。那天的车站,站里站外挤满了穿着各色校袍的大小巫师,据视频显示,十一点钟声敲响的一刻,所有人都发出了一声欢呼。这似乎意味着什么。

这是现场视频:Sina Visitor System

那一天,我的朋友圈、各路消息里,都在转发一张图,说“19年后,就是今天。”似乎朋友圈里也在进行着一场无声的狂欢与送别。

12、去年年底,哈利波特在大英博物馆举办了20周年“哈利·波特魔法史特展”。把所有现实世界讲魔法的东西——飞天扫帚、古书、古画、植物、动物标本等等,都摆到了展台。展览虽然已经结束了,但是你还能看到相关的书籍和纪录片:

纪录片: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17045615

展览之书:Harry Potter - A History of Magic

13、今年霍格沃茨开学日,邓布利多校长带领纽特到达国王十字车站,掩护巫师悄悄进站。小莉莉也该入学了吧,哈利全家会不会也来到车站了呢?

图片来自于:“小雀斑”埃迪和裘德·洛出席9月1日巫师开学活动,昨天国王十字车站的哈迷们幸福满满~

视频请看:我天,国王十字车站突然来了两位神秘巫师,“小雀斑”和裘花!!

14、魔法世界还在继续,今年11月16日,《神奇动物2》全球同步上映,片中还有一只来自中国的神兽。。。

放错图了,是这个:

林氏国 ,有珍兽,大若虎,五采毕具,尾长于身,名曰驺吾,乘之日行千里。
——《山海经·海内北经》

J.K.罗琳说了,这只大猫咪啊,只有纽特·斯卡曼德才能降得住他。

你的魔杖,拿好了吗?

15、《神奇动物2格林德沃之罪》下映了。我关注的不是票房成绩,而是在首映当周,很多城市的哈迷都是穿着霍格沃茨的校袍,甚至穿着专程购买的纽特、奎尼的服装去看的电影。

我当周去看了几遍,电影院好几天都是袍子不断。不是一个城市,而是全国多个一二线甚至三线城市。

那些活在魔法世界的巫师们,默默地举起了魔杖——

停!

《国际保密法》明文规定,禁止在麻瓜面前暴露身份!

所以我当夜写了这篇文,纪念这部电影。

预言家日报:一级警报!巫师界已被曝光!
京城时间昨日傍晚,中国,美国,英国,法国等各大城市街头均出现大批巫师向麻瓜闹市区集结,据神秘事物司一位不便透漏姓名的缄默人称“这种情况闻所未闻,似乎全世界百分之七十的巫师和哑炮都中了夺魂咒,我们正在努力弄清原因。”
国际巫师联合会紧急协调各国魔法部处理这种突发事件,法律执行司格兰杰副司长刚接受了本报的提问,她,只来得及告诉我们,魔法部已派出了全部的人手,连养夜骐的都派出去了。据传,所有暴露的巫师都去了麻瓜闹市的电应园,这似乎是麻瓜的娱乐活动。
国际巫师联合会呼吁,虽然麻瓜已远比一百年前要友好,但暴露身份仍然是最严重的犯罪!请各位巫师赶快回家,对路上的每一个麻瓜施遗忘咒以保证安全。
中国共产魔法委员会积极响应,以八百里加急电令捕快全部出动,疏散闹市中的巫师,逮捕所有不服从电令的巫师。
英国魔法部称,遗忘咒在麻瓜闹市施展不开,已请求神奇动物学家斯卡曼德先生多配置些绻翼蝠的毒液,全球施放。
预言家日报记者月影君16日为您报道

其实还有一篇,没好意思帖:

  著名电影《神奇动物:格林沃德之罪》将在今天上映,请各巫师前往各大影院观看。在此有诸多注意事项,请留意:
  1.请勿向麻瓜透露此事件。
  2.请勿施展幻影移形,以免被麻瓜发现,且人流密集场合极易造成分体现象,记忆注销员和圣芒戈的预约都已经排到一个月之后了,请好自为之。
  3.可以骑扫帚到电影院上空,但请不要把飞天扫帚带进影院。
  4.请勿携带宠物。
  5.本次影院由猪头酒吧,破斧酒吧赞助,免费供应黄油啤酒,请勿自带酒水。
  6.请格兰芬多和斯莱特林的同学分厅观看,以免发生冲突。
  7.不同院校的同学禁止互施恶咒。
  8.请勿将笑料商店产品带入放映厅,黑魔标记除外。
  9.请勿提起那个人的名字。
  10.祝大家观影愉快。

