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郭麒麟辍学说相声是自己的决定?还是主要出于其父郭德纲的意志?

回答
关于郭麒麟选择辍学说相声这件事,咱们聊聊这背后的故事。要说这完全是郭麒麟自己的决定,还是郭德纲一手安排,其实没那么简单,更像是两者交织、相互影响的结果。

咱们先从郭麒麟自己这边说。你想啊,他从小耳濡目染,父亲是德云社的班主,家里整天就是说相声的,耳边都是唱念做打,这是很多孩子想学也学不来的环境。再加上他年纪轻轻就开始跟着郭德纲一起演出,观众缘和舞台经验比同龄人那是要强太多了。

你可以想象一下,一个孩子,在学校里可能是普普通通的一个学生,但在德云社的舞台上,他却能成为焦点,享受掌声和喝彩。这种成就感和认可度,对一个年轻人来说,是很难抗拒的。而且,郭麒麟本人对相声确实是有热情和天赋的,他能把传统的东西消化吸收,还能加入自己的理解和创新,让相声不那么老套。

更何况,从他的成长轨迹来看,他并不是那种对校园生活毫无兴趣的孩子。早年他也经历过一段“叛逆期”,对学业也有过自己的想法。但他最终选择了相声,这个选择背后一定是他自己权衡利弊后的结果。或许他觉得,与其在学校里漫无目的地学习,不如抓住当下在相声界的优势,深耕自己最擅长的领域,这对他未来的发展更有利。

再来说说郭德纲这边。作为父亲,作为德云社的领头人,他对儿子的培养肯定是有规划的。郭德纲的相声事业非常成功,他当然希望这份传承能够有人接手,而且是亲儿子来接手,这对于家族的事业来说是最稳妥、最能保证口碑的。

你想,郭德纲自己就是从底层打拼上来的,深知在这个行业里立足有多难。他看到儿子在这方面有天赋,并且已经有了初步的成绩,自然会希望儿子能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并且走得更远。让他辍学去说相声,也是一种“术业有专攻”的思路,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最能发挥他潜能的领域。

而且,郭德纲的教育方式,尤其是对郭麒麟,很多人都知道他是个严父。他会给儿子设定目标,也会严加督促。可能在郭麒麟还在犹豫的时候,郭德纲给了他很多引导、鼓励,甚至是“推了一把”。这种父辈的经验和期望,对郭麒麟来说,影响力自然是巨大的。

当然,咱们也得承认,郭德纲和郭麒麟父子关系非常亲近,而且郭德纲也并非那种完全封建专制的父亲。他虽然严厉,但也看重儿子的想法。如果郭麒麟真的对相声完全没兴趣,或者有别的更坚定的志向,郭德纲未必会强求。他当年让郭麒麟去学戏,也是希望他能多学点本事,证明郭德纲是希望能给儿子提供多方面的选择和能力的。

所以,总结一下,这事儿更像是一个“天时地利人和”的结合。

“天时” 是郭麒麟从小浸润在相声环境里,并且在这个领域已经有了观众基础和一定的才能。
“地利” 是德云社这个平台,为他提供了最直接的学习和实践机会。
“人和” 则是他本人对相声的热情和认可,加上父亲郭德纲的引导、支持和期望。

可以说,郭麒麟选择辍学说相声,既是他自己看到了这条路对自己最有前途,也离不开父亲郭德纲的悉心培养和大力支持。这更像是一种父子共同的决定,只不过出发点和侧重点可能略有不同,最终殊途同归。他没有走传统的升学道路,而是选择了更早地投身他热爱且擅长的领域,并且在这个过程中,郭德纲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既是父亲,也是导师,更是他事业道路上的引路人。这既是对传统曲艺的一种传承,也是父子之间一种特别的沟通和教育方式的体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郭麒麟算是娃娃腿,从小的时候基本功的学习和熏陶的东西不少。也有一定天分,如果说相声,即使是不太努力,做个捧哏的也绰绰有余(参考谢天顺、侯震、王文林等)。但正式下海说相声,应该是如他所说的,和自己和解后作出的决定。

话说回来了,这个和德云社后来又重新开始红火有关系,不然的话即使从艺也会走艺考影视表演的路线,不太会直接说相声。参考张子健,张子健的父亲张志宽可是王高李后中国快板界的顶级演员,但整个快板行业就是挣不来饭,所以张子健果断选择了艺考当演员。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