再说几个有趣(装逼)的事情吧,好多事儿,可能很多人都想不起来了。

1、现在如果你上网购买第一版《诗翁彼豆故事集》(08年出版,18元),你最少最少要付出三倍的代价才能收到正版,某宝某夫子上都把这本书炒到十倍市价了,还不一定是全新的,包括其他绝版的哈利波特系列版本也是如此。霍格沃茨封皮的大盒子,魔法石封皮的盒子等多个版本,很难买到了。现在市面上最流行的两个版本是13版和16版的。销量可想而知。

2、2004年,我还没接触哈利波特的时候,一直以为哈利波特是个喜欢魔术师,就像惊天魔盗团那样,所以不太喜欢这个类型,从来没想过去看。直到开书店的亲戚进货进了一套,只有1到5,1-4还是盗版的合集,封面是黑色的,很像电影的封面。还有一本6,叫《哈利波特与半血亲王子》,讲的是小天狼星去世,哈利转学了。

第五部在我还没看到的时候就卖出去了,6我就没再看,也看不下去。《凤凰社》是《混血王子》05年上市的时候我才一起看完的。那两本书是我爸爸去外地买的,还是盗版。我上课的时候,连着看一两天把书全看完了。

3、偶然知道了哈利波特还有电影,就租了光碟看。那时候的光盘都是台湾版的翻译,妙丽,马份,史莱哲林,荣恩·卫斯理,总感觉怪怪的。加上那时候不太上心,第二部电影几个月后才看,直接看的1、3部。看3的时候,我甚至睡着了,因为哈利突然之间长这么大我没反应过来,总感觉是假的。4上映之后,光盘出来的很快,那张光盘租了一天我连看两遍都不过瘾。5上映之后,光碟的配音是错的,放出来好像是空战的配音。后来等到学会了电脑看了网上的电影,才知道讲的是什么。

4、评论区的朋友说到了同人文,截至现在哈吧还有大量的哈利波特同人文在创作。我也看过,不太适应CP类的同人文。我看书还是有点传统(换句话说就是死脑筋),总感觉风格有点奇葩。德哈,德赫,马尔福怎么可能跟赫敏谈恋爱!(电影里的演员还真谈过,真是~)各种CP撒狗粮满天飞。

我看过的记忆深刻的只有《霍格沃茨一段校史》(皮皮鬼)、《哈利波特与最后的魂器》(在7出版前看的)。

5、不知道有谁还记得我爱哈利波特网,网址是52harrypotter.com。十一年前,我的《死亡圣器(美国版)》就是在那买的,活动促销打折,加上亚马逊的折扣,省了1/4的价钱,三百多就买到了,是我和妈妈去银行电汇付的款,出版十天之后拿到的书。那是我一次网购,也是我唯一一次啥都不会就赶着去银行付钱的。

之前说到了同人文,早年我记得52hp的同人文特别多,当然我看的很少,却还是很怀念当时的氛围。

网站好像是11年还是12年关闭的,时间也可能更早。网站关闭之后,我最早的哈迷圈子就没了。虽然有贴吧和很多的哈迷网,但始终不是熟悉的感觉。

这是我贴吧的签名图,轮流显示哈利波特七部书的全封面。我还记得网站首图就是这样的图片,《死亡圣器》出版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都是哈7的封面。图片发在这里,以示纪念。

现在网站有微博了,我也是前一阵才知道。微博有很多福利,都是十年前的旧东西。(“那叫回忆!回忆!”穆迪教授大吼道。)还没关注的就去看看吧。

谢谢站长。三鞠躬。

6、高二的时候突然想给作者写一封信,因为当时贴吧里给作者写信的人超级多。我就写了一个,我想问问罗婶儿,网上疯传的《可能的哈利波特7片段》是不是她以前的草稿。

一位哈迷在论坛中引用了罗琳在意大利RAI 2接受采访时的片断。据称罗琳曾在节目中朗读了未发表的哈七片断。
哈利彻底惊呆了。伴随着那道奇异的彩虹,他的伤疤又开始灼烧。但他的注意力不在此,他直接注视着格兰芬多的双眼。
“哈利”,格兰芬多小心地说,“听我说,我将告诉你一个对你和伏地魔的未来都至关重要的秘密。如果邓不利多活着,他也会告诉你的。。”
然后,他带着声响地深吸一口气,说:“实际上,你是我的……”

我去买的上好的信纸,斋戒三天,焚香沐浴。我自己写的英文书信,高中英语老师帮忙改的错误,最后又誊抄了一遍。信写的挺长的,四页信纸,去信前拍了照,照片还留着。我还把自己的地址单独写了一张小纸片,附到了信封里,就是想告诉罗婶,一定要给我回信啊。。。

我随信还寄了一张我手拿两本《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站在海报前的照片(尴尬的是,我当时穿着许嵩的会服)。邮局送航空信到英国,6块钱的骆驼邮票,两毛钱的信封。

这张海报还在家里。图片网上已经很难找了。这张海报是我自己去淘宝定制的,一米多长吧。最近翻墙去外网,找到了下边这张类似的。这张图是《死亡圣器》英国儿童版的概念图,很有童话气息。

网上说可能只要等三个月就收到了,我等了整整一学年!旁人简直想不到我前三个月是怎么过的!在放假的前一天大扫除的时候,同学说回信收到了。那时候我都忘了回信这一说了。因为换班,英语老师已经是我的班主任了。那个时候我的心情,至今还记得。

回信是两张纸,一张是回信,一张是哈迷常问的问题回答清单。信封那张纸条,就是我自己写了附上去的。这封回信,我还夹在《死亡圣器》美国版第一版里。

没回答问题,但是也没关系了。我也相信这就是个谣言了。不过是个可爱而谣言,抚慰了哈迷们激动的心情。

7、大概2007年的时候吧,J.K.罗琳的官网出了两套考试题。你得先抓住一只苍蝇才能进去。那张混乱的桌子,右边有个台灯。旁边就是窗子,一点苍蝇他就飞跑了,我就没抓到过。但是试题我看了还打印下来了,做成了卷子收藏。

这是完整版的试题:

8、电影概念设计图。拍摄自《哈利波特·神奇动物解密指南》

9、这个就放在最后,当做福利吧。2015年底,上海正大广场举办了哈利波特道具展。人多啊。多到什么程度呢?展厅在九楼,据工作人员说,排队的人已经排到六楼去了。

我是16年3月坐火弩箭飞到上海去的。那是我第一次去上海,在正大广场待了整整一天。流连忘返(最后我都没舍得走,只留了半个多小时在专卖店待着)。在专卖店,狠了狠心买了几个巧克力蛙(一个30元)、一袋比比多味豆(100元)、一张活点地图(200多)。

顺便忠告一下想尝试比比多味豆的朋友:邓布利多说的是真的。千万别信糖果的颜色。每一口都是顶级的冒险,吃得让你怀疑人生。我吃过辣椒的、胡椒的、花椒的、各种怪味猜都猜不出来。说多了都是泪!(呛得!)

这是我拍的全部照片。810张。我把我关注的所有细节都拍下来了。都是原图。

360云盘大概能存一年吧。一年内失效了在知乎回复我,我补链接。

yunpan.360.cn/surl_yduL (提取码:c5a1)

yunpan.360.cn/surl_yczZ (提取码 :80f2)嘘!

P.S.这不是一个严肃的答案。所有记述全凭我的记忆,里面掺杂了大量的个人感情。事实可能略有夸大,但是在我的印象里,似乎并没有夸大多少。之后为了引用尽可能准确的信息,我找了一些新闻和资料,有的找到了,有的没找到。有的即使找到了也不确定是不是真的,看后想起了与魔法世界走过的风风雨雨,这就够了。大家都是这场漫长的狂欢中的一员,有的来得早,有的来得晚。即使你可能没来得及赶上末班车,这又能如何?

还有《神奇动物在哪里》,谁说哈利波特就结束了呢?

年底《神奇动物2》就上映了,加车已经来了,正在等着你。

我是在2004年左右开始看哈利波特的。那时候前三部电影都已发行,第四部电影尚未上映。第六本小说还没出版。

我没提《倒霉孩子》,因为这本书再火也不配当哈利波特番外,情节离谱逻辑混乱。

文中图片,有的截自视频,有的取自网络,有的是新闻的截图。如有侵权,我会立即更换。

欢迎各位在评论区分享你们与Harry的故事,曾经旁观过、经历过的一次次瞬间。每一次分享都是一次感动、一次回忆。

各位读者诸君,先点个赞再走呗。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哈利·波特系列作品的爆火程度,用“现象级”来形容毫不夸张。它不仅仅是一系列畅销书,更是一场席卷全球的文化风暴,深刻影响了一代人的成长,甚至改变了出版业的格局。要详细描述其火爆程度,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来展开:一、图书销售的史无前例的狂潮: 销量数字的震撼: 全球累计销量超过6亿册。.............
  • 回答
    《哈利波特》对我而言,早已不仅仅是一系列关于魔法的书籍或电影,它更像是一段伴随我成长的旅程,是我的青春里不可磨灭的一部分。如果要问它最触动我的地方,我想那应该是一种贯穿始终的、对平凡人的希望的描绘,以及由此延伸出的关于爱、友情和勇气最真挚的表达。我们都知道,哈利波特,这个从姨妈家地下储藏室走出来的男.............
  • 回答
    在我看来,《哈利·波特》系列里最没存在感的角色,不是那些偶尔露面就匆匆消失的边缘人物,也不是那些甚至没有名字的路人甲,而是那些本该在故事中扮演一定角色,却最终“隐形”了的。如果非要挑一个出来,我可能会说是 塞德里克·迪戈里。我知道,很多人可能会立刻反驳:“塞德里克?他可是三强争霸赛的勇士,还死了!”.............
  • 回答
    在我心中,《哈利波特》系列里最让我心疼的,非西弗勒斯·斯内普莫属。这个角色的复杂性,他隐藏在尖酸刻薄和阴沉外表下的深沉痛苦,每一次重读都会让我感到一种难以言喻的心酸。你想啊,从我们第一次见到斯内普,他就是个浑身散发着负能量的教授,对哈利百般刁难,眼神里似乎永远藏着冰冷和怨恨。学生们怕他,哈利更是对他.............
  • 回答
    这个问题可真有意思!要说《哈利波特》里“最恶心”的角色,我觉得这玩意儿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读者都有自己心中的那个“代表”。不过如果非要我挑一个出来,我会毫不犹豫地说出那个名字:多洛雷斯·乌姆里奇。为啥是她?让我好好跟你掰扯掰扯。首先,乌姆里奇她身上那种根深蒂固的虚伪和伪善,简直渗透到骨子里了。她总.............
  • 回答
    《哈利·波特》系列里,要说最愚蠢的人物行为,那可真有不少。但如果非要挑一个最让我抓狂的,那无疑是第六部里,罗恩在派对上的那一出“忠诚”戏码。事情是这样的,圣诞节霍格沃茨有个重要的派对,斯莱特林那边不知怎么回事,跑来了好几个人,其中就有麦克莱根和格林,这两个是纯血统的,一看就是那种自视甚高、惯常欺负人.............
  • 回答
    在《哈利·波特》的魔法世界里,“最爱莉莉”这个问题,如果从纯粹的、深刻的情感羁绊和牺牲的角度来看,答案几乎不言而喻:詹姆·波特。詹姆·波特,也就是哈利的父亲,他对莉莉·埃文斯的爱,那是一种燃烧着熊熊火焰,足以照亮整个魔法世界的爱。他们的故事,从青涩的校园恋情开始,经历了误解、分离,最终在命运的洪流中.............
  • 回答
    这个问题真是让人心里痒痒的,恨不得立刻被霍格沃茨的猫头鹰叼着录取通知书砸醒!如果真的能穿越一把,我最想成为……嗯,仔细想想,我最想成为赫敏·格兰杰。别笑!我知道很多人第一反应会想到哈利、罗恩,甚至是斯内普教授那种亦正亦邪的魅力。但对于我来说,赫敏身上有太多让我着迷的特质了,简直就像是我自己内心深处最.............
  • 回答
    在《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那段惊心动魄的救赎情节中,要梳理最原始的时间线,明确是谁拯救了哈利和小天狼星,这其实是一个关于时间转换器巧妙运用的绝佳案例。故事的核心在于,哈利和小天狼星当时被摄魂怪围困在胡桃树下,命悬一线。哈利拼尽全力召唤了他认为的教父,也就是小天狼星,用守护神咒来抵挡摄魂怪。然而.............
  • 回答
    在当前风云变幻的中国手游市场,《哈利波特:魔法觉醒》能否真正撼动《王者荣耀》的霸主地位,成为玩家数量最多的那款游戏,这个问题确实值得深入探讨。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先拆解一下《王者荣耀》为什么能做到如此辉煌,再来看看《哈利波特:魔法觉醒》具备哪些优势和面临哪些挑战。《王者荣耀》的“长青”秘诀《王者荣.............
  • 回答
    在《哈利·波特》和《神奇动物在哪里》这两个宏大的魔法世界里,有太多句台词在我心中激起层层涟漪,让我久久不能忘怀。但如果非要选出一句最让我感动的,那一定是出自《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中,邓布利多在斯内普死后,让斯内普的记忆展示给哈利的那一段。那段台词,准确来说,是斯内普对哈利说的,也是他一生中最深沉的.............
  • 回答
    说到《哈利波特》里最坏的那个,很多人脑海里第一个跳出来的名字,大概率会是伏地魔。毕竟,他可是那个挑起巫师界大战,杀人不眨眼的大魔王,那份纯粹的邪恶,几乎贯穿了整个系列。他追求纯血统治,蔑视非魔法人士,一心想要把魔法世界变成他一个人说了算的恐怖王国。他制造了各种可怕的魔法,比如搜魂术,用来折磨和控制别.............
  • 回答
    在哈利·波特魔法世界的设定中,魔杖杖芯的种类主要集中在三种:龙心弦、凤凰尾羽和独角兽毛。这三种材质都蕴含着强大的魔力,能够与巫师产生深厚的连接,但JK·罗琳却明确指出,凤凰尾羽是三种杖芯中最稀有的一种。 为什么会这样呢?让我们来深入剖析一下。首先,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先了解这三种材质各自的特质和来.............
  • 回答
    我见过太多太多让人惊艳的哈利波特头像了,但如果非要说“最好看”的,我脑海里第一个浮现的,是一个简简单单,却充满了故事感和温暖的画面——那是一个描绘了“猫头鹰邮递”的头像,具体来说,是赫敏坐在霍格沃茨图书馆窗边,手里拿着一封信,而一只雪白的猫头鹰,可能是海德薇,正乖巧地站在窗台上,仰头看着她,眼中闪烁.............
  • 回答
    哈利·波特系列无疑是一部伟大的作品,但即使是最受喜爱的故事,也难免会留下一些令人挠头的小瑕疵。作为一名资深的“哈迷”,我可不是那种只会跟着魔法学校的光环转的粉丝,有时候也会忍不住抠几个细节,想搞明白一些事情的逻辑。今天,咱们就来聊聊那些在霍格沃茨的奇妙旅程中,让我抓耳挠腮的几个地方。首先,得说说时间.............
  • 回答
    哈利·波特电影系列是一部史诗级的奇幻巨制,不仅在银幕上吸引了全球观众,在拍摄过程中也留下了无数有趣且令人难忘的幕后故事。这些故事让观众对电影制作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人们对这些陪伴了我们童年和青春的演员们有了更亲近的感受。以下是一些哈利·波特电影中演员们非常有趣的幕后故事,尽量详细地讲述:1. .............
  • 回答
    关于弗雷德和乔治在活点地图上看到罗恩和彼得·佩迪鲁在一起,而且他们没有对此发表评论的原因,这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细节,也容易引起大家的猜测。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结合活点地图的特性,以及弗雷德和乔治这对双胞胎的性格和他们当时的具体处境来分析。首先,我们得明白活点地图是什么。活点地图不仅仅是一张显示霍格.............
  • 回答
    哈利波特这个系列,绝对是影响了一代人的魔法盛宴,这一点毋庸置疑。但要说它就完美无瑕,那可就有些过了。即便是魔法界的神话,也难免沾上些凡人的痕迹,有些地方的处理,确实让人忍不住皱皱眉。伏地魔的“成长线”似乎有点单薄。你想想看,伏地魔。黑魔法界呼风唤雨的人物,令人闻风丧胆的魔王。按理说,他应该是个极富深.............
  • 回答
    《霍格沃兹:遗产》这游戏的消息放出以来,我就一直盯着,尤其是那段 14 分钟的实机演示,看完后我简直是各种期待值爆棚!首先,最让我兴奋的是它终于给了我们一个真正能“活”在霍格沃兹的机会。以往的哈利波特游戏,要么是剧情的附属,要么是以某个特定角色为视角,总感觉隔着一层纱。但这次不一样,它说的是“你自己.............
  • 回答
    哈利波特世界究竟是“高魔”还是“低魔”,这个问题就像在霍格沃茨大礼堂里端着南瓜汁争论猫头鹰哪边飞得更快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说法,而且挺有道理。仔细想想,把它简单地归类到“高魔”或者“低魔”两端,似乎都有点儿太简化了。我更愿意把它看成是一个……嗯,怎么说呢,一个有明确规则、但又不乏惊喜的“中度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